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0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0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作业,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取诸子百家经典作品,以期加深学对中华文化之根的理解。《〈论语〉十二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颜渊》选取章句。因《论语》的语录体特点,这些章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弱,因而教师在教学时普遍觉得很难对其进行整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虽对《论语》有碎片化的阅读经验,但对其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儒家理想人格背后的深层次内涵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对语录体文本的阅读方法也常常处于含混状态,不能联系现实与生活去理解儒家思想的人格内涵,对儒家文化内核的理解多是扁平的、狭隘的。
    基于《〈论语〉十二章》的文本特点和现实学情,笔者选取了儒家学说的两个核心概念——“仁”和“礼”及其关系——作为整合章句的切入点来设计学习活动。“仁与礼是儒家思想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范畴,仁礼关系是儒家学说中的基本关系。”围绕“仁”与“礼”及其关系,从字形分析入手,通过诵读、讨论逻辑导图、评析学者观点,设置情境以引导学生体验——认识——发现,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自主探究、理解看似散乱的章句背后的文化意蕴。
    【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十二章》中“仁”与“礼”的内涵。
    2.学习《论语》章句的基本阅读方法,梳理核心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习《论语》章句的基本阅读方法,梳理核心概念及其关系。
    【预习作业】
    1.提供“仁”和“礼”的小篆字形,让学生根据字形推断其意涵。
    2.让学生整理《〈论语〉十二章》涉及的儒家思想核心概念,并用思维导图方式画出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这一单元将学习诸子学说,回归到坚实、深刻、厚重、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儒家经典——《论语》。
    学习活动一:分析字形,推断意涵
    课堂讨论:你同意同学作业里哪一种对“仁”的解释,并说说原因。
    “仁”的字形及其内涵,学生答案示例:
    ①文火煮肉,寓意润泽万物,细水长流。
    ②充满刺的地方仍要向人鞠躬,寓意时刻保持谦卑。
    ③绽放在花朵上飘着香味的东西,指美好的事物。
    ④手掌上有一个小孩,其意义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呵护。
    ⑤“千心”的意思,是极大包容性的宽容态度,真诚相待。
    ⑥心怀众生,宽容博爱。
    学生先聚焦答案⑥,认为这个解释体现出了“仁”,即人在心上,把人当人看,不仅我是人,我之外的他人也是人,心中思人,来自内心深处的平和谦卑。只有按照这种平和谦卑的情感行事,才是“爱人”。此处应明确:“仁”即仁者爱人。
    对答案⑤,师生得出如下结论:“仁”字的构造实际上充满着两人一体的意味,表示君臣一体、父子一体、夫妇一体。不仅如此,“一体”也是超越血缘的情感共同体,是由血缘亲情向外扩展为一种更为普遍的感情。心意相通和感同身受使得互相理解成为可能,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他人的需要,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不忍心别人受难的心情。因为有了这样敏锐的感受力,也就可以恰当地去爱他人和这个世界,从而将自我的情感与命运融入一个更大的群体、更大的命题之中。此处应明确:“恕”即推己及人。
    从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看,随意生造汉字意涵的现象比较突出。经由这一学习活动和课堂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象形字符有固有的意义,我们对汉字的阐释也需要有文献依据,比如查询相关字典,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贴合本义的阐释。同时,笔者引入《说文解字》中对“仁”的解释:“仁,亲也。从人从二”;“古文仁,从千心”。《说文解字》中对“礼”的解释是“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由“礼”的小篆字形,学生也推断出“礼”字的内涵:古代用作祭器的高脚盘中放着两串“玉”,古代玉是贵重的物品,用玉敬神表示人对神的敬重。“礼”即举行礼仪、敬神之意。由此告知学生汉字字形的推断不是任意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有可分析的意义,其中有某种符合现实的理据。
    同时,还要在解释中关注文化。“汉字与文化有互证关系——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信息对历史典籍的记载是重要的补充;而历史的记载又是理解汉字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解说汉字“仁”与“礼”,不仅需要文献依据,还需关注汉字背后文化的阐发。
    学习活动二:关联文本,找寻依据
