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课件(16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解题技能技能3综合题解题技能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解题技能技能3综合题解题技能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答流程,②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城市区位因素评价,区域发展条件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技能三 综合题解题技能
一、综合题的审答思路1.审设问——点滴不漏(1)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高考非选择题的表述方式,一般由三类关键词组成,即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定词、解答指令词。①条件限定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或性质等。②题目中心词: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③解答指令词:回答问题的方式要求。
(2)看分值,按分值定得分点审设问时一定要注意试题分值,根据分值高低来确定有几个得分点。很多考生之所以没有得到高分,常常是因为答题时漏要点。
2.提信息——系统全面高考试题基本没有无效信息,地理试卷中的信息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两大类。(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关键字、每个数字、符号等,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造成答非所问或答题要点不全。(2)对于各种地理图表,首先要明确图表的标题,其次看图例,然后结合图中内容提取人文,自然地理要素信息。
(3)注意挖出隐含信息。如经纬网地图中隐含比例尺,还有一些试题的信息隐含在题干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目前高考命题均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
3.调知识——灵活迁移(1)调知识的实质是把与题干中中心词有关的知识调动出来的过程。对于很多试题而言,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列出分析问题的相关知识,即答题模板是相当必要和有价值的。(2)灵活迁移简单地说是灵活运用审题中的限定词及获取的信息回答,排除与限定词无关或无信息呈现的内容。
4.组答案——准确规范在组织和整理答案时,应注意以下四点基本要求:(1)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将答案合理分成要点,将要点标上序号,使人一目了然,也显得条理。(2)答案顺序化:将答案的各个要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排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防止杂乱无章,颠三倒四。(3)答案多样化,要点简洁化:综合考试的问答题的题目设计和答案设计往往是开放性的,鼓励考生多角度分析,有创意答题。只要符合题目要求的尽量多答,但要注意每个答案要点要简洁、概括,不要做过多的论述;不要在某一点上大写特写忽略其他;不要避重就轻,主次不分;更不要节外生枝,答非所问。
(4)答案规范化:用形成的答题框架,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运用规范用语进行要点化逐项表达。语言表达要落实“七要领”:①条件性: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分析准确到位。一个问题答一段,做到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都没有。②逻辑性:组织语言要注意逻辑性,不能堆砌语言。③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可以适当多答。
④完整性:答题时要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巧妙衔接,尽量详细、完整。⑤简洁性:文字简洁,答题要点一目了然。⑥具体性:具体分析问题,切忌泛泛而谈。⑦准确性:运用地理术语,表述严谨规范。
二、综合题技能突破技法(一) 特征描述类
特征类试题答题“三步法”第一步,精准定位描述主体首先,看题目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定位,如果不需要,则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果需要,则结合经纬网和区域特征进行定位,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自然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2)区域人文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第三步,简洁、准确描述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2022·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
(1)写出图中自然带Ⅱ的类型,并简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类型:苔原带。原因:该地为南北向(乌拉尔)山脉,海拔高,气温比同纬度两侧低。(2)根据右图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简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地势特征:中部自(东)北向(西)南地势升高,整体中部高,向西(北)、东(南)两侧地势降低。分水岭:
地理事象特征描述类试题类型多样,描述方法、术语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常见地理事象特征类题目答题要点如下:
1. (2023·安徽滁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问题。蒙古奥罗格湖地处奥罗格盆地腹地,湖盆宽且浅。戈壁阿尔泰山北麓诸多山地河流向北流入奥罗格盆地,在出山口发育一系列冲积扇。在地质历史时期,奥罗格盆地气候反复变化,奥罗格湖面积变化幅度极大,冲积扇剖面呈现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交替的形势。气候变化以及冲积扇的发育最终导致大约1.5万年前戈壁阿尔泰山诸河无法汇入奥罗格湖,散流在扇面上逐渐消失。近些年来,尽管奥罗格盆地气候呈暖干化,但奥罗格湖水位下降幅度较小。如图示意奥罗格盆地的位置和地形。
(1)描述戈壁阿尔泰山北麓冲积扇群的形态特征,并简述其特征的成因。(2)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剖面中风力沉积物的形成条件。(3)冲积扇的发育对戈壁阿尔泰山诸河无法汇入奥罗格湖起到重要作用,试分析原因。(4)简述近些年来奥罗格湖水位下降幅度较小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山麓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当水流从山谷进入平地后,因地面坡度的突然降低,河道展宽,流速下降,所携带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形成一个扇形的堆积体。流水的沉积具有分选作用,扇顶流速快,搬运作用强,沉积的颗粒物较大,扇缘流速慢,颗粒细小的在此沉积,所以在山麓冲积扇的顶部,沉积的往往是颗粒比较大的物质,而在扇缘地带,沉积的颗粒物比较细小。第(2)题,冲积扇剖面中风力沉积物的形成条件主要从沙源条件、风力大小、地形的阻挡等方面分析。气候干旱时,植被少,周边地表裸露,冲积扇沙源丰富;邻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大风遇到戈壁阿尔泰山阻挡,
风速减慢,风沙沉积。第(3)题,原因可从地表水量减少、冲积扇堆高地形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第一问可知,冲积扇扇顶物质粒径大,地表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冲积扇堆高地形,伴随着地表径流量的减少,且流速减慢,水流难以切穿堆积体,无法流入奥罗格湖。第(4)题,奥罗格湖地处奥罗格盆地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湖泊的补给主要为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冲积扇扇缘地带地下水直接补给奥罗格湖;气候暖化,气温上升,戈壁阿尔泰山冰雪融水补给增多;由图可知,该地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根据材料湖盆宽且浅,因此减少相同补给水量时,水位下降幅度不大。
【答案】 (1)扇顶颗粒物较大,扇缘颗粒物较小;扇顶流速较快,流水的搬运作用较强,颗粒物较大,扇缘流速较慢,流水搬运作用较小,颗粒物较小。(2)植被稀疏;风力强劲;风速受到山脉阻挡,沙石沉积。(3)冲积扇扇顶物质粒径大,下渗水量大;冲积扇海拔较高,流水难以切穿。(4)冲积扇扇缘地带地下水直接补给奥罗格湖;湖盆宽,减少相同补给水量时,水位下降的幅度小;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气温上升,戈壁阿尔泰山冰雪融水补给增多。
2. (2023·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马达加斯加岛在1.65亿年前脱离了非洲大陆板块,如今距非洲东南海岸约有480 km。人类两千年前才登陆这座岛屿,大多数人都是从现在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划船前来的。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种类繁多,大约有20多万种动植物是特有物种。近些年来,由于受人口压力以及动荡政局的影响,非法采伐森林现象日益严重。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位置。
