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08g, 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题部分60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答题卡按要求提交。
5.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Mg 24 Si28 P31 S32 C135.5 Ca 40 Fe 56
第I卷 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湿衣晾干B. 木炭燃烧
C. 酒曲发酵D. 钢铁生锈
【答案】A
【解析】
【详解】A、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曲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 2023年8月,济南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又前进了三个位次。蓝天白云常驻、繁星闪烁常在、满城碧水长流、漫山葱翠常青等种种“绿色福利”,正成为济南人的“幸福标配”。下列做法中,有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多种树木,增加绿地面积B. 快递包装,随意丢弃处理
C. 废旧电池,直接深埋入土D. 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多种树木,增加绿地面积,能保护环境,该选项符合题意;
B、快递包装大部分为塑料制品,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有毒,直接深埋入土,会污染土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工业无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O2的验满
C 点燃酒精灯D. 过滤黄泥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B、氧气验满,应该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满了,故错误;
C、禁止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应用火柴点燃,以免失火,故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正确。
故选D。
4. 儿童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或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根据如图相关信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钙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
B. 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 钙原子的质量为40.08g
D. 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故A说法正确;
B、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并不是钙原子的实际质量,故C说法错误;
D、钙的偏旁为“钅”,则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气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 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将煤块磨成煤粉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的燃烧
B. 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C. 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山林失火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移走可燃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将煤块磨成煤粉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物接触越充分,反应越剧烈,故可促进煤的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D、山林失火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移走前方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均保持静止不动
D.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为溶液,如蒸馏水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不属于溶液,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饱和溶液是指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能继续溶解其它物质,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溶液中的各种粒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物质的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等,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D。
8.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试管a、b内生成气体的质量比为2:1
B. 试管b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该实验中水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 由本实验可知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的方程式为:,故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1。
【详解】A、试管a、b内生成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该选项不正确;
B、试管b内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正确;
C、该实验中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水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该选项正确;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正确。
故选:A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但常温下不能与所有物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此过程中质子数不变,因此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 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大约是反应前装置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C. 停止加热后,立即读取数据
D. 将装置中的铜粉更换成炭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必须使用足量的铜粉,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如果铜不足,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最终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不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铜粉加热消耗氧气,则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大约是反应前装置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
C、停止加热后,立即读取数据,剩余气体受热膨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选项不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装置中的气压几乎不变,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用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微观构成: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 价态变化: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 守恒关系: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 定量计算:反应中消耗的硅和生成氮气的质量比为3:2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硅和NF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F3+3Si3SiF4+2N2。
【详解】A、硅由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B、反应前硅元素是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硅元素存在于SiF4,化合价为+4价,反应前氮元素为+3价,反应后氮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F3+3Si3SiF4+2N2,反应中消耗的硅和生成氮气的质量比为:=3:2,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12.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故鉴别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温度,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分别取样少许蒸干,观察是否有固体残留,有固体残留的是食盐水,没有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该实验操作缺少分离固体液体的操作过滤,故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均为黑色粉末,观察颜色不能鉴别,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B。
13.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 Fe2+:1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2HCl:2个氢原子
C. Cl2:1个氯气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Fe2+中数字“2”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正确;
B、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2HCl中数字“2”表示2个氯化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C、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Cl2中数字“2”表示一个氯气分子中含两个氯原子,故选项正确;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中数字“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正确。
故选:ACD。
1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 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些物理变化也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则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阴离子带负电荷,则电子也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单质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
15. 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把一定质量樟脑晶体溶解在酒精中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温度下的状况,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20℃时溶液的质量比10℃时溶液的质量大
B. 3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1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 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10℃时析出的固体比20℃时析出的固体多,故20℃时溶液的质量比10℃时溶液的质量大,选项说法正确;
B、30℃时容器底部没有固体,可能为不饱和溶液,也可能为恰好饱和的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C、30℃时的溶液没有固体析出,20℃时析出少量固体,10℃时析出较多固体,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30℃时的溶液,最小的是10℃时的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得,温度越低析出的固体越多,温度约高析出的固体越少,故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D。
第II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三、非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按要求从氮气、氢气、氧化镁、二氧化硫、氢氧化钙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保质期的气体________。
②一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________。
③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_。
④澄清石灰水的溶质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②铜粉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
(3)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有关化石燃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之一)
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B.煤是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C.化石燃料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
D.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②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极速燃烧可能导致爆炸。下列混合物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之一)
A.乙炔和O2 B.煤粉和O2 C.H2和O2 D.CO和H2
③近年来,一些城市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车用燃料以改善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选填“化合”、“分解”或“氧化”之一)
【答案】16. ①. N2 ②. SO2 ③. MgO ④. Ca(OH)2
17. ①. ②.
