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三中学校、第二实验中学、第四十八中学、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十三中学校、第二实验中学、第四十八中学、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1.强欲登高去,。,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3.曹操的《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羁旅之悲的句子是:,。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偷懒是最麻烦的人生。人生是一团乱麻,需要解开一个个结,最后才能织成自己想要的画卷。②偷懒的人一次次跳过解开结的机会。③偷懒______是人性的弱点,______是一种心理问题。④我观察了很多喜欢偷懒的人,发现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往往都有一位或两位“刀子嘴豆腐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偷懒( )②画卷( )
(2)请提取语段第②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第③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______》篇。(1分)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舍弃)
C.尊君在不(不然)D.元方人门不顾(回头看)
8.从文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陈元方的待客方式和态度合适不合适?说出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有旅者夜行值雨,遂赴友人家投宿焉,友人见不速之客,甚喜,遂将杀鸡遇之,旅人怜鸡,佯言茹①素,遂不杀鸡。夜宿至三更,忽闻鸡鸣甚怎,以为黄鼠狼来也,遽②起逐之。俄而墙倒,适压客房。主人惊而起,以为客毙矣,举烛而索③,客乃在鸡笼旁。盖鸡感恩。促其起床也。
【注释】①茹:吃。②遽:迅速。③索:寻找。
11.“忽闻鸡鸣甚急”中“闻”字的意思是______。(1分)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盖鸡感恩,促其起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选项中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旅人的小小善举,换来的是躲过夺命之灾,告诉我们行善举,会有回报的道理。
B.这虽然是偶然的事,但它说明人要有仁慈之心,不要做恶事。
C.本文中的鸡是有灵性的,跟人一样,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
D.旅人回报鸡的救命之恩,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受人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父亲拿得出手的本领
①最近几年,母亲时不时感叹,说我没有学得父亲的本领。我想了想,确实一样也没有学会。
②父亲的独门手艺是有点的,我领教过。我十来岁时就被父亲拉在身边,他捉鲻鱼时我也去的。他右肩上搭一条渔网,一只手反扣着鱼篓,赤着脚啪嗒啪嗒地走路。沙泥地上,脚趾头张开的印记,深深浅浅,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文字。问父亲为什么这样急?父亲说是为了赶潮水。
③捉鲻鱼真的需要技巧。一是要吃准潮汛。鲻鱼只在退潮的时候出现,只能在潮头里撒网,而把握退潮时间需要智慧,不懂潮汐知识的父亲,不知从哪儿学会看潮的;二是要看得出鱼在哪里。我们这里的潮水是泛黄的、浑浊的、涌动的,如何看得出、看得准水里有鲻鱼,眼睛要亮,眼法要准。而父亲,网网有收获。
④父亲的这门技术教给了一个人,那人姓叶,是小学体育老师。父亲的教法与众不同,他来到潮水里,教叶老师学看潮水,看潮水里涌起的水头,看水头的条数、速度、大小,然后断定这潮水下面就有鲻鱼,命令叶老师马上撒网出去。试了几次后,父亲就让叶老师自己观察、自己判断、自己撒网。父亲说,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练一遍。就这样,赶一趟潮汛,教一个方法,叶老师学会了。父亲的这个教法,让我辨出来许多滋味,我教学生语文也用这个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⑤父亲是个泥水匠,他有个看家的独门功夫,就是砌灶头。老家人造新房子都要砌灶头。大户人家分家了也要砌灶头。大家都受请父亲砌灶头,只个别人家不相信父亲,请别人砌。但过了几个月就怨灶头火头温暾,烧的饭菜不香,又想起父亲来。父亲说好的,我一定相帮砌好。
⑥父亲砌的灶头是有特点的。最明显的是灶身小,省砖头,也少占面积,而且灶面清爽漂亮;灶膛火头集中,出火快、出火旺,省柴、省力,烧饭烧菜的时间短,即使外面疾风骤雨,烟囱也绝不会烟火倒流。一句话,就是好看又实惠。人家砌的灶头用了3年后要翻新,父亲砌的灶头5年后照常使用。这使得父亲的名气很响。不管时间多紧,父亲从来都是在东家夜饭前砌好灶头的,砌完就走。他说,这是自己的习惯,是所有农家人该有的习惯。
⑦父亲耙水田也是好手。干这活儿的经验,首先要做到田里的每一块泥都不出现僵块。这个是棘手的难题。泥块在水里,是看不见的,需要感觉,需要技术;其次是整个水田要齐平,不管田大田小,都要平整得像一面镜子。做到齐整无僵块,非有十年的实践不可,而且也不是人人都能学会的。但父亲学会了,而且学得很到位。
⑧也不知道父亲如何学会的。有人说,村上一位老者见父亲心诚、手巧、善良,就手把手地教会了他。也有人说,父亲的手艺是神仙点化的。我不相信,有一回问母亲,母亲说:“哪来的神仙,还不是自己的父亲教儿子的?”就此一句话,我听明白了,明白了也不说,要替父亲保守秘密。因此父亲每年都显得很神气、很自得。
⑨有一个晚上,我与母亲对坐对望。母亲轻轻地对我说:“你父亲除了这些以外,还为我烧了60多年早饭。”她说,父亲喜欢吃饭,她喜欢吃粥,所以一顿早饭要烧两次,要烧一镬子粥、半镬子饭,烧到自己烧不动为止,烧了一辈子。
⑩母亲问我:“这应该也是拿得出手的本领,是不是?”
