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23份)
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9页。
第3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蜣螂、细菌、真菌等。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所有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细菌、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草为生产者,牛、羊、鹿、狼、兔、鼠是消费者,秃鹫、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此处还包括阳光、空气等非生物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牛、羊、鹿各自会涉及很多具体的种类,不能看作是3个种群。群落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构成的整体。答案:D2.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相同,提供给猫头鹰能量最多的是(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某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所处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最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最低,故获得的能量最多。答案:D3.下列动物行为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蜘蛛捕食 B.昆虫交尾C.孔雀开屏 D.蜜蜂舞蹈 解析:蜘蛛捕食依靠的是物理信息,昆虫交尾依靠的是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属于行为信息。答案:B4.下列关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B.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丰富度有关D.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措施之一是增加某些微生物的个体数量 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A项正确。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意味着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被破坏后越难以恢复,即恢复力稳定性越低,B项正确。生物种群的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C项正确。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对其利用要适度;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增加某些微生物的个体数量起不到作用,D项错误。答案:D5.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兔群的K值为10000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发现此生态系统中该兔群数量为3600只,则该生态系统中兔群密度为7.2只/km2B.该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3个营养级,既是次级消费者,也是三级、四级消费者D.假设鹰从每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一样多,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均为10%,鹰要同化3kJ的能量,需要绿色植物固定11100kJ的太阳能 解析:调查发现此生态系统中该兔群数量为3600只,生态系统的面积为500km2,则该生态系统中兔群密度为3600÷500=7.2(只/km2),A项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细菌、真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B项错误;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3个营养级,既是次级消费者,也是三级、四级消费者,C项正确;假设鹰从每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一样多,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均为10%,鹰要同化3kJ的能量,需要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1÷10%÷10%+1÷10%÷10%÷10%+1÷10%÷10%÷10%÷10%=11100(kJ),D项正确。答案:B6.(2022·广州)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之后恢复原状的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A项正确;“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B项错误;落红化作春泥变成植物的肥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C项正确;流萤是指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物理信息),以此来吸引异性,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D项正确。答案:B7.某地有甲、乙两个湖泊生态系统,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而被污染。下图表示两个湖泊的光合速率(以CO2固定量表示)随着水深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A.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能量传递效率都比乙高B.甲水深超过10m的区域主要分布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C.比较甲、乙两湖泊的光合速率可知受到污染的是乙D.甲、乙两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 解析:甲水深超过10m、乙水深超过80m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故乙固定的太阳能更多,这与能量传递效率高低无关,A项错误;甲水深超过10m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故生活在这一区域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B项错误;甲水深超过10m、乙水深超过80m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甲受到污染,C项错误;甲和乙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D项正确。答案:D8.下图是某地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若人为地大量捕杀田鼠,则短期内对其他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 ( )A.水稻数量会上升 B.青蛙数量一定下降C.稻螟虫数量下降 D.蛇数量上升 解析:田鼠数量减少,以它为食的蛇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因而会加大对青蛙的捕食,青蛙数量下降;青蛙数量的下降会使稻螟虫数量上升,稻螟虫以水稻为食,因此会使水稻数量下降。答案:B9.(2022·广东卷)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性动物C.c、f是杂食性动物 D.d、f是植食性动物解析:a是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c能捕食a、b、e,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b是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d捕食a,是初级消费者,而e捕食d,所以e是肉食性动物,B项错误;c和f都能捕食生产者a、b(植物),也都能捕食消费者e(动物),所以c和f是杂食性动物,C项正确;d捕食a,是植食性动物;由C项中的分析可知,f是杂食性动物,D项错误。答案:C10.下列各种情况下生态系统较为稳定的是( )A.食物链较长B.食物网中消费者较多C.生物种类单一,但数量较多D.食物网内营养结构复杂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答案:D11.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非生物环境 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回到非生物环境。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答案:B12.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B.细菌与狐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六营养级D.以上说法全都是错误的 解析: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以及草→昆虫→鸡→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不占营养级。答案:A13.下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B.模式图中不应有“太阳→池塘”的箭头C.鱼是消费者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太阳→桑”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由此进入生态系统,A项错误;“太阳→池塘”指的是池塘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不能舍弃,B项错误;鱼以蚕粪为食,是分解者,C项错误;生态农业可以促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D项正确。答案:D14.(2022·普宁)下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伴随甲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C.乙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群落内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碳循环形式相同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是利用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CH2O)的过程,该过程可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乙过程表示有机物(CH2O)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该过程可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蓝细菌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能完成该循环,但是蓝细菌和硝化细菌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A项错误;伴随甲过程(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使得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B项正确;乙过程可以代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等,C项错误;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进行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D项错误。答案:B15.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106kJ)。