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滨州市经开二中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经开二中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经开二中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经开二中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经开二中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经开二中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按要求写句子,我们从出生起,就踏上了成长之旅,根据要求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菜畦( q í) 苔藓(tái xiǎn ) 凝视 排山倒海
    B.崎岖(qí qū) 铁轨(g uī) 咆哮 永垂不朽
    C.喧闹(xuān) 璀璨(cuǐ càn) 入场券 威风禀禀
    D.肆虐(nüè) 慷慨(kāng kǎi) 糟糕 全神惯注
    2.(2分)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技高一筹 精心筹划
    B.千钧一发 雷霆万钧
    C.昂首挺胸 斗志昂扬
    D.一日曝书画 书湖阴先生壁
    3.(2分)下面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D.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4.(2分)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词牌名还有很多,如浣溪沙、清平乐、卜算子等。
    B.《论语》中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里的“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
    C.《穷人》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影响深远。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从“暖”字可以看出巧渡金沙江后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喜悦的心情,而“寒”字写出飞夺泸定桥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
    5.(2分)恰当使用阅读策略能帮助我们有效阅读,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目的、学习任务或生活需要获得信息进行的阅读。
    B.我们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或“查找资料”等方法来进行阅读。
    C.读文章时与阅读内容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D.边读边批注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所以读书时不要边读边做笔记。
    6.(2分)下面的语句都不用“说”来表达,其中加点词运用欠妥的一项是( )
    A.“你作业写完了吗?”自习课上,一对同桌在窃窃私语,“还没有!你呢?”
    B.“真是的,总是把责任推给我。”他小声嘟囔着。
    C.“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同桌真诚地向我倾诉。
    D.妈妈拿着我满是红叉的试卷,又急又怒:“怎么会这样?”
    7.(3分)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8.(6分)按要求写句子。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缩句)

    (2)难道他不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吗?(改为陈述句)

    (3)桑娜一定要这样做。(改为双重否定句)

    9.(5分)我们从出生起,就踏上了成长之旅。很多作家的作品讲述了成长的故事,引领着同学们勇敢地面对未来。高尔基的《童年》就是这样一本书。
    (1)根据阅读内容填空: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 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生活。在外祖父的家里,他认识了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的 ,以及他认识的许许多多的好人,都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与美好。
    (2)你最喜欢《童年》中的哪个人物(上面提到的人物除外)?请你写出来,并写明喜欢他(她)

    10.(9分)根据要求默写。
    (1)诗中景美,有《宿建德江》中“ ,江清月近人”的旷野美景;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雨中情趣;有《书湖阴先生壁》中“茅檐长扫净无苔, ”的清幽环境;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的月夜美景;有《江南春》中“ , ”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的江南春景。
    (2)爱国情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是“ ,视死忽如归”的无怨无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祖宗疆土, ”的责任与担当。
    二.阅读理解。(35分)
    11.(8分)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①“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②“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补写文中空缺的句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伯牙鼓琴
    ②志在太山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根据理解积累填空:
    《伯牙鼓琴》短短几句话讲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用 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2.(14分)现代文阅读。
    古人的环保意识
    包光潜
    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古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gǔ,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么时候可以网鸟,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违者必究。
    《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
    (1)阅读短文,写出古人当时先进的环保理念。(用原文语句)

    (2)“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句中加点的词语“据说”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古人环保意识的产生源于当时的环保污染。
    ②诏令和禁令一样,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法律。
    ③传说从五帝时起就有了虞、衡等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机构。
    ④古人制定的环保法律是相当严的,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4)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2023年6曰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环保意识,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一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古时候属于
    A.诏令
    B.礼
    C.规约
    D.禁令
    ②请你为下一个世界环境日设计一个主题吧。

    (5)读完文章,请你思考:我们现代人环保意识的形成,取决于哪些因素呢?(答出两点即可)

    13.(13分)
    一件小事(节选)
    鲁迅
    这是中华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儿,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斤斗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圆,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有删改)
    链接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使得知识分子在劳动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这件小事”对主人公的影响就是:不再看不起普通劳动者,他们要比那些有地位、有名声的大人物更崇高,更是这个社会的顶梁柱。
    (1)这件小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
    (2)在故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着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
    责怪→ → →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的“小”的?

