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3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一词起源于劳动实践中的耕种、生产、手工、技艺等。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甚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劳动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而劳动教育更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
    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而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即文化实践。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劳动教育通过切实的劳动实践提高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制度,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进而推进了文化实践的深入与革新。同时,劳动教育又是文化实践的载体,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劳动教育巩固了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也通过这种身心融合的教育给人带来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人在文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
    劳动实践深化文化认同。对于文化认同,应有至少两个层次的理解,其一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传统和现在知识层面的数量积累,还是一种可能在未来喷薄的智能意识,“既基于内容又基于过程”。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也唯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激发、实现。其二是“文化超越”。超越不是以鄙夷的眼光弃之不用,而是用关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现实与传统的融合新生,以文化主体的责任去更好地传承、突破与创新,通过劳动实践与现实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新生”。如果失去了具体实践路径,文化认同只会成为一句口号,也让实践和文化都失去了主体性。劳动教育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无论是田园种植、印染工艺、纸扇泥塑、裁衣织布的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的实践,还是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文明与智慧的追溯,也唯有通过广泛蕴藏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启迪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摘编自马慧子 马梅《劳动教育独具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
    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由是,各地中小学在课程体系框架内,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种菜做饭学农活儿,木工花艺做公益,在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艺社团活动之外,孩子们又有了崭新的成长体验,各具特色,不亦乐乎。
    为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价值观塑造、生活能力养成和公共意识培育3个方面,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价值观塑造方面。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应侧重于价值观塑造,主要是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劳动,感受劳动,进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果实。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而为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从而树立起劳动光荣、自食其力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
    生活能力养成方面。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共设置了10个任务群,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部分。相较而言,日常生活劳动部分实际意义更大一些,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任务群,和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结合甚为紧密。通过此类课程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孩子们打小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养成自理能力。
    公共意识培育方面。服务性劳动部分中,有一个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任务群,很有意义。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一些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从相对封闭的校园和家庭环境中走出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对真实复杂的社会提前有一些近距离的感知认知;而且,从全人教育角度来说,这也补上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一环。
    另一方面,这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公共意识和利他精神,帮助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模式,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不是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摘编自陆建国《劳动教育不能简化为劳动体验课》)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
    B. 劳动其实就是各种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
    C. 文化认同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具体的实践能激发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
    D. 注重价值观塑造、生活能力养成和公共意识方面的培育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也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
