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六年级上册课件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六年级上册课件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课件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课件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ppt课件,共6页。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微小世界》的第3节,教材背景图片是一张瓢虫,隐含着本课的观察以微小的昆虫为主要对象。从低年级用肉眼直接观察小动物到现在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身体器官,观察尺度在缩小,观察要求在提升。这节课将以熟悉的昆虫为代表,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奇妙的昆虫世界。教材共分4个部分。 eq \o\ac(○,1)聚焦: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小的物体,如有些昆虫极小,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呢?教科书出示了本课的科学词汇:鳞片和复眼,这是一些昆虫身体上用肉眼无法看清的两个器官,意在引导学生在后续的观察中多加关注这些微小的器官。 eq \o\ac(○,2)探索:这部分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脚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要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观察的内容是昆虫身体的某一部分,例如昆虫的触角、翅、脚等,而不是整体结构;其二,观察时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对昆虫器官的独立观察,而要采取对比观察的方法,对同一个昆虫的某一部分在不同工具下的图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用不同工具观察时我们看到的图像大小和视野范围是有差异的。在对比中逐渐体会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教科书呈现的“蝴蝶足的观察记录”和“蝴蝶翅的观察记录”图片,为学生提供一种了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的范例。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在观察完昆虫器官后,还可以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其他物体的微小结构,例如花粉、灰尘等。 eq \o\ac(○,3)研讨:有2个研讨问题。第1个问题是“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通过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显微镜使用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记录、描述观察结果的方法是否恰当。第2个问题是“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是在收集整理大量观察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的提炼概括,学生通过对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教科书还呈现了植物的叶分别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清楚地显示了在不同放大倍数的观察工具下,物体的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变化,从植物的角度再一次证实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与图像大小及视野范围的关系。 eq \o\ac(○,4)研讨:本部分安排了一则“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阅读资料,列举了人类从苍蝇的复眼、苍蝇的触角和蝴蝶的翅膀这两种昆虫的身体结构特征中得到启发,分别发明了“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蝇眼探测系统”“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系统”的例子。这些事例正是人类仔细观察身边微小物体,从中受到启发创新的体现。拓展阅读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之一,在广泛阅读中,学生明白了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观念,体会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耳闻,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微小物体的探索中。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知道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初步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本课的观察以微小昆虫为主要对象,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的身体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难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材料准备】学生:放大镜、台式光学显微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周围物体(如花瓣、纤维等)、实验记录单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教学流程图】教学活动内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流程图核心探究活动目标实现手段导入拓展活动真实问题情境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使用方法。如何看清昆虫身体上用肉眼无法看清的器官?环节1:学习使用显微镜提炼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部分的实验,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发现,。环节2:学习记录方法环节3:完成观察任务学习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观察方式观察后的记录要求。研讨1、2科学阅读——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感受感性的理性的观察前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教学过程】一、聚焦师: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生物,比如种类、数量繁多的昆虫家族。(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每一种昆虫都有其特殊的身体构造及特有的生活习性,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就用一生的时间对昆虫进行了观察,发现了许多关于昆虫的趣事,继而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师:你有认真观察过昆虫吗?有些昆虫极小,它们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鳞片和复眼,这是一些昆虫身体上用肉眼无法看清的两个器官,思考一下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楚吗?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设计意图:揭示本课观察的微小物体是昆虫。)二、探索1.学习使用显微镜师:不错的,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方法、认识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看图回顾),接下来,一起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吧!(视频指导显微镜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5个步骤。 eq \o\ac(○,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eq \o\ac(○,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eq \o\ac(○,3)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eq \o\ac(○,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eq \o\ac(○,5)观察:慢慢移动玻片标本,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学生活动:学习并练习使用显微镜。师:实验室常用的光学显微镜一般可分为台式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两种,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吧。步骤:掰开镜筒,即打开开关,将物镜垂直对准观察物体,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调节调焦旋钮,找到物体清晰的图像,进行观察并记录。2.学习记录方法本节课,我们要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方式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部分,描述与记录的要求参照课本第7页“蝴蝶足的观察记录”和“蝴蝶翅的观察记录”。3.完成观察任务任务1:请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部分,把你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事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任务2: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学生活动:练习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可以观察叶片、花瓣、头发、纤维、灰尘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逐渐体会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三、研讨研讨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以观察蝴蝶翅膀为例)学生回答预设:观察蝴蝶的翅膀时,用肉眼观察时能看到蝴蝶翅膀的整体形状和颜色等,放大镜下能看到翅膀上的纹路,显微镜下能看到很多小点或小鳞片。研讨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此处可以结合教科书呈现的植物的叶分别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形态。)(设计意图:研讨1意在达到观察信息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全面细致的观察习惯;通过研讨2,学生得出“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的结论。)四、拓展本部分安排了一则“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阅读资料,需要提炼加工信息,梳理出人类受哪些昆虫的启发而发明创造了什么。(苍蝇的触角——“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苍蝇的复眼——“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和“蝇眼探测系统”;蝴蝶的翅膀——“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系统”)(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观念。)【板书设计(生成)】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方式显微镜放大镜肉眼放大倍数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相关课件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课ppt课件,共8页。

    小学教科版 (2017)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6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课件pptx、6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如何使用光学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向着光摆放,调节反光镜,能见亮光圈,玻片台上放,对准通光孔,压片夹夹住,看物镜向下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