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品读语言,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画面美、意境美。
2.逐层次理解美的内涵,学会品味美并能在生活中欣赏美。
3.获得美的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逐层次理解美的内涵,学会品味美并能在生活中欣赏美。
获得美的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图片导入:老师展示几张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最后定格在苏州园林,引出课文中“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标本”一句,抓住对中心词“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确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接着,自然地领着学生跟着叶圣陶的脚步走进《苏州园林》,去开启寻美之旅。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
寻美——走马观花,整体感知
师:假如叶圣陶爷爷带领你们参观苏州园林,你在苏州园林发现哪些美?快速阅读课文,可以按照老师推荐的格式“我发现了( )美,我从文中( )句子找到的。”来回答。
预设:画面美,如: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图案美,如: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请学生回答,并让全班同学齐读所找的句子,老师简要板书内容。(学生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从各个角度尽情表达自己发现的美)
任务二:
品美——峰回路转,细读品悟
(1)分享交流会:假如叶圣陶带领大家参观苏州园林,游览后请结合课文和助读资料分享你所品悟的美。按小组进行分享。
小组一:画面美 小组二:自然美 小组三:意境美 小组四: 层次美 小组五:色彩美
表达格式:我品出了( )美,原文+赏析。
助读资料:
资料一:叶圣陶,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苏州园林是叶圣陶童年玩耍的地方,那里有叶圣陶童年的回忆。写此文时,叶圣陶先生75岁,这篇文章是他应邀为一个画册写的序言,文章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他说:“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汀岸。”
资料二:中式审美。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古代建筑:追求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中国古代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感受。
资料三:苏州很多园林都是当时文人墨客居住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吟诗作画。
预设:①画面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原文)
无论是苏州园林曲曲折折的回廊,还是近景远景的层次,都体现出中国古人“曲径通幽”的审美观和“天人合一”的文化观。(赏析)
②自然美,“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苏州园林如同一幅美术画,讲究自然之趣。”(原文)
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了美的熏陶,在典雅与简朴中,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安静与闲适,对那段童年时光的怀念。(赏析)
③意境美,“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原文)
诗意的意象抒发着诗意的情感,文人墨客在园林中吟诗作画,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赏析)
④层次美,“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原文)
花墙和廊子的分隔,使园林产生多种层次,达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学效果。(赏析)
⑤色彩美,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多用淡灰色、白色等淡雅之色,有静态之美。植物采用红色、绿色等动态色彩,这样动静结合,体现色彩的和谐之美。
(2)针对文章的文体提出疑问: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按照常规,应该从“说明文的知识”角度去学习,为何本课要从寻美、品美的角度学习呢?
写作背景:
作者叶圣陶于1894年出生于古城苏州。因自小生长于此,他早已将苏州园林的建筑结构尽收心胸,1979年初,陈从周教授邀请叶圣陶为他的一本由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慨然允诺,创作了这篇文章。整篇文章状物清晰,说理透彻,语言生动行文间流露出作者独具中国文化魅力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名家点评:
作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如在画图中”。叶圣陶先生这一别出心裁的概括,使我们能够按照中国美术画的审美原则,来欣赏中国园林的艺术美,并借此透视中华文化中的美学内涵。
这篇文章不是导游性文章,也不同于就一处园林谈苏州园林特点的文章,而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概括苏州所有园林的特点。
关于“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设计此环节是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鉴赏园林之美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审美的情趣和能力,提升生活的品位。)
任务三:
赏美——曲径通幽,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假如校刊要制作一期王字楼摄影专刊,请用本课学到的鉴赏园林之美的方法,为学校王字楼写一则序文。
格式:王字楼整体特征是( ),它具有( )美,当你走进岳池中学,你看到的不仅有,还有。此情此景,让你感受到
老师播放王字楼的美图和视频,配乐《雪落下的声音》,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王字楼的美景。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展示示例。
示例:王字楼整体特征是每个角落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具有画面美,当你走进岳池中学,看到的是不仅有单檐、歇山式的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的梁架,还有蜿蜒曲折的廊道,供行人上下的木质楼梯。中间有一颗美丽的银杏树,当树叶黄时,配上这古红色的房屋,呈现出一幅画卷。此情此景,让人感受到闲适素雅。
三、课堂小结
苏州园林
自然美 寻美
画面美 品美
意境美 赏美
色彩美
层次美
四、教师寄语
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身边的美好的事物,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
五、作业布置
1.常规作业:请从学习“说明文知识”的角度,把《苏州园林》的内容整理成一份介绍苏州园林的知识小报。
2.选做作业:
(1)请将《苏州园林》改写成一首小诗。
(2)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细读品析,难点探究,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感知文本,中国园林——中国的文化自信,课 堂 小 结,当堂小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