    (4)文中的车夫有怎样的品质? (多选)
    A.勤劳善良
    B.正直无私
    C.光明磊落
    D.大义凛然
    (5)联系链接材料可知,事故发生后,作者对文中的车夫持有 的情感。
    (6)用波浪线画出最后一段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然后说说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写作。(50分)
    14.(50分)请你以“有你这样的_____,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先从“同桌、朋友、妈妈(或爸爸)、老师”中选择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想一想你选择的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再选取关于他(她),记得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经开二中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2分)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菜畦(q í) 苔藓(tái xiǎn ) 凝视 排山倒海
    B.崎岖(qí qū) 铁轨(g u ī) 咆哮 永垂不朽
    C.喧闹(xuān) 璀璨(cuǐ càn) 入场券 威风禀禀
    D.肆虐(nüè) 慷慨(kāng kǎi) 糟糕 全神惯注
    【答案】B
    【解答】A.有误。“菜畦”的“畦”读作“qí”。
    B.正确。
    C.有误。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D.有误。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故选:B。
    2.(2分)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技高一筹 精心筹划
    B.千钧一发 雷霆万钧
    C.昂首挺胸 斗志昂扬
    D.一日曝书画 书湖阴先生壁
    【答案】B
    【解答】A.“筹”①古代常用来计数。后来可用作领取物品的凭证等;策划;计策,计数用具,计谋。
    B.“钧”①古代重量单位。②旧时对尊长或上司的敬称。“雷霆万钧”的“钧”是古代重量单位。
    C.“昂”①抬起;仰起(头)。③(情绪等)高涨,仰起。不同。
    D.“书”①信件。②书写。③书画。“书湖阴先生壁”中“书”的是书写。不同。
    故选:B。
    3.(2分)下面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D.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答案】C
    【解答】A.比喻。本体: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襟飘带舞,喻词:像。
    B.比喻。本体:花苞;喻词恰如。
    C.拟人。用写人的词儿“安安静静”来写“雨衣盒子”、盒子人格化了。
    D.比喻。本体:大雨冲刷过的马路;喻词:像。
    故选:C。
    4.(2分)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词牌名还有很多,如浣溪沙、清平乐、卜算子等。
    B.《论语》中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里的“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
    C.《穷人》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影响深远。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从“暖”字可以看出巧渡金沙江后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喜悦的心情,而“寒”字写出飞夺泸定桥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
    【答案】C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穷人》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故选:C。
    5.(2分)恰当使用阅读策略能帮助我们有效阅读,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目的、学习任务或生活需要获得信息进行的阅读。
    B.我们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或“查找资料”等方法来进行阅读。
    C.读文章时与阅读内容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D.边读边批注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所以读书时不要边读边做笔记。
    【答案】D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边读边批注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
    故选:D。
    6.(2分)下面的语句都不用“说”来表达,其中加点词运用欠妥的一项是( )
    A.“你作业写完了吗?”自习课上,一对同桌在窃窃私语,“还没有!你呢?”
    B.“真是的,总是把责任推给我。”他小声嘟囔着。
    C.“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同桌真诚地向我倾诉。
    D.妈妈拿着我满是红叉的试卷,又急又怒:“怎么会这样?”
    【答案】C
    【解答】A.窃窃私语:背着人小声交谈。符合语境。
    B.嘟囔: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符合语境。
    C.倾诉:把心里的话完全诉说出来。不符合语境。
    D.又急又怒:既生气又心急。符合语境。
    故选C。
    7.(3分)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答案】曼 栩 栩 心 裁 澎 湃
    【解答】轻歌曼舞 栩栩如生 别出心裁 汹涌澎湃
    故答案为:
    曼 栩 裁 湃
    8.(6分)按要求写句子。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缩句)
    破课桌俨然古战场。
    (2)难道他不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吗?(改为陈述句)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桑娜一定要这样做。(改为双重否定句)
    桑娜不可能不这样做。
    【答案】(1)破课桌俨然古战场。
    (2)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桑娜不可能不这样做。
    【解答】(1)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一个叱咤风云的”,即:破课桌俨然古战场。
    (2)本题考查的是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和“怎能……呢。删掉“难道、不。
    (3)考查了改为双重否定句。把句子中的“一定要”改为“不可能不”。
    故答案为:
    (1)破课桌俨然古战场。
    (2)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桑娜不可能不这样做。
    9.(5分)我们从出生起,就踏上了成长之旅。很多作家的作品讲述了成长的故事,引领着同学们勇敢地面对未来。高尔基的《童年》就是这样一本书。
    (1)根据阅读内容填空: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 阿廖沙 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生活。在外祖父的家里,他认识了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的 小茨冈 ,以及他认识的许许多多的好人,都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与美好。
