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B.1943年,侯德榜发明了侯式制碱法,侯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
C.资阳中学为学子们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是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所呈现的各种艳丽色彩
D.漂白粉既可用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B.NaOHC.D.Ag
3、常温下,下列钠的化合物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
A.B.C.D.NaOH
4、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是( )
A.B.C.D.
5、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金属的冶炼B.白醋可除水垢
C.食物的腐败D.补血剂与维生素C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浊液溶液,A错误;
B.分散剂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所以胶体根据分散剂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固溶胶,B正确;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空气中往往存在气溶胶,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选A。
7、答案:D
解析:A.HCl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错误;
B.能与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
C.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能从B口进气,必须从A口进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
D.从B口进入,不溶于水并在水上方,产生的压强将瓶中的水压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D正确;
答案为D。
8、答案:B
解析:A.过氧化钠可与反应生成,也可与水反应生成,故过氧化钠可用于潜水艇中的供氧剂、不是氧化钠,A错误;
B.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则最终生成氯化钠、氢气和白色沉淀氢氧化镁,B正确;
C.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钠易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C错误;
D.纯碱是的俗名,D错误。
选B。
9、答案:C
解析:1.28g某物质中含有个分子,其物质的量为ml=0.02ml,则摩尔质量为1.28g÷0.02ml=64g/ml,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离子中X的化合价为+6价,离子被氧化生成,S元素化合价由+4价转化为+6价,设离子中X在还原产物中化合价为n,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解得;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方程式中氢气失去电子,氯气得到电子,箭头由氢气指向氯气,箭头方向标反,应为,A错误;
B.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失去2个电子,铜离子得到2个电子,双线桥表示为:,B正确;
C.Cu由0价升高到+2价,转移,中部分N由+5价降低到+4价,转移,正确的表示方法为,C错误;
D.HgS中汞元素由+2价降低到0价,得到,中氧元素由0价降低到-2价,得到,故反应中共得到,HgS中硫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失去,正确的表示方法为,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根据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分子数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和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6g/ml、28g/ml,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根等质量的和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因此原子数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据分析,等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3、答案:B
解析:A.在强酸性无色透明溶液中含大量氢离子,、会形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大量氢离子与、、、,不能相互反应,可以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B正确;
C.大量、会形成硫酸钙沉淀,且含、的为有色溶液,C错误;
D.大量氢离子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错误;
答案选B。
14、答案:A
解析:A.套装小试管加热温度较低,碳酸氢钠应放在套装小试管中,通过澄清水是否变浑浊可证明稳定性,题中装置无法达到实验目的,选项A错误;
B.可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可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选项B正确;
C.氯气与NaOH反应,则气球变大,可验证氯气与NaOH的反应,选项C正确;
D.钠与氯气加热生成氯化钠,碱液可吸收过量的氯气,图中装置可探究钠与氯气的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15、答案:A
解析:A.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氧原子,1.6g即0.1ml氧原子,所以所含氧原子数目为,故A正确;
B.所含质子数目为,故B错误;
C.氢氧化铁胶体微粒为多个氢氧化铁的集合体,将含0.1ml的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制得的胶体粒子小于0.1,故C错误;
D.71g物质的量为1ml,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1ml参与反应则转移1m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D
解析:A.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稳定,所以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都会有固体剩余,故A错误;
B.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较快,可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先与盐酸生成碳酸氢钠,进而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体较慢,故B错误;
C.纯碱和小苏打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C错误;
D.向溶液中通入,发生反应,的溶解度小于、水有部分消耗,故保持温度不变向饱和溶液中通入时,有结晶析出,故D正确;
答案选D。
17、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光照会有更多的HCl生成,HCl为强酸,则溶液的pH下降,A选项正确;
B.光照过程中,HClO分解生成HCl,增加的同时也增加,浓度应提高,B选项正确;
C.光照使反应向正反应进行的程度更大,消耗更多的,的浓度降低,C选项错误;
D.光照能够使氯水中的HClO分解,因此氯水应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瓶中,避免阳光直射,D选项正确;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还原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与数目无关,故A错误;
B.将金属Na加入到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则Na与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气和氢氧化铜,不会置换出Cu,,故B错误;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可能降低,如碳与水蒸气反应制水煤气,碳是氧化剂,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氢气为还原剂,故C错误;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如铁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亚铁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可能含,不含,故A错误;
