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湘教版期末模拟测试卷B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湘教版期末模拟测试卷B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宇航局科学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表明,随雪花从天而降的黑碳对青藏高原冰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黑碳主要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对可见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
②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③大气辐射是地面增温的根本热源
④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是( )
A.晴朗的天空常呈蔚蓝色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C.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D.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
3.随雪花从天而降的黑碳对青藏高原冰川的影响及原因是( )
A.加速冰川消融,吸收a强B.加速冰川累积,反射b强
C.加速冰川消融,吸收c强D.加速冰川累积,反射d强
破火山口通常由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大兴安岭黄岗梁一带多破火山口,呈线状分布。下图示意黄岗梁某典型破火山口发育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4~6题。
4.判断图示破火山口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①③②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
5.图示③阶段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 )
A.形成玄武岩B.形成沉积岩C.压力逐渐降低D.温度逐渐升高
6.该地破火山口呈线状分布,主要是因为( )
A.沿断裂带发育B.沿河流发育C.岩浆倾斜喷出D.岩浆垂直喷出
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下垫面状况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与范围会发生改变。下图示意非洲局部地区某月份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根据赤道低气压带分布推断,图示的月份为( )
A.1月份B.4月份C.7月份D.11月份
8.该月份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9.图示区域该月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整体移动幅度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高原地形,气温偏低B.山脉阻挡,徘徊不前
C.裂谷构造,地面凹凸D.沙漠广布,受热不均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简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对此图的判读正确的是( )
A.南半球高压系统B.北半球低压系统
C.北半球锋面气旋D.南半球锋面气旋
11.图中四点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B.①地出现狂风暴雨
C.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D.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蒸散发(包括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是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其在植物养分输送、生长发育、应对和缓解干旱以及改善区域微气候等方面意义重大。下图为3个树种在21世纪20年代(甲)、21世纪50年代(乙)、21世纪80年代(丙)内各水平年的蒸发量及其对于基准期的变化率。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基准期相比,未来3个时期内,该地3个树种蒸发量( )
A.先增加后减小B.均随着时期的递增而增加
C.先减小后增加D.均随着时期的递增而减小
14.该地土壤蒸发对于未来气候条件的变化敏感度( )
A.油松>侧柏>刺槐B.侧柏>油松>刺槐
C.侧柏>刺槐>油松D.刺槐>油松>侧柏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内部。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地方性的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16.该区域温带落叶阔叶带深入内陆分布,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B.地形C.土壤D.海陆位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喀斯特地区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成土基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成土物质(酸性不溶物)少于碳酸盐岩总物质量10%,远低于可溶性矿物占比。平均需8000年才能形成一厘米厚的土层,土壤石砾含量高、土质疏松。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易形成石漠化。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石漠化较为严重,坡耕地于2002年前完成全部退耕工作,并开展坡面治理工程,在部分坡面修建了鱼鳞坑、梯田等。梯田水平田面宽4~6m,田坎高70~110cm。鱼鳞坑直径约280~340cm,高约30~50cm。下图示意为在不同石漠化治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图中的自然坡地为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退耕还林地。
(1)从土壤的角度,说明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该地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的原因。(6分)
(3)请从当地坡面发展农业产业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北河、南河地处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如图),两河共用一处入海通道,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历史上北河、南河冰川发育,海岸带多末次冰期留下的冰碛物。两河河口地带为盐沼滩涂,滩涂上广布根系发达的互花米草。1898年,一场海岸风暴侵蚀了海岸带冰碛物,形成新的入海通道,北河缩短了5.6km,同时延长了南河的长度。入海通道改变后,南河河道保持稳定,而北河河口段河道变宽,最大潮位升高了30cm。尽管被淹没范围增大,但北河沿岸盐沼堆积加快,盐沼滩涂生态系统并未大面积萎缩。近年来,为整治航道,开展河口和近海岸疏浚工程,导致滩涂侵蚀加快,植被萎缩。
