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下列平原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截至2019年5月3日,全球230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下列平原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东欧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目前已经有常住人口居住
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非洲人口稠密
4.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5~6题。
5.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水源
C.地形 D.矿产
6.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
A.气候和地形 B.地形和经济
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
[易错题]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但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1.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植被
如图是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部 D.西南部及南部
3.影响图中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水源
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大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4~5题。
4.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5.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读“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回答6~8题。
6.该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7.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8.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A,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B,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C,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____。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真实情境命题-生活情境]如图为腾讯QQ发布的我国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人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题。
1.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张图印证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
A.以长城一线为界
B.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C.以长江为界
D.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亚洲、欧洲
3.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 ②平均海拔低 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图一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中P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图二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二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5.图二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势起伏大 B.水资源短缺
C.荒漠广布 D.土壤贫瘠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读“2018年不同区域(地域)的面积与常住人口”表(下表),完成6~8题。
2018年不同区域(地域)的面积与常住人口
(数据源自重庆统计年鉴2018)
6.能准确反映某一区域(地域)范围内居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 ( )
A.常住人口 B.户籍人口
C.人口密度 D.居住面积
7.在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四区中,最稠密的区域(地域)是 ( )
A.渝中区 B.沙坪坝区
C.九龙坡区 D.北碚区
8.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 )
A.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B.开发时间长短
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
D.人口素质高低
如图为美国沿37°N地形剖面图(局部)和美国人口密度图,与中国的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不同,美国的人口密度分割线呈“U”型。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有( )
A.东北沿海地区人口稀少
B.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稠密
C.南部和北部沿海人口稠密
D.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10.与乙地相比,甲地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有( )
A.地处高原,地势平坦 B.位于沿海,气候湿润
C.开发较晚,环境优美 D.靠近河流,河运发达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12.该流域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1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材料三 “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 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一反映出1990年~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垂直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
材料二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1)据材料二分析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
(2)指出图甲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3)材料一、二表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将逐渐________。
(5)分析乙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B
解析:直接读图可知,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读图可知,20°N~30°N比重为23.2%,为最大值,故B正确。
2.答案:D
解析:世界人口稠密区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纬度高,气候寒冷,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宜长期居住,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故D正确。
3.答案:A
解析: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选项正确;B选项举出反例亚马孙平原为人口稀疏区;C选项南极洲无常住人口;D选项非洲撒哈拉沙漠炎热干燥,人口并不稠密。
4.答案:D
解析:巴西高原东部虽处于热带,但地势较高,气候凉爽,且地势平坦,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故①③正确;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②错误;水能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④错误,所以该题选D。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不适宜人类居住,故C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项正确。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C
解析:川西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闭塞,气候恶劣,人类生产生活受到限制,因而人口较少。川东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对外联系方便,人口分布多。本题易错选B气候,川东气候温暖湿润,川西气候恶劣也是由于地形导致。因此地形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2.答案:D
解析:读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及南部,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人口居住。故选D。
3.答案:A
解析:俄罗斯领土辽阔,各地区气候有很大的差异。东欧平原气候比较温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这里。海陆位置、地形和水源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但是图中地区的北部,有北极圈穿过,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俄罗斯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人口分布稠密,所以人口分布主要是温度因素,而温度主要由纬度决定,影响图中俄罗斯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纬度。排除B、C、D,故选A。
4.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大洋洲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高达90%左右,比例最大。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均较高,这说明人口集中于沿海地区。
6.答案:B
解析:宁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该题选B。
7.答案:A
解析:由图中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可以判断,地势越平坦,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越多,所以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故该题选A。
8.答案:D
解析:由图中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与地形剖面图的关系可以判断,地势越平坦,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越多,④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故该题选D。
9.答案:(1)平原(或平原、低山丘陵)
(2)①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②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
(3)南美 (4)低平 中低 沿海 (5)ACEH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①在垂直方向上,人口集中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人口占56%左右。②从纬度看,人口集中分布于温度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③从距海远近看,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多。结合三则材料的结论可得出世界人口分布有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和沿海地区的趋向性。根据上题结论,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且气候适宜的地区为人口稠密地区,符合要求的有ACEH。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D
解析: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又称胡焕庸线,以此线为界,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2.9%,人口占94.4%,西北半壁占57.1%,而人口仅占5.6%,这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因此图中展示的QQ在线人数空间分布示意图印证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D符合题意;长城一线、秦岭—淮河一线、长江一线不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排除A、B、C。故选D。
2.答案:D
解析: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较高,位于热带,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适宜,甲为非洲;欧洲海拔较低,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多数在低地居住,丙是欧洲。乙是亚洲,中间高四周低,中间有青藏高原,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低地。故选D。
3.答案:B
解析:大洋洲虽然热带面积较广,但平均海拔低,且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故选B。
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显示人居环境适宜度(E)和社会经济协调度(D)都很高,说明位于我国自然环境较好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平原一般是人口集中、自然环境较好的经济较发达地区,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人口集聚度与人居环境适宜度高,故该地区人口与地形、气候协调度较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最可能地形较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资源适应度较高,A、C、D项错误;该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较低,说明该区人口和水土资源协调度低,则最可能是人口众多,需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B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常住人口数和户籍人口数作为单一指标不能反映人口密集程度,应结合区域面积大小进行判断,所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不能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居住面积大小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故选C。
7.答案:A
解析: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经计算可得,渝中区为2.82万人/平方千米,沙坪坝区约为0.29万人/平方千米,九龙坡区约为0.28万人/平方千米,北碚区约为0.10万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最大的为渝中区,故选A。
8.答案:C
解析: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其主要制约因素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社会,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现代,其主导因素却是社会经济条件,即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故选C。
9.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比较密集,A错误;美国人口地理分界“U”型线以内的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稀疏,B错误;美国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稠密,C错误;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分布稠密,D正确。
10.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乙地位于内陆高原盆地,地形起伏大,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人口稀疏,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B符合题意,A错误;一般开发历史越悠久,人口密度越大,因此甲地开发较晚不是人口稠密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甲城市靠近河流,但当地河流河运条件较差,河运不发达,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B对;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C错;高程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故选C。
13.答案:D
解析: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对;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A错;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坡向影响比较小,B错;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C错。故选D。
14.答案:(1)东、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西部地区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3)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整体来讲1990年到2000年,东中西部的人口分布差距更大,局部来分析,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注意要读出整体的变化和局部的变化。第(2)题,由材料二中数据可以看出: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小,人口稀少。第(3)题,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水的渗漏严重,不易保存,土层薄。因此云南、贵州两省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自然条件的恶劣直接影响到交通落后,技术不发达。因此两省贫困人口较多。
15.答案:(1)温带 亚热带
(2)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气候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沿河流分布,水资源较充足,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
(3)水源 地形 气候
(4)减弱
(5)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
解析:第(1)题,据材料二可知,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温度与温带和亚热带最相符。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可从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角度作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角度作答。第(4)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第(5)题,从地形、土壤、气候、农业发展、交通和城市等方面分析。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分布
知识点二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知识点三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区域(地域)
渝中区
沙坪
坝区
九龙
坡区
北碚区
重庆市
中国
面积
(平方千米)
23
396
431
751
82 370
9 600 000
常住人口
(万人)
64.95
113.39
118.69
78.62
3 081.09
139 500
海拔(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综合训练题,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水资源,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唐人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优秀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