    B. 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
    C.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因此劳动教育是文化实践的本体。
    D. 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11岁的女儿不想读书,爸爸就带她在烈日下挖藕以体验生活的不易,4个小时下来,女儿脸晒到脱皮,爸爸觉得效果很好,因为事后孩子表示要好好读书了。
    B. 每周让孩子做一顿饭,从菜市场讨价还价买菜、择菜淘米到烧煮烹炸,让孩子们在掌握生活本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家务劳动的不易。
    C. 到山上挖笋、采茶,去田里拔草、摘野菜……这是某中学组织的“新劳动教育”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农事活动、走近自然,感受民风民俗。
    D. 鼎湖小学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居家劳动,主动承担家务,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能力,树立起劳动担当和责任意识,做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5. 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劳动教育课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看法。
    【答案】1. B 2. C 3. A
    4. 运用引用论证:借助名家学者的观点进行阐述,如文中第一段援引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观点来论述“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使论证具有说服力。②运用举例论证:如文中列举朱熹、卢梭、陶行知等例子来论证“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使论证具体有力。
    5. ①全国大中小学推行劳动教育,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②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孩子们的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③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养成自理能力,感知认知真实而复杂的社会,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公共意识和利他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劳动其实就是各种活动”扩大范围,原文表述是“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因此劳动教育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强加因果,原文表述是“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但没有说“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是其原因。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爸爸的做法更偏向于惩戒教育,且引导女儿认识到要想避免繁重劳动,就要多读书,这违背了材料二观点,并不能说明孩子真正理解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原文“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甚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可知,材料一运用了引用论证方法,援引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观点来论述“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材料一中,在说明“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观点后,原文举了“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等相关事例来说明这一观点。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使论证具体有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原文“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可推知:全国大中小学推行劳动教育,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
    根据材料二原文“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而为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从而树立起劳动光荣、自食其力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可以推知: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孩子们的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根据材料二原文“通过此类课程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孩子们打小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养成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这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公共意识和利他精神,帮助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模式,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不是精致的利已主义者”可推知: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养成自理能力,感知认知真实而复杂的社会,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公共意识和利他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灯下的母亲
    阿建
    ①冬日的哈尔滨,下雪是最寻常的。这不,夜幕刚刚降临,天空便又稀稀落落地飘起了雪花。
    ②一所高中侧门附近的路灯下,她摆了一个烤地瓜的小摊,简易的烤炉安置在三轮车上,旁边放着木拌子、蜂窝煤,还有一个陈旧的半导体收音机。
    ③令人瞩目的是车把上挂着女儿用纸壳做的那个广告牌,上书“有人考北大,有人考清华,我烤地瓜”,戏谑中透着安然,幽默里藏着平和。
    ④刚刚50岁出头,她却已经是白发苍苍,腰背微驼。丈夫去世12年了,她与女儿相依为命。特意选在女儿就读的中学门前卖烤地瓜,只为能每天陪着女儿上学、放学,母女俩可以多一些路上畅聊的时间。
    ⑤女儿品学兼优,还特别懂事,时常带给她一些好消息:数学竞赛获奖了,作文被老师推荐在刊物上发表了,百米赛获得全校第一名,被评选上了“优秀班干部”……这些都让她欣然而骄傲,仿佛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福气的母亲。
    ⑥雪不紧不慢地飘着,路上行人越来越少,她守着寥落的小摊,不时朝校门口望两眼。女儿读高三了,教室在那栋教学楼三层的最左边。
    ⑦每天晚上9点半,晚自习结束的铃声一响,女儿会第一时间走出校园,穿过校门口接送孩子的那些私家车,快步走到路灯下的小摊前,接过她递上的热乎乎的烤地瓜,一边美美吃着,一边兴奋地向她报告一天里学校发生的趣事。
