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1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1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1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docx、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12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D
2.B [还原性:I->Fe2+>Br-,氯气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A.由分析可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I-一定全部被氧化,A正确,B错误;C. 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出现铁离子,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C正确;D.反应生成碘单质,则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碘被萃取,下层溶液呈紫红色,D正确。]
3.A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A.X可以是稀硫酸或稀盐酸,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但过量稀硝酸与铁反应生成Fe3+,且生成的NO污染环境,故A选;B.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止水夹a、b,再向烧瓶中加入X,便于液体流下,故B不选;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是因为反应生成氢气,把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压入锥形瓶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故C不选;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是因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隔绝,故D不选。]
4.C [A.铁过量,会得到Fe2+,滴加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现象,A错误;B.制备氢氧化亚铁,不能搅拌,以防止其被氧化,B错误;C.检验红砖中的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盐酸,反应后取上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C正确;D.Fe(OH)3在空气中加热分解为Fe2O3和H2O,D错误。]
5.B [A.高温时,过氧化氢易分解,故制备碱式硫酸铁时温度不宜过高,故A错误;B.加入硫酸铵生成(NH4)2Fe(SO4)2,说明(NH4)2Fe(SO4)2溶解度较小,故B正确;C.FeSO4中铁元素为+2价,碱式硫酸铁中铁元素为+3价,硫酸亚铁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反应中,铁元素由+2价升高为+3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有2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NH4HCO3不稳定,溶液中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水、碳酸亚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Fe2++2HCOeq \\al(-,3)===FeCO3↓+CO2↑+H2O,故D错误。]
6.D [铁矿石和碳粉焙烧可生成Fe,加入硫酸,可除去二氧化硅、碳粉、硫酸钙等,酸浸液中含有铝离子、亚铁离子等,加入氨水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铝,氧化滤液生成铁离子,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洗涤、干燥、灼烧可生成铁红。A.铁红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为红棕色,可用于油漆、油墨、建筑物的着色剂,A项正确;B.酸浸液中含有Fe2+,遇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的沉淀,B项正确;C.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会破坏氢氧化铁,使一部分氢氧化铁溶解,降低产率,C项正确;D.氧化Fe2+时可选用H2O2、NaClO溶液作为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反应原理分别为2Fe2+ +H2O2+2H+===2Fe3+ +2H2O ,2Fe2++ ClO -+ 2H+ ===2Fe3+ + Cl- + H2O,D项错误。]
7.C [A.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A、B正确;C.铁粉在高温下才能与水蒸气反应,在水中加热不反应,C错误;D.湿棉花的作用是为反应提供水蒸气,D正确。]
8.C [将补铁剂研细,向药片中加入稀硫酸,然后过滤分离滤液和不溶性物质,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将Fe2+氧化为 Fe3+,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将红褐色沉淀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Fe2O3。A.双氧水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 Fe3+,氯水也可以将Fe2+氧化为 Fe3+,故可以用新制氯水替代H2O2,故A正确;B.步骤②加入氨水,氨水会电离产生OH-,与溶液中的Fe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B正确;C.步骤①操作后的溶液中应含Fe2+不含Fe3+,K3[Fe(CN)6]溶液可以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不能检验出Fe3+,所以滴加K3[Fe(CN)6]溶液不能检验补铁剂是否因氧化变质,故C错误;D.W g为Fe2O3的质量,由Fe 元素守恒可知,每片补铁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eq \f(W g×\f(112,160),10)=0.07W g,故D正确。]
9.解析:(2)“酸溶”“过滤”后的滤液中存在Fe2+,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Fe(OH)2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红褐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4Feeq \b\lc\(\rc\)(\a\vs4\al\c1(OH))2+O2+2H2O===4Feeq \b\lc\(\rc\)(\a\vs4\al\c1(OH))3;(3)“酸溶”时用的是30%的盐酸,温度过高HCl易挥发,所以需要控制温度在40 ℃左右,最佳的加热方式是在40 ℃的水浴中加热;(5)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操作步骤一般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1)Fe2O3+6H+===2Fe3++3H2O 2Fe3++Fe===3Fe2+
(2)4Feeq \b\lc\(\rc\)(\a\vs4\al\c1(OH))2+O2+2H2O===4Feeq \b\lc\(\rc\)(\a\vs4\al\c1(OH))3 (3)HCl易挥发 在40 ℃水浴中 (4)保证氯气充分氧化FeCl2 (5)冷却结晶 过滤
10.解析:(1)可提高“酸浸”效率的措施:适当提高硫酸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把原材料粉碎、充分搅拌等。(2)Fe2O3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3)检验“酸浸”后的溶液中是否含Fe3+:取少量“酸浸”后的溶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酸浸”后的溶液中含Fe3+;若溶液不变为血红色,则说明“酸浸”后的溶液中不含Fe3+。(4)“还原”时溶液中含铁物质为FeSO4和Fe2(SO4)3,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eq \b\lc\(\rc\)(\a\vs4\al\c1(SO4))3+Fe===3FeSO4。(5)从滤液中提取绿矾的“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防止FeSO4·7H2O失去结晶水。(6)K2Cr2O7溶液滴定的反应原理:6Fe2++1Cr2Oeq \\al(2-,7)+14H+===6Fe3++2Cr3++7H2O,根据化学方程式,由消耗K2Cr2O7溶液的量计算FeSO4·7H2O的纯度为eq \f(a ml·L-1×b×10-3L×6×278 g·ml-1,x g)×100%=eq \f(6ab×10-3×278,x)×100%。
答案:(1)适当升高温度,将钛白副产绿矾粉碎(或搅拌等)
(2)Fe2O3+6H+===2Fe3++3H2O
(3)取少量“酸浸”后的溶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酸浸”后的溶液中含Fe3+;若溶液不变为血红色,则说明“酸浸”后的溶液中不含Fe3+(反之则不含,也可以)
(4)Fe2eq \b\lc\(\rc\)(\a\vs4\al\c1(SO4))3+Fe===3FeSO4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避免绿矾失去结晶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6)6 1 14 6 2 7H2O eq \f(6ab×10-3×278,x)×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作业12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含答案),文件包含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docx、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练7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作业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作业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