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建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建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建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建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建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建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1中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 流星B. 极光C. 彗星D. 磁暴
    2. 按照天体类型,图2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
    A. 恒星B. 行星C. 流星D. 卫星
    3. 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绕恒星运转天体是卫星B.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C. 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D. 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彗星绕日进行周期运动,未进入大气层,C错误;磁爆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A错误;行星不发光,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行星,A错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误;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C正确;天体可能是由固态或气态物质组成的,D错误;故选C。
    【点睛】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4.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A. 月球或水星B. 水星或金星C. 金星或木星D. 火星或土星
    5. 图中包括了几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A. 一级 太阳B. 二级 太阳C. 二级 地球D. 一级 地球
    6.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①④
    【答案】4. B 5. C 6.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到外分布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M天体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可能为水星或者金星,B正确;月球为地球的一颗卫星,木星、火星、土星都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排除ACD。故选B。
    【5题详解】
    图中所示天体系统有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太阳系以及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地月系,天体系统共2级。太阳系比地月系的层级高,因此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最低的一级是地月系,其中心天体为地球,C正确,ABD错。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M距离太阳较近,因此表面温度较高,同时M星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①③正确;坚硬的地表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排除②;水星、金星对比地球,体积质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小,均属于类地行星,排除④。故选C。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问题。

