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人教统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人教统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一种特别的看世界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这些垃圾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素质。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怎么读大师的书?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用来理解大师的资源——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会发现,你读大师的书真的像读闲书一样轻松愉快了。
为我所用,就是不死抠所谓原义,只把大师的书当作自我生长的养料,你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获不是去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你自己的果实。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摘编自周国平《论读书》)
材料二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摘编自培根《谈读书》)
1.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身份,但如果不同时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强调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B.“读书”与天性及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书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经验又可以弥补读书的不足。
C.透过读书的态度可以去了解一个人,如鄙视读书的人一定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明智之士常常学以致用。
D.周国平很重视阅读经典的方法,赞赏随手翻翻,点石成金,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读闲书的心情读大师的书是“不求甚解”读书法的关键。
B.“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对引导我们选择读什么样的书有重要启发意义。
C.培根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分析形象生动。
D.培根认为读书意义非凡,可以治疗人的所有缺陷。
3.下列不能用来论证人要“好读书”的一项是( )(3分)
A.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B.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C.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D.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概括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古镇随想
张炜
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的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便会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方。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清冽,粮食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心驰神往之地。
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是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汇合在一起,这里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对于无法度量的时光而言,我们常常觉得也实在只有痛饮一途了。大山幽处有琉璃,云雾层叠生兰花;鞭马难上九重岭,回头一盼是古刹。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与默默无闻的日月长相厮守吧。
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想起东方人情有独钟的“酱”之使用。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一个“酱”字贯穿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
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虚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
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对古镇生成情形的想象及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情感深厚的描述,意在表现古镇先祖们奋斗和坚守的品格。
B.文章说“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意在通过对比表现农耕时代古人的悠闲和超然。
C.文章借“饮者”之口点明美酒对于人生的陪伴作用,与后文“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前后呼应,意脉相通。
D.文章提及盐船、航道、战争,这些事物和美酒共同增加了边地的历史厚重感,作者也因此说“让后人阅读不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一个外来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探寻者的心理,客观而充满感情地表达出对古镇的感受与思考。
B.文章“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一段,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写出了古街的风貌,抒发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C.“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回顾历史转到对现实的叙说和感悟。
D.文章结尾说芭蕉叶子“谦虚地垂着”,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古镇人的内敛、深沉,也使结尾韵味悠长。
8.本文用词别致,语言典雅,请分别举例说明。(6分)
9.文章是如何借“酒”来表现古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樽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节选自韩愈《进学解》)
10.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B.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专职官员。
C.博士,文中指一种通晓史事的官职,现在常用来指最高一级的学位,二者意思不同。
D.“惟器是适者”的“适”指适当,与《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的“适”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子先生认为学习之道在于勤奋,勉励学生勤学,如今只要进德修业,就会被任用。
B.弟子指责国子先生仕途不显、生活贫困,还不知反思,竟来教导他人,真是好为人师。
C.国子先生自嘲无能,被闲置实属应该,这是他对弟子的答疑,更是他对内心不平的宣泄。
D.文章以问答的形式,表现了国子先生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2)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
14.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把酒问月①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③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①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②丹阙:朱红色的宫殿。③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④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标题展示了诗人飘逸浪漫的“谪仙人”形象,这是绝妙的自我造像。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B.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
