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八十九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糖蛋白、有氧呼吸的酶、H+B. 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
C. 蛋白质纤维、Ca2+、载体、抗体D. Na+、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详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Na+、葡萄糖、氨基酸均位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营养成分,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偶尔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长时间影响血浆渗透压的稳定
B.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
D. 骨骼肌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
【详解】A、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可通过增大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和产生渴觉增加饮水,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
B、烫伤后起水泡是因为伤处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以及损伤后释放的因子对毛细血管的间接作用,使受伤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大量的血浆从血管内渗出。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正确;
C、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故选B。
3.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力度,但有极少数人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如图是人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②
B. 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C. 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①
D. 调节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大脑、②是小脑、③是脑干,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图中的②小脑,A正确;
B、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故某人在酒驾的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觉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图中的A①,C正确;
D、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③脑干,D正确。
故选B。
4. 食用草乌炖肉是有些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乌头碱可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而不能兴奋
B. 钠离子通道是胞外Na+内流和胞内K+外流共同的通道
C. 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使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Na+内流产生兴奋,乌头碱使Na+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而不能恢复静息状态,A错误;
B、Na+和K+通道是两种不同的通道蛋白,B错误;
C、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扩散平衡时,仍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
D、在乌头碱中毒后使用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促进Na+通道关闭,从而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D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呼吸加快,提供更多能量
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通过调节使血糖含量升高
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又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生殖细胞形成和第二性征出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成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从而升高血糖;促胰液素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详解】A、肾上腺素是由身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当运动时,机体可分泌肾上腺素,加快呼吸速度,为身体提供大量氧气,细胞呼吸加强,提供更多能量,A正确;
B、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作用到胰岛A细胞使其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导致血糖含量升高,B正确;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血糖转化成非糖物质,又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C错误;
D、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第二性征出现,生殖细胞形成,D正确。
故选C。
6.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示意图,a~c表示激素,①~④表示生理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含量低但作用显著,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
B. 激素a和c均可作用于垂体,在调节激素b的分泌上具有协同作用
C. 激素c分泌增加通过③④过程使激素a、b的分泌也增加
D. 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也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答案】A
【解析】
【分析】1、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题图分析: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是促甲状腺激素(TSH),c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A、甲状腺激素在体内含量低但作用显著,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可促进细胞代谢,A正确;
B、激素a是TRH,能促进垂体分泌TSH,c为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后抑制其分泌TSH(b),所以a和c在调节激素b的分泌上相抗衡,B错误;
C、③④属于负反馈调节,激素c(甲状腺激素)增加通过③④使a(TRH)、b(TSH)分泌减少,C错误;
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髓质不受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D错误。
故选A。
7. 下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患者最可能是下丘脑受损
B. 乙患者最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适量的TSH来进一步判断
C. 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一定是甲状腺受损导致
D. 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可能是由于缺碘导致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
2.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
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呈现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详解】A、由表格内容可知,甲患者下丘脑分泌的TRH偏高,而垂体分泌的TSH偏低,最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A错误;
B、乙患者TRH和TSH都偏低,最可能是下丘脑中分泌TRH的细胞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适量的TRH来进一步判断,B错误;
C、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但甲状腺激素含量低,说明可能是甲状腺受损或缺碘导致,C错误;
D、丙患者的TRH和TSH都偏高,可能是由于缺碘导致的,D正确。
故选D。
8.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 S 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 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渗透压调节异常
C. 损伤导致下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膝跳反射仍可发生
D. 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维持身体平衡能力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生理活动。
【详解】A、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A错误;
B、下丘脑是生物的渗透压调节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渗透压调节异常,B正确;
C、损伤导致下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膝跳反射仍可发生,因为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
D、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维持不好身体平衡,D正确。
故选A。
9. 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 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 由2携带的氧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 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是红细胞,3是是毛细血管,4是组织液,5是毛细淋巴管。
【详解】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
B、3内液体(血浆)渗透压过低,造成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则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由2(红细胞)携带的氧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C正确;
D、5内液体是淋巴液,3内液体是血浆,与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0.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故选D。
11. 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
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
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
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2.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冬天走到室外后,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
B. 人体体温的恒定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
C.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在炎热的夏天,正常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寒冷刺激下,体温的调节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炎热刺激下,体温的调节过程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肾上腺等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冬天进入室外后,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A正确;
B、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B正确;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C正确;
