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教师版).docx
    • 学生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docx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教师版)01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教师版)0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教师版)03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教师版)01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教师版)0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教师版)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0讲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教师版docx、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0讲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微点拨】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A=180°-2∠B,∠B=∠C= .
    【即学即练1】如图,BE⊥AC于点E,CD⊥AB于点D,BE,CD相交于点P,且AD=AE,连接AP.
    (1)求证:AP平分∠DAE;
    (2)连接BC,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AD=AE,AP=AP,利用HL可证得△ADP≌△AEP,即可求证;
    (2)根据∠APD=∠APE,可得∠APB=∠APC,可证得△ABP≌△ACP,可得AB=AC,即可求证.
    【详解】(1)证明:∵BE⊥AC于点E,CD⊥AB于点D,
    ∴∠ADP=∠AEP=90°,
    ∵AD=AE,AP=AP,
    ∴△ADP≌△AEP(HL),
    ∴∠DAP=∠EAP,
    ∴AP平分∠DAE;
    (2)证明:由(1)得∠APD=∠APE,
    ∵∠BPD=∠CPE,
    ∴∠APB=∠APC,
    又AP=AP,∠DAP=∠EAP,
    ∴△ABP≌△ACP(ASA),
    ∴AB=AC,
    ∴△ABC为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0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
    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即学即练2】如图,AD⊥BC,AD=BD,∠C=70°,求∠BAC的度数.
    【答案】∠BAC=65°
    【分析】先根据△ABC中,AD⊥BC于点D,AD=BD求出∠BAD的度数,再由∠C=70°求出∠CAD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BC中,AD⊥BC于点D,AD=BD,
    ∴∠BAD=45°,
    ∵∠C=70°,
    ∴∠CAD=90°-70°=20°,
    ∴∠BAC=∠BAD+∠CAD=45°+20°=65°.
    知识点0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微点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
    【即学即练3】如图,在中,,点D在边上,过点D作,,且.
    (1)若,求的度数;
    (2)求证:.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题意易证 ≌,即得出;
    (2)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
    【详解】(1)∵在和中