    (2)你最喜欢《童年》中的哪个人物(上面提到的人物除外)?请你写出来,并写明喜欢他(她)
    外祖母 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
    【答案】(2)外祖母 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
    【解答】《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故答案为:
    (1)阿廖沙 小茨冈;
    (2)外祖母 她善良,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热爱生活。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
    10.(9分)根据要求默写。
    (1)诗中景美,有《宿建德江》中“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的旷野美景;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雨中情趣;有《书湖阴先生壁》中“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的清幽环境;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的月夜美景;有《江南春》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的江南春景。
    (2)爱国情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是“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无怨无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祖宗疆土, 不可以尺寸与人 ”的责任与担当。
    【答案】(1)野旷天低树 黑云翻墨未遮山 花木成畦手自栽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2)捐躯赴国难 不可以尺寸与人。
    【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的名句,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当以死守,意思: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不能让人分毫。
    故答案为:
    (1)野旷天低树 黑云翻墨未遮山 明月别枝惊鹊 千里莺啼绿映红 ;
    (2)捐躯赴国难 不可以尺寸与人。
    二.阅读理解。(35分)
    11.(8分)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①“ 善哉乎鼓琴 ,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②“ 善哉乎鼓琴 ,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补写文中空缺的句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伯牙鼓琴 弹
    ②志在太山 心志,情志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根据理解积累填空:
    《伯牙鼓琴》短短几句话讲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知音 ,用 高山流水 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答案】(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①弹; ②心志,情志;
    (3)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知音 高山流水。
    【解答】(1)考查了古诗文默写。《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期死,终生不复鼓琴。
    (2)考查了字词解释。①“伯牙鼓琴”的意思是:伯牙弹琴。
    ②“志在泰山”的意思是: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志:心志。
    (3)考查了句子翻译。“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考查了内容理解。由于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
    高妙。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伯牙惊道:“善哉。”锺子期死后,摔琴绝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也比喻乐曲高妙。
    故答案为: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2)①弹; ②心志;
    (3)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知音 高山流水。
    12.(14分)现代文阅读。
    古人的环保意识
    包光潜
    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古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gǔ,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么时候可以网鸟,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违者必究。
    《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
    (1)阅读短文,写出古人当时先进的环保理念。(用原文语句)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进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2)“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句中加点的词语“据说”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因为“据说”表示该信息只是传闻,没有确切的证据,删去后就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古人环保意识的产生源于当时的环保污染。 ×
    ②诏令和禁令一样,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法律。 ×
    ③传说从五帝时起就有了虞、衡等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机构。 √
    ④古人制定的环保法律是相当严的,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4)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2023年6曰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环保意识,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一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古时候属于 A
    A.诏令
    B.礼
    C.规约
    D.禁令
    ②请你为下一个世界环境日设计一个主题吧。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5)读完文章,请你思考:我们现代人环保意识的形成,取决于哪些因素呢?(答出两点即可)
    一是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要求;二是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倡导。
