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共12页。


    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2.荷兰因为地势低洼,流传下了一种独特的习俗:穿“木鞋”。荷兰人穿“木鞋”是为了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阅读上述材料,完成3~4题。
    3.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环境
    4.下列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
    A.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
    B.云冈石窟的佛像造型
    C.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
    D.灰白色调为主的江南园林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5~6题。
    5.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6.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1.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往往可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下列城市格局或建筑特点能反映中国的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市中心有市民集中广场、大教堂等
    B.市中心区一般少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C.城中有墙、园中有墙、宅中有墙
    D.宫殿式建筑有喷泉、雕塑等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据此完成2~3题。

    2.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 )
    A.内蒙蒙古包 B.陕西窑洞
    C.傣族竹楼 D.客家族土楼
    3.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 )
    A.湿冷 B.湿热
    C.干旱少雨 D.干热
    4.传统民居的位置和建筑式样多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图所示景观反映了我国某一文化区的古镇民居风貌。该文化区是( )
    A.东北黑土文化区 B.黄土高原文化区
    C.江南水乡文化区 D.云贵高原文化区
    读不同地域民居图,完成5~6题。
    5.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风暴多发 B.②—炎热干燥
    C.③—高温多雨 D.④—通风散热
    6.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了( )
    A.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扩散
    B.地域文化的内向与含蓄
    C.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D.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易错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第7题。
    7.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8.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是该地聚落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结果,下图为我国典型传统民居。据此完成1~2题。
    1.为了冬季保温、夏季通风散热设计的分别是( )
    A.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
    B.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
    C.福建土楼、云南竹楼
    D.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
    2.具有防匪防盗功能的是( )
    A.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
    B.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
    C.福建土楼、云南竹楼
    D.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
    [真实情境命题-生活情境]传统村落与民居,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古代人地关系的重要体现。据此回答3~5题。
    3.“地坑院”(如图)是我国豫陕地区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地坑院作为传统民居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背景是( )
    A.空气湿润 B.河流稀少
    C.黄土深厚 D.地质稳定
    4.下图中适宜建地坑院村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地坑院今后应( )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规模经营,集约生产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7.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限制开发,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读图回答8~10题。
    8.该种文化景观是( )
    A.小溪 B.梯田
    C.平原 D.沙滩
    9.该文化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10.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该文化景观区种植的是( )
    A.水稻 B.甜菜
    C.谷子 D.青稞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11~12题。
    1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13.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读我国部分地域文化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________,它与当地________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2)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___,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________。
    (3)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它非常适合________生活。
    (4)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 )
    A.酥油茶—“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评剧
    C.“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窑洞—京剧
    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四合院
    (5)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_______和地域文化的________。
    14.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图所示。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________式样,这与当地________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中国民居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答案:A
    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3.答案:A
    解析: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可以推断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4.答案:B
    解析:云冈石窟的佛像造型与自然环境无关,主要体现了受佛教文化的影响。
    5.答案:C
    解析: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出于对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6.答案:D
    解析: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C
    解析:市中心有市民集中广场、大教堂是基督教文化区的城市建筑风格;欧洲一些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一般少有现代化高楼大厦;宫殿式建筑有喷泉、雕塑等是欧洲典型的建筑风格。因此A、B、D三项错误。我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较强,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往往具有城中有墙、园中有墙、宅中有墙的风格,因此C正确。
    2.答案:B
