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页
    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页
    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3 题。
    1
    .图中字母 A、B、C 分别表示( )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
    B.
    C.
    D.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
    2
    .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小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
    .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叙述错误的
    是( )
    A.减轻了淡水变咸
    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
    C.减轻海洋污染
    D.延缓海岸带侵蚀后退
    读下图,完成第 4~5 题。

    4
    .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5
    .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加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
    D.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2020 山东等级考二模)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了比较不同防护林种的防风
    效果,该乡气象站研究人员在本乡流沙区和不同防护林带内布设了 4 个气象观测站,获取了距地面不
    同高度的风速数据(下图)。另有研究表明,防护林内植被的透光程度越低,防风效果越好。据此完成
    第 6~7 题。
    6
    .防风效果最好的植物是( )
    A.骆驼刺
    C.沙拐枣
    B.杨树
    D.红柳
    7
    .为增强防护林的防风效果,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林带间距
    C.乔灌草相结合
    B.栽种高大杨树
    D.种植草本植物
    (2020 江苏南京、盐城二模)中国荒漠化分布范围广、种类多,主要类型有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
    化、盐碱质荒漠化三类。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了荒漠化时空演变
    的差异。读 1975—2000 年、2000—2017 年荒漠化演化图,完成第 8~9 题。

    1
    975—2000 年荒漠化演化图
    2
    000—2017 年荒漠化演化图
    8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荒漠化类型以沙质荒漠化和盐碱质荒漠化为主ꢀ②水蚀荒漠化广泛分布于我国川、陇、贵、云

    等省级行政区ꢀ③绘制荒漠化的演化分布图需要用 RS 和 GISꢀ④荒漠化的类型与气候、人类活动
    及地下水的矿化度等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2000—2017 年与 1975—2000 年相比,有关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有( )

    荒漠化呈现发展区减少,稳定区增大的趋势ꢀ②华北平原因南水北调,盐碱质荒漠化得到改善ꢀ③
    南方丘陵地区荒漠化一定程度上得到减缓ꢀ④塔里木盆地荒漠化明显增强,对耕地、草地和胡杨林
    危害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 浙江卷,10~11)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 300 倍。农田是
    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据此完成第 10~11 题。
    1
    0.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1
    1.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13 题。
    1
    2.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是( )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1
    3.有关图中④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 年 10 月发布的报告指出,要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人为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至 2030 年要比 2010 年水平减少 45%,2050 年前要实现

    零净排放”。下图为某年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图。读图,完成第 14~15 题。
    1
    4.中国完成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退林(草)还耕
    B.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
    C.实施西部能源东调,发展重工业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
    1
    5.图示国家和地区碳排放和消费状况是( )
    A.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生产超过消费

    B.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生产低于消费
    C.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D.日本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多于美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
    6.(10 分)(2020 湖南岳阳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8 年 7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提出,经过 3 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
    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 )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
    2
    .5
    幸福感。到 2020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 2015 年下降 15%以上;PM2.5 未达标地级及
    以上城市浓度比 2015 年下降 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0%,重度及以
    上污染天数比率比 2015 年下降 25%以上。各省(市、区)落实时因地制宜,在主要行动措施上基本相
    似。
    材料二ꢀ见下图。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
    7.(16 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两河流“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
    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据统计,2015 年图中 A 省水土流失面积达 1.24 万平方千米,约占该省总面积的 9%,水土流失主要
    集中在 A 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某年数据
    显示,A 省有坡耕地约 61 万公顷,其中坡度在 25°以上的耕地约 12 万公顷。
    (1)试说明 A 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6 分)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水土
    流失?(6 分)
    (3)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4
    分)
    1
    8.(12 分)(2020 山东青岛、威海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班夫国家公园(下图 1 所示)位于落基山脉北段,是加拿大最早、最大的国家公园。该公园设立于
    885 年,占地 6 600 多平方千米,有 50 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和 200 多种鸟类。加拿大横贯公路于 1962
    1
    年建成通车,且从班夫国家公园中穿过,平均每天约 14 000 辆机动车给这里的野生动物带来巨大威
    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2 年建成第一个野生动物过路隧道,之后又陆续修建了桥洞、天桥等不同
    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当地最初偏好挖路下通道,随着研究人员发现棕熊、豹子等大型肉食动物不
    喜欢黑乎乎的涵洞的规律后,天桥式通道逐渐发展起来,上面种植了森林、灌丛、草甸等植被。图 2
    示意天桥式野生动物通道剖面结构。
    图 1

    图 2
    (1)说明 20 世纪 60—70 年代加拿大横贯公路对班夫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6 分)
    (2)与路下通道相比,指出建立天桥式通道的优点。(6 分)
    1
    9.(17 分)(2018 江苏卷,30D)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变暖增加的热量中 64%
    被海洋表层水(0—700 米)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 30%的 CO2 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
    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
    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4
    分)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3 分)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12 千克;造成大气圈 CO2 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4 分)
    (4)除全球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
    策有哪些?(6 分)
    第十九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1
    ~3.1.D 2.B 3.B 第 1 题,仔细读取图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
    面沉降,对于沿海地区而言,会导致海水入侵;温室效应的表现是全球变暖;沿海地区海水
    净化能力减弱,污染物排放量超出海水自身净化能力,就会导致海洋污染。第 2 题,由示