    阅读交流:这些对“仁”和“礼”的理解在《〈论语〉十二章》中能找到依据吗?“仁”和“礼”在章句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讨论,构建章句与前一个环节所讨论的“仁”与“礼”内涵的关系: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这是行仁的路径。为什么要终身行恕道?因为仁是一以贯之的大道的核心,也因为人性中不忍之心和利己之心的撕扯角力,所以,才要不断提醒自己要终身行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这是行仁的要求,只有把行仁当作自己的责任,才会“死而后已”,可见仁是从生到死的追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是约束,“克己”也就是约束自己,朱熹认为是胜己,使言行符合礼。因为人性中有善端,但也有违仁的部分,所以要通过修养自己,对抗私欲和私我,来完成以“仁”为核心的理想的道德人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勿”是培养一种遵循礼仪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最终导向形成整个社会的差序结构。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祭祀、讽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让人的情绪得到有效调节,是诗教传统的源泉,也是实行礼乐教化的重要工具。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此句谈及“仁”与“礼”的关系,孔子强调礼应以仁为内在,外在形式必须有对应的内在情感,人文教化应以仁为出发点和核心。
    《论语》章句中的思想观念最本质的是仁和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严谨求实地找到“仁”和“礼”为核心的依据。“仁是一种修养的功夫,这种功夫是在内在‘克己’与外在‘复礼’的双向入径中实现道德主体的不断向上超越。”这种道德上的不断进取和超越正是人不断确证“仁”作为自己生命取向与价值核心的过程。仁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实践过程,更是一种道德境界。它既和礼相通,又和弘毅、克己等品格相关联。
    学习活动三:构建关系,引仁入礼
    小组探究:修改预习作业中学生所画《〈论语〉十二章》核心概念逻辑思维导图
    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内在的“仁”是外在的“礼”的内核,外在的“礼”又是内在的“仁”的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所以,在思维导图中,应将仁放在中央位置,据仁以成礼。让学生探究孔子对“礼”的态度与实践:
    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乡党》)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孔子很重视礼,自己本身就精通周礼、夏礼、殷礼,所以在生活中,他处处遵守礼,能够恰当地实践礼。“侃侃”“訚訚”“踧踖”“与与”,这些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都说明他极有角色意识,时刻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他深知礼并非只约束个人,而是要求每一个阶层里的每一个人都以此为规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以此形成一种上下有差别、等级有次第的差序格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礼的尊重与遵守,背后则是一种道德自觉,礼的目的是整顿人间的秩序。
    如果没有相应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支撑,礼就会成为虚妄的空壳。“当周礼已经成为天之经,地之义,被普泛化、绝对化,它一方面拥有了权威意义,另一方面也遭遇到形式化的危机。”“宽”“敬”“哀”是“居上”“为礼”“临丧”之本,没有了“宽”“敬”“哀”,礼就丧失了实际内涵,完全沦为上位者约束人性的工具。所以,才会出现“季氏八佾舞于庭”这样逾越礼的行为,出现礼崩乐坏的前兆。孔子因此疾呼:“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所以,孔子据仁成礼,引仁入礼,使礼这种外在的制度更符合人性的需要,也使礼有仁的内在支撑。唯其如此,才会有人的自觉,人的觉醒,也即将仁作为一种信仰,一种内在的品性,通过学习去培养、彰显这种内在的品性,使道德主体有了成为仁者的理想。
    我们阅读《论语》,围绕仁、礼内涵及其关系,去梳理章句间和章句内部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经过对章句的归纳分析,理解孔子据仁成礼、引仁入礼的初衷和实践,才使得学生理解了孔子为什么是“至圣先师”,才真正使得孔子“百世而可知”。
    板书:
    【作业设计】
    1.《论语》中的章句如何体现“仁”和“礼”的内涵与关系,请结合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根文化书系》内容继续学习、探究,并写一篇随笔。
    2.后人不断丰富孔子的“仁”和“礼”,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视天地为一大家庭,人类和万物都是此家庭的一分子,所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王阳明则更多地从人心角度论述万物一体,“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荀子的《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作用。请围绕“仁”或“礼”概念的发展,查找原文,并进行梳理、评价。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928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出示教学目标,超前学习检测,合作探究,当堂测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介绍孔子,展示学习目标,重点章节学习,预习上节课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后自学结果,各章内容之我见,学习成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