    ⑧今天,因为给同桌讲解一道物理题,女儿出来得晚了一会儿。当快步跑到她跟前时,热闹的校门口已安静下来,而路灯却将雪地映得更亮了。女儿指着母亲围巾上沾着的雪花,逗她:“我妈变成白雪公主啦!”
    ⑨她笑着:“妈妈有你这个小公主就够了,快吃个烤地瓜吧,热乎着呢。”
    ⑩母女俩说笑着收摊,推车慢慢朝家中走。路很滑,拐过一条胡同时,忽听背后有人喊“小心”,回头看,一辆飞快朝她们撞来的电动车已猛然滑倒。她一把推开女儿,用身子挡住失控的电动车。
    ⑪原来是一位外卖小哥,看来摔得不轻。他一边关切地问她是否被撞伤,一边心疼地看着撒落一地的夜宵——那是顾客点的,他得自掏腰包补买一份赔给顾客了。
    ⑫她的腿被重重地撞了一下,疼得有些发木。看到眼前的情景,她却安慰起外卖小哥来:“我没事儿,快看看你的车摔得怎么样,还能不能再接单了?”
    ⑬女儿本来想嗔怪外卖小哥的车速太快,话到嘴边却也变成了:“你快忙吧,别让客户等太久。”
    ⑭回到家中,她发现左腿被擦掉了一块皮,撞出一块淤青,却知足地说:“幸好你没伤着,那个小伙子也没伤着,我也不碍事儿。”
    ⑮第二天,女儿起来做了早餐。她执意像往常一样出摊,女儿拗不过她,妥协了,但自己帮母亲推着三轮车到了学校侧门附近的那个路灯下。
    ⑯看着女儿走进校园,她开始生火烤地瓜。雪又不紧不慢地飘起来,虽然穿了厚厚的棉衣,她还是冷得不停地搓手。又一天过去了,黄昏时分,昨晚那位外卖小哥忽然出现在她面前。
    ⑰小伙子愧疚地说:“阿姨,对不起,我刚做外卖这活儿半个月,昨晚只顾着抢时间,自己摔倒了,还撞倒了您。您真是个好人,没让我掏一分钱医药费。”
    ⑱她平和地说:“一点儿小磕碰,没啥的。你以后多加小心就好,谁的生活都不容易。”
    ⑲外卖小哥立刻买了两个烤地瓜,不由分说地扔下两张百元钞票,说了声“好人一生平安”,转身跑开了。雪花落到两张钞票上,她心里暖暖的。
    ⑳路灯又亮起来时,雪停了,她听着收音机里播出的节目,心里盘算着,今年春节,得给女儿买件新衣服了,不能让她总捡亲戚送来的旧衣裳穿,那些衣裳的质量再好也还是旧的嘛。
    ㉑正想着,收音机里播出的一个消息,却猛地攫住了她的心:一位幼儿突患白血病,贫病缠身的父母,眼看着幼小的孩子被病魔肆虐却束手无措……她叹了口气,自己尚在为温饱打拼,今天在风雪中站了一整天,也只赚到十五块钱。爱莫能助,她眼角有些湿润了。
    ㉒也就在那一刻,她忽然想到了外卖小哥的那200块钱,这么一想,心情竟好了许多。
    ㉓女儿一走近,她就赶紧掏出刚才抄写下来的爱心账号,让女儿帮忙。母女俩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像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将她仅有的215元钱,悉数捐给了那个素不相识的患儿。
    ㉔女儿还不住地安慰她:“结果一定会好的,因为您捐了一个吉祥数,谐音是‘爱要我’。有爱陪伴,自然会收获幸福啊,就像我一样。”说着,女儿撒娇地挽起了母亲的胳膊。
    ㉕没有一朵花拒绝绽放,也没有一种生活会拒绝爱的照拂,再清苦的日子,只要有爱相伴,希望就会生长。就像那一刻,母亲的手那么暖,冬日的路灯那么明亮。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女儿做的写着“有人考北大,有人考清华,我烤地瓜”的广告牌中,可以看出母女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B. 比起母亲被撞伤,外卖小哥更关心、心疼的是撒落一地的夜宵,因为他不得不自掏腰包补买一份赔给顾客。
    C. 女儿本想责怪外卖小哥的车速太快,最终却说成“你快忙吧,别让客户等太久”,这体现出女儿善解人意的一面。
    D. 虽然母女俩的生活也不容易,但母亲还是将仅有的215元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患儿,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介绍了母亲烤地瓜小摊的陈设,其中一个陈旧的半导体收音机为后文母亲获知患儿消息埋下了伏笔。
    B. 第④段既运用外貌描写塑造母亲的苍老的形象特点,还补充交代了母女俩相依为命、互相陪伴的日常生活状态。
    C. 通过“不时朝校门口望两眼”“妈妈有你这个小公主就够了”等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母亲对女儿的关爱。
    D. 第⑳段对母亲盘算给女儿买新衣的心理描写,暗含作者对母亲的批判,因生活拮据,母亲并不能照顾好女儿。
    8. 文本多处提到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 请简要分析文本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
    【答案】6. B 7. D
    8. ①渲染氛围,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如开篇“飘起了雪花”,营造了静谧平和的氛围,引出主要人物。
    ②烘托人物心理,体现人物形象:如“雪花落到两张钞票上,她心里暖暖的”,冰冷的雪花和母亲感到温暖的内心形成对照,母亲被外卖小哥的真诚致歉所感动,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9. ①最后一段中的“花”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没有一朵花拒绝绽放”即指每一个人都可以散发自己的善良、友爱。
    ②“再清苦的日子……希望就会生长”说明即使生活清苦,但生活依然可以充满爱和温暖,人生就会有希望。
    ③明亮的路灯喻指母亲的善良、对女儿的爱,照亮、温暖了冬日。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B.“外卖小哥更关心、心疼是撒落一地的夜宵”错误。由文中“一边关切地问她是否被撞伤,一边心疼地看着撒落一地的夜宵”可知,外卖小哥并不是更关心、心疼撒落一地的夜宵。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D.“暗含作者对母亲的批判,因生活拮据,母亲并不能照顾好女儿”错误,过度解读,于文无据。从“只要有爱相伴,希望就会生长。就像那一刻,母亲的手那么暖,冬日的路灯那么明亮”等处可知,母亲尽力爱护女儿,母女俩的生活虽然清苦却很温馨。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从开篇“冬日的哈尔滨,下雪是最寻常的。这不,夜幕刚刚降临,天空便又稀稀落落地飘起了雪花”可知,此处的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渲染了安宁平和的氛围,为下文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引出主要人物,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从“路灯却将雪地映得更亮了。女儿指着母亲围巾上沾着的雪花,逗她:‘我妈变成白雪公主啦!’”可知,表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情感;从“雪又不紧不慢地飘起来,虽然穿了厚厚的棉衣,她还是冷得不停地搓手……外卖小哥立刻买了两个烤地瓜,不由分说地扔下两张百元钞票,说了声‘好人一生平安’,转身跑开了。雪花落到两张钞票上,她心里暖暖的”可知,冰冷的雪花和母亲感到温暖的内心形成对照,母亲被外卖小哥的真诚致歉所感动,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可见,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心理,体现了人物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含意的能力。
    从“没有一朵花拒绝绽放,也没有一种生活会拒绝爱的照拂,再清苦的日子,只要有爱相伴,希望就会生长”可知,最后一段中的“花”其实就是象征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没有一朵花拒绝绽放”即指每一个人都可以散发自己的善良、友爱,只要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与关怀,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联系前文“母女俩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像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将她仅有的215元钱,悉数捐给了那个素不相识的患儿”和“再清苦的日子,只要有爱相伴,希望就会生长”可知,即使生活清苦,但生活依然会因为人们的善意而充满爱和温暖,那么人生就会有希望。