    ∴ ≌,
    ∴,
    ∴;
    (2)∵,
    ∴AB=AC.
    能力拓展
    考法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典例1】如图,在中,,,为中点,点在线段上,交于点,.
    (1)求度数;
    (2)求的周长.
    【答案】(1)20°;(2)22
    【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CAD度数;
    (2)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到AM=NM,则求△BMN的周长可转化成求线段AB和线段BN的和,由题中给出的条件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解:∵,
    ∴是等腰三角形,
    又∵,
    ∴,
    又∵为的中点,
    ∴平分,
    ∴,
    故度数为20°;
    (2)解:∵,
    ∴,
    又∵,
    ∴,
    ∴,
    ∴的周长,
    ∵,,
    ∴的周长=16+6=22.
    故的周长为22.
    考法0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方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典例2】如图,点,,,四点共线,且,,.
    (1)求证:;
    (2)若,,求线段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根据AC=BD可得AD=BC,然后利用已知条件根据ASA即可证明全等;
    (2)根据(1)中的全等可得∠ADE=∠BCF,再结合等角对等边可得,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EG的长度.
    【详解】解:(1)证明:∵AC=BD,
    ∴AC+CD=BD+CD,
    ∴AD=BC,
    在△ADE和△BCF中,
    ∴△ADE≌△BCF(ASA);
    (2)∵△ADE≌△BCF,
    ∴∠ADE=∠BCF,
    ∴,
    ∵,
    ∴.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在中,,则的度数是( )
    A.B.C.D.
    【答案】C
    【分析】由题意易得是等边三角形,然后问题可求解.
    【详解】解:∵,
    ∴是等边三角形,
    ∴;
    故选C.
    2.在中,,,,则AB的长是( )
    A.1B.2C.4D.8
    【答案】C
    【分析】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C=90°,∠A=30°,BC=2,
    ∴AB=2BC=4,
    故选:C.
    3.如图,公路AC、BC互相垂直,公路AB的中点M与点C被湖隔开,若测得AB的长为3.6km,则M、C两点间的距离为( )
    A.1.8kmB.3.6kmC.3kmD.2km
    【答案】A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可求解.
    【详解】解:∵AC⊥BC,
    ∴∠ACB=90°,
    ∵M点是AB的中点,AB=3.6km,
    ∴CM=AB=1.8km.
    故选:A.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其中一边长为5,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
    A.5B.8C.11D.5或11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当腰为5或底边为5时,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腰长为5时,底边长为21﹣2×5=11,三角形的三边长为5,5,11,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底边长为5时,腰长为(21﹣5)÷2=8,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8,5,能构成等腰三角形;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5.
    故选:A.
    5.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________°.
    【答案】7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
    【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5°,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故答案为:70.
    6.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则它的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
    【答案】65°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可求解.
    【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它的底角的度数为 .
    故答案为:65°
    7.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上的高和中线分别为3cm、4cm,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___.
    【答案】
    【分析】直角三角形中,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斜边值、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为4cm,
    ∴斜边长为8cm,
    ∵斜边上的高为3cm,
    ∴三角形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8.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AB=9,AD=6,则△AED的周长为 ___.
    【答案】15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BE=DE,则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ED∥BC,∴∠EDB=∠CBD,
    ∵BD平分∠ABC,
    ∴∠CBD=∠ABD,
    ∴∠EDB=∠ABD,
    ∴DE=BE,
    ∴AE+ED+AD=AE+BE+AD=AB+AD=9+6=15,
    即△AED的周长为15,
    故答案为:15.
    9.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答案】见解析
    【分析】过A作AF⊥BC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CF,DF=EF,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证明:如图,过A作AF⊥BC于F,
    ∵AB=AC,AD=AE,
    ∴BF=CF,DF=EF,
    ∴BF-DF=CF-EF,
    ∴BD=CE.
    10.如图,平分,点C在线段上,,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和角平分线得出,再证△ADE≌△ACB即可.
    【详解】证明:∵平分,
    ∴,
    ∵,
    ∴,
    ∵,
    ∴,
    ∴,
    在△ADE和△ACB中,
    ∴△ADE≌△ACB,
    ∴.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在等腰三角形中,是的高,若,则的底角的度数为( )
    A.或B.或C.或或D.或或
    【答案】B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从而得到,再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

    ∵,


    如图,当,垂直于延长线,
    ∵,
    ∴,
    ∴,底角为;
    当,垂直于,;底角为,
    故选:D.
    2.如图,在中,,BD平分交AC于点D.若,则的大小为( )
    A.66°B.70°C.72°D.75°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D=∠A,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ABD=∠C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列等式,将其它角都代换成计算即可.
    【详解】∵BD=AD
    ∴∠ABD=∠A
    ∵BD平分
    ∴∠ABD=∠CBD=,
    ∴∠A=
    ∵,


