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6 自然灾害(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7 人口(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10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11 环境与发展(知识梳理)-讲义
展开知识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点1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考点2 环境问题的表现
知识点二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考点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考点2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点三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考点1 建设主体功能区
考点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考点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考点4 维护海洋权益
【体系构建】
知识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体系构建】
考点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3.产生的原因
(1)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考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在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广大的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主要体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
(3)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知识点二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体系构建】
考点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物质财富,也面临 着空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不断加剧。 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考点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条件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知识点三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体系构建】
考点1.建设主体功能区
1.概念
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称为主体功能。
2.意义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3.地理背景
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这决定了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我国主体功能区类型
主体功能区是区域依据自身资源环境情况、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考点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国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
2.长江经济带
(1)范围: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优势条件: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②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③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3.内容
(1)“一轴”: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核心作用。
(2)“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
(3)“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4)“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发展措施
(1)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3)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考点3.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1.海洋的重要性
美丽且富饶,被称为“能源的源泉”“未来的粮仓”。在陆地资源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的今天,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2)跨三个气候带。
(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4)海洋灾害种类多。
(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考点4.维护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的含义及范围
(1)含义: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2)范围:本国的内水和领海,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2.我国领海概况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岛11000余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1)南海诸岛
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2012年,我国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2)钓鱼岛
从历史角度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从地质角度看: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3)对于海洋争端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3.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
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
课标要求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感知
理解
运用
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
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国家海洋权益
√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
中国对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
2.10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
可持续发展内涵与主要途径
√
主要环境问题
表现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
表现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形成
原因
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污染
类型
主要为环境污染
主要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主要
表现
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
形成
原因
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
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具体措施
具体表现
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发展特色产业、教育扶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就业、异地搬迁
发展绿色
经济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提倡可持
续消费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衣:尽量避免干洗,减少洗涤频次
食:尽量选择本地的应季食物
住: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行: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尽可能拼车合乘
主体功能区
产业基础
问题及发展方向
优化开发区域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重点开发区域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开发基础较弱,未来开发潜力大
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
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
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重点生态功能区
无
生态环境脆弱,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禁止开发区域
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
优势条件
具体表现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内河航运发达,以长江为轴线,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是承东启西的纽带;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在此交会,配合建设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河网稠密,湖泊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多;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
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同时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人口众多,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
划分
相关权益
领海
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沿海国在领海内享有的主权及其上空和海床、底土。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
内水
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与陆地领土的地位相同,享有完全的排他性主权
毗连区
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24海里
沿海国在其毗连区内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大陆架
大陆架包括沿海国以外依其领陆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沿海国家享有勘探、开发包括海床、底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其他国家享有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以及航行和飞越的自由
专属经济区
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沿海国享有勘探、开发、养护、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和建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及从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管辖权。所有国家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的权利,但必须遵守沿岸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
公海
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
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所有国家开放,对于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走私毒品等罪行,各国都可依法行使管辖权
国际海底区域
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产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7 人口(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7 人口(知识梳理)-讲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