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恐龙无处不有备课ppt课件
展开恐龙曾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后来突然灭绝了,留下了很多谜团。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两篇短文都与恐龙的消失之谜有关,但两篇短文选用的材料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是否都是恐龙呢?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07 拓展延伸
06 课堂小结
1.熟记“褶”“栖”等字的读音;熟记“携”“骨骼”“追溯”“潮汐”等字的字形;理解“冰天雪地”“天衣无缝”等成语的意思;了解有关阿西莫夫的文学常识。(重点)2.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本文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特点。(难点)3.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 (难点)4.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素养)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的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本文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孟庆任译。有改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此文。
《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科普短文均选自阿西莫夫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阿西莫夫认为,“科学是个极具活力的领域,而且它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科学的新进展而欣喜。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是编排在一起的,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所讨论的问题也类似,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观点,两篇短文的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即“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等其他形式出现。主要功能和目的: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
“恐龙”是古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灭绝。题目“恐龙无处不有”采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恐龙处处都存在的事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臀( ) 骨骼( ) 漂移流逝 褶皱( ) 携带两栖( ) 天衣无缝( )
不要读作“diàn”。
注意右边不要多写一横。
( )压力( )压根儿
只在“压根儿”“压板”中读“yà”。
【串句记忆法】 如果把地球当作一枚鸡蛋,那么,地壳( )就相当于鸡蛋的蛋壳( )。
褶( )褶皱熠( )熠熠
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不解之谜:指人类还没有能够探知真相的事物。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两栖: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也指非常寒冷的地方。
近义词:滴水不漏。 反义词:漏洞百出。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蛙类、蟾蜍等。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提出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引出说明内容。
(2-14)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板块构造”理论。
(15)总结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点明文章的主旨。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1.说说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肯定”一词,说明作者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的支持。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在一次南极洲探险活动中,Izik南非博物馆的罗杰·史密斯手里拿着一块原蜥(学名:Prlacerta)的化石。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地球由若干个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不停地缓慢地移动,造成一些板块被拉开,另一些板块被挤压在一起。
4.请简要分析一下作者的“板块构造”理论的推断思路。
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由此可知,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泛大陆”加以解释。
(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的厄运,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迁。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的特点。“十分之九”说明南极洲冰的储量十分丰富。
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不能互换。“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这里是说大陆漂浮在水面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适合于动物。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其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中“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
2.“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所推测的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定的数字,如果去掉,就是一个很确切的数字了,与事实不符,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文通过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现象,有力地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本文大量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用“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地壳运动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一事例来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科学、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还采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❶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
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当肯定时则肯定,当推测时则推测,这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的“大约”一词,“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中的“也许”一词,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地质学:“板块构造”理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去说明另一个科学领域的问题的说明方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看看作者想要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说明什么问题。
彗星( ) 潮汐( )劫难( ) 致密 陨石( ) 追溯( )
注意“彗”下面没有“心”部。
注意与“朔(shuò)风”的“朔”区别开。
( )结实( )结合
( )供应( )供奉
溶( )溶化熔( )熔化
陨( )陨石殒( )殒命
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劫难:灾难,灾祸。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逆流而上称为溯洄。顺流而下称为溯游。
(1-6)介绍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们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
(7-17)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撞击说”的成立。
1.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2.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提9年来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①用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问题的争论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合第2、3段内容,介绍一下“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进入平流层的尘埃使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
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致使地球生物大量灭绝。
3.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是正确的?他是怎样证明的?
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
(1)科学的实验证明①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②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2)有力的事实证明①在某些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撞击的地区发现了斯石英。②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
(3)严密的推理证明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陨石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3)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1)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分析下面的句子。
“可能”表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似乎”和“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似乎”表示一种猜测语气,“肯定”表示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用“肯定”是因为根据客观条件可以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产生、分布、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说明文的语言通常能做到简明、准确,但往往缺少幽默感。本文中却出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一笔:“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也没有人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
语言简明精练,幽默风趣。
提出问题:恐龙灭绝的两种原因
得出结论:撞击造成恐龙灭绝
国测一大队:山河功业存 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已于2020年12月8日更新为8848.86米。这个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是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中国登山队等相关单位共同完成的。这是国测一大队第七次深入生命禁区测量珠峰,并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他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穿山跨海,卧冰饮雪,勇于担当,用血汗乃至生命测绘祖国的壮美蓝图。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几代测绘人前赴后继,在祖国的高原、戈壁,在人迹罕至甚至未至的地方,用青春、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一次次竖起测量标杆、标注下一个个新坐标。建队以来,有46名队员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做证。
比较本文与《恐龙无处不有》的异同。
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从探究斯石英的分布推断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造成的
两篇文章的说明顺序都是逻辑顺序,运用“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证观点”的顺序,说明事理。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都准确简练,浅显易懂,幽默风趣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故事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故事备课ppt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写故事,纪晓岚祝寿的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优秀示例,⑥解开前面的悬念,名师总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备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识它的英雄能尽其材,教学目录,◆古今异义,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词类活用,◆成语积累,倍受侮辱,凄惨而死,湮没无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备课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舟记,教学目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成语积累,阅读第一部分,雕刻材料的微小,雕刻内容的丰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