(1)分析马达加斯加岛难以发育长河的原因。(2)说明森林破坏对该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多特有物种的原因。【解析】 第(1)题,结合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位置图可以看出,岛屿面积较小,岛屿东北—西南走向,呈狭长形,山地与岛屿走向一致,因此两侧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距离非常短,难以发育长河,河流由山地向东、西注入海洋。第(2)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减缓水土流失的作用,破坏森林使得其数量下降,覆盖率减小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汛期流速加快;其次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
大。第(3)题,特有物种的存在往往需要有物种隔离现象,结合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位置图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知识可知,马达加斯加岛脱离非洲大陆早,生物独立演化时间长;成岛后,四面环海,环境封闭,生物演化不受外界干扰;“人类两千年前才登陆这座岛屿”,人类影响时间短,使特有生物得以保存。
【答案】 (1)岛屿面积较小;岛屿东北—西南走向,呈狭长形;山地与岛屿走向一致,河流由山地向东、西注入海洋。(2)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汛期流速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3)脱离非洲大陆早,生物演化时间长;四面环海,环境封闭,生物演化受外界干扰小;人类影响时间短,使特有生物得以保存。
技法(二) 原因分析类
原因类分析题答题“三步法”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1)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第三步,简洁、准确巧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2021·湖南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下表为海南省和湖南省2019年水稻生产的相关数据。
(1)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夏秋多台风,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一些地区除种一季稻外,其他时间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2)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稻米的需求量大。
在分析原因分析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①自然原因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等角度考虑,但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突出最主要的方面即可。例如,长江中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地形上看,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气候上看,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从水文上看,该地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不利于排水。
②人为原因一般要从历史条件、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样,答题时突出对地理事象的最主要影响方面即可。例如,长江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流域上游地区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严重;围湖造田,导致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减弱。
2.答题规范(1)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分析
(2)主要资源问题成因分析
(3)主要生态问题成因分析
1. (2023·河北邢台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尼加拉瓜湖是位于尼加拉瓜境内的一个淡水湖,水域面积为8 264平方千米,通过圣胡安河与加勒比海相连。尼加拉瓜湖中分布有大小岛屿300多座,多为火山岛。尼加拉瓜湖水位季节变化大,5~10月水位上升,12月~次年4月水位下降。数万年前,尼加拉瓜湖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因地质作用与海隔绝而形成淡水湖。现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万尾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海水鱼,是世界上唯一繁殖海水鱼的淡水湖。下图示意尼加拉瓜湖位置。
(1)分析尼加拉瓜湖水位季节变化大的原因。(2)简述尼加拉瓜湖形成后湖水不断淡化的原因。(3)分析现在尼加拉瓜湖内仍有海水鱼生长的原因。【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则尼加拉瓜湖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故其水位年变化规律与当地气候降水年变化关联度高;5~10月赤道低压带北移,该区域受西南风和山地抬升影响,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入湖径流量大,水位高;12月到次年4月该区域盛行东北风,湖区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入湖径流量少,水位低。第(2)题,尼加拉瓜湖位于太平洋
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因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而与外海隔绝而成湖,阻断海洋咸水的进入;当地降水多,地表径流量大,不断汇入湖泊,稀释作用强,使得湖水盐度降低,日渐淡化;圣胡安河与加勒比海相连,可将湖泊中盐分排出。第(3)题,数万年前,尼加拉瓜湖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尼加拉瓜湖中分布有大小岛屿300多座,多为火山岛,因多火山活动,火山喷发物隔绝尼加拉瓜湖与太平洋形成湖泊,海洋生物没有来得及游回大洋中,被隔离在湖泊中;尼加拉瓜湖湖水由海水逐渐变成淡水,在湖水日渐淡化过程中,海鱼也适应了水的淡化存活下来。
【答案】 (1)5~10月,赤道低压带北移,该区域受西南风和山地抬升影响,降水丰富,入湖径流量大,水位上升;12月~次年4月,该区域盛行东北风,湖区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入湖径流量少,水位下降。(2)火山喷发物隔绝海水侵入;区域内降水丰富,入湖径流量大,稀释作用强;通过圣胡安河排泄盐分,湖水盐度下降。(3)火山喷发物隔绝尼加拉瓜湖与太平洋,原有海洋生物没有来得及游回大洋中,被隔离在湖泊中,并逐渐适应淡水环境。
2. (2023·辽宁沈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乌海市(图1)有“塞外煤城”的美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2011年确定为我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经济发展缓慢。2020年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图2示意乌海市产业结构(2007、2011、2015、2019年)。
(1)说出乌海市农业产值占比情况并分析原因。(2)推测2011年后乌海市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3)从节能降碳角度提出乌海市工业的发展措施。【解析】 第(1)题,根据乌海市产业结构变化图,第一产业为农业,农业产值占比较低。原因:根据材料乌海市(图1)有“塞外煤城”的美誉,煤炭开发利用占经济发展的主体,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较高;农业本身发展差,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产值低;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的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农业发展不利。第(2)题,根据材料2011年确定为我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炭
资源面临枯竭;矿产资源的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环境污染严重;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第(3)题,产业结构单一,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多种产业,发展煤化工等产业;开发新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以煤炭消费为主,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环境污染严重可以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答案】 (1)农业产值占比较低,煤炭开发利用占经济发展的主体,第二产产值占比较高;农业自身发展条件差(气候较干燥),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产值低;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的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植被,占用耕地、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导致农业发展不利。(2)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煤炭产业发展受阻;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活力不足。(3)延长产业链,发展煤化工等产业;开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培育新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等);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技法(三) 对策措施类