B.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含、中的一种,故B正确;
C.、不能同时存在,故C错误;
D.组成可能是、、,或、、,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D
解析:A.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作还原剂,A项错误;
B.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12g(即1ml)C被消耗时,C失去4ml电子,B项错误;
C.该反应中K、O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C项错误;
D.有4ml气体生成时,生成ml=1ml,生成ml=3ml,N原子得到10ml电子,D项正确。
答案选D。
21、答案:A
解析:A.还原性排序,将少量氯气通入中,亚铁离子优先被氯气氧化为铁离子:,A项正确;
B.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镁是沉淀不能拆写,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
D.将少量溶液滴入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水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
答案选A。
22、答案:C
解析:A.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说明氯气氧化了亚铁离子变为铁离子,则氧化性:,故A正确;
B.溶液通入了氯气,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
C.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通入氯气,溶液褪色,可以由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引起,不能说明氯气有酸性,故C错误;
D.品红溶液通入氯气,溶液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3、答案:(1)①①
(2)②④⑤⑦②③②⑤;;
解析:(1)①氢气的物质的量为,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ml;②二氧化碳,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l;③个氯化氢分子的物质的量,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l。则物质的量最大的是①;根据可知,含有原子个数最多的是①。
(2)金属、石墨等因含有自由电子可导电,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因含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则能导电的有②④⑤⑦;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导电的化合物,在溶液中导电和其本身无关,为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则属于电解质有②③;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则焰色为黄色的有②⑤;③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钾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电离方程式:;③和⑤混合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24、答案:(1)①③
(2)NaClO铁
(3);>;5:1
(4)
解析:(1)化合价可以升高的具有还原性,故只有还原性的是①、③Mg,二者均处于最低价态;
(2)中Cl化合价+1→-1,化合价降低,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次氯酸钠(NaClO);Fe的化合价由+3→+6,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元素是铁元素。
(3)(a)使用单线桥法标出反应①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则箭头一律指向氧化剂降价的原子,不得标明“得”或“失”,按Cl化合价由+5→0,得答案为。
(b)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根据①可知氧化性:;根据②可知氧化性:,所以比较氧化性大小:>。
(c)在③中,作还原剂失去电子作氧化剂获得电子,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则反应③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之比为5:1。
(4)可由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制备得,则化学方程式可以为,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25、答案:(1)氧化
(2)E→C→D→A→B→H→G→F;(浓)还原酸
(3)B
(4)取少量纯净水于试管中,滴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该纯净水中含氯离子,是自来水冒充的。
解析:(1)在过程Ⅲ中发生电解生成,锰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属于氧化反应,所以发生了氧化反应。
(2)过程Ⅳ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原理,通常得到的氯气中含有挥发的HCl、水蒸气杂志要通过饱和食盐水先除去气体,再通过浓硫酸除水干燥,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由该过程所以仪器连接口顺序为E→C→D→A→B→H→G→F;
过程Ⅳ是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原理,反应物与HCl(浓),有生成物,方程式为;
浓盐酸生成过程,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发生氧化反应,HCl是还原剂体现还原性,而生成时化合价没有变化,体现酸性,该反应中体现了浓盐酸还原性和酸性。
(3)A.常温下,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得漂白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还含有氯化钠等,漂白液是混合物,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和,漂白粉是混合物,A项正确;
B.制备漂白液的反应正确书写因为,B项错误;
C.次氯酸酸具有漂白性,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漂白原理是转化为次氯酸,而碳酸酸性比次氯酸酸性强,所以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应是漂白粉漂白原理,C项正确;
D.漂白液中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洁厕灵中浓盐酸有还原性,二者混合使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所以禁止混合使用,离子反应方程式也书写正确,D项正确;
答案选B。
(4)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中含有较多,能与硝酸银溶液中的发生离子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且AgCl白色沉淀不能溶于稀硝酸溶液中,所以辨别纯净水真伪方法是取少量纯净水于试管中,滴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该纯净水中含氯离子,是自来水冒充的。
26、答案:(1)
(2)B中导管应该长进短出
(3)
(4)吸收未反应完的和偏高%
(5)
解析:(1)由和构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
(2)B为洗气装置,则本实验装置图一处明显错误是装置B中导管短进长出,应该长进短出;
(3)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通过测定的含量计算混合物样品中的含量,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是和水,若无装置D,测定的气体体积偏大,混合物样品中的含量偏高;的质量,根据,g,则样品中质量分数为或%。
(5)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
B
C
D
比较、的稳定性
证明与水反应放热
证明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探究钠与的反应
溶液
现象
结论
A
溶液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氧化性:
B
溶液
产生白色浑浊
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C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氯气具有酸性
D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氯水具有漂白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