    故选 C.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是锐角
    C.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D.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答案】D
    【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判断A,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判断B,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判断C,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判断D,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是锐角,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条顶点的距离相等,原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
    A.9cmB.12cmC.15cmD.12cm或15cm
    【答案】C
    【分析】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得.
    【详解】解: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
    则,即,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故选:C.
    5.在Rt△ABC中,∠C=90°,AC=5,BC=12,则斜边上的中线CD=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即可.
    【详解】解: 在Rt△ACB中,∠ACB=90°,AC=5,BC=12,
    由勾股定理得:
    ∵CD是直角三角形ACB的斜边AB上中线,
    ∴CD= AB=,
    故答案为:.
    6.如图,在中,,,,点为的中点,则的值是________.
    【答案】3
    【分析】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6cm,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ACB=90°,∠A=30°,BC=3cm,
    ∴AB=2BC=6cm,
    又∵D为AB的中点,
    ∴CD=AB=3cm.
    故答案为:3.
    7.如图,在中,点D在边BC上,,点E,点F分别是AC,BD的中点,,则AC的长为______.
    【答案】7
    【分析】连接A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行解答即可得.
    【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F,
    ∵AB=AD,点F分别是BD的中点,
    ∴,
    在中,点E分别是AC的中点,,
    ∴,
    故答案为:7.
    8.如图,在等边△ABC中,点E是边AC上一点,AD为BC边上的中线,AD、BE相交于点F,若∠AEB=100°,则∠AFB的度数为_____.
    【答案】130°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AE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FB的度数即可.
    【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点E是边AC上一点,
    ∴∠EAF=∠BAC=×60°=30°,
    ∵∠AEB=100°,
    ∴∠AFB=∠AEB+∠EAF=30°+100°=130°,
    故答案为:130°.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G在边BC上,且∠1=∠2
    (1)说明△ADE≌△BFE的理由;
    (2)联结EG,那么EG与DF的位置关系是 ,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EG⊥DF,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中点的性质,利用ASA即可求解.
    (2)根据角的等量关系可得DG=FG,可得三角形DGF是等腰三角形,由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EF,进而可求解.
    【详解】(1)解:∵AD∥BC,
    ∴∠1=∠F,
    ∵E是AB的中点,
    ∴AE=BE,
    在△ADE和△BFE中,

    ∴△ADE≌△BFE(ASA).
    (2)EG⊥DF,理由如下:
    ∵∠1=∠F,∠1=∠2,
    ∴∠2=∠F,
    ∴DG=FG,
    ∴△DGF是等腰三角形,
    由(1)知:△ADE≌△BFE,
    ∴DE=EF,
    ∴EG⊥DF,
    故答案为:EG⊥DF.
    10.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为AB边上一点.
    (1)求证:BD=AE.
    (2)判断AD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AD丄AE,理由见解析
    【分析】(1)只需要利用SAS证明△ACE≌△BCD即可得到BD=AE;
    (2)先证明∠B=∠CAE,再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CAE=∠B=45°,则∠DAE=∠BAC+∠CAE=90°,由此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解:∵△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CD=CE,
    ∵∠ACB=∠DCE=90°,
    ∴∠ACE+∠ACD=∠BCD+∠ACD,
    ∴∠ACE=∠BCD,
    在△ACE和△BCD中,

    ∴△ACE≌△BCD(SAS),
    ∴BD=AE;
    (2)解:AD丄AE,理由如下:
    由(1)可知:△BCD≌△ACE,
    ∴∠B=∠CAE,
    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BAC=45°
    ∴∠CAE=∠B=45°,
    ∴∠DAE=∠BAC+∠CAE=90°,
    ∴AD⊥AE.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 )
    A.4cmB.3cmC.2cmD.1cm
    【答案】C
    【分析】此类题要通过作辅助线来沟通各角之间的关系,首先求出△BMA与△CNA是等腰三角形,再证明△MAN为等边三角形即可.
    【详解】连接AM,AN,
    ∵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N,交AC于F,
    ∴BM=AM,CN=AN,
    ∴∠MAB=∠B,∠CAN=∠C,
    ∵∠BAC=120°,AB=AC,
    ∴∠B=∠C=30°,
    ∴∠BAM+∠CAN=60°,∠AMN=∠ANM=60°,
    ∴△AMN是等边三角形,
    ∴AM=AN=MN,
    ∴BM=MN=NC,
    ∵BC=6,
    ∴MN=2.
    故选:C.
    2.如图,在ABC中,BA=BC,∠B=80°,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DCE的度数是( )
    A.45°B.50°C.55°D.65°
    【答案】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及三角形内角和得出∠ACB的度数,从而由平角知道∠ACD的度数,又因为CE为角平分线,从而得出∠DCE的度数.
    【详解】由题尺规作图得CE为∠ACD的角平分线

    在ABC中,BA=BC,∠B=80°




    故选:D.
    3.如图,在中,和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过点做交于点,交于点,过点作于点,下列四个结论:①;②点到各边的距离相等;③;④设,,则.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再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解: 过作于,于,如图1,
    平分,