⑪我泪眼蒙眬,答道:“是的,应该是的,完全是的。”
1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父亲拿得出手的本领”都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文章结尾“是的,应该是的,完全是的”一句连用三个“是的”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说,父亲拿得出手的本领自己“一样也没有学会”,真的是这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竹味悠远
①“吱——吱——吱”,那是竹笋破土的声音。一夜春雨过后,一支支竹笋,探头探脑地从地里冒出来,新鲜而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②我的家乡大竹县,以竹多竹大而闻名,被誉为“川东绿竹之乡”。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罗汉竹遍地可见,气象万千,境内的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更是竹的汪洋大海;而在广袤的乡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全为竹环绕。竹,在炎炎夏日给家乡人带来了清凉,也让乡亲们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山间美味。
③每当欣赏家乡的竹林美景时,我都仿佛唤到了笋香,也总想起苏东坡的“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想不俗又不瘦,天天笋烧肉”。可直到我走出家乡上大学,也没能过上“天天笋烧肉”的生活。
④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亲们的生活都很清苦,我们家因兄妹五人全靠父母两人挣工分,日子可想而知。每年二三月后,全家就开始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熬过那段青黄不接的日子,母亲经常带我去竹林中挖竹笋。那时,家乡有很多野竹林,谁都可以去挖。每次走进竹林,望着鲜嫩的竹笋,我就像猎人见到猎物一般,拼命地刨啊、挖啊,要不了半天,我们就能满载而归。
⑤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竹笋,母亲每天都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菜,什么竹笋煮面粉糊、竹笋煮土豆糊、竹笋煮野葛粉糊、竹笋煮野菜糊……再难吃的东西,有了鲜嫩的竹笋,就多了一种清香,还特别扛饿。就是靠着这些见雨就生的野竹笋,乡亲们挨过了那些饥荒年月。母亲将余下的竹笋晾晒成笋干,在没有新笋的季节,笋干也能为餐桌添一道美食。
⑥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县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笋炒肉”不再是什么珍稀食品,我常常会炒上一盘。这些年来,家乡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但爱吃竹笋的习惯依然未变。“笋炒内”只能算作最最普通的家常菜,精明而好吃的家乡人已经把竹笋吃出了百般花样。同样的竹笋,经过炒、地、煮、炸等不同方式,可烹制成竹笋猪脚汤、酸辣竹笋、凉拌竹笋、酸菜焖笋、油焖笋、笋衣炒蛋、腊肉笋片、农家盐烤笋等。家乡人还“研制”出了名为“竹笋宴”的全竹宴。不光用竹笋做食材,还选用家乡竹林中的竹叶、竹菌、竹筒、竹虫等,结合烩、爆、炒、炖等10余种烹饪方式,将竹之美味开发到极致——土鸡蛋炒竹毛肚、白油冬竹荪、干锅竹胎盘、竹心虫等,色香味俱佳。一桌完整的“竹笋宴”,由于菜品太多,得直径三米的大圆桌才够摆放。
⑦家乡、以竹为名;家乡人,以竹为傲。竹笋,其貌不扬,却迎着阳光,吸吮雨露,拔节向上,或长成参天翠竹,或化作桌上佳肴。对这片土地,竹永远是倾其所有。
⑧而今,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大鱼大内、山珍海味,对我来说,都比不上一盘哪怕是清炒的鲜笋。那是家乡的味道。
18.下面对文章内容和技巧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首句写县以竹名,次句写竹种类和分布,末句写竹的清凉、美味;段落是层层递进的思路。
B.第③段,由竹林美景写到笋香,再写到苏东坡的诗,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
C.“可直到我走出家乡上大学,也没能过上‘天天笋烧肉’的生活”,引领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全文的引领句和中心句。
D.竹笋由救命的美食,变成家常菜,又开发出全竹宴,表现了家乡生活变化,突出文章主旨。
1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品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应如何理解“家乡,以竹为名;家乡人,以竹为傲”一句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竹味悠远》有何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5分)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阅读提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由《小引》《后记》和十篇文章组成,原名《______》。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而兼顾叙事。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2.任务一:请你将阅读提示中的空缺补充完整。(1分)
