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西省大同市202—-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大同市202—-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大同市202—-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化学部分和物理部分组成,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全卷共1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
    C.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 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要求;
    B、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要求;
    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要求;
    D、废弃电池应回收处理,防止土壤污染,做法不符合要求;
    答案:D。
    2.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A. 张青莲B. 袁隆平
    C. 道尔顿D. 拉瓦锡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张青莲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该选项符合题意;
    B、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有卓越贡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的物质也多种多样。在下列纯净物中,化学式书写及元素的合价标注均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故表示是,故A正确;
    B、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2,其中钙元素显+2价,则氯元素显-1价,故表示为,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化学式是NaOH,其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故C错误;
    D、五氧化二磷化学式是P2O5,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A。
    4. 对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分子的质量很小B. 分子变成了原子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能闻到香气,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故选C。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B. 过滤浑浊的天然水
    C. 量取液体体积D. 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图示操作正确,故A正确;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
    D、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图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6.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镇浆制泥B. 拉坯造型
    C. 高温烧制D. 磨光上釉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镇浆制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拉坯造型,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磨光上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7.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使用的火箭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A. NO2B. NOC. N2D. NH3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中,反应前所有物质中的碳原子共为2个,氢原子共为8个,氮原子共为6个,氧原子数共为8个,反应后除X外,碳原子共为2个,氢原子共为8个,氧原子数共为8个,故3X中含有6个N原子,即每个X分子中含有氮原子共为2个,所以X为N2。
    故选C。
    8.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有三种生成物B.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氧气为反应物,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知参加反应的甲醛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反应前的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氧元素为-2价,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错误;
    D、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9. 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张陆结束出舱任务返回问天实验舱,航天器天线多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如图为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钛属于金属元素B. 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
    C. 钛的元素符号是TiD.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钛中文名称偏旁“钅”,可知钛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所以钛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i,故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D错误。
    故选D。
    10. 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
    C. 没食子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D. 没食子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没食子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没食子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7):(1×6):(16×5)=42:3:40,故C错误;
    D、没食子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7):(1×6):(16×5)=42:3:40,所以没食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化学部分
    三、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化学与工程】
    11. 中国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国内首条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攻克了薄壁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焊接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铝具有抗腐蚀性的原因是常温下能跟氧气反应生成致密而坚固的氧化铝(Al2O3)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图2:我国科学家研究月球土壤时,发现了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嫦娥石”,此矿物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矿物中所含Fe2+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3:“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首次在珠峰地区从海拔9000米以上高空进行了气象观测。浮空艇外形呈流线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浮空艇内部由两个气囊组成,氦气气囊负责提供升力,这是利用了氦气具有的________性质;空气气囊则使浮空艇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外形与压力平衡,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4)图4:2023年5月1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上采用铷(Rb)原子钟提供精准时间。下面图乙中的微粒共表示______种元素,铷原子(如图甲所示)与图乙中______(选填“A”“B”或“C”)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1. ①. 稳定或很不活泼 ②.
    12. ①. 混合物 ②. 亚铁离子
    13. ①. 减小空气阻力 ②. 密度小于空气 ③. 78%
    14. ①. 二##2##两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焊接时的保护气。故填稳定或不活泼;
    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嫦娥石中含由多种磷酸盐和二氧化硅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根据离子符号的的读写规则可知,Fe2+为亚铁离子,故填亚铁离子;
    【小问3详解】
    浮空艇外形呈流线型,可以有效降低空气阻力,提高飞行速率。故填减小空气阻力;
    氦气密度小于空气,可用作飞艇的填充气,故填密度小于空气;
    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填78%;
    【小问4详解】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质子数相等。图乙种三种粒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9、19、16,所以共含有2种元素;
    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而根据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根图乙中的A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
    【化学与技术】
    12.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首次使用绿色甲醇(CH3OH)点燃了主火炬,实现了循环内的零碳排放,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和氢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合成塔内的,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压缩过程的变化________。
    (2)精馏的原理与工业制氧气类似,是利用粗甲醇中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而分离出甲醇的过程。
    (3)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4)在催化剂和一定条件下,CO2和H2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转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缓解温室效应,转化途径有自然界转化和人工转化。下列属于自然界转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光合作用B. 海洋吸收C. 工业利用
    【答案】12. 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13. 沸点 14. 二氧化碳##CO2
    15. CO2+3H2CH3OH+H2O 16.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所以二氧化碳和氢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合成塔内的。故填: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小问2详解】
    由于粗甲醇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甲醇。故填:沸点。
    【小问3详解】
    据工艺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是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故填: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CO2和H2在催化剂和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液态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5详解】
    A、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A符合题意;
    B、海洋中的水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反应生成碳酸,海洋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工业利用属于人工转化。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B。
    四、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3. 航天飞船中是怎样净化空气的?