18. ①. A ②. D ③. ④. 氧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保质期,故填:N2;
②二氧化硫有毒是一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故填:SO2;
③氧化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另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属于金属氧化物,故填:MgO;
④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溶质为氢氧化钙,故填:Ca(OH)2;
【小问2详解】
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②铜粉在空气中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A.化石燃料的形成需要极其漫长的过程,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说法正确;
B.煤是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说法正确;
C.化石燃料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可以生产多种化工产品,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不是是污染空气,说法错误;
故选D;
②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A、乙炔是可燃性气体和O2混合,遇明火可能爆炸;
B、煤粉是可燃性粉尘和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爆炸;
C、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和O2混合,遇明火可能爆炸;
D、CO和H2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不会爆炸;
故选D;
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个数都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也不符合一变多,所以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反应有氧气参加,所以属于氧化反应。
17. 碳中和——我们一直在行动,我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1)碳封存
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该技术是将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密度高、粘度小、流动快,同等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输送量比其他状态二氧化碳更大。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的原因________。
②下列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气体的组成不同
B.超临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烧
C.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物质状态改变
(2)碳转化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次在燃料方面创新使用“零碳甲醇燃料”,即通过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所以杭州亚运会主火炬被简称为“零增碳”火炬。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甲醇(CH3OH)属于________(选填“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中的一项)
②从微观角度:一个甲醇分子中共含有________个原子。
③从定量计算的角度:甲醇(CH3O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从物质转化角度: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上述方法每生产4吨甲醇可以消耗5.5吨二氧化碳,此过程转化的碳元素质量为________吨。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合理均选)。
A. 双面使用纸张B. 植树造林C. 露天焚烧垃圾
【答案】17. ①.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②. C
18. ①. 化合物 ②. 6##六 ③. 32 ④. 3:1 ⑤. CO2+3H2CH3OH+H2O ⑥. 1.5 19.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且气态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很大易被压缩,故填: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②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相同,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说法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状态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C。
【小问2详解】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甲醇(CH3OH)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有两种及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故填:化合物;
②从微观角度: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共含有6个原子,故填:6或六;
③从定量计算的角度:甲醇(CH3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4=3:1,故填:32;3:1;
④从物质转化角度: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每生产4吨甲醇可以消耗5.5吨二氧化碳,此过程转化的碳元素质量为5.5t×=1.5吨,故填:CO2+3H2CH3OH+H2O;1.5;
小问3详解】
A、双面使用纸张可减少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正确;
B、植树造林能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正确;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碳中和,故C错误;
故选:AB。
1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1)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知道如何控制反应条件,然后要确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最后要审查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
①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②实验前,小李同学连接好仪器,关闭仪器a的活塞,然后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握紧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利用装置A做发生装置制备气体
①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④实验室利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的方式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某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展开研究。
①A和B中放置的都是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小花,实验过程中变色的是________(填“A”或“B”)中的小花,原因是________。
②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③D中甲蜡烛先熄灭,此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8. ①. 分液漏斗 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 ④. ⑤. B ⑥. D
19. ①. B ②.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
②实验时应先连接仪器装置,为避免装置漏气,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仪器a的活塞,然后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握紧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④实验室利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的方式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
【小问2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产碳酸,碳酸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实验过程中变色的是B中的小花;