对策措施类问题答题步骤第一步,把握设问词确定问题类型。从设问中找准关键词,结合材料确定要针对的问题类型,常见问题类型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人口和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第二步,结合材料,寻求原因进行措施分析。(1)措施总是针对现象而提出的,因此解答时应该先找出出现该地理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分析措施。(2)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活动方式上来寻找措施;二是涉及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不要太局限,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第三步,简洁、准确、全面分析。紧扣问题,把握关键词,做到简洁准确,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021·辽宁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东北地区贡献较多。南方水稻主产区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口感和品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据调查,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江苏省,但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下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
(1)分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影响因素:地形、水源。(2)分析黑龙江省和江苏省水稻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黑龙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生产成本高;黑龙江水稻品质更好。(3)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2.资源危机的应对措施
3.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 (2023·山东泰安模拟)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久藏深山人未识的长白山矿泉水资源,近年来开发方兴未艾。优越的生态环境、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以及独特的地质构造为天然矿泉水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始于50年前的大气降水,历经层层过滤,在地下1 600米,经历了上万公里的运移、溶滤、矿化。常年喷涌5~8 ℃冷泉,日涌量几十万吨,水质清亮,口感清甜,是世界三大优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之一。目前有60多家矿泉水生产企业落户长白山地区,大多是年产数万吨的小型企业,以瓶装矿泉水生产为主,品牌众多,市场占有率低。如图示意长白山地区部分矿泉水的分布。
(1)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长白山优质矿泉水形成的原因。(2)分析60多家矿泉水生产企业落户长白山地区的原因。(3)欲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矿泉水水源地,长白山地区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多,丰沛的降水为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水源补给保障;植被覆盖率高,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涵养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森林茂密,枯枝落叶多,茂密的林冠和大量的枯枝落叶减弱了大气降水产生的径流强度,增大了下渗量,并减小了地下水季节性变化幅度;火山活动形成大量的玄武岩,使地表水经深厚腐殖土、火山灰、火山碎屑岩、玄武岩等慢慢过滤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长期深层循环过程中,溶解了玄武岩中的有益矿物组分和微量元素;受火山活动影响形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断裂构造发育,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遇断裂处以泉的形式
出露地表。第(2)题,在地下1 600米,属于深层地下水,始于50年前的大气降水,历经层层过滤,经长期循环、矿化,所以受外界条件影响小。常年喷涌5~8 ℃冷泉,日涌量几十万吨,储量大、流量稳定,水源地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水质清,口感清甜,是世界三大优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之一,水质优,口感好,类型多样,开发成本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出,有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利;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国内外需求量大,市场广;地方政府的支持,有政策的大力支持。第(3)题,建议主要针对该地存在的问题提出,①加强对水资源的勘察、鉴定等,增加矿泉水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提
高产品的收入;②泉水的更新周期长,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监督管理力度,如限制单日取水量,确保永续利用,保证可持续性的开发;③大多是年产数万吨的小型企业,重点引进规模大的、知名的企业,形成规模效益;④建立与千万吨级矿泉水项目匹配的包装、运输方式、销售渠道等,促进企业的开发与发展;⑤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饮水消费理念,提升市场的需求;⑥品牌众多,市场占有率低,申请“长白山矿泉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促进长白山矿泉水品牌化经营。
【答案】 (1)季风气候,降水较多,茂密的林冠和大量的枯枝落叶减弱了大气降水产生的径流强度,增大了下渗量,并减小了地下水季节性变化幅度;经深厚腐殖土、火山灰、火山碎屑岩、玄武岩等慢慢过滤,地下水在长期深层循环过程中,溶解了玄武岩中的有益矿物组分和微量元素;(受火山活动影响)断裂构造发育,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遇断裂处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2)属于深层地下水,经长期循环、矿化,受外界条件影响小,储量大、流量稳定;玄武岩区域历经层层过滤,且地广人稀,污染较少,水质优,口感好;常年喷涌,开发成本低;有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能够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降低营销成本,扩大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3)①加强对水资源的勘察、鉴定等,增加矿泉水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②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监督管理力度(如限制单日取水量,确保永续利用)③重点引进规模大的、知名的企业,形成规模效益④建立与千万吨级矿泉水项目匹配的包装、运输方式、销售渠道等⑤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饮水消费理念⑥申请“长白山矿泉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促进长白山矿泉水品牌化经营。
2. (2023·安徽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韩国济州岛种植柑橘历史悠久,岛上火山岩渗透性大,土壤贫瘠。16世纪济州官府设置柑橘园,开始向朝鲜王朝进贡柑橘。20世纪以来,济州岛从日本引进新品种,兴建水利工程,岛上柑橘园数量大幅度增加,布局也发生了改变。1997年韩国开放农业市场,大量进口廉价水果。目前,济州岛依托朝鲜时期柑橘园景观改造柑橘园,设立博物馆,举办国际柑橘博览会,济州岛柑橘园成为世界知名旅游产品。下图示意济州岛1530年和2019年柑橘园分布。
(1)描述济州岛1530年柑橘园的分布特征。(2)与岛屿北部相比,分析南部种植柑橘的优势气候条件。(3)与1530年相比,说明2019年柑橘园数量和分布格局发生改变的原因。(4)阐述近现代济州岛发展柑橘产业采取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济州岛1530年柑橘园分布图,柑橘园分布不均匀,从方位看,北部多,南部、西部、东部少;从海拔看,北部、东部柑橘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下地区,南部柑橘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地区;从海岸线看,沿海分布;沿官道分布。第(2)题,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温度高;岛屿南部冬季位于汉拿山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风害较少;南部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岛屿南部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地下水资源丰富。第(3)题,根据图比较,2019年柑橘园数量增加;南部多,北部少;生产重心由北部转向南部;从海拔看向高海拔地区扩大;原因:根据材
