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10页。
    第1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甲具有的特征属于物种的个体特征,乙具有的特征属于种群的特征。答案:B2.下图表示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 B C D解析:年龄结构中的衰退型,其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对应选项A所示图例。答案:A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22年底某地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B.某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逐年增大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D.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2022年底某地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属于对性别比例的描述,A项不符合题意;某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逐年增大,属于对年龄结构的描述,B项不符合题意;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不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C项符合题意;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属于对死亡率的描述,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4.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进行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A.4000尾 B.3200尾C.1600尾 D.800尾解析: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鲫鱼的总数为(200×160)/10=3200(尾)。答案:B5.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目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  )A.增长型 B.稳定型C.衰退型 D.无法判断解析:严格控制渔网网目大小以保护鱼苗,可以提高幼年个体所占的比例,适当减少成年和老年个体所占的比例,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答案:A6.(2022·揭阳)下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就越大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甲,为性别比例;丁既影响甲也影响乙,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项正确;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正确;种群密度为单位空间内种群的个体数,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数量越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才越大,C项错误;由分析可知,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项正确。答案:C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A.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B.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雌性个体,减少排卵解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答案:B8.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记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马尾松为乔木,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1m2的样方面积太小,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C项错误;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项正确。答案:D9.经调查,某种昆虫第1年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为0.2且保持不变,则第3年该种群数量为(  )A.1.2N0 B.1.44N0C.2.2N0 D.3.6N0解析:由增长率为0.2可求得λ=1+0.2=1.2,则第3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2=1.44N0。答案:B10.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曲线丙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解析:由题图分析,曲线乙中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曲线甲、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环境下种群数量的可能变化情况。其中曲线丙表示环境变化有利于该种群的增长,从而使环境容纳量增大。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形式增长,A项错误;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因此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在不断变化,B项错误;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K/2点之前(低密度时期)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C项错误;一般K值越大,相应的环境越适合种群生物生存,所以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曲线丙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D项正确。答案:D11.(2021·广东卷)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 B.b C.c D.d答案:B12.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B.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t3时甲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种群密度最大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解析:t4时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不利于防治害虫,A项错误;t1~t2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t1时甲、乙种群密度最小,t3时甲种群密度最大,t5时乙种群密度最大,C项错误;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D项正确。答案:D13.下图为某鱼塘中一段时间内一种浮游动物与一种植食性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两个种群所需食物种类有部分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植食性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此鱼塘中浮游动物种群数量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C.植食性鱼和浮游动物在鱼塘中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人们填鱼塘造田不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解析:A点时植食性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项正确;浮游动物种群在此鱼塘中呈“S”形增长,其种群数量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B项正确;植食性鱼和浮游动物所需食物种类有部分相同,两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项正确;人们填鱼塘造田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D项错误。答案:D14.下图甲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乙表示在理想环境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A.图乙中曲线X可表示图甲中前5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图甲中第10年种群数量对应图乙中曲线Y上的B点C.图乙中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图甲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解析:据图甲可以看出,该种群前5年的λ值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前5年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而图乙中的曲线X表示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因此图乙中曲线X可表示图甲中前5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A项正确;图甲中第10年λ=1,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即增长速率为0,对应图乙中曲线Y上的C点,B项错误;图乙中B点位于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K/2值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项错误;图甲中,第10~20年间λⅡ>Ⅲ。(3)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若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当种群处于图中AB段时,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为了持续获得高产,剩余量应在K/2左右,此时鱼类的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鱼类数量可快速恢复到K值。答案:(1)无关 (2)Ⅰ>Ⅱ>Ⅲ K值越大,说明环境越优越 (3)小于 (4)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19.(10分)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在相同容积的培养瓶中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实际上是研究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a组能否沿此趋势无限延伸?    ,原因是 。 (2)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 解析:(1)该实验研究的是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由于培养基提供的营养物质和培养瓶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会导致种群数量停止增长。(2)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不足、有害代谢产物没有及时去除。答案:(1)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浓度或代谢废物的浓度或pH变化等) 不能 空间有限 (2)营养物质不足、有害代谢产物没有及时去除20.(14分)(2022·广州)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研究人员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是因为田鼠的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        来影响种群密度。 (2)甲组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90g的个体,乙组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  。 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      。 (3)乙组图示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分析曲线图可知,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树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为田鼠提供的生存空间较小,同时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捕食更多田鼠。(1)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根据表格中数据,幼龄鼠的数量为32+57+102+72+61=324(只),中龄鼠的数量为71+79+68+102=320(只),老龄鼠的数量为112+85+95+31=323(只),各个年龄段田鼠的数量差不多,说明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2)若捕杀体重大于90g的田鼠,中龄鼠和幼龄鼠的种内竞争减弱,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使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易恢复;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都是为了增加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淘汰更多的田鼠。(3)由题图可知,b点以后株冠形成,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株冠的掩护,有利于田鼠躲避敌害。答案:(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稳定型 出生率和死亡率 (2)捕杀体重>90g的田鼠,会导致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导致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种群数量易恢复 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K值) (3)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为其提供更多食物21.(16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    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         。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目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2)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假设:   。 (3)某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和28℃)是如何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d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改进此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 (4)在用血细胞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大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 0.1mm)酵母菌平均数目为16个,据此可估算出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个。 解析:(1)对酵母菌计数应采用抽样检测法,为了保证取样时酵母菌分布均匀,取样时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若取样中酵母菌数量太多,应适当稀释。(2)假设应是针对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提出的。(3)为了保证计数的准确性,应多次取样求其平均值。(4)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为16÷(2×2×0.1×10-3)×50×10=2×107(个)。答案:(1)抽样检测 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适当稀释菌液 (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S”形增长(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酵母菌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或其他表达了“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与“时间”关系的合理叙述均可) (3)每天监测时应多次取样,求平均值 (4)2×107 荔枝园种类/种个体数量/只害虫比例/%天敌比例/%A52310327836.6714.10B56810411840.8620.40体重/g110数量/只32571027261717968102112859531温度/℃酵母菌数/(个·mL-1)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528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