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一框保障各类物权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二框尊重知识产权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
考点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1.[2023·辽宁省大连市高三模拟](保护生命健康权的原因)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为我们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民法典把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置于人格权编前列,是基于( )
①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②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最根本的财产权利 ③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④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202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三调研](侵害生命健康权行为)郎某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拒绝执行疾病预防防控机构提出的预防措施,造成2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76人被隔离,102户513人被封闭管理。这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对疫情的防治,并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恐慌。郎某的行为( )
①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 ②维护了自身的隐私权 ③妨碍了他人身体权的行使 ④是对他人的人身权的侵犯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2023·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调研](侵权行为要承担的责任) 某火锅店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锅中油水溅出,烫伤食客张某面部,张某去医院就诊。该火锅店侵害了张某的( )
A.人格权,应该赔偿损失
B.健康权,应该赔偿医疗费用
C.肖像权,应该赔礼道歉
D.名誉权,应该消除影响
4.[2023·广东省深圳市高三期末考试](侵权行为的承担者)某初中生小明(14周岁)在同学小华(13周岁)的微信朋友圈留言,引发矛盾。小华遂纠集4名同学将小明约至某小区楼顶进行殴打,导致小明多处软组织挫伤,经法医鉴定为轻微伤。对本案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学生需要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自觉提高自我约束力 ②小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构成侵权,故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华,客体是小华殴打小明的法律事实 ④小华及其同学侵犯了小明的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考点二姓名肖像受保护
5.[2023·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模拟](公民享有姓名权)鲁迅本名周树人,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在发表文章时只能不断变换使用笔名。据考证,鲁迅使用过的笔名有一百多个。从法律角度看,这体现了( )
A.公民可以任意变换姓名
B.公民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改变自己的姓名
C.公民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
D.笔名体现了个人的人格特征
6.[2023·山西省运城市高三调研](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是( )
①被告人罗昌平因发帖侮辱“冰雕连”英烈于2022年5月5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②某画家利用“冰墩墩”的形象、设计元素进行平面创作并公开发表 ③甲盗用乙身份证办理信用卡 ④杨倩、全红婵等奥运健儿姓名被恶意抢注商标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7.[2023·重庆市高三调研](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下列属于侵犯自然人肖像权的是( )
A.经本人同意将其肖像用作某刊物封面
B.照相馆为王某拍照
C.张某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印在本厂的宣传材料上
D.宋某为王某作画一张
考点三名誉隐私不可侵
8.[2023·重庆市高三诊断](民法关于名誉权的规定) 对于名誉权,民法典规定( )
①只有公民享有名誉权,法人没有 ②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③公民和法人都依法享有名誉权 ④法人有名誉权,但不受法律保护,因为他不是自然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2023·辽宁省葫芦岛高三联考](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某小区业主吴亮与该小区宠物店老板赵勇因服务问题发生几次争执后,多次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布信息指责赵勇,使用“欺骗客户”“装疯卖傻”“人格分裂”等言辞,并用赵勇的照片作配图。这对赵勇及宠物店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贬损了赵勇的荣誉 ②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 ③吴亮捏造、虚构事实的行为严重侵犯了赵勇的隐私权 ④赵勇有权要求吴亮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10.[2023·浙江省高三调研](维护名誉权)人民法院审理侵害英烈名誉荣誉、亵渎英雄墓碑等案件,让侮辱烈士的人受到制裁,让戍边英雄的丰碑永远高高耸立。维护英烈名誉( )
①说明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等的社会评价 ②需要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维护和彰显法律尊严 ③既是对英烈人身权的维护,也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④强调对英烈的特别重视,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2023·浙江省10校联考](侵犯名誉权承担责任) 张某因工作中一批货物受损,与孙某产生矛盾。张某就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孙某,并附上了孙某的个体登记信息等。张某的不当言行在孙某从事的行业内流传开来,给孙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的经营。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张某侵犯了孙某的名誉权 ②张某与孙某之间的法律关系客体是行为 ③张某侵犯了孙某的荣誉权 ④张某应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2.[2023·湖南省郴州市高三质检](侵犯隐私权的行为)“40元买某歌星证件号加送演员证件号,再加50元还能打包送出当红组合某奥运会冠军证件号……”类似的公开倒卖个人信息的内容在社交网络屡见不鲜。这种提供、公开或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生命健康权 D.受教育权
13.[2023·辽宁省丹东市高三调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护隐私权)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以及法律责任做出了极为系统完备科学严谨的规定。可见,该法的出台( )
①有助于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②有利于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 ③将根除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④提高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适用性与针对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题区]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3·江苏省南京市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誉隐私不可侵。
以名誉隐私不可侵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法律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022年3月8日,“人脸识别第一案”写入了今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泄露担忧。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
“人脸识别”犹如双刃剑,在法律框架内、道德约束下正确运用可利国利民,若为金钱所摆布,又可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幕后帮凶。一是当面部特征的可复制遇上刷脸支付,消费者的“钱袋子”将无从维护;二是当面部信息的可识别遇上大数据算法,消费者对商家“大数据杀熟”将毫无察觉,公平交易无从谈起。
(1)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的意义。
(2)有人说,动物园收集人脸信息就已经侵犯了游客的隐私权,你怎么认为?
