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3 地球上的水(知识梳理)-讲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83844/0-17025985530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3 地球上的水(知识梳理)-讲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83844/0-17025985531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3 地球上的水(知识梳理)-讲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83844/0-17025985531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 专题复习讲义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4 地貌(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6 自然灾害(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3 地球上的水(知识梳理)-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3 地球上的水(知识梳理)-讲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循环,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水循环
考点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考点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点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知识点二 海水的性质
考点1 海水的温度
考点2 海水的盐度
考点3 海水的密度
知识点三 海水的运动
考点1 海浪
考点2 潮汐
考点3 洋流
【体系构建】
知识点一 水循环
【体系构建】
考点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五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1)水循环的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①海陆间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大海;
②陆地内循环:陆地→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陆地;
③海上内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3.水循环的意义
【难点突破】
1.水循环不同环节的能量来源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
2.内流区与外流区水循环类型的差异
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考点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维持全球各个水体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2.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1)联系地球的各个圈层,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塑造地表形态
(1)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形成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
(2)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影响全球气候
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地影响。
考点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合理的人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反之,人类不恰当地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会使生态环境发生恶化。
1.改变地表径流
最主要的影响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2.影响地下径流
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分)。
知识点二 海水的性质
【体系构建】
考点1 海水的温度
1. 海洋热量收支
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入与支出状况。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而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当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时,海水温度升高;当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时,海水温度降低。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除此之外,还受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2. 海水的温度
(1)分布特点
①垂直分布特点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
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②水平分布
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③季节分布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2)海水温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原因
(2)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2 海水的盐度
1.海水的盐度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
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盐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指1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计算方法为:盐度= 盐的质量 / 海水质量。
2.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3.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大体呈马蹄形。
4.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海区的成因比较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
5. 海水盐度与人类活动
(1)高盐度的海水,利于人们建设盐场,晒盐。
(2)低盐度的海水,利于进行海水淡化。
(3)有结冰现象的海区,如果盐度升高,结冰期会推迟,解冻期提前,有利于海上航运。
(4)盐度升高会引起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减少浮游生物的种类和产量,从而影响渔业资源。
考点3 海水的密度
1.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但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海水的密度与3.98℃时蒸馏水密度(1.0×103kg/m)之比。
2.影响海水密度分布的因素(重点掌握)
3.全球海水密度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从赤道附近海区向两极地区海区增大
成因:赤道附近海区温度最高,降水量较大,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赤道向两极方向,平均温度逐渐下降,密度逐渐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虽然各大洋不同季节的密度在数值上有所变化,但其分布规律大体是相同的,即大洋表面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等密度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成因:温度变化对密度变化的影响要比盐度大。因此,密度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不均匀地下降,因而海水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匀地增大。
① 中低纬度海区
0-50m:密度无变化;
50-1000m:密度迅速增加,出现密度的突变层(跃层);
1000m以下:密度变化很小。
② 高纬度海区
变化很小,垂向变化曲线近似一条直线。
4.海水的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点三 海水的运动
【体系构建】
考点1 海浪
1.概念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是海洋表层海水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波状起伏的运动形式。它是海洋表层水体最常见、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人们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四要素来描述海浪。如下图所示:
2.成因
海水质点在它的平衡位置受到外力扰动后,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作周期性起伏运动,并向四周传播形成。
3.主要形式
(1)海浪形式以风浪最常见,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风浪,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3)此外还有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水波动甚至巨浪,它能毁坏沿海建筑,破坏力极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例如,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3)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4)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5)波浪也是一种重要海洋能资源。海洋中有丰富的波浪能和水,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它是一种最易于直接利用、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考点2 潮汐
1.概念: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2.潮汐形成的原因:
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
3.大潮与小潮
农历每月初一,即朔日,月球位于日地连线之间,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引潮力最大,形成大潮,如下图:
农历每月十五,即望日,日、地、月大致处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也会叠加,形成大潮,如下图:
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即弦日,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最小,形成小潮,如下图:
4.潮汐的影响和应用
(1)潮间带采集养殖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
(2)潮水涨落与历史战争
诺曼底登陆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是在综合考虑天气、海况等因素后,利用潮汐规律,把登陆时间选择在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月圆之夜。
(3)潮汐能源发电
潮汐发电站建造成本高。其原理是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4)港口建设和航运
①海港码头在施工前必须掌握潮汐涨落的高度,使高潮时不致淹没码头,低潮时又不致使船只搁浅。
②掌握潮汐规律,能使港口增加大船的通过能力。利用潮汐和潮流情况,涨潮时顺流而进,退潮时顺流而出,节省燃料。
考点3 洋流
1.概念
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分类
3.全球洋流分布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难点突破】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则洋流为寒流。
课标要求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感知
理解
运用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1.8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
√
波浪、潮汐、洋流的特点
√
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未登陆的台风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原因
随空间变化
沿南北方向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能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沿东西方向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于寒流经过的海区
沿垂直方向
水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000米以下经常保持低温
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海洋深处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少
影响
实例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因素
原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
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人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海区封闭状况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
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人,盐度则低
地区
规律
图示
原因
外海或
大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赤道附近盐度较低: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渐低
北纬60°附近比南纬60°附近盐度低:北纬60°附近陆地面积广大,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注入海洋,对该海域海水起到了稀释作用
近岸
地区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夏季,长江入海水量巨大,使长江口海域盐度等值线呈舌状或口袋状向外海凸出
暖流经过的海域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域盐度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域蒸发较强,寒流经过的海域蒸发较弱
地区
规律
图示
原因
特殊
地区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4%)
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②沿岸多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③海域较封闭,与大洋海水交换少
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11 环境与发展(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