料“济州岛从日本引进新品种,”引进新品种,适应性强,水果品质好;根据材料,修建水利工程,改善了灌溉条件;韩国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数量增加;韩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柑橘的市场需求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第(4)题,根据材料“济州岛依托朝鲜时期柑橘园景观改造柑橘园”、可设立博物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举办国际柑橘博览来提高济州岛的知名度,开拓消费市场;农业和旅游业的相结合,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人们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依托朝鲜时期景观,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答案】 (1)柑橘园分布不均,北部多,南部、西部、东部少;北部、东部柑橘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下地区,南部柑橘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地区;柑橘园沿海、沿官道分布。(2)岛屿南部冬季位于汉拿山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风害较少;受暖流影响,全年气温较高;岛屿南部夏季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3)变化:柑橘园数量增加较多,生产重心由北部转向南部,种植范围向较高海拔地区扩展。原因:引进新品种,适应性强,水果品质好;修建水利工程,改善了灌溉条件;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数量增加;韩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柑橘的市场需求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4)改造柑橘园、设立博物馆,促进济州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举办国际柑橘博览会,提高济州岛柑橘的知名度,开拓消费市场;农业和旅游业的联动,增加了当地人们的就业机会;依托朝鲜时期景观,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技法(四) 区位条件类
区位评价类试题考场答题“三步法”第一步,审设问确定评价主题内容。结合图文材料,抓住设问的关键词语,确定分析评价的主题内容,常见的问题评价有大型工程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第二步,审图文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1)要求直接评价地理事象的,要注意两个方面: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多角度分析利弊。对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给出限定条件的,分析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缩小答题范围,增强针对性。
第三步,观点明确,评述简洁。分析时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抓关键词,依据分析模板,亮明观点,做到条理简洁、准确分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一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二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1.农业区位评价农业区位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某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条件或不利条件,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某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表明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农业区位评价的思考角度和答题术语如下:①从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分析
2.工业区位评价工业区位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两类:①直接评价某地或某工业区、工业城市、工业企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②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某几个因素去分析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区位评价的思考角度和答题术语总结如下:
(1)从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分析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
3.交通区位评价(1)交通运输线、点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类:①直接评价某交通运输线或点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条线路、两个站点的区位因素;②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交通线路(或站点)建设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交通线(或站点)建设的条件。
(2)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分析
(3)交通运输点——港口的区位条件分析
1. (2023·广东惠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汽车制造具有链条长,关联企业多的特点,既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与之相配合的上游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服务企业,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在多种区位因素影响下,汽车制造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下图为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密度分布变动情况图,汽车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示意图。
(1)简述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方向。(2)图中显示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图a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中心区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一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结合b、c图,进一步说明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原因。(3)从市场、土地价格、集聚三个方面,分析区位条件对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 第(1)题,读图对比,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范围可知,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范围在扩大,中密度区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在京津及其周边地区范围扩大,说明高密度区进一步向外扩展,而在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第(2)题,结合图例分析图b,图示首先中心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核心企业,由于汽车链条长,关联企业多,所以在新核心区周围也集聚了上、下游的关联企业。这样该区域就出现了由两个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图c显示,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由中心区域向外扩散,同时也吸引了关联企业的集聚,其原因是为了开拓
新的市场或为了降低成本,向外扩散。第(3)题,从市场角度分析,京津冀都市圈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汽车销售市场扩大;从土地价格分析,虽然京、津市区价格较高,但京津冀都市圈范围扩展,土地面积增大,其郊区和县区土地价格较低,可以降低汽车生产的成本;从集聚条件分析,该都市圈工业历史发展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水平高,有利于形成众多的上游关联企业,所以与核心企业的集聚条件好;而工业的集聚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作与更新。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域之一,且汽车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京、津郊区县或河北省的一些中心城市附近。
【答案】 (1)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由京津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2)图b显示,在市场等因素的吸引下,中心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核心企业,同时与该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也集聚而来,形成由两个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图c表示,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或为了降低成本,向外扩散,同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
(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汽车销售市场扩大;京、津市区土地价格较高,但该都市圈地域广大,京、津、冀郊区(县)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原有工业基础较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水平高,有利于形成众多的上游关联企业,从而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作与更新。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域之一,且汽车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京、津郊区县或河北省的一些中心城市附近。
