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九中联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九中联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九中联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九中联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九中联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九中联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天宫课堂”第四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在航天员演示的实验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B. 乒乓球拍击打“水球”
    C. 大小钢球发生碰撞D. 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实验,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乒乓球拍击打“水球”,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大小钢球发生碰撞,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 下列一氧化碳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可燃性B. 还原性C. 难溶于水D. 毒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燃性是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还原性是通过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表现出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毒性是利用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A. 称量氯化钠B. 闻药品气味
    C. 点燃酒精灯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天平称量氯化钠时,要左物右码,且两盘都要放相同质量的纸,氯化钠放在纸上称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5.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 绿色出行B. 植树造林C. 火力发电D. 节约用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不符合题意;
    C、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由炭黑和天然胶等制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炭黑是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B. 含碳物质的完全燃烧可制炭黑
    C. “磨墨”说明炭黑质地较软
    D. 水墨画能长久保存而不褪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炭黑是黑色固体,难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可制炭黑,该选项说法错误;
    C、“磨墨”说明炭黑质地较软,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水墨画能长久保存说明常温下炭黑化学性质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 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氮原子和磷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C. 和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氮原子和磷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原因是质子数不同,故A解释正确;
    B、端午时节,粽叶飘香,是由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香味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了,故B解释正确;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C解释正确;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D解释错误;
    故选D。
    【点睛】
    8.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H2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参加反应的Fe和的质量比为3:4D. 该实验证明了“水不是一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前铁、氢、氧原子的个数为“3,8,4”,反应后铁、氧原子个数为“3,4”,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发生改变,可知4X中含有8个氢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说法正确;
    B、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依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可推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Fe和的粒子个数比为3:4,质量比为,说法错误;
    D、该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证明了“水不是一种元素”。
    故选:C。
    9. 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仰视刻度,则量取的液体偏多
    B. 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目的是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D. 某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此气体是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仰视刻度,读数偏小,则量取的液体偏多,故A正确;
    B、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B错误;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量的多少影响实验结果,若红磷不足量则不能将装置内氧气消耗尽,测定结果偏小,所以红磷必须足量,故C错误;
    D、某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该气体燃烧生成了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10. 学习化学需结合学科本质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性质与用途: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发射火箭的高能燃料
    B. 变化与守恒:蔗糖、面粉灼烧后都有黑色物质生成,说明它们是相同物质
    C. 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只需验证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D. 分析与推理: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发射的高能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蔗糖、面粉灼烧后都有黑色物质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蔗糖和面粉中应含有相同元素,但不能说明它们是相同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了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还应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镁元素属于______(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3)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11. 24.31
    12. 金属 13. 失去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的含义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31;
    【小问2详解】
    镁元素的名称中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小问3详解】
    镁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2. 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设计利用的原理与化学上的______(填一操作名称)原理相似;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生活中常采用______的方法降低其硬度;
    (3)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电解水的实验中,______(选填“正极”或“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答案】(1)过滤 (2)煮沸 (3)吸附 (4)负极
    【解析】
    【小问1详解】
    茶叶是固体,茶水是液体,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设计利用的原理与化学上的过滤原理相似;
    【小问2详解】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用加热的方法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达到硬水软化的目的;
    【小问3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小问4详解】
    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13. 如图是某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根据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矿泉水是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标签中的钾、钠、钙、镁指的是______(选填“元素”“原子”或“离子”);
    (3)标签上共列举了______种金属阳离子。
    【答案】13. 混合物
    14. 元素 15. 4##四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矿泉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矿泉水中富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这里的钾、钠、钙、镁指的是元素;
    【小问3详解】
