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展开(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小长假,小乐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她的日记节选
结合日记内容,选择下列小题。
1. 上述日记所呈现生动画卷,让我们感受到( )
A. 社会生活复杂多变B. 社会生活充满危机
C. 社会生活绚丽多彩D. 社会生活变幻莫测
2. 从记录的日记可以看出,小乐了解社会的方式有( )
①通过自我观察 ②通过新闻媒介
③通过课堂学习 ④通过社会实践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①地缘关系;②业缘关系;③血缘关系。
按日记呈现的时间顺序,小乐与他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依次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②→①
4. 这些“大事”,有助于小乐( )
①深入生产生活实际,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②了解、感受社会生活,延展社会生活空间
③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
④决定社区治理和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 C 2. C 3. D 4.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
C: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故C符合题意;
ABD:日记所呈现的生动画卷,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
②④:根据材料,小乐陪爷爷奶奶看亚运会比赛节目,是通过新闻媒介了解社会,到县政府观看升旗仪式、参观博物馆,与邻居一起深入社区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宣传、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是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小乐了解社会的方式是通过新闻媒介和社会实践,故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几种主要社会关系。
D: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小乐与爷爷奶奶、父母的关系属于血缘关系,小乐和同学的关系是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形成的关系,属于业缘关系,小乐与邻居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属于地缘关系,故按日记呈现的时间顺序,小乐与他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依次是③→②→①,故D符合题意;
ABC: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按日记呈现的时间顺序,小乐与他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依次是③→②→①,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②:根据所学知识,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参与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有助于我们深入生产生活实际,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了解、感受社会生活,延展社会生活空间,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不涉及小乐参与政治生活,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学生不能决定社区治理和发展,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 2023年杭州亚运会组委会推出亚运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首个数字点火仪式、首届“云上亚运”、首次移动支付互联的亚运会……观众只需一部手机,即可以玩转杭州亚运。这说明( )
A.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B. 网络疏远了人与人的关系
C.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D.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相关知识。
A:2023年杭州亚运会在生活上运用了很多高科技,体现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故A符合题意;
B:网络并没有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B说法错误;
C:题干未体现网络的负面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题干与民主政治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笑看生活”的同学,发布大量丑化小铭同学的照片。照片发布后,印发了一些嘲讽小铭的跟帖。“笑看生活”的做法是( )
①不尊重他人的不道德行为
②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违法行为
③利用网络行使自由的行为
④利用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的行为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法不可违。
①②:发布大量丑化小铭同学的照片,照片发布后,印发了一些嘲讽小铭的跟帖,说明“笑看生活”的做法是不尊重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违法行为,①②正确;
③④:“笑看生活”的做法没有做到合理利用网络,不是利用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的行为,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 2023年8月28日,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互联网”除了越来越大,还有新亮点,比如:跨境电商成为外贸重要新生力量。这个“新亮点”折射出网络( )
A. 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
B. 为文化传播搭建新的平台
C. 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D:题干中,“互联网”除了越来越大,还有新亮点,比如:跨境电商成为外贸重要新生力量,说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故D符合题意;
ABC: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 网络时代,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为此,小雪给大家分享了几条手机使用注意事项。
这些注意事项能很好地提醒大家( )
①尊重他人隐私,融洽人际关系
②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
③合理使用手机,保障社会秩序
④降低安全风险,增强生命韧性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①②:题干中,小雪分享给大家几条手机使用注意事项,“未经许可,请勿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提醒我们尊重他人隐私,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 ,“在公共场合接听电话、听音乐、玩游戏时,佩戴耳机”,提醒我们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①②说法符合题意;
③:题干没涉及使用手机,保障社会秩序的内容,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④:题干没涉及增强生命韧性,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 上下学路上,我们常常看到交通劝导员在各重要路口协助交警疏导交通,维护交通秩序。这是因为(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交通秩序是最重要的社会秩序
③大家都不自觉遵守秩序
④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①④: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做是因为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保障,①④说法正确;
②:“最重要”说法绝对化,②说法错误;
③:“都不自觉”说法绝对化,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 在主题班会上,小青展示了几个案例:
案例1:赵某的电动车经常停在小区楼梯口,妨碍邻居进出
案例2:课间休息时间,小刘喜欢和同桌大声聊天,有说有笑
案例3:王某驾驶汽车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阻塞
案例4:候车室里,孙某脱掉鞋袜躺在座椅上,一人占了3个座位
上述案例中,属于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是( )
A. 案例1B. 案例2C. 案例3D. 案例4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内容。
A:赵某的电动车经常停在小区楼梯口,妨碍邻居进出,属于违反社会管理秩序,故A符合题意;
B:属于违反公共场所秩序,打扰了别人休息,故B错误;
C:属于违反交通秩序,故C错误;
D:属于违反公共场所秩序,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11. 下边漫画《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启示我们( )
①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受到的约束越多就越享有自由
③规则是享有自由保障
④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①③:漫画《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启示我们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自由受社会规则的约束,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故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2. 在淄博烧烤火爆全网后,某顾客拿起了自带的电子秤鉴定着淄博大小摊位的情况,测评结果:“到访的八大局的十家店铺,全都没有缺斤少两的情况。”若用下面古语赞誉“朴实厚道的山东人”,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C.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诚实守信。