2. (2023·浙江联考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这里拥有采煤、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传统工业大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这里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随着服务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不断下降。图1为美国东北部示意图,图2为美国传统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产值占GDP比重(%)变化图。
材料二 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发展了以市场为主导的乳畜业。下表为美国底特律气候数据。
(1)分析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变化对五大湖交通运输价值的影响。(2)推测五大湖沿岸的自然带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3)从市场角度,说明该地选择发展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解析】 第(1)题,从图示信息看,美国东北部是传统制造业集中区域,自上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及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新兴工业多采用空运,且新兴工业多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地区;计算机、信息产业、服务业等,对计算机网络、航空运输要求较高,而对水运要求降低,所以五大湖运输业随着传统工业的下降价值也降低。第(2)题,美国东北部虽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从表格信息看,其降水量大于400 mm,最冷月温度低于0 ℃,最高月均温高于20 ℃,与温带季风气候相似,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冬季最冷月气温低于0 ℃;所以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3)题,美国东北部是美国工业发展较早、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乳畜制品需求量较大。本地选择发展乳畜业可以就近供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
【答案】 (1)美国东北部是传统制造业集中区域,廉价的水运是其发展的基础;传统制造业比重下降速度较快,对水运的要求降低,新兴工业多采用空运,且新兴工业多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地区。五大湖交通运输价值不断下降。(2)温带落叶阔叶林。降水较为丰富,超过400 mm,满足森林生长需要;夏季温度较高,雨热同期,植被为阔叶,冬季最冷月气温低于0 ℃,植被处于休眠状态,落叶。(3)五大湖沿岸为传统工业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众多),对乳制品需求量大;本地选择发展乳畜业可以就近供应市场。
技法(五) 影响意义类
影响型设问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
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画等号。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2022·辽宁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与较强的耐污染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目前达到国内总消费量的85%左右。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为应对产需缺口,各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黑龙江省发布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标准后,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了变化,2018—2020年,玉米的补贴价格上升,播种面积在下降,总产量有所下降;大豆的补贴价格在下降,播种面积在上升,总产量在上升。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保障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合理和粮食增产。
(1)说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大的意义。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上升;带动相关农业发展,保障种子安全;降低大豆依赖度,提升粮食安全;缓解供需矛盾,提升自给率。(2)据表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民选择种植玉米或大豆的影响。增强豆农种植信心,促进新豆农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会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增加。(3)分析玉米与大豆轮作对土壤的作用。大豆可以固氮减污,提升作物品质;大豆根深玉米根浅,土壤养分利用率上升;轮种利于土壤恢复,提升土壤肥力。
1.常见地理事象的有利影响分析
2.常见地理事象的不利影响分析
1. (2023·山东济南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长期以来,广东省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旺盛,耕地尤其是水田的占补平衡处于偏紧状态。为落实耕地保护责任,2017年以来,广东省积极推进垦造水田工作,累计动工垦造水田42万亩。垦造水田是通过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改造为水田,或将其他土地改造、复垦、提升为水田。下图示意2010—2016年广东省耕地减少及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变化。
(1)指出我国推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地理背景。(2)评价广东省推进垦造水田工作的影响。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可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主要应对耕地问题,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少;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第(2)题,评价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垦造水田弥补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可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垦造水田工作可弥补耕地数量,保障对建设用地的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垦造水田可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利影响:适合垦造水田的荒地越来越少开垦的耕地质量降低;破坏原有植被等,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答案】 (1)土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耕地被侵占,占补比例失衡;优质的宜耕后备资源越来越少等。(2)有利影响: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维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用地供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不利影响:耕地质量降低;破坏生态环境;带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等。
2. (2023·浙江乐清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山东省常住人口1.02亿人,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供应地,其种植面积、产量等主要指标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之间。下图为山东省区域略图。材料二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在盐碱地及滩涂上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浇灌种植有机蔬菜,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1)简析山东省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列举影响山东省蔬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并分析成因。(3)从资源利用角度分析寿光市发展海水蔬菜的意义。