(1)分析北河、南河新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的原因。(4分)
(2)对入海通道改变后南河河道保持稳定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4分)
(3)分析入海通道改变后北河沿岸盐沼堆积加快的条件。(6分)
(4)为恢复河口盐沼滩涂生态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辫状河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河道宽阔游荡,多股水道摇摆迂回,宛如发辫。安集海河发源于天山北坡,在宽谷河段形成辫状河流。下图示意安集海河流域(图a)、宽谷河段辫状河流景观(图b)、安集海河流域年内各月径流量变化图(图c)。
(1)分析安集海河11月至次年4月径流量较小的原因。(6分)
(2)结合图b,描述安集海河宽谷河段辫状河流的河道特征。(4分)
(3)分析夏季径流量对宽谷河段辫状河流的河道特征的影响。(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①错误,④正确;大气逆辐射能够将能量返还给地面,具有保温作用,②正确;太阳辐射是地面增温的根本热源,③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晴朗的天空常呈蔚蓝色,是大气的散射作用导致的,A错误;夏季天空多云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不会太热,B错误;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是折射作用导致的,C错误;深秋多云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多,不易出现霜冻,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随雪花从天而降的黑碳,到达青藏高原冰川之后,会增加冰川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导致冰川升温,加速冰川消融,A正确,BD错误;黑碳存在不会直接导致冰川吸收大气逆辐射强,C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破火山口通常由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可知,火山喷发应先形成火山锥,火山锥崩塌后再形成破火山口,所以图示破火山口的发育阶段依次是②火山喷发—①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锥—③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破火山口。故选D。
5.答案:C
解析:图示③阶段岩浆没有喷发出来,而是侵入地壳冷凝形成侵入岩,玄武岩是喷出岩,A错误;岩浆活动应形成岩浆岩,B错误;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不断接近地表,压力逐渐降低,C正确;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不断接近地表,温度逐渐下降,D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破火山口通常由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可知,火山口分布影响破火山口分布,破火山口与火山口分布一致。火山口是指火山喷出物在它们的喷出口周围堆积,在地面上形成的环形坑,故火山口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发往往是沿岩石裂隙或岩层薄弱地带,故火山口如果分布呈线状,说明火山口沿断裂带分布,A正确。破火山口形成与河流关系不大,B错误。破火山口形成与岩浆喷出方式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赤道低气压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中显示非洲大陆上的赤道低气压带已经越过赤道到达非洲北部,故此时应为7月份。故选C。
8.答案:D
解析:赤道低气压带的北移使丁地受几内亚湾吹来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故选D。
9.答案:A
解析: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正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该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进而阻止了赤道低气压带的北移。故选A。
1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由图中的锋的符号可知,冷锋向北运动,暖锋向南运动,说明南方为冷气团,北方为暖气团,且该天气系统呈顺时针方向辐合运动,因此该天气系统为南半球锋面气旋天气系统,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左侧为冷锋,冷锋是由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因此①为暖气团,②为冷气团;右侧为暖锋,暖锋是由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因此③为暖气团,④为冷气团,因此四点中受暖气团控制的是①和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甲地中心气流盛行上升气流,A错误;①位于冷锋的前方,冷锋雨区在锋后,应是②出现降水天气,①此时不会出现狂风暴雨天气,B错误;由锋面移动方向可知,②地吹偏南风,①地吹偏北风,C正确;③位于暖锋的后方,锋雨区位于锋前,因此应是③出现连续性降水,D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与基准期相比,未来3个时期内,该地3个树种蒸发量不管是在枯水年、平水年、还是丰水年,都是呈下降趋势的。而且变化率都是负值,也可以说明蒸发量是减少的。因此该地3个树种蒸发量均随着时期的递增而减小,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4.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与基准期相比,未来3个时期内,该地3个树种蒸发量变化率都是负值,并且油松减少幅度最大,其次是侧柏,最后是刺槐。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土壤蒸发对于未来气候条件的变化敏感度油松〉侧柏〉刺槐,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自然带是由于经度差异导致的水分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域规律,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正确,没有体现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B正确。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植被的类型,不会导致同一植被如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A错误;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影响较小,同时与土壤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17、答案:
(1)喀斯特地区化学风化产物易溶于水,成土物质易流失,土壤浅薄;成土速率慢,成土时间长,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土壤石砾含量高、土质疏松,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弱;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有机质(碳)积累少。
(2)梯田修建大面积改变地表形态,大量破坏原生植被和土壤,使土壤中的有机碳补充减少并大量流失;梯田主要用于耕作,农业生产对土壤扰动大,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快;同时作物生产需要消耗土壤中大量的养分,使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
(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坡面修建鱼鳞坑,在坑内种植果木,发展林果业;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坡面采用梯田嵌套鱼鳞坑,梯田发展种植业(稳定粮食生产)。
解析:
(1)喀斯特地区的主要岩石成分为碳酸盐岩,易溶于水,该地区的化学风化产物容易溶解流失,导致土壤浅薄;根据材料可知,平均需8000年才能形成一厘米厚的土层,可推测该地区成土速率慢,成土时间长,一旦破坏难以恢复;由于土壤石砾含量高,土壤缝隙较大,土质疏松,致使该地区下渗能力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由于该地区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且夏季高温多雨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
(2)梯田和原来的坡地相比,需要改变地表形态来实现,该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原生土壤导致土壤有机碳补充减少并大量流失;该地梯田主要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导致土质更加疏松,加剧水土流失作用,会加快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同时作物生产也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壤养分,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有机碳无法得到补充的前提下,同时土壤有机碳又大量被损耗,结果导致该地梯田土壤碳含量最低。
(3)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坡度适宜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减少水土流失作用产生的影响,在坡度较陡的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结合材料可知,在坡面修建鱼鳞坑,在坑内种植果木,可以有效减弱地表径流,进而降低水土流失作用,达到保持土壤养分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坡面采用梯田嵌套鱼鳞坑的模式,尽最大可能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
18.答案:
(1)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且沿河沼泽处泥沙淤积,河流含沙量小;海岸多冰碛物,易风化、侵蚀,产生碎屑入海;河口宽阔,潮差大,潮流搬运能力强。
(2)南河入海流程延长,受海洋潮流侵蚀影响减小;潮流搬运的碎屑多数在北河沉积,到达南河的沉积物减少,冲刷和淤积保持平衡。
(3)(与潮流从旧河口向北上溯相比,)潮流搬运距离缩短,带来的碎屑物增加;潮位上升,原先的盐沼滩涂被频繁淹没,留下更大的堆积空间;互花米草茂盛,利于拦截泥沙,增加沉积物堆积。
(4)在盐沼滩涂人工补充沙源;控制河道疏浚量(或仅开辟一定宽度的深水航线,周边停止疏浚);修复受损的滩涂植被;修筑堤坝,降低进入河口的潮流的侵蚀能力
解析:
(1)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既要说明自海洋向内搬运的物源丰富、动力较强,又要说明来自流域内的物质较少。由材料可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由图可知,北河、南河流域沿线沼泽广布,利于泥沙沉积,向河口输送的泥沙较少。由材料可知,两河河口地带滩涂、冰碛物分布较多,被风化、侵蚀、搬运至海洋沉积,被潮流又搬运至河口进行沉积。
(2)入海通道向北改道,南河延长,相同河段与海洋的距离增大,一方面受潮流侵蚀减弱,另一方面到达南河的沉积物减少,即冲刷和淤积都减弱。
(3)北河入海口缩短,潮流带来更多的碎屑物,且潮位上升,原先的盐沼滩涂更易被淹没,在淹没过程中受海水的压力压实,高程降低,堆积空间增大,且根据材料互花米草具有发达的根系、固土能力强,可知互花米草对潮流的拦截作用显著。
(4)目前滩涂侵蚀加快,因此一方面需要人工增加堆积,如人工补沙,另一方面需要减少侵蚀,如在外海修筑堤坝。同时要对造成不利环境影响的河口和近海岸疏浚工程进行重新评估,控制工程规模,及时修复受损的生态。
19.答案:
(1)安集海河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1月至次年4月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少;地下水补给量较少。
(2)河道多分叉,忽分忽合,相互交织;河道宽而浅;多沙洲。
(3)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道分叉少,沙洲少。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安集海河发源于天山北坡,纬度高,且受盛行西风以及北冰洋气流的影响,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以及来自北冰洋、大西洋的降水补给,11月至次年4月为北半球冬半年,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少,地下水补给量较少。
(2)辫状河流河道特征的描述要抓住其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可知,辫状河流河道宽阔游荡,多股水道摇摆迁回,宛如发辫,结合图b即可描述其河道多分叉,忽分忽合,相互交织;河道宽而浅,且多沙洲。
(3)读图c可知,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河道分叉少;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沉积少,沙洲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期末模拟测试卷B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综合测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综合测试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综合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综合测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综合测试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综合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