    同理,

    故①正确;
    和的平分线交于,,,,
    ,,
    ,即点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故②正确;
    和的平分线交于,
    ,,


    故③正确;
    连接,如图2,
    ,,

    故④正确;
    即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4.如图,已知,平分,点,,分别是射线,,上的动点(,不与点重合)连接,连交射线于点,且,当是等腰三角形时,则的度数为( )
    A.或或B.或C.或D.或
    【答案】C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即时,②当,即时,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的度数,根据、的度数以及的内角和即可求解.
    【详解】解:∵,OE平分,
    ∴.
    ∵,
    ∴,
    当,即时,
    ∵,
    ∴.
    ∵,
    ∴,
    ∴;
    当,即时,
    ∵,,
    ∴.
    ∵,
    ∴.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
    故选:C.
    5.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EF经过点D,分别交AB,AC于点E,F,BE=DE,DF=6,点D到BC的距离为4,则△DFC的面积为 _____.
    【答案】12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DB=∠CBD,可得,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可求解.
    【详解】解:∵DE=BE,
    ∴∠EBD=∠EDB,
    ∵BD平分∠ABC,
    ∴∠EBD=∠CBD,
    ∴∠EDB=∠CBD,
    ∴,
    ∵DF=6,点D到BC的距离为4,
    ∴S△DFC=×6×4=12.
    故答案为:12.
    6.如图,是等边的角平分线,,垂足为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垂足为,若,则的长为__________.
    【答案】
    【分析】连接,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由等边对等角可得,由是等边的角平分线,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而可得,然后由直角三角形中,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然后由,可得,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如图,连接,
    ∵是等边三角形,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
    ∴,
    ∵是等边的角平分线,
    ∴,,
    ∴,
    ∴,
    ∵,
    ∴,,
    ∴,
    ∵,
    ∴.
    故答案为:.
    7.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且,若、分别是、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9.6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出AD垂直平分BC,过点B作BQ⊥AC于点Q,BQ交AD于点P,则此时PC+PQ取最小值,最小值为BQ的长,在△ABC中,利用面积法可求出BQ的长度,此题得解.
    【详解】∵AB=AC,AD是∠BAC的平分线,
    ∴AD垂直平分BC,
    ∴BP=CP.
    过点B作BQ⊥AC于点Q,BQ交AD于点P,则此时PC+PQ取最小值,最小值为BQ的长,如图所示.
    ∵S△ABC=BC•AD=AC•BQ,
    ∴.
    故答案为:9.6.
    8.如图,直线a∥b,点M、N分别为直线a和直线b上的点,连接MN,∠DMN=70°,点P是线段MN上一动点,直线DE始终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分别交与点D、E,
    (1)当△MPD与△NPE全等时,直接写出点P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2)当△NPE是等腰三角形时,则∠NPE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MN中点处 70°或40°或55°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MP=NP,即点P是MN的中点;
    (2)需要分类讨论:PN=PE、PE=NE、PN=NE.
    【详解】(1)∵a//b
    ∴∠DMN=∠PNE,∠MDE=∠DEN,
    ∴当△MPD与△NPE全等时,即△MPD≌△NPE时MP=NP,
    即点P是MN的中点.
    故答案为:MN中点处
    (2)①若PN=PE时,
    ∵∠DMN=∠PNE=70°,
    ∴∠DMN =∠PNE=∠PEN=70°.
    ∴∠NPE=180°-∠PNE-∠PEN=180°-70°-70°=40°.
    ∴∠NPE =40°;
    ②若EP=EN时,则∠NPE =∠PNE=∠DMN =70°;
    ③若NP=NE时,则∠PEN=∠NPE,此时2∠NPE=180°-∠PNE=180°-∠DMN =180°-70°=110°
    ∴∠NPE =55°;
    综上所述,∠NPE的值是40°或70°或55°.
    故答案为:40°或70°或55°.
    9.已知:如图,BD、CE是△ABC的高,BD、CE交于点F,BD=CD,CE平分∠ACB.
    (1)如图1,试说明BE=CF.
    (2)如图2,若点M在边BC上(不与点B重合),MN⊥AB于点N,交BD于点G,请直接写出BN与MG的数量关系,并画出能够说明该结论成立的辅助线,不必书写过程.
    【答案】(1)见解析
    (2)BN=MG,见解析
    【分析】(1)根据垂线的性质即等量代换得∠ABD=∠ACE,利用ASA可得△ABD≌△FCD和△ACE≌△BCE,根据其性质即可求解.
    (2)过点M作MH∥AC,交AB于H,交BD于P,利用ASA可得△BPH≌△MPG,进而可得GM=BH,利用ASA可得△BMN≌△HMN,可得BN=NH,进而可求解.
    【详解】(1)解:∵BD⊥AC,CE⊥AB,
    ∴∠ADB=∠BDC=∠AEC=90°,
    ∴∠A+∠ABD=90°,∠A+∠ACE=90°,
    ∴∠ABD=∠ACE,
    在△ABD和△FCD中,