【解析】 第(1)题,山东省常住人口1.02亿人,城市多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人口多,同时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种植面积、产量等主要种植指标常年位居全国第一,种植技术先进,产量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交通线路密集,交通发达,运输快捷便利。第(2)题,洪涝、旱灾、寒潮。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强弱影响,降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加之此时正值蔬菜的播种时期,需水量大,易发生旱灾;冬半年受来自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南下,易发生寒潮,造成冻害。第(3)题,寿光市在盐碱地及滩涂上种植有机蔬菜,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滩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用海水或地下卤水灌溉,节约淡水资源,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在沿海滩涂上种植蔬菜,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1)城市多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种植技术先进,产量高;交通线路密集,运输快捷便利。(2)洪涝、旱灾、寒潮。(任选两个)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发生旱灾;冬半年受冷高压影响,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发生寒潮。(三种灾害任选两种,分析成因时必须要对应)(3)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滩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用海水或卤水灌溉,节约淡水资源;在滩涂上种植,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技法(六) 地理过程类
第一步:明确区域地理位置,结合图示经纬度、轮廓及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所在区域。第二步:调用相关规律和原理。第三步:按照时间维度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言,不能把简答题写成小作文。
(2021·河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一)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二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涵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1.正向逆向思维法从环节入手,使用演绎思维解决问题。注意抓住现象发生的关键节点(物质、形态等)所需要的条件和所处的背景。
2.地理整体性思维根据地理整体性原理,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厘清地理要素和区域间的关联,建立地理因果链。
1. (2023·福建福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态高陡的堆积体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发生整体形变并向低处流动,产生碎屑流。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内某沟谷范围,甲地的基岩上常覆有深厚的碎屑物质堆积体。在气候变暖湿的背景下,2018年甲地曾出现了大规模滑坡现象,并产生碎屑流。碎屑流远距离流动后,阻断乙河道,形成堰塞体(类似大坝的挡水体),并在堰塞体的上游出现一个堰塞湖。
(1)结合地形特征,简述甲地碎屑物质堆积体的形成过程。(2)分析气候变化对2018年甲地滑坡及碎屑流形成的影响。(3)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时间阶段阐释堰塞湖形成后湖水水位的变化。【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沟谷地区,四周山地等高线数值较大,海拔较高,同时,等高线分布较为密集,坡度较大,高海拔地区由于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产生的大量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冰川和流水作用下大量碎屑物质向海拔较低处搬运,甲处海拔相对较低,地势低平,使得大量碎屑物质再次堆积。第
(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气候整体变得暖湿,气温较高,使得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气降水量增加,使得本地碎屑物质含水量增加,容易产生滑动现象;大量堆积体沿着基岩表面整体向下滑动,产生滑坡现象,不断向低处堆积,形成碎屑流。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之后,导致江水无法下泄,上游大量来水在此蓄积,使得堰塞湖湖水量不断增加,收入远远大于支出,湖泊水位不断升高。但是随着上游河水的不断汇入,水位不断升高,湖水开始漫过堰塞体,湖水开始向外溢出,使得湖泊水量收支平衡,水位基本保持稳定;或者湖泊水量过大,导致堰塞体溃决,大量湖水快速下泄,水位快速下降,堰塞湖消失,然后通过上游来水不断补给形成新的收支平衡,使水位恢复之前的稳定。
【答案】 (1)甲地位于沟谷(盆地),四周山地海拔高,坡度大,风化作用强,大量碎石崩落。在冰川、流水作用下,碎屑物质向低处搬运;甲地地势低平,搬运力减弱,碎屑物质大量堆积。(2)暖湿的气候背景下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气降水增多,甲地的碎屑物质堆积体持续吸水、增重;堆积体沿基岩表面整体滑动,出现滑坡现象;堆积体形态发生改变,向低处流动,形成碎屑流。
(3)阶段一:堰塞湖形成后江水无法下泄,上游来水持续注入堰塞湖,堰塞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水位抬高。阶段二:湖水漫过堰塞体,湖水开始溢出,堰塞湖水量收支平衡,水位基本稳定。(或者)阶段二:堰塞体溃决(被冲刷侵蚀),湖水快速下泄,水位降低,堰塞湖消失(达成新的水量收支平衡),水位恢复稳定。
2. (2023·湖北襄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端,平均海拔约1 300米,年降水量约360毫米,浑善达克沙地表层为浅黄色粉沙,底层为红色黏土,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小河,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过去,过度放牧等导致榆树死亡,为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该地大力推广草原牧鸡,并建立了柴鸡散养基地,柴鸡主要采食牧草、草籽、昆虫和柴胡、黄芪等中草药,每年从4月开始育雏,5月开始放养,10月出栏。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相关地理事物。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浑善达克沙地成为“有水沙漠”的主要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述该地区过度放牧导致榆树死亡的过程。(3)从生态系统恢复角度分析,与牧羊相比,草原牧鸡的优越性。【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浑善达克沙地“年降水量约360毫米”可知,年降水量较为丰富;读图可知,该地所处纬度较高,“平均海拔约1 300米”可知,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沙地表层为浅黄色粉沙,底层为红色黏土”可知,沙地底部为黏土,土质黏重,地
表水下渗困难等。第(2)题,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该地区由于过度放牧使得榆树幼苗因牲畜过度啃食而生长受阻或死亡,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水分、养分减少,土壤退化;过度放牧,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用水不足,最终导致榆树死亡等。第(3)题,据材料“柴鸡主要采食牧草、草籽、昆虫和柴胡、黄芪等中草药”可知,柴鸡喜食牧草、草籽、昆虫等,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小,可减少草原虫害;与牧羊相比,草原牧鸡可以减少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草原牧鸡“每年从4月开始育雏,5月开始放养,10月出栏”可知,10月~次年4月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和生产力恢复等。
【答案】 (1)年降水量较为丰富;纬度高且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沙地底部为黏土,阻止地表水分下渗。(2)整体性原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生物:过度放牧使得榆树幼苗因牲畜过度啃食而生长受阻或死亡。土壤: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水分、养分减少,土壤退化,成年榆树逐渐死亡。水文:过度放牧,用水增加(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用水不足),导致榆树死亡。(3)与羊相比,柴鸡食量小,体重轻,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小;柴鸡喜食各类草原昆虫,可减少草原虫害;草原牧鸡10月~次年4月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和生产力恢复。
技法(七) 观点探讨类
观点探究类设问往往是对措施、对策进行分析论证、评价,对布局进行可行性评价或对自然环境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等。这类试题是半开放性设问,从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入手,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观点评价、论证问题的能力,答案需要辩证地表述。从内容上看,主要区分以下两种角度,现解析如下:
角度1 判断阐理型判断阐理型设问就是要判断观点并表明赞同与否,然后阐述理由,如发展桑蚕生产是否有利,在选择观点之后,进一步论证有利或有弊等。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先要选择支持的观点,才能展开论述。若没有观点,后续的论述没有针对性,所以,整个论述将不得分;第二,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出发,提取有效的论据;第三,对于布局和对策类的判断阐理,往往赞同决策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反对决策从生态角度来分析。