D、夏天,正常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散热量等于产热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13. 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 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 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B正确;
C、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
D、据图可知,寒冷环境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A。
14. 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突触间传递的情况,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图中 c 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且 X=Y(指针偏转方向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 a 点未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 Na+的跨膜运输引起的
B. 若刺激 b 点,电流计①指针将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若刺激 c 点,电流计①指针将不偏转
C. 利用电流计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 d 点,若电流计②指针发生 2 次方向相 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可以从 A 传到 B;刺激 e 点,若电流计②指针偏转 1 次,说明兴奋不能从 B 传到 A
D. 刺激 d 点,观察电流计①、②指针发生第一次偏转的先后顺序,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A、在a点末受刺激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使得Na+跨膜内流,导致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A正确;
B、刺激b点,产生的兴奋先传到左接线点,此时左接线点膜外为负电位,右接线点膜外为正电位,所以左右接线点间会产生电流,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电流计指针会向左偏转;当兴奋传递到右接线点时,右接线点膜外变为负电位,左接线点膜外已恢复为正电位,所以左右接线点之间又会产生电流,电流计指针会向右偏转;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刺激c点,产生的兴奋会同时到达左右接线点,因此电流计①将不偏转,B正确;
C、利用电流计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则需分别刺激电流计②左右接线点所在的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观察电流计②指针的偏转方向和次数:因该实验是验证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即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A传递到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B。因此,当刺激d(或a或b或c)点时,产生的兴奋先后传到左右接线点,电流计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可以从A传到B;当刺激e点时,产生的兴奋只能到达右接线点,不能到达左接线点,电流计②指针偏转1次,说明兴奋不能从B传到A,C正确;
D、刺激d点,观察电流计①、②发生第二次偏转的先后顺序,电流计①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②,则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D错误。
故选D。
15.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X、Y和Z表示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Y、Z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
B. 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能够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调节
C. X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Z激素只能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
D. 因受体4减少而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信息分子X表示胰岛素;下丘脑分泌的信号分子Y表示神经递质;胰岛A细胞分泌信息分子Z表示胰高血糖素,下丘脑分泌的信号分子Y表示神经递质。
【详解】A、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胰岛素)、Z(胰高血糖素)参与的体液调节和Y(神经递质)参与的神经调节共同实现的,A错误;
B、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能够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体液调节,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B正确;
C、X表示胰岛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Z表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靶细胞有肝细胞、脂肪细胞等,C错误;
D、激素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相应调节作用,因受体4减少而引起的糖尿病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注射胰岛素使得其含量增加,但是无法与足量的受体结合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16.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谷氨酸(脑中主要的兴奋性递质)代谢异常有关。癫痫发病时,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谷氨酸在脑内的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小体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
B. EAAT功能过强是导致癫痫的重要因素
C. 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可回收谷氨酸
D. 谷氨酸与突触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使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胶质细胞中谷氨酸可以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进入突触前神经元转化成谷氨酸,当细胞兴奋时谷氨酸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被胶质细胞和突触前神经元回收,若回收障碍导致谷氨酸浓度升高可发生癫痫。
【详解】A、图中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小体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A正确;
BC、据图可知,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都可以通过膜上EAAT回收谷氨酸,若EAAT功能过强,则会使谷氨酸回收量增加,进而导致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减少,而题干中指出癫痫是由于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所致,故EAAT功能过强并不会导致癫痫,B错误,C正确;
D、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使突触后神经元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进而发生膜内外电位变化,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17.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图1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____________,作用于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使________(填“Na+”或“Cl-”)离子通道打开,屈肌舒张。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________,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运动后产生的兴奋和满足与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多巴胺使中脑边缘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图2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
①由图1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②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答案】(1) ①.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 ②.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 ①. 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②. Cl- ③. 突触 ④.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①. 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 ②. 增多 ③. 减少
【解析】
【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
2、静息电位时膜电位分布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膜电位分布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小问1详解】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该部位Na+内流,所以a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小问2详解】
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使Cl-离子通道打开,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屈肌舒张。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
【小问3详解】
①据图可知,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②长期吸食可卡因,会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机体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会减少,来缓解毒品的刺激,即减少突触后膜上的MNDA,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18. 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炎热环境下,皮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兴奋,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和___________等内分泌腺的分泌,进而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_________。
(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 37℃。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 38.5℃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____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此时产热量_______________(填“>”“<”或“=”)散热量
(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 A 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 A 的结构类似物 M,为探究 M 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 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热觉感受器 ②. 自主神经系统 ③. 肾上腺 ④. ①汗液分泌增加②皮肤血管舒张
(2) ①. 上移 ②. =
(3) ①. ①下丘脑破坏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②. M具有解热作用 ③. M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使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最终使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小问1详解】
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分布有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因此炎热环境下,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进而增加散热,皮肤增加散热的方式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小问2详解】