    从“只要有爱相伴,希望就会生长。就像那一刻,母亲的手那么暖,冬日的路灯那么明亮”可知,此处用冬日明亮的“路灯”喻指母亲的善良和对女儿的爱,照亮、温暖了冬日,给女儿带来了希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弱冠以门荫策名,迁侍御史。至德初,肃宗兴师靖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迁给事中。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
    (节选自《旧唐书·严武传》,有删改)
    材料二:
    武幼豪爽。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武读书不甚究其义,以荫调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至德初,赴肃宗行在,房琯以其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
    武在蜀颇放肆,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
    (节选自《新唐书·严武传》,有删改)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事未A行B求C为方面D复拜E成都尹F充剑南G节度H等使。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荫,在唐朝亦称恩荫,由于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所有子女在入学任官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B. 迁,指官职变动。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指官吏由低职位升到高职位;迁封,指加封爵位。
    C. 材料一“或由一言赏至百万”与材料二“或一言之悦”两句中“或”的含义相同。
    D. “且曰”与“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且”的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难,广收人才,严武赶赴肃宗的驻跸之所,后任给事中。
    B. 房琯认为严武是名臣之子,并且有才能和谋略,一向器重他,还推荐严武做官。
    C. 严武读书不大推究深意,因门荫调任太原府参军事,多次迁任后,为殿中侍御史。
    D. 严武对待身为宰相兼任巡内刺史的房琯态度傲慢,不以礼相待,受到当时舆论的贬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
    (2)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
    14. 材料二的第二段相比材料一的第二段,增加了哪些内容?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DF
    11. A 12. D
    13. (1)由于史思明拥兵自重而没有赴任,于是悠闲地居住在京师,颇为自负骄傲。
    (2)他的父亲感到他与众不同,说:“真是严挺之之子!”但却经常管教他。
    14. ①材料二相比材料一,多介绍了严武和杜甫的交往及严武死后其母的忧虑。②更体现严武狂妄恣肆、喜怒无常的性格,及其性格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件事没有办成,求做地方大员,朝廷再次拜授他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
    “事未行”是主谓句,后面B处断开;
    “求为方面”省略主语“严武”,“求为”是谓语,“方面”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后面D处断开;
    “成都尹”是官职名,作“拜”的宾语,宾语后面F处断开。
    故选B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所有子女”错误。唐代荫补数量有限。
    B.正确。
    C.正确。都指“有时”。句意:有时因为一句话而赏赐高达百万。/有时因为一句话使他高兴。
    D.正确。并且;暂且。句意:并且说。/我暂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身为宰相兼任巡内刺史的房琯”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可知,房琯是凭借前宰相的职位担任巡内刺史,不是兼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之”,赴任;“优游”,悠闲地居住;“矜大”,自负骄傲。
    (2)“奇”,以……为奇,感到……与众不同;“然”,但是,却;“禁敕”,管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材料二原文“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可知,材料二相比材料一,多介绍了严武和杜甫的交往及严武死后其母的忧虑。
    ②严武和杜甫交情最深,但却多次想杀掉杜甫;严武在蜀地十分放纵,得罪很多人,死去后难免挨报复,作母亲的才发出“从今以后,我知道将要被抄没沦落为官婢了”的哀叹,这更体现严武狂妄恣肆、喜怒无常的性格,及其性格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严武,是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二十岁因祖上的功勋做官,迁任侍御史。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难,广收人才,严武执持旄节赶赴肃宗的驻跸之所。宰相房琯因为严武是名臣之子,一向器重他,这时,首先推荐他,说他有才能和谋略,逐步升迁到给事中。官军收复长安后,朝廷任命严武做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 由于史思明拥兵自重而没有赴任,于是悠闲地居住在京师,颇为自负骄傲。后来离开京城做了绵州刺史,迁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后入朝做了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严武和宰相元载结交很深,希望元载引荐他为同级别官员。这件事没有办成,求做地方大员,朝廷再次拜授他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严武率领军队打败吐蕃七万多人的军队,攻占了当狗城。十月,攻取盐川城,朝廷加授他为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严武前后在蜀地居住多年,随心所欲,恣意推行暴政。梓州刺史章彝起初在严武麾下任判官,到这时做事稍不合意,严武便招他回成都用杖刑打死了他,从此严武威震一方。蜀地奇珍异产很丰富,严武极其奢侈,赏赐起来没有节制,有时因为一句话而赏赐高达百万。蜀地民间因为征赋过重而几乎被搜刮殆尽,但是吐蕃也不敢侵犯边境。而严武本性狂妄放荡,处理政务往往凭感情用事,即使是慈母的话也不听。起初,严武担任剑南节度使,前宰相房琯出任巡内刺史,房琯对严武有引荐之恩,但严武骄慢倨傲,见到房琯毫无朝见的礼仪,尤其受到当时舆论的贬斥。永泰元年四月,严武因病而死,时年四十岁。
    材料二:
    严武年幼时性格豪爽。他的父亲感到他与众不同,说:“真是严挺之之子!”但却经常管教他。严武读书不大推究深意,因门荫调任太原府参军事,多次迁任后,为殿中侍御史。他跟从玄宗入蜀,升任谏议大夫。至德初年,赶赴肃宗驻跸之地,房琯因他是名臣之子,推荐他任给事中。严武和元载交情深厚,想要通过他求得宰相的官职而没有成功,再次去剑南做了节度使。