    7.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B. 海拔高,距太阳近
    C. 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D. 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8.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 太阳辐射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 太阳辐射能分布较分散,因此属于人们不经常利用的能源
    D. 太阳辐射有11年的活动周期
    9.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②石油③水能④核能⑤风能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
    【答案】7. D 8. B 9. B
    【解析】
    【7题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其纬度因素以及海陆位置因素等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C错,D正确;青藏高原的海拔对比距太阳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B错。故选D。
    【8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A错误;太阳辐射能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到达地球,但能维持着地表温度,B正确;太阳辐射能分布较分散,却是人们可以经常利用的能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C错误;太阳活动有平均11年的活动周期,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煤、石油、水能、风能等能源间接来自太阳能,①②③⑤正确;核能与太阳能无关,④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影响太阳高度角以及昼夜长短)、海拔(影响日照时间、天气、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等)、天气(影响日照时间、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等)、坡向(阴阳坡)、坡度(影响太阳高度角)等。
    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特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来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生物的出现B. 水体的运动C. 风的形成D. 火山的喷发
    11.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 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光和热,为大气循环、水循环提供动力,因此生物的出现、水体的运动、风的形成都与太阳辐射有关,A、B、C错误;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A错误;上海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推广太阳能屋顶能缓解能源紧缺,B正确;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较为分散,C错误;上海处于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蕴藏量一般,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2022年11月16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捕捉到一次罕见的X1级大耀斑。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①②③层分别表示( )
    A.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C.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D.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13. 此次大耀斑的爆发,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
    A 太阳辐射强度迅速增加B. 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
    C. 极光范围扩展至低纬度D.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①②③层分别代表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耀斑是太阳活动强烈的表现,大耀斑的爆发,容易导致地球无线电通讯受到干扰,B正确。太阳辐射强度迅速增加不是大耀斑的爆发对地球的影响,A错误。极光范围主要在高纬度的极地地区,C错误。大耀斑的爆发不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B。
    【点睛】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里层,平时用肉眼可观察到的光亮夺目的圆面就是光球层,到达地球的太阳光来自这一层,厚度约500千米,温度约6000K。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是( )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1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B.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C.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于生物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因此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②符合题意;一定环境生活着相对应的生物,因此生物化石可以推测古地理环境,④符合题意;地球的年龄比生物存在的时间长,因此生物化石不能确定地球的年龄,①不符合题意;生物化石不能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地层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某种统一的特征和属性的岩层,因此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生物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同一时代的生物群落具有相似性,因此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进化过程,对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因此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于地下,经过亿万年的演变,生物硬体部才被保存下来,再通过钙化、碳化、硅化、矿化而形成化石。化石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形成,研究化石可了解生物的发展情况,并能据以确定地层的年代。
    2022年11月17日,世界杯开赛前夕,首对中国赴卡塔尔大熊猫“京京”与“四海”正式与当地民众见面。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B. 中生代C. 新生代D. 元古宙
    17. 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 )
    A.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B. 爬行动物大量发展C. 是重要的成铁时期D. 蕨类植物极度兴盛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元古宙是指5.7亿年前,古生代是在2.5亿年前至5.7亿年前左右,中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2.5亿年前左右,新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今;根据材料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已至少生存了800万年,应属新生代时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新生代时期。新生代时期,地球发生了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A正确;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极度兴盛,D错误;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量发展,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时期,C错误。故选A。
    【点睛】新生代分第四纪、新近纪和古近纪,时间从6500万年前开始。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近期,在福建上杭发现全球较为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右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8. 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 早古生代B. 晚古生代
    C. 中生代D. 新生代
    19. 地球演化历程中,恐龙繁盛的年代( )
    A. 裸子植物兴盛B. 落基山脉隆起
    C. 联合古陆形成D. 原核生物出现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裸子植物兴盛于中生代,A正确;落基山脉隆起于新生代,B错;联合古陆初步形成古生代,在中生代开始解体,C错;原核生物出现太古宙(属于前寒武纪),D错。故选A。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读下面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21. 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
    C.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D.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22. 据图推测②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湿润、森林茂密D. 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20. B 21. D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图中①为中生代地层,②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③④均为古生代地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动物演化一般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属于脊椎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故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据图②地层为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推测其形成时的环境特点为湿润、森林茂密,C错误;干燥、冷热多变、寒冷,冰雪广布都不适合裸子植物生存,AD错误;全球气候分带明显没有信息,B错误。故选C。
    【点睛】在地质时代,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等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是地球上主要的成煤期。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0月16日16时54分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发生了5.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左图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右图为此次地震时离震中距离不同的各地观测站测得的“地震波传播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左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④D. ⑤
    24. 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W2传播速度慢,为纵波
    B. 地震波W1能通过①和②,不能通过③和④
    C. 地震时人们最初感受到的上下颠簸是由W2所致
    D. W1和W2在莫霍面附近时传播速度最大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已知震源深度17千米,由图像可得,陆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因此此次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为左图中的①,A选项正确;②为上地幔的上部,④为地幔,⑤为外核,B、C、D选项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根据图像可得,W2的传播速度比W1块,为纵波,A选项错误;W1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③为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④为软流层下的地幔,为固体,可以穿过,B选项错误;纵波传播速度快,为上下波动,C选项正确;纵波和横波在古登堡界面附近传播速度达到最大,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某座火山发生二次喷发,火山灰柱的直径达到5公里、高度达到20公里,持续约8分钟,大量火山灰铺天盖地不停落下。左图为该火山喷发景观图,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自图2所示的( )
    A. ①圈层B. ②圈层C. ③圈层D. ④圈层
    26. 该火山灰柱的顶端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大气上界
    【答案】25. B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中。图中①圈层是地壳层;②圈层为地幔层;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为内核。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对流层高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有材料“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火山灰柱的直径达到5公里、高度达到20公里,”可知该火山灰柱的顶端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B正确,对流层海拔低,高层大气 、大气上界海拔高,难以到达,故排除ACD,故选B。
    【点睛】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平流层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
    A.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考查地球圈层的判读,①向③供水,说明①是水圈;①向渗透,说明②是岩石圈;④向②降水,说明④大气圈;③向④供氧,说明③生物圈,选择A。
    【28题详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的意思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这说明土壤(岩石圈)为生物(生物圈)提供营养,结合上题分析,据此判断选择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圈层之间的关系,体现环境的整体性,学习要了解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读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为( )
    A. 水圈、生物圈
    B.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 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30.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 瀑布B. 岩石C. 树木花草D. 大气