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产碳酸,碳酸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甲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设计】甲同学选用白磷进行实验,乙同学选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甲、乙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①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托盘天平平衡。
②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烧杯内产生蓝色沉淀,托盘天平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
【实验结论】甲同学和乙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因,他们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合理均选)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元素种类
【交流反思】丙同学将镁条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然后将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并准确称量了生成物的总质量,发现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所以丙同学提出镁条燃烧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解释此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O2制备时,对MnO2做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同学们按右图组装实验装置,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O2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O2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
【实验结论】
I.对比第1~3组实验曲线,进行分析:
①CuO粉末对H2O2的分解_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②实验中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最优的物质是________。
③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Ⅱ.对比第3、4两组实验曲线,据此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
【答案】19. ①. 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气球开始膨胀,冷却后又变瘪 ②. 平衡 ③. ②④⑤ ④. 不同意 ⑤. 有氧气参加化学反应
20. ①. 有 ②. MnO2##二氧化锰 ③. 对比 ④. 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现象]①甲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使气球膨胀,待白烟消失冷却至室温后,因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瘪,故答案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气球开始膨胀,冷却后又变瘪;
②乙同学实验中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没有气体参与,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质量仍然相等,托盘天平平衡,故答案为:平衡;
[实验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元素种类都不变,故答案为:②④⑤;
[交流反思]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镁条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生成氧化镁质量大于镁条质量,故答案为:不同意;有氧气参加化学反应;
【小问2详解】
Ⅰ.①对比第1组和第2组实验可知,相同时间内,第2组产生氧气多,所以CuO粉末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故答案为:有;
②对比第2组和第3组实验可知,相同时间内,第3组实验产生氧气多,所以MnO2粉末对H2O2的分解催化效果最好,故答案为:MnO2;
③设置第1组没有催化剂的实验,目的是和后面几组有催化剂的实验对比,故答案为:对比;
Ⅱ.对比第3、4两组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20. 2024年7月,即将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水大会的主题是“水——生命之源,发展之基”。下列问题均围绕水展开,请你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1)①如图是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图,自来水厂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①沉降②过滤③煮沸④蒸馏⑤灭菌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
②二氧化氯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其工业制取原理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水是常用的溶剂,能够溶解很多物质形成溶液。小明同学想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按如图所示步骤操作。
请填空:
①计算:需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mL(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0g/mL)
②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此时应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调节天平平衡螺母B.增加适量氯化钠C.减少适量氯化钠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________。
④装瓶贴标签。
⑤下列情况可能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
C.氯化钠不纯,含有难溶性杂质
D.取用已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
(3)2023年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若通过电解水的方式获取氢气,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电解7.2㎏水能产生多少氢气?(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20. ①. A ②. H2O
21. ①. 20 ②. 180 ③. C ④. 加速溶解 ⑤. C
22. 解:设电解7.2kg水能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答:电解7.2kg水能产生0.8kg氢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工艺图可知澄清池用到了沉降,过滤池用到了过滤,液氧消毒作用是灭菌,自来水厂没有用到煮沸和蒸馏,
故选A;
反应各种原子的个数为:Na原子2个、Cl原子6个、O原子6个、H原子 4个,反应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为:Na原子2个、Cl原子6个、O原子4个、H原子0个,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2个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和4个H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小问2详解】
①氯化钠质量=200g×10%=20g,水的质量=200g-20g=180g,故水的体积为180g÷1.0g/mL=180mL;
②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说明此时的氯化钠质量大于预要称量的质量20g,故应减少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⑤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量取出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造成溶解时水的质量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氯化钠不纯,含有难溶性杂质,造成氯化钠溶质质量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取用已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造成溶液质量变少,溶液是均一的,所以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C;
【小问3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温度
B
鉴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分别加热蒸干,观察是否有固体残留
C
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
D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组别
试剂
第1组
2mL 5%H2O2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