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综合运用比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之美。
能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
能够通过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之美。)(难点)
2.能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难点)
3.能够通过分析文本,学习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重难点)
三、教学设计
(一)视频过程
1.播放动画视频,学生感悟时间过得快,人生短暂,导入新课。
2.学生齐读课题,老师简介作者,了解主要作品。
(二)体会叠词之美
1.理解课题,引导学生分享课本中的叠词。
2.通过图片,帮助理解“头涔涔”和“泪潸潸”的意思,再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在朗读中的节奏美。
3.通过朗读和动图呈现,引导学生理解“斜斜”“轻轻悄悄”在展现朝阳缓缓上升的画面和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4.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白白”对于表达作者面对时光流逝浓烈的不甘与自责情感上的帮助。
5.教师总结:叠词的美,美在节奏、美在姿态和声音,更美在它的情感表达,这种美感需要同学们在反复的朗读中细细品味。
(二)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
1.朗读文本,说说作者在说什么匆匆?
时间、日子、光阴、岁月
通过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文本,发现时间的特点。
日子一去不复返,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为什么作者匆匆感尤其强烈?
日子悄悄溜走,我双手空虚,没留下什么,茫然而不知所措,感觉时间不够用,尤其感觉时间匆匆。
学习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是读这篇文章,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存在,而且脚步匆匆,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学生朗读文章第二段,分享交流。
拟人、比喻、夸张,将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形象真切,2二十多年的日子像一滴水容易流逝,强烈感觉到时光匆匆,作者焦急而无奈。
阅读第三段,特别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表示时间消逝的动词,说说为什么时间的存在感如此真切?
观察视角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中,给人真实感和熟悉感,更易引起情感共鸣。表示动作的词语显得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的确匆匆。
教师总结:作者是这样把无形的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第一、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第二、观察视角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中,给人真实感和熟悉感,更易引起情感共鸣。
仿写第三段,说说你的时间是怎么流逝的。
读书的时候,日子从 。
写字的时候,日子从 。
唱歌的时候,日子从 。
弹琴的时候,日子从 。
课程总结:这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的流逝,抒发了作者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虽伤感却不颓废,虽苦闷却不消沉,告诫我们不要虚度时光,要惜时奋进。
“时间”链接
珍惜时间是自古以来很多诗人作家喜爱的主题,你知道哪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学生分享,教师补充。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教师寄语,鼓励学生惜时奋进,不负时光。播放朗读视频,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作者强烈的匆匆感。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自省自查:哪些地方浪费时间了?
3.列出自己的周末时间规划表。
(八)教学反思
1.优点:本次课程,教师通过视频、动图、对比阅读、场景类比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之美,感受时光匆匆,感受作者强烈的匆匆感,教学环节连贯,层次递进,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2.不足之处:课程容量稍大,上课过程中,教师语速稍快,时间稍显紧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8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读自悟,协作评价,指引探究,欣赏阅读,作业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