角度2 选择阐理型题目给出两个观点或问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或问题作答,对该类设问,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相应的知识储备进行选择。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首先,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其次,仔细审读设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避免审题失误。从难度上讲,两个设问难度相当,但角度一定不同。最后,论证观点不能出现甲方正确,乙方错误,非此即彼的绝对思维。甲、乙双方只是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和论证问题。
(2022·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表现: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作用:降水异常偏少,植被生长较差,表层土疏松,易被风力侵蚀,导致沙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后期10月为春季,长期少雨的环境,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丙。丙位于沙漠东侧,此时吹偏西风,沙尘被偏西风从沙漠带到此处;丙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风向变化:从偏(东)北风转为偏(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1. (2022·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图1)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图2)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3)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4)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简述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材料信息,题图1为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读图,该岛位于30°N~40°N,根据已学知识和该岛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结合岛屿上山脉的走向和风频玫瑰图信息提示,该岛冬季盛行西北风(偏西或偏北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第(2)题,读题图1,甲地位于该岛北侧,乙地位于该岛南侧,结合上题结论: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偏北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可知,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根据已学知识,砂岩属于沉积岩,读题图2,甲地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材料信
息“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和“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信息,甲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反映甲地珊瑚藻生长时期海浪作用相对较强,说明侵蚀作用较强;综上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第(3)题,结合材料和读图,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中,最上层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往下出现含珊瑚藻化石的石灰岩(又根据材料,珊瑚藻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可知,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是
处于海洋环境的,推测海平面先上升;再到现阶段地层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推测海平面后下降。综上所述,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推测理由为: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砂岩形成时期,地壳下降,海平面上升,形成良好的沉积环境;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且甲、乙两地砂岩层、珊瑚藻化石层出现侵蚀差异,说明地壳上升,海平面下降,沉积结束,侵蚀开始。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推测理由为: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砂岩形成时期,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
明气候变冷,两极冰川补给增多,海平面下降。第(4)题,根据已学知识,旅游环境保护措施之一就是对环境容量的管理:积极措施:分流,增强非饱和区的旅游吸引力;消极措施:限流,收附加费等;还有其他旅游环保措施: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旅游环境保护教育;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提倡“绿色”旅游的六要素等。综上所述,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有: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游客人数;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保护海岸海滩,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生物化石的科普宣传,增加游客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等等。
【答案】(1)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2)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依据: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说明侵蚀作用较强。
(3)先上升后下降。选“地壳运动”: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壳下降,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明地壳上升,海平面下降。选“气候变化”: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明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4)加强海洋生物化石的科普宣传,增加游客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游客人数;保护海岸海滩,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
2. (2023·浙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盐沼常发育于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盐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盐沼面上并受海水的周期性淹没,对水温极为敏感。盐沼面上的潮沟网系具有输送水沙物质的功能。盐沼区的变化受潮水涨落影响,小潮时水流主要在潮沟中运动,大潮时水流可浸漫盐沼的大部分,水流溢出潮沟、漫过盐沼表面。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盐沼面积大幅度减少,亟待保护。江苏弶港盐沼(下图)地处中国东部淤进型强潮海岸,潮沟广泛发育,盐沼达15 km2。
(1)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简述盐生草本植物的生长习性。(2)分析潮水涨落时,潮水通过潮沟对盐沼区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弶港盐沼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原因。(4)有专家建议将盐沼区开发成为滨海湿地公园,你是否同意,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据材料“盐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盐沼面上并受海水的周期性淹没,对水温极为敏感”可知,盐沼区的植物会周期性的被海水淹没,所以具有耐盐性、耐缺氧性、喜湿等生长习性。第(2)题,据材料“小潮时水流主要在潮沟中运动”可知,小潮时水流对地表影响小,盐沼区地表形态稳定,变化幅度小;“大潮时水流可浸漫盐沼的大部分,水流溢出潮沟、漫过盐沼表面”可知,大潮涨潮时水流溢出潮沟,泥沙随水流被带往盐沼面,在盐沼处沉积,使盐沼不断淤高、展宽;大潮退潮时,由于溯源侵蚀、侧蚀、自然裁弯取直等外力作用,增加了潮沟的密度,使盐沼区地表形态破碎化。第(3)题,全球变暖,气温
升高,海平面上升,会淹没盐沼地,使盐沼地面积缩小;海水温度升高,盐沼地原有动植物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出现大面积死亡或者迁徙,导致盐沼地自然退化;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增多,对盐沼区的水土环境产生破坏,导致盐沼面积减少。第(4)题,同意开发为滨海湿地公园:盐沼位于潮间带,面积大;临海分布,生态好,吸引力强;邻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开发为湿地公园,可以加强对盐沼区的保护;可以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或不同意开发为滨海湿地公园:盐沼区会周期性的被海水淹没,开发成本高;周期性的被海水淹没,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盐沼区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容易造成生态破坏;人流量增加,容易造成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