D:依据题干材料内容,淄博烧烤火爆全网,得益于淄博坚持诚信做人,正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故D符合题意;
A:强调的是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故A不符合题意;
B:强调的是行己有耻,故B不符合题意;
C:强调的是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 自2023年起,全国铁路对儿童优惠票不再以身高为界限,而是实行车票实名制管理(以6周岁和14周岁为界限,儿童年龄按乘车日期计算),儿童凭有效身份证购买儿童优惠票。这说明( )
A. 规则要经常调整与完善B.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C. 改进规则需要大家参与D. 要敢于废除原有规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进规则。
B:题文内容说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所以B符合题意;
A:规则不能经常调整与完善,A错误;
C:在题干中未涉及,C不符合题意;
D:原有不合理的规则需要废除,D错误;
故本题选B。
14. 在学完“尊重他人”这一框题后,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其中,发表观点正确的有( )
①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②只要学会尊重自己,就能获得他人尊重
③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
④受到他人尊重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③④:依据题干描述可知,这些同学的看法体现了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受到他人尊重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所有人”说法太绝对,故①错误;
②:“只要就能”说法太绝对,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的名言警句都渗透着劳动者的智慧。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要求我们( )
A. 平等对待他人B. 学会欣赏他人
C. 学会换位思考D. 积极重视他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去承受的不要施与他人,要求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故C正确;
AB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 上学路上,晓明看到了一则公益广告(下图)。这则公益广告告诉我们( )
A. 当前社会无任何诚信体系与制度
B. 诚信宣传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关键
C. 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D. 拥有诚信品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诚实守信。
C:题干中的公益广告,启示我们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故C符合题意;
A:说法太绝对,当今社会有诚信体系与制度,故A错误;
B:诚实守信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关键,故B错误;
D:“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说法太绝对,夸大了诚信的作用,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17. 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宣传诚信文化,这是因为( )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有利于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③能够消除社会上不诚信现象
④能保证每个公民都讲诚信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相关知识。
①②: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宣传诚信文化,这是因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营造社会诚信环境,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③说法错误;
④:“保证”说法过于绝对,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8.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学习法律会让我们知道( )
①可以做什么 ②什么都得做
③必须做什么 ④做什么都合法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
①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并不能什么都得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不能做,故②错误;
④:“做什么都合法”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王某将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收取赃款58000元,并从中获利1500元。案发后,王某主动投案并退缴全部违法所得。法院经审理后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结合案例,选择下列小题。
19.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王某的行为属于( )
A. 一般违法行为B. 行政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D. 刑事违法行为
20. 对此案例评论不正确的有( )
①法院判决的依据是《民法典》
②对王某的处罚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③王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
④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1. 王某的行为警示我们( )
①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明哲保身,少管身边事情
③尽量不与他人接触、交往 ④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9. D 20. B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ABCD:王某将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收取赃款58000元,并从中获利1500元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刑罚、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②④: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对王某的处罚有主刑也有附加刑,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③:结合题干,王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依据《刑法》,故①③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
①④:王某的行为启示我们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明哲保身,少管身边事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尽量不与他人接触,故②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 小强将“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标示为下图。由此可以推断,他的理解是( )
A. 违法不一定犯罪,但是犯罪肯定会违法
B. 无论违法还是犯罪,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C. 有一些违法是犯罪,有一些犯罪是违法
D. 违法与犯罪界限分明,但有些难以分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C:题文内容说明违法和犯罪是交叉关系,这体现了有一些违法是犯罪,有一些犯罪是违法,所以C正确;
A:说法正确,但与图片内容不符,A不符合题意;
B:题文未涉及承担法律责任,B不符合题意;
D:违法与犯罪是可以分辨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案例】中学生小菲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等奖,但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偷偷地将奖项换给了张某。得知情况后,小峰以李某、张某侵犯著作权为由,将其告至法院。经法院审理,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结合案例,完成下列小题。
23. 从诉讼分类的角度看,该案件属于( )
A. 行政诉讼B. 民事诉讼
C. 刑事诉讼D. 司法诉讼
24. 小峰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 )
A. 自认倒霉,忍气吞声B. 运用法律,依法求助
C. 静观其变,伺机报复D. 以和为贵,能忍则忍
【答案】23. B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诉讼的相关知识。
ABCD:小峰以李某、张某侵犯著作权为由,将其告至法院,合适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依法维权的相关知识。
ACD:忍气吞声、伺机报复、能忍则忍是损害自己合法利益的行为,故ACD说法错误;
B: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的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求助,故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5. 放学路上,中学生小强发现两名社会青年正在欺负同学。以下做法可取的是( )
