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7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7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D.提高土壤肥力,生产绿色农产品
2.依据我国自然环境特点,推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中处于优先位置的是( )
A.田间道路交通建设
B.平整土地,集中成片
C.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D.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下列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省级行政区的是( )
A.河南B.上海C.陕西D.贵州
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建设高标准农田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作物抵御灾害的能力(旱涝保收),保证粮食稳产,保障粮食安全。第2题,要抓住两个关键点:高标准农田要求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题目要求根据我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雨热同期,同时也容易造成水旱灾害,影响农田高产稳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旱涝灾害,因此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首先要实现的是旱涝保收,也就是通过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减少旱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第3题,材料中提到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等,而四个选项中,上海、陕西、贵州都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只有拥有广阔平原的河南省能满足这个要求。
(2023·贵州一模)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198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
5.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耕地面积( )
A.有所增加
B.有所减少
C.保持一致
D.波动减少
6.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 ②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4.C 5.A 6.C
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198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且单产提升,可推测主要依靠的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粮食单产。退耕还林还草会使得耕地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量的增加。扩大耕地面积、实施坡改梯工程不是198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总产量与单产之间的距离更大,说明在保持单产增多的情况下,总产上涨了更多,则根据“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可推知,耕地面积增大。第6题,提高粮食的产量,可通过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来实现产量的增加,故②③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会影响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增加粮食的单产,增加基本农田数量会带来生态破坏,故①④错误。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巨大影响,许多国家开始控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安全。读图,完成7~8题。
我国十大粮食输入省级行政区
我国十大粮食输出省级行政区
7.图中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级行政区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纬度低,热量较充足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输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C.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图中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级行政区为黑龙江和吉林,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①③④正确,故选D项。黑龙江和吉林纬度较高,热量不足,②错误。第8题,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输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B项正确。A、C两项是自然条件,随着科技发展,农业对自然的依赖应该减小,故错误。乙醇汽油一般以玉米为原料,江浙地区主产粮食作物为水稻,D项错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突出粮食优势产区,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基本原则。2019年,研究人员完成对湖北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状况的综合调查,对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进行了等级划分。读图,完成9~10题。
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示意图
9.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 )
A.气候资源
B.耕地条件
C.灌溉水源
D.人口密度
10.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较20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 )
A.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
B.农业受灾面积增多
C.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高
D.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大,粮食安全保障功能高,山区耕地面积小,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低,所以,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耕地条件,B项正确。气候、水源和人口密度均不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A、C、D三项错误。第10题,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较20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鄂东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C项正确。与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关系不大,A项错误。没有农业受灾面积增多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鄂东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农业科技水平并不落后,D项错误。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有粮不慌,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下图为我国粮食自给情况分布图。
(1)分析福建、广东和浙江缺粮的原因。
(2)河南、安徽人口众多,但粮食自给有余,简述其生产粮食的优势条件。
(3)试指出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4)简述粮食主产区为稳定粮食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较少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比重下降;为保持生态环境,生态退耕,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粮食生产用地减少。
(2)地形多平原,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粮食作物复种指数高,单位面积产量高;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种植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重大。
(3)土地退化;湿地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等等。
(4)加大科技投入,科学种田;研发、培育高产良种;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粮食的品质;切实保护耕地,减少对耕地的破坏和浪费。
解析:第(1)题,福建、广东、浙江缺粮的原因主要从人多地少方面思考,地少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多山、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和城镇化等方面思考。第(2)题,河南、安徽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水热资源丰富、粮食作物复种指数高、单位面积产量高、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等方面回答。第(3)题,东北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开垦和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的,主要有过度开垦造成的湿地破坏,高强度耕作造成的土地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引起的土壤污染,等等。第(4)题,粮食主产区为稳定粮食生产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产良种,政策扶持,发展生态农业和切实保护耕地,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9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主要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5中国地理分区,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省界,浙赣运河修通后,将会,祁连山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小老树”反映了该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4中国地理概况,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整体呈现变干趋势的地区为,正习高速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