    严武在蜀地十分放纵,有时因为一句话使他高兴,赏赐高达百万。属地虽然有富饶之称,但因横征暴敛,乡里为此一空,不过吐蕃也不敢逼近边境。梓州刺史章彝起初担任严武的判官,严武却因小怒而杀了他。房琯凭借前任宰相的身份担任巡内刺史,严武却对他态度傲慢,不以礼相待。严武和杜甫交情最深,但却多次想杀掉杜甫。 永泰初年,严武死去,他的母亲哭泣,并且说:“从今以后,我知道将要被抄没沦落为官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①
    苏轼
    梦中了了②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谪黄州。次年,苏轼在东坡建造房屋,并认为东坡雪堂之景宛如陶渊明在斜川游览所见之景,因有此作。②了了:明白,清楚。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即使在梦中也依然保持清醒,并认为只有陶渊明,是自己跨越时空的知音。
    B. “依旧却躬耕”一句写出词人与陶渊明相似的经历:回归田园,躬身耕耘。
    C. “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东坡春日充满生机的景象。
    D. 词的下片详写鸣泉、小溪、山亭、远峰等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美丽而幽静。
    16. 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作于黄州,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本词开篇表达词人对现实的不满,有人生坎坷之感;接着描绘雨后东坡生机宜人的美景,寄寓词人对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的陶醉、喜爱;最后用东坡雪堂的美景与陶渊明斜川之景进行类比,表达词人对陶渊明超尘脱俗品格的仰慕以及自己归隐颐养的决心。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则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绘,抒发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词人对历史的关注和旷达之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详写”错误,这里应是略写。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本词开篇“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表达词人对现实的不满,有人生坎坷之感;接着“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描绘雨后东坡生机宜人的美景,这些春天富于生气的景物使他欢欣,感到适意,寄寓词人对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的陶醉、喜爱;最后“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用东坡雪堂的美景与陶渊明斜川之景进行类比,表达词人对陶渊明超尘脱俗品格的仰慕以及自己归隐颐养的决心。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词一开始,便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赤壁的雄奇景色。“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抒发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联系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谪黄州的背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词人对历史的关注和旷达之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诗经·郑风·子衿》典故指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②.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③. 青青子衿 ④. 悠悠我心 ⑤. 谢公宿处今尚在 ⑥. 渌水荡漾清猿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常、作、衿、悠、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
    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 ① 的气质。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 ② ,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安 ③ ,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
    以往,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如今,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而声名远播。这座弥漫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再次绽放青春活力!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历史的沧桑。
    B. 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沧桑的历史。
    C. 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历史的沧桑。
    D. 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历史的沧桑。
    【答案】18. ①. 无与伦比 ②. 故步自封 ③. 与时俱进
    19. 比拟。赋予西安这个城市以“敞开胸怀”“拥抱”等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西安的包容性、开放性。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语境“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分析,此处突出了这座城市历史文物多到不可胜数,没有可以和它相比的,可以选用“无与伦比”。“无与伦比”:没有可以和它相比的,形容特别突出。
    第二空,根据后文的看西安“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西安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敞开怀抱,可以选用“故步自封”。“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第三空,根据语境可知西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日都在前进,所以可以选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西安……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可知,此处的“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让西安拥有了人的情态特征,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此处赋予西安这个城市以“敞开胸怀”“拥抱”等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西安的包容性、开放性,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
    一、结构混乱,句子的主语是“人们”,所以后两个分句分别加“从……里”;
    二、搭配不当,“见证……气势”要改为“感受……气势”;