C.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这两句有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
D.本诗的开篇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开篇句内容大致相似,所用手法相同;而结句则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样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16.简要分析诗人笔下的“月”有哪些特点。请紧扣文本作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很少有哪种日常行为能够像阅读一样,在古今中外都备受推崇。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以智识推动进步,以经验丰富阅历,而阅读是获取新知、拓展生命广度最为便利的方式之一。又或者,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抵抗世俗的姿态,意味着不愿淈泥扬波、蹉跎时日,而是沉下心来思索和审视,以此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对过去的读书人来说,“书籍是随身携带的精神圣殿”。而在今天,阅读被许多人寄予了在信息洪流中摆脱焦虑、于①________中栖息身心的厚望,但不能忽视的是,当技术发展给阅读带来便利之余,也存在着与阅读原本承载的价值②________的隐患。
越来越多的工具试图“帮助”人们提高阅读效率时,殊不知这些精神“速食”也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用半个小时说完《红楼梦》故事梗概,如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百转千回,那些锁在朱门深院中的雅趣,那些掩在夜幕重帘下的荒唐与空寂?在通勤路上听完一本《人类简史》,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去“阅读”,恐怕也只能沦为③________的笑话。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组成,但第一处主语“人类”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那些”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近日,某联合团队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中发现,保持喝咖啡的习惯将有助于降低痛风发病的风险。研究团队通过对超过15万人的咖啡饮用习惯和痛风发病风险进行关联研究,发现长期饮用咖啡有助于缓和痛风的发病,并认为今后通过对咖啡成分的分析,或许能够揭开痛风发病的机理原因和预防方法。
众所周知,血液里的尿酸升高,大量的尿酸随着血液循环抵达人体的各个关节,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痛风。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会转化为嘌呤,导致尿酸升高。因此,①__________,痛风病人是不能喝咖啡的。②__________,此前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咖啡对预防痛风有益,但却缺乏相关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支撑。
此次,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针对超过15万以上研究对象的三项数值,每周包括饮用咖啡次数、尿素指数和痛风发病风险进行研究,并将每周饮用咖啡的次数从0次到7次列为八档,发现一周内每多喝一天咖啡,痛风发病的风险就能降低约25%。至于每天喝几次、喝多少咖啡则不纳入考量范围之内。研究者认为,饮用咖啡的行为并未影响到尿酸数值的高低,③__________。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21.“咖啡因”因和“咖啡”相关而得名。与此类似,“掉书袋”源自“书袋”。请简述“掉书袋”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3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钱锺书先生被称为有着“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精通六门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史、哲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他说过:“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杨振宁先生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都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35岁时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很多场合题词时,最喜欢题“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八个字。
钱锺书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分别是人文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天赋极高的“天才”,但他们都强调“笨”“拙”“朴”,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强调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有误。由材料一第2段可知,强调的是要“好读书”。C项,“如鄙视读书的人一定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逻辑错误。材料二第1段只是说“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但是鄙视读书的未必有一技之长。D项,“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说法有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这只是说读书的一种状态,并无“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的意思。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可以治疗人的所有缺陷”扩大范围。依据材料二最后一句“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可知,培根认为读书意义非凡,可以治疗人的思想(精神)方面的缺陷,而不是“治疗人的所有缺陷”。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B项和D项说的是读书的好处,能用来论证“人要‘好读书’”,故排除。C项说的是“读书之法”。
4.答案:首段,由人的癖好引出读书的癖好及其好处;第2段和第3段解答如何养成读书的癖好,并论述了读不同的书,其精神品级是不同的;再次,作者阐述了人文经典对人们的影响;然后,作者分析了当下出版现状并指出了如何衡量一本书的价值;最后,作者指出读大师的书的方法及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由第1段可知,作者由人的癖好引出读书的癖好及其好处;由第2段首句“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可知,这段是作者解答如何养成读书的癖好;第3段论述了读不同的书,其精神品级是不同的;由第4段“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第5段“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可知,作者接着阐述了人文经典对人们的影响;由第6段“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素质”和第7段“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可知,作者接着分析了当下出版现状并指出了如何衡量一本书的价值;由第8~11段可知,作者在结尾指出了读大师的书的方法及意义。