    航天飞船舱内产生的微尘、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形成)和气体等都会造成内部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同时对船舱进行净化:吸附、催化和过滤。
    ①吸附:一般以高效活性炭为吸附剂吸收舱内臭气、微量有害气体。
    ②催化:飞船舱内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航天员的呼吸代谢。飞船利用无水氢氧化锂作为座舱的净化剂吸收舱内水汽,生成氢氧化锂的水化物,再利用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炔等气体则是通过在氧气中燃烧的方式除去。
    ③过滤:飞船上通风管路中加设了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的紧密过滤纸、无纺布等过滤材料设计的特殊过滤装置,这种装置能过滤舱内空气中的微尘、气溶胶等有害微粒,避免对航天员身体造成损伤。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高效活性炭可以除舱内臭气、微量有害气体,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2)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可除去的有害微粒包含________。
    (3)二氧化碳在飞船舱内含量多的原因是_______。除去船舱内空气中水蒸气的原理是________。
    (4)船舱内利用燃烧的方式除去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任写1个即可)。
    【答案】13. 吸附 14. 微尘和气溶胶
    15. ①. 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②. 无水氢氧化锂能吸收水汽
    16. 或或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高效活性炭可以除舱内臭气、微量有害气体,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小问2详解】
    根据文中信息:飞船上通风管路中加设了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的紧密过滤纸、无纺布等过滤材料设计的特殊过滤装置,这种装置能过滤舱内空气中的微尘、气溶胶等有害微粒,避免对航天员身体造成损伤,所以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可除去的有害微粒包含微尘和气溶胶;
    【小问3详解】
    由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在飞船舱内含量多;
    根据文中信息:飞船利用无水氢氧化锂作为座舱的净化剂吸收舱内水汽,生成氢氧化锂的水化物,所以除去船舱内空气中水蒸气的原理是无水氢氧化锂能吸收水汽;
    【小问4详解】
    根据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炔等气体则是通过在氧气中燃烧的方式除去;
    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五、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4.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水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图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2023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写出生活中爱护水资源的一种方法_______。
    (2)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可加入等量的______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3)按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均有气体产生,a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自来水厂净水常用_______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快速沉降。
    (5)举例说出生活中水的一种用途_______。
    【答案】14. 使用节水龙头(或一水多用)
    15. 肥皂水 16. ①. 氢气##H2 ②.
    17. 明矾##絮凝剂
    18. 饮用(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活中可以通过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等方式爱护水资源,如使用节水龙头等,故填使用节水龙头(或一水多用);
    【小问2详解】
    区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水取样后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为硬水;故填肥皂水;
    【小问3详解】
    水在通电过程中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化学方程为;该过程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可知,a管连接电源负极,则a管内为氢气。故填氢气或 ; ;
    【小问4详解】
    自然水体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和微生物,所以自来水厂会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或絮凝剂去除部分不可溶性杂质。故填明矾或絮凝剂;
    【小问5详解】
    生活中的水主要用于饮用、清洗各类物品等。故填饮用(合理即可);
    六、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1分,共6分。)
    15. 某化学小组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其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0%。加热混合物至完全分解,得到氧气的质量为4.8g。
    (1)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
    (2)求反应前固体混合物的质量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15 观察颜色
    16. 解:设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
    x=12.25g
    反应前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17.5g
    答:反应前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17.5g。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所以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最简单方法是观察颜色。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七、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基本实验】
    16. 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在图1中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组装好仪器后,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___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B.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C.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4)通过检测发现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任写一条)。
    【答案】16. 铁架台
    17. ①. AC或AE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 18. C
    19.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或集气瓶未装满水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示可知,仪器a为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型,故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所以收集装置可用C或E,故制取收集装置为AC或AE;
    该反应中需要制取气体,所以需要保证装置气密性,故组装好仪器后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再添加药品。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小问3详解】
    图2装置不能加热,所以只能用固液不加热型反应制取氧气。
    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符合题意,故C正确;
    故选C;
    【小问4详解】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不纯,可能是集气瓶内的空气没有排除干净,也可能是煤油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导致空气混入。故填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或集气瓶未装满水等,合理即可)
    【科学探究】
    17.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小组讨论】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 用作催化剂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分析交流】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进行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支加入1g二氧化锰,另一支加入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反思评价】
    (3)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4)对比分析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
    【成果分享】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
    【答案】(1)B (2) ①. 0.2g##0.2克 ②.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①. 或 ②. 分解反应
    (4)bd或ac (5)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体积相同,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量相同,故压强相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故A错误;
    B、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故B正确;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也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比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也是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故C错误。
    故选B。
    【小问2详解】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步骤⑥结果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0.2g,故填0.2g;
    氧化铜能作为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所以会产生较多的氧气,则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故填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或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或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 或;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对比图2中a、c点,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不同;或b、d点时间相同,产生气体体积不同,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故填bd或ac;
    小问5详解】
    催化剂只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气体的多少,最终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相等,因此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故填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体积相同,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量相同,故压强相同;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
    ________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相关试卷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矿区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矿区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10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