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
2.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B. 石蜡熔化C. 酒精挥发D. 气球爆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气球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连接仪器
C. 读液体体积D. 闻气体气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略倾斜,瓶口紧挨,故选项错误;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选项错误;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选项正确。故选D。
3.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 氧气、二氧化碳B. 澄清石灰水、 液氧
C. 汽水、自来水D. 冰水混合物、 蒸馏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二氧化碳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汽水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自来水中含有消毒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蒸馏水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B. 道尔顿C. 门捷列夫D. 阿伏伽德罗
【答案】A
【解析】
【详解】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故选A。
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两个氮原子:2N2B. 两个氢分子:2H
C. 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D. 一个钙原子:C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选项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选项错误;
C、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2MnO4,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选项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所以一个钙原子表示为Ca,选项正确。
故选D。
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SiB. AlC. OD. Fe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
7.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等
C.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备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氮气体积约78%、氧气体积约占21%,故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会污染空气,故说法错误;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说法正确;
D、根据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故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工业制法.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性质、空气的污染、工业上氧气的制备原理等,难度不大.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产生大量白烟,无白雾产生,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9. 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②③①④⑤⑥B. ③②①④⑤⑥C. ②③①④⑥⑤D. ③②①④⑥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可知题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为:②③①④⑥⑤。
【详解】A、②③①④⑤⑥中⑤⑥顺序颠倒,没有移出导管时就熄灭了酒精灯,操作会造成试管的炸裂等,故A错误;
B、③②①④⑤⑥;装入药品前没有对装置气密性进行检查;⑤⑥顺序颠倒,没有移出导管时就熄灭了酒精灯,操作会造成试管的炸裂等,故B错误;
C、②③①④⑥⑤;验操作步骤符合要求,故C正确;
D、③②①④⑥⑤;装入药品前没有对装置气密性进行检查,故D错误;
故选C
10. 某品牌牛奶的营养成分如下表,每 100 mL 牛奶中含 60 mg 钠。这里的“钠”指的是
A. 离子B. 分子C. 元素D. 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表中“钠”是指元素。
故选:C
11.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正确,故A正确;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而非分子变大,故B不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故C正确;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12. 南海西樵山公园里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是通过氧分子得到电子形成的。一个负氧离子与一个氧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含氧原子个数D. 电子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负氧离子的离子符号可知,每个 由2个氧原子组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质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组成,质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由此比较可知它们含有氧原子个数相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详解】A、根据分子可知,负氧离子与氧气质子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子可知,负氧离子与氧气中子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子可知,负氧离子与氧气含氧原子个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D、负氧离子带负电荷,氧分子不带电可知,负氧离子与氧气电子数不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研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的影响因素。取粗细相同的铁丝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所用铁丝均为混合物
B.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其炸裂
C. 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
D. 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所用铁丝均含碳,属于混合物,正确。
B、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使集气瓶炸裂,正确。
C、由实验可知,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不明显,错误。
D、由实验可知,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不明显,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正确。
故选:C。
14.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与空气属于交叉关系
B.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组成,故氧气与空气不属于交叉关系,故A错误;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B正确;
C、物质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有些氧化反应为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不属于包含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5. 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下列图像中最有可能反映该过程中氧气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一段后,温度升高,达到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不是加热后就能立即产生氧气,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不是加热后就能立即产生氧气,实验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一定的,产生的氧气不能无限制增加,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加热一段后,温度升高,达到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实验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一定的,产生的氧气不能无限制增加,选项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6 小题 7 分,第 17 小题 8 分,第 18~21小题各 10 分,共 55 分。
16.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下图所示,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回答有关问题: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的药品时一般选用 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
(7)用来固定仪器时需用________。
【答案】16. 试管夹
17. 药匙 18. 胶头滴管
19. 酒精灯 20. 试管
21. 集气瓶 22. 铁架台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试管夹;
【小问2详解】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药匙;
【小问3详解】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小问5详解】
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试管;
【小问6详解】
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
【小问7详解】
用来固定仪器时需用铁架台。
1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人类探究空气的组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1)1772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提出空气由两种物质组成,并将不助燃的空气称为“浊空气”,助燃的空气称为“火空气”,其中“浊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的原因是________。
(2)1892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制备氧气时发现了稀有气体。下列稀有气体的用途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__。
a.液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b.氖用作霓虹灯填充气
c.氩用作焊接保护气
d.氙用作高能燃料
(3)工业上利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分离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是利用了他们的 ________不同,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②工业制氧气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原料是否易得、________(写一条)。
(4)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生存起重要作用,请写出一种保护空气的做法 ________(写一条)。
【答案】17. ①. 氮气##N2 ②.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18. ①. abc ②. ab##ba
19. ①. 沸点 ②. 物理 ③. 成本是否便宜或生产环境是否有负面影响等
20. 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浊空气”不具有助燃性,故其主要成分为氮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
【小问2详解】
a、液氦汽化时要吸收热量,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其物理性质;
b、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氖用作霓虹灯填充气,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其物理性质;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氩气可用作焊接保护气,利用其化学性质;
d、稀有气体没有可燃性,故氙不能用作高能燃料;
结合以上分析知稀有气体的用途正确的是abc;其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b;
【小问3详解】
①分离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是利用了他们的 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此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②工业制氧气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原料是否易得、成本是否便宜或生产环境是否有负面影响等;
【小问4详解】
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生存起重要作用,可以植树造林等,净化空气,保护空气。
18. 请根据下列A~G 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B 中标号X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试管口要放一团________,防止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是________。
(3)若要检查 B 装置的气密性,可先夹紧止水夹,再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用装置F 收集氧气并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管口 ________(填“a”或“b”)处。
(5)将装置 G 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
【答案】18. 长颈漏斗
19. ①. A ②. 棉花 ③. ##
20. ①.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漏斗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②. 一段时间水柱高度不发生变化
21. b 22. 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或该装置所装药品少,节约药品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X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实验前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若要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可先夹紧止水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漏斗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若观察到过一段时间水柱高度不发生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问4详解】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是放在b处;
小问5详解】
将装置G倾斜使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再将装置G慢慢倾斜使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因此,该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或者是该装置所装药品少,节约药品;
19. “化学观念”是一种化学学科素养。
(1)观察如图1实验,回答: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____________ 30mL(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次联盟考试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二大题,21小题,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