5.答案:①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读法;②读书要与讨论、笔记、写作相结合;③要根据个人气质上的特点与精神上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读书。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介绍读书方法的内容主要在材料二第2段。由“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可知,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读法;由“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可知,读书要与讨论、笔记、写作相结合;由“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可知,要根据个人气质上的特点与精神上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读书。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表现农耕时代古人的悠闲和超然”无中生有。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凸显了古镇人的内敛、深沉”于文无据。
8.答案:(1)用词别致。如“品咂山中岁月”中的“品咂”,用于“山中岁月”,使得与滋味不相干的“岁月”有了味道(或:如“让后人阅读不尽”中的“阅读”,用于石头上的“水痕”,使得水痕有了内容,如同文字)。
(2)语言典雅。如“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化用前人诗句,富有传统文化底蕴(或:如“无酱不炊……用于佳肴”,句式整齐,有文言色彩,凝练厚重,富有古典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用词别致”是指用词新奇,与众不同;“语言典雅”是指语言雅致,具有古典韵味。这篇散文用词别致,比如第7段中“品咂山中岁月”中的“品咂”一词,和下句“让其变得更有滋味”相应,使得与滋味不相干的“岁月”也有了味道;再如第12段中“让后人阅读不尽”中的“阅读”一词,用于石头上“细密紊乱的水痕”,使得水痕有了文字一样的内容。类似的别致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第1段中“有一座锁在深山中的古老的小镇”中的“锁”、第6段中“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中的“雕琢”、第9段中“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中的“醺醉”等。这篇散文语言典雅,比如第11段中的“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化用柳宗元的诗句“欸乃一声山水绿”,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再如第7段中的“这里的河水格外清冽……思悟愈加内向深沉”、第14段中的“无酱不炊……用于佳肴”、第16段中的“望遍赤水河畔……无非醺香”等句,句式整齐,具有文言色彩,凝练厚重,富有古典意味。
9.答案:①文章通过写酿酒的缘由,描绘了古镇偏僻幽美的山水和古镇人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②通过写酿酒的条件和其技法的独特,展现出古镇特殊的风土人情。③借饮酒思源,回顾古镇悠远深邃的历史。④借品尝老酒,展现出古镇厚重的文化内蕴。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精妙构思的能力。这篇散文围绕“酒”写古镇随想,构思精巧。文章1—7段写对古镇生成缘由的想象和古镇人为了“品咂山中岁月”开始酿酒的情形,描绘了古镇偏僻幽美的山水和古镇人辛苦寂寞、超然安静的生活状态;第9段通过写古镇酿酒条件的奇特和技法的灵异,展现出古镇特殊的风土人情;11—12段写作者饮酒思源,“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回顾古镇悠远深邃的历史;14—16段写作者借品尝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展现古镇厚重的文化内蕴。
10.答案:FJN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昔者孟轲好辩”译为“从前孟轲爱好辩论”,语意完整,故应在“辩”后断开,将F处涂黑。“以”在此为连词,表示结果,有“因而”的意思,连接“孔道”和“明”,故应在“明”后断开,将J处涂黑。“卒”指终于、最后,“老于行”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行老”,这里是说孟子最后在奔走中老去,故应在“卒”前断开,将N处涂黑。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相同”错误。“少无适俗韵”的“适”指适应,二者含义不同。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如今只要进德修业,就会被任用”错误。根据第1段中“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可知,国子先生劝诸生只需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只要……就”过于绝对。
13.答案:(1)具有一点儿美德的人全都被录用,拥有一点儿才能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
(2)然而圣明的君主(对我)不加惩罚,宰相大臣不驱逐我,难道我还不够侥幸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善:美好的品德、行为。率:一概,全都。庸:录用。(2)诛:惩罚。斥:排斥,驱逐,屏弃。幸:侥幸。
【参考译文】
国子先生早晨进入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台阶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精进由于勤奋努力,学业荒废由于嬉戏游荡;德行完善由于自我反省,德行败坏由于苟且随便。今天,圣君得到贤臣辅佐,法令制度完全建立起来。拔除官吏中凶恶奸邪的人,晋升有才能的贤人。具有一点儿美德的人全都被录用,拥有一点儿才能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人才,加以甄别、教育、培养,刮去污垢,磨出光亮。大概只有(德行和才能不够而)侥幸得以选上的,谁说会有德行和才能突出却没有被提拔的人呢?诸位学生只要担忧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忧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只要担忧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担忧主管部门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什么从政的才能。您的命运与仇敌打交道一样,不定什么时候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已为缺衣少穿而哭着喊冷,年成丰收时,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还要来教训别人吗?”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啊!那些粗的木材做屋梁,细的木材做椽子,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术高明的地方啊。玉札、朱砂、赤箭、青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起来,储藏齐备,等到取用的时候就没有缺漏的,这是医师高明的地方啊。提拔人才,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能引进,随和是美好的品德,卓尔不群是杰出的品德,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的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本事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孔子之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的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的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奋却没成什么系统,言论虽然多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何况还每月花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促拘谨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对我)不加惩罚,宰相大臣不驱逐我,难道我还不够侥幸吗?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分的事情。如果还要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的才能、分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前人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利尿导泻的)猪苓(去做长寿药)啊!”