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 37℃。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 38.5℃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上移,此时产热量=散热量。
【小问3详解】
该实验探究 M 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实验的自变量为M的有无,因变量为家兔是否发热;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甲组为对照组,发热家兔模型不做处理,表现出发热症状;乙组用A溶液处理,已知药物 A 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发热家兔模型表现出退热症状;丙组用M溶液处理,发热家兔模型表现出退热症状;和甲、乙组对比说明M与药物 A一样具有解热的作用;由于实验还需探究 M 是否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实验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与丙组相比,丁组的处理为下丘脑破坏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由于损毁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M不能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故丁组家兔表现为发热症状;因此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M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19. 研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有助于了解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下图甲和乙是人体内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两种调节过程,其中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脂肪细胞,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了____________神经支配,除此之外,还受到_____________等信号分子调节。据图甲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2)胰岛素进入毛细血管后,随血液流到全身,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促进葡萄糖_______或_______或转变为非糖物质,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以上过程说明激素具有下列_______的作用特点:
A.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D.微量和高效
(3)据图乙分析: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会更高,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脂肪分解过程中会产生酮体,严重时会引起酸中毒,糖尿病病人较_______(填“难”或“易”)发生酸中毒。
【答案】(1) ①. 副交感 ②. 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③. 神经-体液调节
(2) ①. 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②. 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 ③. ABC
(3)口服葡萄糖能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GIP,GIP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4)易
【解析】
【分析】1、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据图乙分析: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①~④是细胞膜上与不同的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
【小问1详解】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由图可知,图中作用于胰岛B细胞并影响其分泌活动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据图甲可知,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中既有激素的参与也有神经递质的参与,因此该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小问2详解】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进入毛细血管后,随血液流到全身,说明其具有随体液运输的特点,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说明其具有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和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的特点。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小问3详解】
由图乙可知,口服葡萄糖会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GIP,GIP能促进胰岛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会更高。
【小问4详解】
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水平低,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少,主要靠分解脂肪供能,因此糖尿病病人体内产生的酮体更多,更容易发生酸中毒。
20.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 ]_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方式被释放到[ ]_____(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答案】(1) ①. ①突触小泡 ②. 胞吐 ③. ②组织液 ④. ③特异性受体 ⑤. 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⑥. 多巴胺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导致Na+内流
(2)会被多巴胺转运载体转运回突触小体
(3) ①. 上升 ②. 减少
【解析】
【分析】神经元之间相接的结构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分析图示,结构①是突触小泡,结构②是突触间隙(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结构③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小问1详解】
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①突触小泡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多巴胺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②突触间隙(组织液)中,多巴胺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③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因Na+内流,所以突触后膜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小问2详解】
神经递质作用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后就被灭活或转移至突触小体,所以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
【小问3详解】
分析图示,可卡因可以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载体。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载体,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21. 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物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回答以下问题:
(1)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同时在内脏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元轴突末端突触部位也会释放肾上腺素,此时肾上腺素就是一种_____,所以在功能上肾上腺素是人体内的一种信息分子。
(2)“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且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它们在心脏细胞表面可能具有___________。
(3)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实验研究,上表为分组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报告:
①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用具:小鼠若干只,注射器,检测耗氧量装置(如下图),肾上腺素溶液和“心得安”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
③方法步骤:
Ⅰ、选取________的小鼠20只,均分为四组。每组小鼠按上表所示注射药剂,其中A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每只小鼠分别放入装置中,开始时大烧杯内外的液面等高。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
④结果分析:
Ⅰ、结果表明:“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分别具有降低和提高耗氧量的作用,而两者共同作用的效应是相互____________。
Ⅱ、除了控制环境相同外,实验可再设置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对照装置,其目的是用于消除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从而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
【答案】(1)神经递质
(2)相同的受体(或特异性受体、受体蛋白)
(3) ①. “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或呼吸速率、呼吸作用、心脏活动、心率)的影响 ②. 大小、生长状况(或年龄、体重、性别)相同 ③. 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 大烧杯内液面上升高度(或大烧杯液面高度变化、大烧杯液面高度、大烧杯液面的刻度读数) ⑤. 抑制(或拮抗) ⑥. 不放入小鼠 ⑦. 非生物因素或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
【解析】
【分析】由图表可知,心得安能降低机体的耗氧量,肾上腺素能使机体耗氧量增加,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小问1详解】
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同时在内脏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元轴突末端突触部位也会释放肾上腺素,此时肾上腺素就是一种神经递质,所以在功能上肾上腺素是人体内的一种信息分子。
【小问2详解】
“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且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它们在心脏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同的受体(或特异性受体、受体蛋白)。
【小问3详解】
①实验目的: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是自变量是添加心得安”或肾上腺素,因变量是小鼠的耗氧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或呼吸速率、呼吸作用、心脏活动、心率)的影响。
③方法步骤:Ⅰ、实验组和对照组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选取大小、生长状况(或年龄、体重、性别)相同的小鼠20只,均分为四组。每组小鼠按上表所示注射药剂,其中A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Ⅱ、将每只小鼠分别放入装置中,开始时大烧杯内外的液面等高。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大烧杯内液面上升高度(或大烧杯液面高度变计算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TRH
TSH
甲
偏高
偏低
乙
偏低
偏低
丙
偏高
偏高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
乙
发热家兔模型+A 溶液
退热
丙
发热家兔模型+M 溶液
退热
丁
①________
发热
组别
注射药剂种类
耗氧量
(×103mL)
心得安
肾上腺素
A
2.0
B
+
1.7
C
+
2.5
D
+
+
2.1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八十九中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八十九中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