核心素养升级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安徽省高三调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和健康是每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这说明,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是( )
A.姓名权
B.肖像权
C.隐私权
D.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2.[2023·黑龙江省高三月考]独居老人在家出意外,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后果很严重。某物业公司给智能水表发明了一个新用法:只要老人家里的智能水表半天数字没动,物业系统就会发出提醒,物业公司派人上门,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该物业公司( )
①遵循公序良俗,保护隐私权和名誉权 ②行使民事权利,完善民事法律关系 ③积极维护独居老人最基础的权利 ④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2023·福建省高三模拟]某公司招聘平台向社会发布了一批公司人员招聘信息,其中包含有“法务专员”“董事长助理”两个岗位,闫某就该公司发布的前述两个岗位分别投递了求职简历。某公司查看其简历后均给出岗位不合适的结论,理由是:闫某是××省人。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该公司滥用用工自主权,闫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该公司涉嫌地域歧视,其行为侵犯了闫某的人格尊严权 ③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④该公司侵犯了闫某的竞争就业权,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4.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早已成为手机的主流。2023年3月苗先生在核查账目时,发现手机账单里竟然有数百笔某直播平台的消费记录,金额高达9万多元。苗先生感觉天都塌了下来,仔细询问家人后才得知,9岁儿子童童特别喜欢直播平台的一位主播,这笔巨款都打赏给了他。关于这笔巨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童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打赏行为无效
B.童童的打赏行为因符合其年龄与智力而有效
C.这笔巨款该不该退由直播平台决定
D.苗某若不追认童童的打赏行为,其子的打赏行为无效
5.[2023·陕西师大附中高三调研]某工厂工人刘某酒后驾驶,被交警查获。刘某冒用同厂工人王某的姓名接受了处罚。本案中,刘某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
①名誉权 ②隐私权 ③肖像权 ④姓名权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6.[2023·河北省保定市高三联考]侵犯前妻名誉权的下岗男子被判在某媒体上道歉一个月。对于名誉权,我国法律规定( )
①只有自然人享有名誉权 ②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名誉 ③自然人和法人都依法享有名誉权 ④法人享有名誉权,但不受法律保护,因为其不是自然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2023·福建省高三模拟]小郝在全市中学生游泳比赛中荣获200米自由泳冠军,获奖照片还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但她后来发现,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灯箱广告上印有那张获奖照片和自己的名字,小郝认为商家侵害了她的权利。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店侵害了小郝的隐私权
②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身份权
③商店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权
④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肖像权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8.[2023·重庆市高三诊断]周某系知名影视演员。上海某口腔公司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了标题为《90后周某自信微笑夺影后,2016年你收获了什么?》的文章,擅自使用周某的8张照片进行商业宣传,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许多误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该公司用周某的名字进行商业宣传,侵犯了周某的姓名权 ②该公司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侵犯了周某的肖像权 ③该公司的行为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误解,侵犯了周某的名誉权 ④该公司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宣传,侵犯了周某的隐私权
A.②③B.②④
C.①④D.③④
9.[2023·广东省揭阳市高三模拟]某网购平台向用户发布“2022年度账单”,当用户勾选“我同意《××服务协议》”查看账单时,意味着同意授权该信用服务公司采集个人信息,并默认同意该公司可以无偿向第三方提供用户的相关信息。这种行为( )
①变相盗用冒用用户信息,侵犯其姓名权 ②是对民事权利的滥用 ③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了隐私权 ④体现了民法自愿原则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10.[2023·福建省龙岩市高三联考]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
①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获取他人个人信息 ②意味着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③能够维护自然人的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 ④有利于维护个人的人格利益和正常的社会秩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题区]
二、非选择题
11.[2023·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公益诉讼起诉人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诉被告张某侵害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名誉、荣誉一案公开开庭审理,当庭宣判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据了解,被告张某于2021年5月22日至5月24日期间利用境外信息网络平台,公然发表和转推侮辱、诋毁袁隆平院士的推文共计9条,相关推文被他人留言10条,被转推36次,被点赞275次。
宣判后,被告张某表示服从判决,并当庭宣读了向袁隆平院士及其亲属的致歉信,对其发表的不当言论向袁隆平院士及其亲属致以诚挚的歉意,对其行为表示深深的懊悔,并保证以后绝不再发表侵害英雄烈士名誉的不当言论。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
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格权编前列,凸显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地位和作用,“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①不符合题意。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属于人身权利而不是财产权利,②错误。民法典把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置于人格权编前列,是基于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地位和作用,是基于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2.答案:B
解析: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郎某拒绝执行疾病预防防控机构提出的预防措施,造成2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多人被隔离或封闭管理,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对疫情的防治,郎某的行为是对他人的人身权的侵犯,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①④符合题意。郎某的行为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并非维护自身的隐私权,②不符合题意。本案中郎某侵犯了他人生命权和健康权,没有涉及身体权,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答案:B