    三、语序不当,“古迹”凸显“沧桑”,所以“沧桑的历史”改为“历史的沧桑”。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大量的古典诗词,向我们展示了汉服的绚丽华美,繁复多端。而最能代表汉服精粹的,当属深衣。它因“被体深邃”而得名,为古代诸侯、士大夫阶层的居家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
    “深衣”作为中国礼服的典型代表, ① 。深衣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 ② ; ③ ,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天然拥有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之东方美德。
    21.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怀抱地道之方正。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 身合人道之正直
    22. ①. 蕴含了深邃的中华文化 ②. 象征一年四季 ③. 下裳用布十二幅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对联的能力。
    第一空,从结构形式看,根据对联仄起平收以及词性相对、结构相似的要求判定:上联“怀抱地道之方正”是动宾结构,其中,“怀抱”是动词,“地道之方正”是偏正结构。从语境内容看,上联对应的是“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下联对应的是“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可以用“身合”对“怀抱”,用“人道之正直”对“地道之方正”,故此处可填写“身合人道之正直”之类的内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处于第二段的开头,一般会起到总领的作用,所以需要根据后面的内容拟写,后文讲述了“深衣”制作的文化意味,如“……象征……象征……”,而这文化意味是隐于其后,所以此处可以填写“蕴含了深邃的中华文化”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由前后的分号可知,前后是并列关系,相同位置句子的结构相似,如此处对应后文“象征一年十二月”,由此可知,此处句式应为“象征……”;前面提到“上衣用布四幅”,那么此处可以填写“象征一年四季”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此处需要找到相同位置的句子,借以确定句式,这句话对应前文“上衣用布四幅”,可知句式应为“……用布……幅”;再结合前面“分上衣、下裳两部分”可知,此处应是“下裳”;最后结合后面“十二月”可知,此处应是“十二幅”,所以此处可以填写“下裳用布十二幅”之类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喻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其创意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薪火”表达了各国运动员的团结共融:火炬四面八槽,聚合至顶部中心的形象,以生命之河的形式象征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汇聚杭州共襄盛事,呼应了本届亚运会“心心相融,@未来”的主题口号。“薪火”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人文亚运不仅激发出我们的文化自信,更激励我们要不断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你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民族复兴大责。为此,我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明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类学说在文化激荡中大放光彩;汉朝独尊儒术,奠定儒学正统地位;明清时期儒学结合时代特征发展创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由此,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弘扬中创新。
    推陈出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予以展示、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兴盛。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陶瓷微雕技术近乎失传。而王艺文却利用现代科技将其继承下来,一个人撑起了一项国家非遗项目。正是因为有着推陈出新的精神,王艺文最终将一项文化技艺继承并发展了下来,这启示我们,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
    面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当下,我们应通过“一带一路”等渠道将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并展示出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世界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于我们而言,“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今天,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承继本质,涵养精髓,改造转化,创新发展,延续血脉,开拓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民族复兴大责,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引出,从三个角度对“薪火”进行解读。一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二是各国运动员团结共融,三是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
    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可知,可以从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角度进行写作,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奇迹,世界文明离不开中华文明,因此,我们要让中华文明代代相传下去,继续创造中华传奇和神话。从各国运动员团结共融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要指望打压别的国家而成全自己,只有我们荣辱与共,才能对抗未来不可预料的一切变故,各国运动员团结共融,世界各国人民更要团结共融,让地球这艘大船行稳致远。从中国文化自信的角度来写,重点突出中国文化如何在新的时代焕发青春,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发展中国文化等。
    写作时可以从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守住我们的文化遗产”“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吸收我们的文化精髓”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还可以结合当前某些空喊口号,只注重形式忽视文化内涵的做法提出批评。最后论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责任在青年。
    立意:
    1.凝眸历史,致力当下。
    2.团结共融,走向未来。
    3.鉴古知今,传承文化。
    相关试卷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