    ∴△ABD≌△FCD(ASA),
    ∴AB=CF,
    ∵CE平分∠ACB,
    ∴∠ACE=∠BCE=22.5°,
    在△ACE和△BCE中,

    ∴△ACE≌△BCE(ASA),
    ∴AE=BE,
    ∴BEABCF.
    (2)(2)BNMG,理由如下:
    过点M作MH∥AC,交AB于H,交BD于P,如图所示:
    ∵BD=CD,BD⊥CD,
    ∴∠DBC=∠DCB=45°,
    ∵,
    ∴∠PMB=∠DCB=∠PBM=45°,∠BPM=∠BDC=90°,
    ∴BP=PM,
    ∵∠BHP+∠HBP=90°,∠BHP+∠HMN=90°,
    ∴∠HBP=∠HMN,
    在△BHP和△MGP中,

    ∴△BPH≌△MPG(ASA),
    ∴GM=BH,
    ∵MN⊥AB,CE⊥AB,
    ∴MN∥CE,
    ∴∠BMN=∠BCE∠ACB=22.5°,
    ∴∠BMN=∠HMN=22.5°,
    在△BMN和△HMN中,

    ∴△BMN≌△HMN(ASA)
    ∴BN=NH,
    ∴BNBHMG.
    10.如图,已知在△ABC中,∠B=45°,∠C=30°.
    (1)尺规作图:
    ①作△ABC的高AD;
    ②作∠CAD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求证:△AEC是等腰三角形;
    (3)若AC=6,求AB的长.
    【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
    (2)见解析
    (3)2
    【分析】(1)①先以A为圆心,大于A到的距离为半径画弧,得与的两个交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画弧,得两弧的交点,过A与两弧的交点画线段,交于D,则可得答案;
    ②先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得与的两边相交的两个交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画弧,得两弧的交点,过A与两弧的交点画线段,交于E,则可得答案;
    (2)利用三角形的高的含义先求解,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从而可得结论;
    (3)利用含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再证明,再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详解】(1)解:①如图,则AD为所作;
    ②如图,则AE为所作.
    (2)证明:∵AD⊥BC,
    ∴∠ADC=90°,
    ∴∠DAC=90°﹣∠C=90°﹣30°=60°,
    ∵AE平分∠DAC,
    ∴∠EAC=∠DAC=30°,
    ∴∠EAC=∠C,
    ∴EA=EC,
    ∴△AEC是等腰三角形;
    (3)在Rt△ACD中,∵∠C=30°,
    ∴AD=AC=×6=3,
    在Rt△ABD中,∵∠B=45°,
    ∴,
    ∴,
    ∴,
    ∴△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为对角线BD上一点,∠A=∠BEC,且AD=BE.
    (1)求证:;
    (2)若∠BDC=70°,求∠DBC的度数.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40°
    【分析】(1)由“ASA”可证△ABD≌△ECB;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BC,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详解】(1)∵ADBC,
    ∴∠ADB=∠EBC,
    在△ABD和△ECB中,