解析:某火锅店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锅中油水溅出,烫伤食客张某面部。这说明该火锅店对张某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应该赔偿医疗费用,B正确。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本题该火锅店侵害了张某的健康权,不能笼统的说人格权,排除A。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材料没有侵害肖像权,C排除。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材料没有侵害名誉权,D排除。故本题选B。
4.答案:B
解析:本案告诉我们,学生需要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自觉提高自我约束力,不可感情用事,①正确。小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纠集同学殴打小明已经构成侵权,需要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②错误。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华及其纠集4名同学,客体是小明的人身利益,③错误。本案中小华及其同学殴打小明经法医鉴定为轻微伤,侵犯了小明的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法律责任,④正确。故本题选B。
5.答案:C
解析:姓名变更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改变自己姓或名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都是允许的,但需要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公民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改变自己的姓名”,B排除。鲁迅在发表文章时变换使用笔名,这体现了公民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C符合题意。材料仅仅显示鲁迅在发表文章时变换使用笔名,并不涉及人格特征问题,D排除。故本题选C。
6.答案:B
解析:侮辱“冰雕连”英烈,侵犯了英烈的荣誉权。利用“冰墩墩”的形象、设计元素进行平面创作并公开发表,侵犯了“冰墩墩”设计者的著作权,①②不合题意。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盗用公民身份证办理信用卡和奥运健儿姓名被恶意抢注商标,都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
7.答案:C
解析: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业广告、商品装潢、书刊封面及印刷挂历等行为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张某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印在本厂的宣传材料上”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C符合题意。“经本人同意将其肖像用作某刊物封面”“照相馆为王某拍照”“宋某为王某作画一张”,三种情形当事人之间均有了约定,均不属于侵犯自然人肖像权,ABD排除。故本题选C。
8.答案:B
解析: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可见,公民和法人都依法享有名誉权,①错误。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②正确。民事主体都依法享有名誉权,③正确。民事主体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不管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④错误。故本题选B。
9.答案:B
解析:荣誉权是指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法人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取得优异成绩而被授予荣誉称号。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所以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贬损了赵勇的名誉而不是荣誉。故①错误。吴亮多次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布信息指责赵勇,使用“欺骗客户”“装疯卖傻”“人格分裂”等言辞,并用赵勇的照片作配图,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这对赵勇及宠物店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这表明赵勇有权要求吴亮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②④符合题意。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意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吴亮捏造、虚构事实的行为严重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而不是隐私权,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
10.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国家机关对英烈名誉的维护,①是对名誉概念的阐释,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该项。题干强调人民法院积极履行职责,维护英烈名誉,弘扬社会正气,可见,维护英烈名誉需要相关国家机关积极履职,彰显法律尊严,②正确。民法典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特别设定了“英烈”条款,为国家机关维护英烈名誉提供法律依据,③正确。维护英烈名誉并不意味着对一般公民名誉权的漠视,④错误。故本题选C。
11.答案:B
解析:张某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孙某,并附上了孙某的个体登记信息等,张某的行为侵犯了孙某的名誉权,张某应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①④符合题意。张某与孙某之间的法律关系客体是孙某的名誉权,②错误。荣誉权只能由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取得优异成绩而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公民、法人享有。对荣誉权的侵害方式只有一种,即非法剥夺公民或法人的荣誉称号。张某侵犯了孙某的名誉权,不是荣誉权,③排除。故本题选B。
12.答案:A
解析: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公开倒卖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A符合题意。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B不符合题意。生命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维持生命、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生理机能正常、维护健康利益的权利。案例没有体现生命健康权,C排除。案例与教育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3.答案:D
解析:个人信息保护不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①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提高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适用性与针对性,②④正确。“根除”说法过于绝对,③排除。故本题选D。
关键能力综合练