23.任务二: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请你为《朝花夕拾》写一段推荐语,带动更多的同学阅读这部名著。(注意不要写成作品简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4.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七年级(1)班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2分)
环节一:开场白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小组辩论会环节四: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五: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自立”指自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靠别人自己完成一件事等;也指有自己的主见、主意,不需依赖他人。“自立”也意为能自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
请以“我学会了自立”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材料一:难走的,往往都是上坡路.。
材料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材料三:别对现在的努力喊累,因为黎明前的夜总是最黑的。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
参考答案
一、1.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2.客路青山外
3.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1)①lǎn ②juàn
(2)人跳过机会。
(3)既……又……
(4)在“刀子嘴豆腐心”后面加上“的家长”。
二、(一)(甲)6.方正
7.C
8.聪颖机智(聪敏过人);懂得为人道理(懂礼识义,知书达理);性格直率,正直不阿。
9.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用自己的话回答)
10.①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②示例: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这不讲信用、礼貌之人,无须以礼相待。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元方的待客之道,有些过分了。
(乙)11.听
12大概是鸡为感谢客人不杀它,才叫他起床的。
13.D
【译文】有一个旅行的人在夜间赶路,但是正值晚间下雨,所以去朋友家投宿。朋友看见客人没有邀请而来,非常高兴,想要将鸡杀了来招待他。旅行的人认为鸡可怜,假装自己吃素,朋友于是不杀鸡。睡到半夜三更时,客人突然听到鸡叫得很急,以为是黄鼠狼来了,于是起来赶黄鼠狼。不一会儿墙倒了,正好压向客房。主人被惊醒起来,以为客人已经死了,举着蜡烛找客人,看见客人竟然在鸡笼的旁边。大概是鸡为感谢客人不杀它,才叫他起床的。
(二)(甲)14.捉鲻鱼;砌灶头;耙水田;做早饭。
15.连用三个“是的”,强调了“我”对父亲本领的认同,也体现了“我”对父亲的敬佩与赞美。
16.父亲将不在东家吃饭,为东家省钱作为习惯,体现了他作为农家人的淳朴善良。
17.并不是这样的。“我”教学生语文用了父亲教叶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一样也没有学会”。
(乙)18.C
19.写竹笋“探头探脑”“打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竹笋的新鲜和长得快,表达了作者对竹笋的喜爱。
20.家乡竹种类多分布广,故以竹名;竹笋苦日子里是救命食品,现在开发了全竹宴,竹对家乡永远是倾其所有。
21.内容上,概括了竹乡、竹景、竹美味能救命并开发出全竹宴;写法上,以竹为线索,竹食品的变化表现家乡生活变化,突出了主旨。竹味是对母亲、家乡人的思念,竹味是乡情。
(三)22.旧事重提
23.示例: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的名著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鲁迅先生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这部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认真阅读你一定会喜欢上它。
三、(一)24.(1)示例:讲使用手机的故事或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2)示例: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园;如果手机已带入校园,可交给老师保管;应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3)示例:小明,其实老师也是为了你好,玩手机多耽误学习呀!老师是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才会管你的,你说是不是?
(二)25.写作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长春市二十中学、长春市第七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抚松县第八中学、第九中学、第十中学、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