    ∴△ABD≌△ECB(AAS);
    (2)∵△ABD≌△ECB
    ∴BD=BC,
    ∴∠BDC=∠BCD=70°,
    ∴∠DBC=40°.
    12.已知,在△ABC中,∠BAC=2∠B,E是AB上一点,AE=AC,AD⊥CE,垂足为D,交BC于点F.
    (1)如图1,若∠BCE=30°,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AD=4,求BC的长.
    【答案】(1)△ABC为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8
    【分析】(1)根据已知求得∠BAD=∠CAD=∠B,由∠BCE=30°,∠CDF=90°,求得∠AFC=∠B+∠BAF=60°,即可求出∠ACD=60°,得到△ABC为直角三角形;
    (2)过C作CG∥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G.于是得到∠B=∠BCG,∠BAF=∠CAF=∠G,求得∠BCG=∠G,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AG=B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解:△ABC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AE=AC,AD⊥CE,
    ∴∠ADC=∠CDF=90°,
    ∴∠BAC=2∠EAD=2∠CAD,
    又∵∠BAC=2∠B,
    ∴∠BAD=∠CAD=∠B,
    ∵∠BCE=30°,∠CDF=90°,
    ∴∠AFC=∠B+∠BAF=60°,
    ∴∠BAF=∠B=∠CAD=30°,
    ∵∠ADC=90°,
    ∴∠ACD=60°,
    ∴∠BCA=90°,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过C作CG∥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G.
    则:∠B=∠BCG,∠BAF=∠CAF=∠G,
    又∵∠BAF=∠B,
    ∴∠BCG=∠G,
    ∴CA=CG,FA=FB,FC=FG,
    ∴AG=BC,
    在△ACG中,CA=CG,AG⊥CD,
    ∴AG=2AD=2DG,
    ∴BC=2AD,
    ∵AD=4,
    ∴BC=2AD=8.
    13.如图所示,点E,F在BC上且.
    (1)求证:;
    (2)若PO平分,则PO与线段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案】(1)见详解
    (2)PO垂直平分BC;理由见详解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Rt△ABF≌Rt△DCE(HL)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Rt△ABF≌Rt△DCE可得出∠E=∠F,即△PEF为等腰三角形,又因为PO平分∠EPF,根据三线合一可知PO垂直平分EF,从而得出PO垂直平分BC.
    【详解】(1)证明:∵BE=CF,BC=CB,
    ∴BF=CE,
    在Rt△ABF与Rt△DCE中,

    ∴Rt△ABF≌Rt△DCE(HL),
    ∴;
    (2)解:PO垂直平分BC,
    ∵Rt△ABF≌Rt△DCE,
    ∴∠E=∠F,
    ∴△PEF为等腰三角形,
    又∵PO平分∠EPF,
    ∴PO⊥BC(三线合一),EO=FO(三线合一),
    又∵EB=FC,
    ∴BO=CO,
    ∴PO垂直平分BC.
    14.在中,,是边上一点,点在的右侧,线段,且.
    (1)如图1,若=60°,连接CE,DE.则的度数为 ; BD与CE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若=90°,连接、.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60°;BD=CE
    (2)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分析】(1)在中,由等腰对等角可得,利用SAS证明可得BD=CE;
    (2)先证,再利用SAS证明,得出,进而得出.
    【详解】(1)解:在中,
    ∵,=60°
    ∴,
    ∵,
    ∴,,
    ∴,
    在和中,
    ∵,

    ∴BD=CE,
    故答案为:60°,BD=CE;
    (2)解: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
    ∵,,
    ∴.
    ∵,
    ∴,,
    ∴.
    在和中,
    ∵,

    ∴,
    ∴,
    即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
    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
    1.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掌握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3.掌握“三线合一”的性质
    相关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3讲 分式(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3讲 分式(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3讲分式教师版docx、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3讲分式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案,文件包含第10讲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教师版-数学八上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docx、第10讲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数学八上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 全等图形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 全等图形学案,文件包含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01讲全等图形教师版docx、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01讲全等图形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0讲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生版+教师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