答案:(1)①个人信息与隐私密切相关,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②确保信息安全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2)①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②动物园收集游客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为了达到甄别年卡用户身份、提高年卡用户入园效率的目的,若没有证据证明动物园方面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个人敏感信息,就不能认定动物园侵犯了游客的隐私权。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可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作答,注意知识限定是《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不要用错,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名誉隐私不可侵→可从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保护隐私权的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调用隐私权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本题要调动相应法律知识对观点进行分析,依据法律作出判断结果。注意知识限定是《法律与生活》,不要用错,要结合设问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和设问。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有人说,动物园收集人脸信息就已经侵犯了游客的隐私权→可从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规定角度分析说明动物园收集游客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为了达到甄别年卡用户身份、提高年卡用户入园效率的目的,若没有证据证明动物园方面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个人敏感信息,就不能认定动物园侵犯了游客的隐私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设问中的观点并调用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规定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核心素养升级练
1.答案:D
解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和健康是每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体现了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故D符合题意。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不是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答案:D
解析: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遵循公序良俗,保护隐私权和名誉权,材料均不涉及,①排除。物业公司是在履行义务,而不是在行使民事权利,而且物业公司也无法完善民事法律关系,②排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物业公司智能水表的新用法是在积极维护独居老人最基础的权利,也是在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该公司的行为涉嫌地域歧视,因为地域问题而不录用闫某,是滥用企业用人自主权的体现,既侵害了闫某的平等就业权,同时也损害了劳动者的人格尊严,闫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①②入选。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③不选。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而非竞争就业权,④不选。故本题选A。
4.答案:D
解析:9岁的童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责任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事后是否追认来决定,而不是由直播平台来决定。苗先生若不追认童童的打赏行为,其子打赏行为无效,AC排除;9岁的童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打赏巨款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符合,B排除。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刘某的行为损害了王某的名誉,侵犯了王某的名誉权,①正确。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材料中刘某并没有侵犯王某的隐私权与肖像权,②③排除。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刘某冒用王某的姓名接受处罚,侵犯了王某的姓名权,④正确。故本题选B。
6.答案:B
解析: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依法享有名誉权,①错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依法享有名誉权,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②③正确。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依法享有名誉权,并受法律保护,④错误。故本题选B。
7.答案:D
解析: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材料中,商店并未侵害小郝的隐私权,①排除。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材料主旨并不涉及公民的身份权,②排除。商店将小郝的照片和名字用做商业盈利,并未经本人同意,商店做法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权、肖像权,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答案:A
解析: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本案中,该公司并没有用周某的名字进行商业宣传,并不侵犯周某的姓名权,而是擅自使用周某的8张照片进行商业宣传,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许多误解,而是侵犯了肖像权,故①错误。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该公司未经周某同意,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许多误解,属于侵犯周某的肖像权的行为。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该公司的行为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误解,侵犯了周某的名誉权,②③正确。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意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该公司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侵犯周某的肖像权,而不是隐私权,④错误。故本题选A。
9.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变相盗用冒用用户信息,侵犯了其隐私权,①不选。该网购平台的行为,是对民事权利的滥用,泄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②③入选。材料中的格式条款,违背了用户的个人意愿,④不选。故本题选D。
10.答案:D
解析: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并确保安全,①错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②错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能够维护自然人的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有利于维护个人的人格利益和正常的社会秩序,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1.答案: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张某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不实言论,亵渎了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精神,丑化了袁隆平院士的形象,贬损其名誉,超出了言论自由的合法范围,主观上存在明显过错。其行为不仅侵害了袁隆平的个人人格尊严,而且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感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保护人身权利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张某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不实言论,亵渎了袁隆平院士的事迹,贬损了其名誉→可联系教材知识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本题考查了法律依据,法律保护名誉权和荣誉权的相关规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测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综合训练题,共6页。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