①拨打110报警电话 ②寻求其他成年人的帮助
③视而不见,绕道走开 ④不顾自身安全,冲上去制止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①②:我们要依法求助。题干中,中学生小强发现两名社会青年正在欺负同学,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其他成年人的帮助,故①②正确;
③:视而不见,绕道走开,这是会纵容违法行为的产生,故③错误;
④:不顾自身安全,冲上去制止,这不利于自我保护,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第Ⅱ卷
二、请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5题,共50分。
26. 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正确,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写错误,并说明理由。
(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其身份是始终如一的。(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错误 ②. 虽然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等。
(2) ①. 错误 ②. ①个人隐私是属于个人的秘密,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②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诚实守信。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道德修养。
【小问1详解】
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观点正误:错误。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说明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观点正误:错误。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说明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个人隐私是属于个人的秘密,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7.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处于对海产品质量的担忧,声讨声充满网络。为此,有人趁此机会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引发多地群众抢购食盐现象。
运用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对“抢购食盐”现象做简要评析。
【答案】这一做法是缺乏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行为;①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注意信息出处,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合理利用网络、网络的负面影响。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抢购食盐”现象→是缺乏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行为+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8. 金秋时节,一幅幅壮美的亚运画卷在之江大地徐徐铺展;丹桂飘香,体育为媒,东道主敞开怀抱喜迎四海宾朋。让我们跟随着以下镜头开启主题学习之旅……
热心亚运
【镜头回放】亚运赛事期间,一些中学生志愿者为旅客和运动员们提供信息咨询、赛事赛程、爱心雨衣等服务,他们用热心、舒心、暖心的服务,织就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当问到参与志愿活动有何感想时,两位中学生如是说: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镜头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亲社会行为。(试举1例)
(2)请以“小杭”的角色,与大家分享参与志愿活动的收获。
(3)结合材料及自身实践体验,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案】(1)为旅客和运动员们提供信息咨询、赛事赛程、爱心雨衣等服务都体现了亲社会行为。
(2)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③体验生活,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3)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亲社会行为意义,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亲社会行为有关知识分析,可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中学生志愿者为旅客和运动员们提供信息咨询、赛事赛程、爱心雨衣等→可联系亲社会行为表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亲社会行为意义有关知识分析,可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参加志愿者活动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可联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体验生活,拓展视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养成亲社会行为途径有关知识分析,可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可联系主动了解,关注社会+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9. 规则亚运
【镜头回放】2023年9月24日,杭州亚运会柔道女子48KG级半决赛中,韩国柔道选手赛场违反规则掌掴对方的脸被罚下场。
看完这场比赛后,八年级(1)班同学们纷纷发表评论……
小闽 不仅是比赛规则,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比如……
小南 罚的好!秩序维护靠规则。
小福 这也警示大家,应自觉遵守规则,与规则同行。
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将小闽的发言补充完整。(至少补充1例)
(2)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秩序维护靠规则”这一评论的理解。
(3)作为公民,怎样才能将“自觉遵守规则,与规则同行”的要求落到实处?
【答案】(1)道德、纪律、法律等。
(2)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3)遵守规则:①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③需要我们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社会规则的种类、规则与秩序的关系、遵守社会规则。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种类,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规则与秩序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秩序维护靠规则→可链接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0. 礼仪亚运
【镜头回放】观赛路上的感人一幕(下图)。
(1)“学”礼:“主动让座”的有礼之举有哪些良好品质值得学习(至少列举1例)。
【镜头回放】精彩绝伦的开幕式后,有国内外诸多媒体注意到背后细节:当天现场曾涌入7万人之众,不但退场有序,连椅子、过道和地面上,都像刚入场时一样干净整洁,彰显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2)“明”礼:运用文明有礼的知识剖析做好这些“细节”的理由。
【镜头回放】亚运会赛场内外,杭州人民的热情友好感染着四海宾朋,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花式”点赞。同学们发出倡议:“助力亚运,我们必须文明有礼。”
(3)“守”礼:文明有礼,从我做起。将同学们的倡议落到实处,我们应怎么做?
【答案】30. 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31.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32. 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或者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做文明有礼的人的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以礼待人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主动让座”的有礼之举→尊重、谦让、与人为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退场有序、像刚入场时一样干净整洁,彰显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做文明有礼的人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日记一:9月29日
跟随父母回农村老家中秋节,给爷爷、奶奶做一道美食,陪他们看亚运会比赛节目,感受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日记二:10月1日
上午,到县政府观看升旗仪式,体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下午,约上几个同学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不已。
日记三:10月3日
与邻居一起深入社区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宣传、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整个过程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
在公共场合接听电话、听音乐、玩游戏时,佩戴耳机。
走路不要玩手机,尤其是过马路、下楼道时。
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闽侯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闽侯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