    31. 该景观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29. D 30. C 31. B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景观有瀑布、岩石、树木花草、大气,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瀑布属于水圈、岩石属于岩石圈、大气属于大气圈,因此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为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C正确;瀑布属于水圈,A错误;岩石属于岩石圈,B错误;大气属于大气圈,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的各圈层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错误;岩石圈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有些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非生物和生存环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活跃的圈层。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6时56分与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
    A. 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 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C. 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D. 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33. 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
    ①超强的紫外辐射②极光的干扰③耀斑的突然爆发④巨大的温差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32. B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高度距地面400千米,因此发射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读图可知,飞船发射过程经过对流层时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经平流层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经高层大气时,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飞船发射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小,C错误;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高度到达或超过12千米(对流层平均厚度)后基本无天气现象,并不是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才逐渐消失,D错误。故选B。
    【33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中国空间站在高层大气中,由于大气稀薄,大量紫外线还没有被只收,使得空间站周围具有超强的紫外辐射,对空间站及站外活动具有一定威胁,①符合题意;极光主要出现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上空,空间站通过极地上空的时间不长,对空间站影响小,②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的耀斑突然爆发,会射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射电,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直接威胁空间站及干扰空间站与地面的联系,③不符合题意;由于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和保温的作用弱,使得空间站附近有巨大的温差,给空间站带来一定威胁,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平流层(处于12千米与50千米高度之间)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2022年5月6日,科考人员完成了珠峰地区大气垂直探空实验,探空气球最高飞升至距离珠峰大本营地面39.1km处。图为刚放飞的氦气探空气球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34. 甲层大气的主要特点是( )
    A. 水汽杂质少且能见度高B.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D. 大气平流运动显著
    35. 气球在上升过程中( )
    A. 测定的气压越来越大B. 气球不断膨胀变大
    C. 测定的紫外线变弱D. 测定的水汽含量增多
    【答案】34. B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图中甲层大气为对流层,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A错;由于对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多,对流运动旺盛,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正确;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CD错。故选B。
    【35题详解】
    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外部气压降低,测定的气压越来越小,气球内气压较气球外气压更大,气球不断膨胀变大,B正确,A错。随着海拔升高,紫外线增强,水汽含量减少,CD错。故选B。
    【点睛】全球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2千米,而在低纬地区厚度可达17至18千米,而高纬地区仅有8至9千米,中纬度地区厚度约为12至13千米。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以上,范围大概为从对流层顶部到50至55千米高度,平流层中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增加,从而使得平流层大气上热下冷,空气的对流运动较弱,因此该层大气的运动方式以平流运动为主。
    下表为盐城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37. 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增强、④减弱B. ①增强、③增强
    C. ②增强、③减弱D. ②增强、④增强
    38. 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盐城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覆盖地膜,提高地温B. 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
    C. 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D. 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答案】36. C 37. A 38. D
    【解析】
    【36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结合所学,①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②表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7题详解】
    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小,①太阳辐射增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减弱,④大气逆辐射减少,昼夜温差增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8题详解】
    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都可以提高温度减少冻害,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架设黑色尼龙网,减少了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效果,不利于防冻,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葡萄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天雨新晴,是夜必霜”对此解释合理是( )
    A. ①减少B. ②增多C. ③减少D. ④增多
    40. 果农在葡萄园地面铺设鹅卵石的目的是( )
    A. 增加太阳辐射B. 增加地面辐射C. 增加大气辐射D. 增加昼夜温差
    【答案】39. C 40. D
    【解析】
    【39题详解】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③弱,故白天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夜晚温度低,水汽凝结形成霜,C正确;夜晚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而不是减少,A错误;②表示大气接收的地面辐射,④表示散失到宇宙中的地面辐射,②④增多,均不会直接导致霜形成,BD错误。故选C。
    【40题详解】
    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升温和降温幅度大,铺设鹅卵石可以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葡萄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品质,D正确;铺设鹅卵石不能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还可能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A错误;夜间铺设鹅卵石的地面散热更快,不会一直增加地面辐射,B错误;铺设鹅卵石会影响昼夜温差,不会仅增加大气辐射,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20分)
    4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北京时间5月6日21时53分,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10千米,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
    材料二: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图中AB两线表示横波的是____线,判断依据____。
    (2)图中F表示____。地球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____。
    (3)图中表示地幔的是____(填字母),物质状态为____(填“固态”或“液态”或“气态”),依据是____。
    (4)地震波在通过含油层时,____(横波/纵波)会消失,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勘探石油。
    (5)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向上传播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的变化是____。
    【答案】(1) 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②. A ③. A波传播速度慢,在2900千米深度附近消失,B波传播速度快。
    (2) ①. 古登堡界面 ②. 上地幔顶部
    (3) ①. E ②. 固态 ③. 横波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 (4)横波
    (5)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变慢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地球内部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难以直接研究和了解,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的速度不同,所以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图中A波的波速更慢,且向下传播过程中,到达2900km深度其波速突然消失,所以A波表示横波。
    【小问2详解】
    F深度约为2900km,表示古登堡界面;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小问3详解】
    图中E介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所以地幔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小问4详解】
    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所以地震波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会消失,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勘探石油。
    【小问5详解】
    结合图中地震波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向上传播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均会降低。
    42. 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表示____。
    (2)地面增温的热量来源于____(填序号)。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跟____(填序号)有关,其越强,保温效果越好。
    (4)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____,原因是图中环节____(填文字)的作用。
    (5)月球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的原因是____,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主要是减少____(填文字)射向宇宙空间,蔬菜品质较露天差是因为温室大棚昼夜温差要____。
    (6)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得图中环节④____(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1)太阳辐射 (2)① (3)⑤
    (4) ①. 高 ②. 大气逆辐射
    (5) ①. 月球没有大气圈层;月球自转周期长 ②. 地面辐射
    ③. 小
    (6)增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小问2详解】
    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其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即①。
    【小问3详解】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跟大气逆辐射有关,图中⑤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其越强,保温效果越好。
    【小问4详解】
    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效果好,所以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高,主要与图中的大气逆辐射环节有关。
    【小问5详解】
    月球质量和体积小,引力小,无大气层。同时,月球的自转周期长于地球,所以昼夜温差比地球大;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通过建设大棚,减少内外热量交换,主要是减少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但由于温室大棚降低了昼夜温差,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蔬菜品质较露天差。
    【小问6详解】
    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即图中的环节④会增强。12月10日星期六
    12月11日星期日
    12月12日星期一

    1-3℃

    0-5℃

    -1-6℃

    相关试卷

    167,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二中学、田家炳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167,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二中学、田家炳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穗花杉化石所处的地层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生物是,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 壶穴发育的过程是, 始终伴随壶穴发育的地质作用是, 壶穴发育最快的时段在, 本次倒暖锋, 该山地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桐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桐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