14.答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中,国子先生即韩愈自称。选文分三段,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学生勤学多思,提出观点。第二段,学生把先生现在的努力、成就与其遭遇对照,进行质疑。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明确观点。文章假设国子先生与学生的辩论,阐明了进德修业的道理,并借以抒发有才难展的愤懑。国子先生在教诲诸生时,强调“勤”与“思”的重要性,可见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段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语。
15.答案:D
解析:“一样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错,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酒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表达的并非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16.答案:①崇高神秘。“人攀明月不可得”“宁知晓向云间没”写月之高高在上,晓至人不知其踪,表现了月之崇高神秘。②美好多情。“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月伴人行,表现了月之美好多情。③皎洁美丽。“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中“飞镜”之喻,绿烟散尽,清光焕发,写出了月之皎洁美丽。④永恒长在。将人与月对照,古今人事更替,而月夜至则悬天,写出了月之永恒长在。
解析:“人攀明月不可得”写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写只见月亮晚间从海上升起,哪知早晨在云间消失。这几句写出了明月对于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来处可见,去处却不可知,可见月之崇高神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无论人们在夜晚走到哪里,都能得到月光的照拂、陪伴,写出了明月于人可亲,月伴人行,可见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的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这两句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后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可见月之皎洁美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写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后两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见月之永恒长在。
17.答案:答案:(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8.答案:风云变幻;背道而驰;自欺欺人
解析:第①处,根据前文“在信息洪流中摆脱焦虑”和“于……中栖息身心”可知,顿号连接的两句应为并列句式,故所填成语应与“信息洪流”对应,形容复杂的情形,可填写“风云变幻”,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第②处,根据空前“原本”和空后“隐患”可知,此处所填成语应形容与“阅读原本承载的价值”相反的结果,故可填写“背道而驰”,形容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第③处,根据前文“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去‘阅读’”和空后“笑话”可知,此处所填成语应形容空前所提及的阅读方式没有效果,故可填写“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19.答案:①第一处是长句,“人类”作为主语总领全句,表意紧凑,简洁连贯,为后文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作铺垫。②第二处是三个并列短句,连用三个“那些”,既富有节奏感,又着重强调了借助工具快速阅读的弊端,即精神“速食”无法传达出文学作品的深厚内涵。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应分析画横线的两处句子在句式上的不同,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二者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第一处:从句式上来看,此句为长句,以“人类”作主语,领起三个分句,后两个分句省略主语,使句子表意紧凑,简洁连贯,一气呵成;从内容上来看,此句意在说明人类对知识的渴求,为后文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作铺垫。第二处:从句式上来看,此句为三个并列短句,将主语“那些”多次罗列,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从内容上来看,结合前文“越来越多的工具试图‘帮助’人们提高阅读效率时……用半个小时说完《红楼梦》故事梗概”可知,以三个分句“……百转千回”“……雅趣”“……荒唐与空寂”详写《红楼梦》中的意趣和内涵,着重强调了借助工具快速阅读的弊端。
20.答案:①从理论上讲;②然而令人意外的是;③但痛风发病的风险却呈下降趋势
解析:第①处,根据空前“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会转化为嘌呤,导致尿酸升高。因此……”可知,前文从理论角度说明了痛风病人不能喝咖啡的原因,故此处可填写“从理论上讲”等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②处,根据空前“痛风病人是不能喝咖啡的”和后文“咖啡对预防痛风有益”可知,此处前后内容所表达的意思相反,故可填写含有转折之意的语句,即“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第③处,此处位于句末,故应为总结性语句,根据前文“发现一周内每多喝一天咖啡,痛风发病的风险就能降低约25%”等研究结果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写“但痛风发病的风险却呈下降趋势”。