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1011kJ,但其中1.49875×1011kJ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108kJB.种群A的净生产量为5.95×107kJC.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9×107kJD.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约为14.3%解析:由题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1011kJ,但其中1.49875×1011kJ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故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1.25×108kJ,A项正确;种群A的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1.25×108-65.5×106=5.95×107(kJ),B项正确;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是14×106-5×106=9×106(kJ),C项错误;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2÷14×100%≈14.3%,D项正确。答案:C16.某池塘底栖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类(铜锈环棱螺等)、寡毛类(苏氏尾鳃蚓等)、摇蚊类(羽摇蚊等)。科研人员研究了该池塘底栖动物能量流动的过程,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模型[单位:kJ/(m2·a)]。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是2119.5kJ/(m2·a)B.底栖动物同化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C.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解析:底栖动物摄食能量中大部分为排粪能量,该部分能量没有被利用,故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是2119.5-1642.1=477.4[kJ/(m2·a)],A项错误。底栖动物同化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维持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B项正确。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项正确。能量以物质为载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其间伴随着信息传递,D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8分)阅读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 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20多万人死亡,许多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某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1)红树林的 稳定性较强而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 解析:(1)红树林位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会使土壤中无机盐浓度上升,导致农作物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所以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答案:(1)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2)自我调节能力 (3)土壤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18.(12分)(2021·广东卷)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 。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 。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 。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 和增加 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答案:(1)碳平衡 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 从而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3)碳释放 碳存储19.(14分)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为 。 (2)图乙中A、B、C、D合称为 ,碳在其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图乙中最可能是分解者的是 。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功能。 (4)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质量为80g,那么直接消耗雷鸟和植物的质量分别为 g和 g。 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狼以雪兔为食,故二者之间的关系应为捕食。(2)分析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次级消费者,四者合在一起构成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内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3)分析可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功能。(4)若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质量为80g,则直接消耗雷鸟的质量=80×(1/2)÷20%=200(g),直接消耗植物的质量=80×(1/8)÷10%=100(g)。答案:(1)捕食 (2)生物群落 有机物 C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缺一不可) (4)200 10020.(14分)下图是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概念图(部分),其中A、B、C、D、E表示某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箭头①的意义是“二氧化碳由A进入C”。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代表的是 ,C代表的是 。 (2)写出A、B、C、D、E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食物链: 。 (3)箭头②表示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仿照②的意义,写出③的意义: 。 (4)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还能够 。 (5)在某一段时间内,假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1,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除提供给了m1、m2外,其他的去向是 。若图中E的同化量为a,则生产者的同化量最少应为 。 解析:(1)题图中A、C之间有双箭头,A、B、D、E都有箭头指向C,所以A、C分别是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D、E都有箭头指向B,所以B代表的是分解者。(2)D、E是消费者,A是生产者,则该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A→D→E。(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4)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在某一段时间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后一部分中,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所以M除提供给了m1、m2外,其他的去向是被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若图中E的同化量为a,生产者的同化量最少应为a÷20%÷20%=25a。答案:(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A→D→E(3)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被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 25a21.(12分)(2022·茂名)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下面是某生态村建立的立体农业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 (2)沼气池中产生沼气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鸡粪可作为鱼的饲料,鸡粪中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 同化的能量。 (3)与单一农业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原因是 。 (4)新型生态农业遵循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 ,使废物资源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5)该生态村的养鸡场为了提高鸡的产蛋率,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一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号属于 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 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榕树和水草)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饲料中含有的化学能。(2)沼气池中产生沼气的生物利用的是植物的残枝落叶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因而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鸡粪可作为鱼的饲料,鸡粪中的能量是鸡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榕树固定的能量。(3)与单一农业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分析,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通过人们的调整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里新型生态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并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5)该生态村的养鸡场为了提高鸡的产蛋率,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该过程中光刺激属于物理信息。结合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含有的化学能(2)分解者 榕树 (3)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发生了变化,使能量得到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5)物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种群同化量净生产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1541.5B1450.522.5C21.4微量(不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