【答案】 (1)盐沼区的植物会周期性的被海水淹没,所以具有耐盐性、耐缺(低)氧性、喜湿等生长习性。(2)小潮时水流只在潮沟中运动,盐沼区地表形态稳定,变化幅度小;大潮涨潮时水流溢出潮沟,将泥沙带往盐沼面,盐沼不断淤高、展宽;大潮退潮时,由于外力侵蚀(溯源侵蚀、侧蚀、自然裁弯取直等),增加了潮沟的密度,使盐沼区地表形态破碎化。(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盐沼地;海水温度升高,动植物死亡或者迁徙,导致盐沼地自然退化;全球变暖,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破坏盐沼区的水土环境,导致盐沼面积减少。
(4)同意开发为滨海湿地公园:盐沼区面积大、生态好、临海分布,吸引力强;邻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开发为湿地公园,可有助于盐沼区的保护;可以带动就业和增收。不同意开发为滨海湿地公园:盐沼区会周期性的淹没,开发成本高;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盐沼区生态脆弱,开发容易造成生态破坏;人流量增加,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法(八) 简易绘图类
简易绘图类题目是新高考形式下新出现的一种题型,主要是为了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解答此类题目应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绘图前先将绘图过程在脑中通过想象演练一遍,从而使绘图步骤更为清晰、流畅,绘图要素更完整,有效避免画好一部分才发现画错、画漏的现象。
第二步,绘图时按照绘图基本步骤依次进行:首先认真审清题干的绘图要求;整理绘图思路,做好绘图布局;动手画图时,最好用铅笔绘制。第三步,绘图后要进行检查,看是否画完整、画正确。简单的绘图任务,要注意检查是否审清题干;多项绘图任务时,要查看是否漏画。
(2023·山东高考)(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图中示意左图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1.地理示意图绘制的总体策略(1)绘制精准。如线段的走向、位置、长短、高低等。(2)关注细节。如用实线还是虚线绘制,符号的运用(实心符号、空心符号)是否符合要求,其他图例、注记使用是否符合要求等。(3)绘制完整。要结合分值,充分领会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全面、完整地绘制。
2.几种常见示意图绘制的要领(1)光照图绘制与转换的要领此类试题多要求将局部示意图补充完整,补绘的方法就是树立“全局”的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局部图一般均可用“补”的办法回归至全图。试题命制者之所以要将一个本来完整的图形割下一块来,就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应该将陌生的图形还原成我们熟悉的图。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要领此类试题绘制的难度不大,但步骤较多,需要步步推进,细致绘制,不可遗漏关键点。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第二步:确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无特殊要求一般用原图的比例尺;垂直比例尺要适当放大。第三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第四步:描点、连线。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然后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3)天气系统示意图绘制的要领①锋面系统的绘制要领:冷锋、暖锋位置要准确,锋面倾角大小准确(冷锋大于暖锋),雨区位置准确(暖前冷后),气团移动的箭头准确(暖锋中冷气团后退)。②锋面气旋中锋线绘制的要领:锋线的位置要准确(锋线两侧气团性质差异大),锋面符号要准确(冷锋实心三角、暖锋实心半圆)。
3.解答统计图表绘制类试题的三个步骤
1. (2023·北京昌平二模)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有“天然牧场”之意。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北京某校中学生到该市开展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考察扎龙湿地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地带。乌裕尔河原是嫩江的支流,下游排水受阻后变成内流河,并形成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后来此尾闾湖逐步萎缩,最终演化成面积广大、积水较浅的扎龙湿地。(1)利用水循环原理绘制扎龙湿地水量收支示意图,并描述扎龙湿地的形成过程。
任务二 调研烤肉产业2022年6月,齐齐哈尔市被授予“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的称号。调查发现,该市正充分发挥烤肉产业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打造烤肉产业供应链、消费链,全面推动其振兴发展。(2)从产业链的角度,为该市建设“国际烤肉美食之都”提出可行性措施。烤肉属于生鲜产品,对快递配送环节要求相对较高。许多店家表示,当地的烤肉能通过快递准时送达北京,打开包装时冰袋还没融化。齐齐哈尔市已走出了一条“快递·烤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3)说出实现烤肉高质量配送至北京的具体做法。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下游排水受阻后变成内流河,并形成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后来此尾闾湖逐步萎缩,最终演化成面积广大、积水较浅的扎龙湿地”用水循环原理描述其形成过程。首先,由于乌裕尔河下游受阻,河水无法外泄,地表径流的不断汇入使得河水泛滥,积水成湖;后经过长期蒸发和下渗作用,水体总量下降并稳定在一定的量,最终形成扎龙湿地。第(2)题,结合材料“该市正充分发挥烤肉产业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打造烤肉产业供应链、消费链,全面推动其振兴发展”可以看出,齐齐哈尔在供应链和消费链两方面有力的支持建设国际烤肉美食之都,具体来看,在供应链方面,发展优质的
肉牛、肉羊养殖业,提高肉的质量,发展肉类加工工业,提升烤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发展烤具制造、烤肉配料生产和加工等配套产业,促进相关配套设施的供给和发展;在消费链方面,建设现代物流产业,打造烤肉文化产业,发展商业,扩大烤肉产品的销售,提高当地烤肉行业的知名度,促进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体验。第(3)题,实现烤肉高质量配送至北京的具体做法可以从产品包装以及运输方式进行分析。产品包装上,加袋保鲜,同时放置充足的冰块等低温保鲜物体;运输方式上,使用冷链运输,尽量选择快速运输方式,如空运和铁路运输;送达时,及时通知买家收货,促使买家尽快保存于合适的温度下。
【答案】 (1)形成过程:乌裕尔河下游受阻,河水无法外泄;河水泛滥,积水成湖;经过长期蒸发(和下渗),最终形成扎龙湿地。绘图如下:
(2)供应链:发展优质的肉牛、肉羊养殖业;发展肉类加工工业;发展烤具制造、烤肉配料生产和加工等配套产业。消费链:建设现代物流产业,打造烤肉文化产业,发展商业,扩大烤肉产品的销售。(3)包装时,加袋保鲜;运输时,使用冷链运输,尽量选择快速运输方式;送达时,及时通知买家收货。
2. (2023·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石狩湾是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处海湾,受暖流影响冬季平均水温约5 ℃。冬季晴天时,石狩湾近岸海域易出现低空层状云(布满全部或部分天穹且厚度较为均匀的云层),多形成于夜间,云层高度在50米以内。研究表明,合适的风场和逆温是低空层状云形成的重要条件。下图示意某次低空层状云形成时北海道岛部分地区的风场和近地面等温线分布。
(1)分别用虚线和箭头在下图中绘制出近岸海域低空层状云形成时逆温层的上界和陆地风向。(2)分析该地低空层状云多出现在冬季晴朗夜晚的主要原因。(3)从风和气温角度,说明图中太平洋近岸海域难以形成低空层状云的原因。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中合适的风场及逆温是低空层状云形成的重要条件可知,逆温条件下气流运动相对稳定,有利于层状云的形成和稳定,所以低空层状云应在逆温层上界之下,故逆温层的上界需画在层状云边界之上。由于水面暖湿气流蒸发,遇到上方从陆地来的冷空气易凝结成云,故风应从陆地向海洋吹。第(2)题,该地冬季昼短夜长,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之间温差较大,产生气压差,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上蒸发的水汽遇到来自陆地的冷空气,易凝结成云。第(3)题,读图可知,太平洋沿岸陆地气温相对较高,
气压差更大,并且与陆地冬季风风向一致,风速较大,冷却程度不足,不满足陆地冷空气入海促使温暖湿润的水汽凝结的条件;太平洋沿岸陆地南侧为阳面,日出之后升温较快,对流扰动强,气流不稳定,不利于云的形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解题技能技能3综合题解题技能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答流程,②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城市区位因素评价,区域发展条件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解题技能技能1常见地理图表判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图指导,地形剖面图判读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解题技能技能2选择题解题技能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