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第1页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第2页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植被,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植被
    考点1 植被与环境
    考点2 主要的植被类型
    知识点二 土壤
    考点1 观察土壤
    考点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考点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体系构建】
    知识点一 植被
    【体系构建】
    考点1.植被与环境
    1.植被的相关概念
    (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植被的分类:①天然植被:天然形成是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②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2.植被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植被的演替:
    在一定地段,一个植物群体被另一个植物群体替代的过程。演替现象贯穿植被发展的始终,表现为植被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植被的结构
    ①垂直结构:
    ②水平结构: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考点2.主要的植被类型
    1.森林
    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温带则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森林。
    2.草原与荒漠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难点突破】根据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判断
    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的为热带雨林。
    ②森林常绿、乔林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为常绿阔叶林。
    ③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的为落叶阔叶林。
    ④叶片呈针状的为针叶林。
    ⑤以高大的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高大灌木分布的为热带草原。
    ⑥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没有乔木,有低矮灌木分布的为温带草原。
    知识点二 土壤
    【体系构建】
    考点1.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及组成
    (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对土壤的观察
    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1)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3)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星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种就变成耕作土壤:
    考点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2.土壤的形成过程
    ①在风化作用下,致密岩石破坏,养分释放与流失;
    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改造作用下,有机质积累;
    ③在高等生物改造作用下,养分元素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考点3.土壤的功能和养
    1.土壤的功能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1)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并且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3)土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既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土壤的养护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也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们在利用土壤的同时,应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种养结合,促使土壤不断改良。
    (1)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2)改良盐碱地的措施
    课标要求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感知
    理解
    运用
    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组成及土壤剖面特征

    土壤的主要成土因素

    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主要植被的特征

    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生长的自然环境
    植被特征
    图示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黏质,几乎都呈酸性,缺乏植物养料,腐殖质含量低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生长的自然环境
    植被特征
    图示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区,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充沛,干季为4~6月,降水稀少
    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布在内陆地区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矮小的灌木
    荒漠植被
    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的地区
    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少于25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数倍或数十倍,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土壤缺乏有机质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①是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
    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
    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
    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有机质(腐殖质)
    ①多集中在表层;
    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
    空气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水分
    土壤类型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成因和特点
    黑色土壤
    东北地区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土壤颜色较黑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氧化铁含量高,土壤呈红色
    青色土壤
    东部降水多且排水不畅或长期被淹地区
    土壤中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土壤中盐碱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土壤常呈白色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地区
    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土壤
    成分
    性能
    砂土
    以砂粒占优势
    大孔腺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黏土
    以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壤土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分层
    特点
    图示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分层
    特点
    图示
    耕作层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保肥保水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地位
    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包括本地风化物和外来风化物(经外力搬运、沉积),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进而影响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和肥力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生物
    ①植物:枯枝落叶、枯残根系、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来源,提高土壤肥力;
    ②动物:动物遗体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来源,提高土壤肥力;动物搅动、搬运土壤等,可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透气性;
    ③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促进腐殖质形成,形成土壤肥力
    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气候
    ①湿热、通风良好的环境,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快,积累少;
    ②寒冷、干旱、冷湿、冰冻环境,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利于积累;
    ③温度升高、降水增多,岩石风化作用增强、矿物养分增多,改变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
    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温度、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地貌
    ①海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风力增大,影响土壤含水量和温度;
    ②坡向:阴/阳坡或迎风/背风坡,影响土壤温度、含水量,产生植被差异,进而影响土壤肥力;
    ③坡度:通过水流速度,影响物质迁移速度,进而影响土壤厚度和肥力。陡坡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平地土壤较为深厚肥沃
    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之一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
    ①合理的耕作经营,可形成耕作土壤。如“耕耘”可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灌溉”可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收获”可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施肥”可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
    ②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之一
    措施
    作用
    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促进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
    种植绿肥
    不仅能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矿质营养成分,而且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作物轮作
    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广施农家肥
    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例协调,使土壤疏松,提高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措施
    实施方式
    引淡淋盐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使土体脱盐
    井灌井排
    利用机井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同时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覆盖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农业生物措施
    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相关试卷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11 环境与发展(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11 环境与发展(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