    意图结合选项可以确定,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小,海浪侵蚀加剧及
    近岸泥沙减少。第 3 题,根据示意图可知,入海径流量增加会减轻淡水变咸,减轻海洋污
    染,延缓海岸带侵蚀后退,同时使海岸带容纳、净化污染物的能力提高。
    4
    ~5.4.C 5.C 第 4 题,从图中可知,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 5 题,
    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
    一,但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
    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不一样。
    6
    ~7.6.C 7.C 第 6 题,根据材料可知,图示风速为设置在不同防护林带内的气象观测站
    所测得的风速。风速越小,说明其防风效果越好。图示中沙拐枣防护林在距地面 0.5
    米、1 米、3 米处的风速在所有防护林中都是最小的,说明其防风效果最好,C 正确。第
    7
    题,根据材料可知,防护林内植被的透光程度越低,防风效果越好。增加林带间距,植被
    透光程度提高,防风效果减弱,A 错误。高大杨树距地面 0.5 米、1 米处防风效果较差,因
    此单纯栽种高大杨树防风效果差,B 错误。不同植被在不同高度上防风效果各有优劣,因
    此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可使防风效果最大化,C 正确。单纯种植草本植物,地表植
    被较为低矮,防风效果差,D 错误。
    8
    ~9.8.B 9.C 第 8 题,我国荒漠化类型以沙质荒漠化和水蚀荒漠化为主;甘肃大部分地
    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蚀荒漠化分布较少;绘制荒漠化的演化分布图需要用 RS 和
    GIS;荒漠化的类型与气候、人类活动及地下水的矿化度等有关。第 9 题,从图中看,我国
    荒漠化呈现发展区减少,稳定区增大的趋势。华北平原荒漠化由以减缓区为主变为以稳
    定区和发展区为主,说明盐碱质荒漠化加剧;南方丘陵地区荒漠化一直以减缓区为主,荒
    漠化一定程度上得到减缓;塔里木盆地荒漠化由以发展区为主变为以减缓区为主,荒漠化
    明显改善。
    1
    0~11.10.B 11.D 第 10 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等温室
    气体都是通过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达到增温效果。第 11 题,由材料可知,
    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氧化亚氮中含有氮元素,而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肥含有
    氮元素,因此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1
    2~13.12.A 13.D 第 12 题,结合图中①②③④⑤的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位于
    荒漠化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河源区、云贵高原、森林地带,故其相应的生态功
    能保护区依次是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
    森林生态功能区。第 13 题,④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岩石中的碳酸盐易淋溶,成土缓
    慢;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山高坡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
    繁;亚热带地区冻雨灾害天气较少。
    1
    4~15.14.D 15.C 第 14 题,我国目前是能源消费大国,因此采取的可行性措施包括:调
    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第 15 题,图中显
    示出,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远大于消费的碳排放量,说明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
    消费。
    1
    6.解析:根据材料,打赢蓝天保卫战主要指减轻大气污染,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和针对已产生的污染问题的治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在生产、运输、

    生活等方面化石燃料的使用过多造成的,因此能源方面要注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减
    少煤炭的使用,大力推广凊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方面要注意调整产业结
    构,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交通运输方面,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提
    升燃油品质等。对已产生的污染问题的治理要采取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另外要调
    整用地结构,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设立
    环境保护专项基金。
    答案: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减少煤炭的使用,大力推广凊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
    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严控“两高”行业产能;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升燃
    油品质;调整用地结构,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设立环境保护专
    项基金;采取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任答 5 点,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
    7.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A 省是安徽省,其西部是大别山区,南
    部是丘陵、山地,又位于江淮地区,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
    的措施是恢复、保护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立体农业,实现脱贫致富。
    答案:(1)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
    和降水强度大。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
    裸露。
    (2)退耕还林,禁止陡坡开荒;将坡度在 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对 25°以下的坡
    耕地实施“坡改梯”或生物保护措施。
    (3)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
    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1
    8.解析:第(1)题,公路从班夫国家公园穿过,动物会逐渐迁离公路附近,使得动物栖息地逐
    渐碎片化;繁忙的交通影响动物迁徙,甚至导致动物出现死亡的状况;人类活动在一定程
    度上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小;汽车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环境及生物产
    生影响。第(2)题,棕熊、豹子等大型肉食动物不喜欢黑乎乎的涵洞,天桥式通道可满足
    大型生物喜爱登高的特点;天桥种植了森林、灌丛、草甸等植被,可使天桥与自然环境协
    调一致;植被具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减轻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阻隔动物迁徙,破坏、割裂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修建公路,破坏动物生存环
    境);车辆产生噪声污染、光污染、大气污染。
    (2)天桥式通道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保持一致(或高大的树木遮挡动物视线,看不到车
    辆),野生动物穿越其间胁迫感小;植被可以降低噪声污染;满足大型食肉动物喜爱登高的
    习性,利于迁徙。
    1
    9.答案:(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
    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

    相关试卷

    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资源安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要使海水蔬菜更为受宠,最应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