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说明,该事例说明,生物塑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行动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第 1~2 题。
1
.在人类社会发展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史前文明
C.工业文明
B.农业文明
D.生态文明
2
.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
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科技的进步
C.环境质量的改善 D.资源质量的提高
2
020 年 4 月 22 日是第 51 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
日”是由美国人丹尼斯·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响应而推广的活动,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
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完成第 3~4 题。
3
.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
①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④节水节
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C.②③④
4
.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
保护自然,万物共生ꢀ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③购买绿颜色的商品ꢀ④分类回收,循环再生ꢀ⑤重
复使用,多次利用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2018 江苏卷,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2002—2015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 GDP 变化图。读图,完
成第 5~6 题。
5
.2002—2015 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 GDP 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 GDP 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 GDP 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6
.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 2005 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C.环保政策变化
B.人口规模减小
D.工业生产萎缩
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下图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
油气管道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7~8 题。
7
.2017 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
气“气荒”的是
( )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8
.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 )
①
④
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②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③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 2050 年之前,
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完成第 9~11 题。
9
.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
C.臭氧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
1
0.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说明( )
A.大气针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身净化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 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1
1.该事例说明( )
A.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B.环境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治理环境问题各负其责
C.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D.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合作,各个国家之间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2020 北京卷,15)为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产业逐
渐兴起。2018 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约 200 万吨,原料种植占用耕地约 80 万公顷。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2.生物塑料( )
A.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
B.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C.生产区位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
D.有效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
1
3.(2020 江苏卷,30D)下图为 2000—2018 年我国 GDP、能源消费、SO2 排放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1)简述 2000—2018 年我国 GDP 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明 2000—2018 年我国 SO2 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3)分析我国 2006 年以来 SO2 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1
4.(2020 湖北十堰高三调研)2019 年 7 月 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
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上海实施管理条例之
后,“垃圾分类”政策也即将席卷全国。到 2020 年底,先行先试的 46 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
理系统。
试说出目前我国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所面临的困难。
课时规范练 43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
行动
1
~2.1.A 2.B 第 1 题,史前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人类主要是被动地适
应环境。第 2 题,在生态文明阶段,科技创新与进步使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资源手段、方法
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使人们利用资源的潜力变大,原来不能利用的一些资源现在可以使
用,因此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读图可知,人口数量并没有下降;环境质量改善与资源潜
力没有直接联系;资源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3
~4.3.C 4.D 第 3 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属于生产行
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节水节能、垃圾
分类等都属于消费过程中的行为。第 4 题,绿色生活应该是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例如:保护自然,万物共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
保选购;分类回收,循环再生;重复使用,多次利用;等等。
5
~6.5.C 6.C 第 5 题,读图可知,2002—2015 年,该地区的人均 GDP 不断增长,控制废水
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 错误;2005 年后人均 GDP 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
降,B 错误;该地区人均 GDP 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 2005 年前不断增加,2005
年以后不断下降,C 正确;2005 年后,人均 GDP 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
人均 GDP 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 错误。第 6 题,读图可
知,2005 年后人均 GDP 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
政策的变化,C 正确。根据人均 GDP 曲线,2005 年后,其增长速度增大,A 错误;人口规模
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 错误;人均 GDP 不断增长,说
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 错误。
7
~8.7.C 8.B 第 7 题,材料显示,因我国北方实行煤改气导致“气荒”,则最快缓解天然气
“
气荒”的措施是暂缓施行煤改气。部分高耗气产业是影响很大的产业,不能随意关停。
A、B 所述内容实行起来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第 8 题,管道以运
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①错误;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以
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②③正确;管道建设能推
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④正确。
9
~11.9.D 10.C 11.A 第 9 题,臭氧空洞的出现主要与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制冷设
备,排放氟氯烃化合物有关;臭氧位于平流层中;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臭氧空洞的出现
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地球生物,故治理措施是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使用,选
D。第 10 题,臭氧空洞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说明国际社会共同
采取措施进行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故选 C。第 11 题,有些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具有全
球性的环境问题的治理需要全球共同行动。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根据
“
公平”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1
2.A 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可以减少因为生产生物塑料而种植的玉米面积;生物
塑料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不可能实现零污染;生物塑料生产区位应该向玉米生产地和木
材生产地集聚;生物塑料不能消除二氧化碳的排放。
1
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 GDP 与能源消费量都在不断增加,根据线的斜率和柱的
变化可判断出增速的不同。第(2)题,据图很容易得出结论,SO2 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第
(3)题,读图可知,2006 年以来 SO2 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从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
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监管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等方面回答。第(4)题,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能源消费增速放缓,污染物排放逐渐减少,人地关系向协调
方向发展,体现了谋求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 的增长速度加
快。
(2)SO2 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
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1
4.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分析,我国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所面临的困难:我国
目前人口众多,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分类复杂;部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
薄;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分类标识、图案、文字、颜色等信息;
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垃圾分类回收宣传力度不够;垃圾分类处理的公司和相关
人员短缺。
答案:垃圾数量和种类众多;部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回收标准不完善,缺乏
统一的分类标识、图案、文字、颜色等信息;垃圾分类处理的公司和相关人员短缺;缺乏
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垃圾分类回收宣传力度不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要使海水蔬菜更为受宠,最应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