21.答案:含义:“掉书袋”讽刺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学问。
得名缘由:“掉书袋”根据其字面义而得名,即装书卷、文件的口袋散落在地,引申指引用古书词句,卖弄学问。
解析:根据题干中“相关而得名”“源自”可知,“掉书袋”与“书袋”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故可根据“书袋”来推导“掉书袋”的含义。“书袋”指装书卷、文件的口袋;“掉书袋”因其字面义而得名,即把装书卷、文件的口袋散落在地,由此可引申为讽刺人喜好引用古书词句,卖弄学问。
22.答案:针对超过15万研究对象的三项数值,包括每周饮用咖啡次数、尿素指数和痛风发病风险进行研究。
解析:原句中存在两处语病:①“超过……以上”语义重复。“超过”本有“到达……以上”之意,故应删去“超过”或“以上”其一。②语序不当。频率副词“每周”应紧跟被修饰成分“饮用咖啡次数”,故应将“每周”放在“包括”之后。
23.答案:
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钱锺书,绝顶聪明,少人能比,但弄起学问从不偷懒耍滑,舍得下笨劲。钱锺书谈治学心得时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所笨功夫。”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其实“笨”“拙”“朴”指的是做学问、做事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真功夫,不投机取巧,不搞花架子。
钱穆,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原始数据,每日读书写作10个小时,踏踏实实地潜心学问。学者张自铭评语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俊杰未尝一日废学辍教。”历史学家孙国栋说:“钱先生研究、讲学、教育、著述兀兀80年未尝中断,这番毅力精神旷古所无。而学问成就业务量之宏大,实朱子以后一人。”
相比较而言,这个世界上,对智商要求最高的行业非科学家英语水平莫属,可是,下笨劲最多、最扎实的还是科学家。一个科研思路提出后,要验证其是否准确,得一步步去试验,排除各种出错的可能,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稍有一点投机取巧的心理就可能会前功尽弃。陈景润要摘取哥德巴赫王冠上的明珠,光靠乖巧是没用的,就要靠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演算推进,几大麻袋演算纸是最好的例证。杨振宁、李政道为了证实吴大猷守恒定律理论,曾连续几个星期不出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枯燥的实验。他们这种不厌其烦的不怕重复的笨劲,终于使他获得成功,给科学界带来了光明。
写小说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作家坐在书斋里,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只要有点聪明劲就行了。其实不然,写小说也是应需下笨劲的活,即使写成一部短篇小说,照样会心力交瘁,而像曹雪芹那样写书累死的作家,不乏其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遍一遍地修改增删,四处查阅资料,反复深入生活,这都需要笨劲,没有捷径可走。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最聪明的一个,20多岁就成名了,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看来,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多次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20年……”
十年磨一剑,不论干什么,要想取得成功,要想出人头地,那就得像钱锺书和杨振宁先生说的那样,做到能人偏下笨劲,能人肯下笨劲,能人善下笨功夫。
解析:
钱锺书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杨振宁最喜欢的话是“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天赋极高的两个人都强调“笨”“拙”“朴”,反对“巧”“华”。这里的“笨”“拙”“朴”指的是做学问、做事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真功夫,不投机取巧,不搞花架子。这就是写作时立意的关键。要围绕“踏实”“下功夫”的意义来展开论述。我们要肯定“聪明人”更有天分,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聪明人”更容易依赖自己的天赋,被“聪明”迷惑、耽误,因此,越是“聪明人”做事越应该戒骄戒躁,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真功夫。行文时若能结合这个角度,就更加全面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连“聪明人”做事都需要踏踏实实,下苦功夫、真功夫,那一般人更应如此了。写作指导:如果写成议论文,文章的开头简短引入论点,如“‘笨’方法练出真功夫”;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聪明人容易浮躁和自负,以致聪明反被聪明误;接着论述无论怎样都应该踏实做事;最后阐述“笨”方法的意义;结尾回扣主题“‘笨’方法练出真功夫”,使文章结构严谨。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立意提示:
1.“笨”方法练出真功夫。
2.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3.“聪明”不能自负,应踏实做事。
4.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1,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共20分,阅读题共27分,名句名篇默写共14分,文言文阅读共20分,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作文共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