    标签上共列举了K+、Na+、Ca2+、Mg2+四种金属阳离子。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4. 《天工开物》记载了水银(汞)和硫反应制取银朱(硫化汞)的方法,并厘清了转化过程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表现出的“质量守恒”思想,比其他国家早一百多年。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银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书中记载:十六两汞能制取十七两五钱的硫化汞。增重的“一两五钱”实际上是参加反应的______的质量(“钱”“两”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质量单位)。
    【答案】14 化合 15. 硫##S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Hg+S=HgS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2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汞与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汞的质量,因此增重的“一两五钱”实际上是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
    15. 某问学在学习中构建了硫的化合价及其物质类别的关系图,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S除可以表示硫元素和硫单质外。还可以表示_______。
    (2)A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3)SO3中数字3的含义为_______。
    【答案】(1)1个硫原子
    (2)SO2 (3)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符号从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S除可以表示硫元素和硫单质外,还可以表示1个硫原子,故填1个硫原子。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A点对应物质为氧化物,且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点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其化学式为SO2,故填SO2。
    【小问3详解】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则SO3中数字 3 的含义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填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16. 甲醚(CH3OCH3)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醚(CH3OCH3)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3:2 (2)原子
    (3)丙、丁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醚(CH3OCH3)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小问2详解】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甲醚分子、氧分子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氢、氧、碳原子没有改变,则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原子;
    【小问3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即氧化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丙、丁。
    17. 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______。
    【答案】(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酒精灯(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小问1详解】
    a处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b处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会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点燃可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除去一氧化碳。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8. 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选用A做发生装置,还应对该装置做的改进是______;
    (4)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
    【答案】18. 酒精灯
    19.
    20.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1. D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为了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该装置还应做的改进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小问4详解】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的氧气比较干燥,应选装置D。
    19. 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1】验证性质
    下图是验证性质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持续通入。
    步骤I:打开,关闭,观察现象
    步骤Ⅱ:关闭,打开,加热水,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步骤Ⅰ:
    (1)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试管Ⅰ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
    步骤Ⅱ: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Ⅰ、Ⅱ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再结合步骤Ⅰ中试管Ⅰ中的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2】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
    (3)①按实验装置图1组装仪器。
    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突然增大后,维持一段时间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b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用______放在A处进行验满,收集满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
    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中注入,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总结与拓展】
    (4)①图2中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的原因是______,之后到100s之间压强又逐渐减小。
    ②经过测算,消耗的量仅约为收集到的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气体。
    【答案】19. 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20. ①. 试管Ⅰ中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试管Ⅱ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 ②.
    21. 燃着的木条 22. ①. 注入15mL水,气体被压缩(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 可以
    【解析】
    【小问1详解】
    打开,关闭,二氧化碳被通入烧杯和试管Ⅰ,由于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下面的蜡烛先被隔绝了氧气,先熄灭,随着二氧化碳的继续通入,上面的蜡烛也由于氧气被隔绝而熄灭了,故填: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小问2详解】
    关闭,打开,加热锥形瓶中的水,这样试管Ⅰ中将是二氧化碳、水、石蕊小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纸花变红;试管Ⅱ中是水蒸气和石蕊小花,水不能使纸花变红。实验现象填:试管Ⅰ中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试管Ⅱ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
    步骤Ⅰ中,试管Ⅰ中充满二氧化碳,但纸花没有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综合以上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处,若木条熄灭了,表示烧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故填:燃着的木条;
    【小问4详解】
    由题意知,图2中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是由于向烧瓶内注入15mL水,气体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增大。之后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和水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又逐渐减小。故填:注入15mL水,气体被压缩;
    经过测算,注入15mL水所消耗的量仅约为收集到的总量的0.53% ,由此可见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故填:可以。
    五、计算题(共6分)
    20. 将稍过量的木炭粉与16g氧化铜粉末充分混合,高温至质量不再减少。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中氧化铜发生______(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计算上述反应中理论上生成铜的质量。
    【答案】20. 还原 21.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2.8g。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见,碳在反应中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碳作还原剂;氧化铜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铜作氧化剂,故填:还原;
    【小问2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到氧化铜和铜的质量比进行列式计算,解题过程见答案。水质主要成分(mg/L)
    偏硅酸() 25.0~35.0
    钾 0.8~3.0
    钠 1.7~5.8
    钙 3.1~7.9
    镁 1.6~7.1
    溶解性总固体 50.0~120.0

    相关试卷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5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6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