    解析: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安装,故A错误;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与陕西窑洞效果类似,故B正确;傣家竹楼双层、尖顶,利于通风散热、防潮、排泄雨水,土掌房与其效果不同,故C错误;客家土楼为圆形围屋,是大型群体楼房住宅,利于防御,土掌房与其效果不同,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结合材料可知,建筑材料为土坯、石块,墙体厚实,屋顶为平顶,可以作为晒场,反映了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传统民居的位置和建筑式样多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图中典型的“水—桥—房”的空间格局,这是江南水乡最具代表性的空间特征,属于江南水乡文化区,C对。东北黑土文化区的建筑特点一般是墙体厚,屋顶坡度较小的房屋,一般多用乡土地方材料和传统营建工艺,排除A;黄土高原文化区有依地形而建“冬暖夏凉”的窑洞建筑特点,排除B;云贵高原文化区有根据当地低纬度湿热天气的吊脚楼式建筑,建筑具备通风、透气、透光、防虫、防潮、抗震等功能,排除D。故选C。
    5.答案:B
    解析:图①是架空的木楼,适应湿热的气候,即高温多雨的环境;图②是平顶、小窗的房屋,适应炎热干燥的气候;图③是北极西伯利亚人的雪屋,适应极寒大风的天气;图④是尖顶房、窗子较小、保温性较好的木屋,多在降水较多的西欧。选B正确。
    6.答案:C
    解析:传统民居建筑是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体现了地域文化特点;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代表了各自的地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并不是地域文化的创新、也不是文化的传播;地域文化的内向与含蓄是中国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文化的特点,并不是传统民居的特征。选C正确。
    7.答案:B
    解析:森林茂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A、D错误;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筑城,B正确;虽沿河分布,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水运并不便利,C错误。故选B。
    8.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解析:第(1)题,根据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景观特征可知,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第(2)题,从建筑特征分析,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兼容性和商业文化特征。第(3)题,根据建筑特征分析,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多代同堂,多子多福的特征,可以显示出家族之兴旺;这样的人文思想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的增长。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B
    解析:北京四合院设计主房坐北朝南,利于冬季采光及防寒保暖;云南竹楼双层设计,下层圈养牲畜、堆放杂物,上层居住利于夏季通风散热。其他民居无冬季保温、夏季通风散热设计,故B正确,A、C、D错误。
    2.答案:D
    解析:福建土楼家族集聚、楼体坚固、窗小利于防匪防盗;广东开平碉楼坚固,有瞭望台,利于防匪防盗。其余传统民居无防盗防匪功能,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地坑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具体而言,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说明当地土层深厚,有修建地坑院的条件,C对。材料中有民居冬暖夏凉,故当地气候有大陆性特点,不可能总是空气湿润,河流稀少不是建设地坑院的基本条件,地质稳定从图示中不能得出。据此分析选C。
    4.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根据图示,丁地四周高,中间低,且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D正确。甲地东北侧为沟谷,位于沟谷的顶部,水土流水容易导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错;乙、丙两地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错。据此分析选D。
    5.答案:A
    解析: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筹集资金,促进对地坑院的保护,故A项正确;部分地坑院还有居民居住,不适合进行完整保护,B错;地坑院数量多,废弃的地坑院没有修复价值,C错;地坑院占地面积广,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不适合推广建造,D错。据此分析选A。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水网密布,有利于发展灌溉,A正确。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川西林盘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B错误;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错误。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不应限制开发,C错误。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D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这是一幅非常特别的等高线地形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有的相同,有的突变,根据其排列状况,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地貌。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所以,既然上述等高线图是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表明它就不是一种自然地貌,而是经过人类劳动改造的。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其为梯田。B正确。
    9.答案:B
    解析:根据等高线数值、分布的特点分析,四个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是江南丘陵地区。B正确。
    10.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文化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故适宜水稻种植,甜菜分布在北方的中温带地区,谷子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故选A。
    11.答案:D
    解析: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山货较多,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
    12.答案:B
    解析:福建、台湾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13.答案:(1)青藏高原 掉袖藏袍 昼夜温差大
    (2)③ 秦腔
    (3)内蒙古草原 蒙古包 草原游牧
    (4)B
    (5)差异性 多样性
    解析:结合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考查知识积累、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发源地”这个关键词,才不至于答非所问。“掉袖藏袍”可以在气温低时穿上袖子,气温高时脱半个袖子下来。第(2)题,黄河中游河段是指河口到旧孟津一段,流经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第(3)题,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是④③②③①,注意“依次”二字,再结合选项逐个分析。“碉房”是青藏高原的传统民居;“兰州拉面”中的兰州已指明了地理位置在甘肃;“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乐器;“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评剧”是①文化区的传统剧种。第(5)题,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只要搞清楚了二者的因果关系,就不难作答。
    14.答案:(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少。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解析:根据山西气候条件及图示,“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水资源较少,当地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为尖顶。受内向、封闭文化及皇权的影响,中国居民多“四合院”式建筑,多建有围墙。而西方国家受外向、自由、开放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大多没有围墙,多为独立性很强的独幢建筑。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知识点二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知识点三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传统民居建筑体现,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图示两地地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鄂伦春族的传统民居体现出当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复习练习题,共9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