    【答案】(1)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进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2)不能删掉。因为“据说”表示该信息只是传闻,没有确切的证据,删去后就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①×;②×;③√;④√;
    (4)①A;②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5)一是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要求;二是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倡导。
    【解答】(1)考查了找关键句子。从“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即:春三月,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不夭其生、夏耘、冬藏,故五谷不绝。
    (2)考查学生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解答时,再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因为“据说”表示该信息只是传闻,删去后就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①错误,而是因为他们崇尚自然,不轻易杀生。
    ②错误。由“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可知,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
    ③正确。根据原文“传说从五帝时起、衡机构。虞。
    ④正确。根据原文“不仅制约黎民百姓,违者必究”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4)①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中“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古时候属于诏令。
    ②考查了设计主题。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应该与保护环境,据此可以拟写为:低碳减排。
    (5)考查了开放探究能力。可以结合我们现代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二是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倡导。
    故答案为:
    (1)春三月,山林不登斧。夏三月,以成鱼鳖之长,则斧斤不进山林,不绝其长也……春耕、秋收,四者不失时,而百姓有余食也。
    (2)不能删掉。因为“据说”表示该信息只是传闻,删去后就与事实不符。
    (3)①×;②×;④√;
    (4)①A;②低碳减排。
    (5)一是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要求;二是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倡导。
    13.(13分)
    一件小事(节选)
    鲁迅
    这是中华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儿,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斤斗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圆,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有删改)
    链接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使得知识分子在劳动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这件小事”对主人公的影响就是:不再看不起普通劳动者,他们要比那些有地位、有名声的大人物更崇高,更是这个社会的顶梁柱。
    (1)这件小事的起因是 “我”雇的人力车车夫带倒了一个老女人 ,结果是 车夫扶着老女人去了警察局,“我”请巡警交给车夫一大把铜圆 。
    (2)在故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着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
    责怪→ 憎恶 → 诧异 → 羞愧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的“小”的?
    对应车夫的“大”,表明了“我”在车夫崇高品质面前自惭形秽。
    (4)文中的车夫有怎样的品质? ABC (多选)
    A.勤劳善良
    B.正直无私
    C.光明磊落
    D.大义凛然
    (5)联系链接材料可知,事故发生后,作者对文中的车夫持有 敬佩、赞美 的情感。
    (6)用波浪线画出最后一段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然后说说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作用: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车夫正直无私的品质深深震撼了“我”。
    【答案】(1)“我”雇的人力车车夫带倒了一个老女人 车夫扶着老女人去了警察局,“我”请巡警交给车夫一大把铜圆;
    (2)憎恶 诧异 羞愧;
    (3)对应车夫的“大”,表明了“我”在车夫崇高品质面前自惭形秽;
    (4)ABC;
    (5)敬佩、赞美;
    (6)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作用: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车夫正直无私的品质深深震撼了“我”。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短文中“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衣服都很破烂,这件小事的起因是“我”雇的人力车车夫带倒了一个老女人,却毫不踌躇,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忙看前面,大风之后。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圆”可知,“我”请巡警交给车夫一大把铜圆。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短文中“装腔作势罢了。”“我有些诧异,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外面也不见人,交给巡警,“我”的心情变化为:责怪→憎恶→诧异→羞愧。
    (3)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与分析。从“而且他对于我,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而且愈走愈大。”车夫的“大”相对应。
    (4)本题考查形象分析。根据短文中“车夫毫不理会,——却放下车子,却毫不踌躇,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车夫是一个勤劳善良、光明磊落的人。
    (5)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根据短文中“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霎时高大了,须仰视才见,交给巡警,作者对文中的车夫持有敬佩。
    (6)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从短文“风全住了。我一路走着。”中“风”“路上”可知“风全住了。”为环境描写,车夫正直无私的品质深深震撼了“我”。
    故答案为:
    (1)“我”雇的人力车车夫带倒了一个老女人 车夫扶着老女人去了警察局;
    (2)憎恶 诧异 ;
    (3)对应车夫的“大”,表明了“我”在车夫崇高品质面前自惭形秽;
    (4)ABC;
    (5)敬佩、赞美;
    (6)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车夫正直无私的品质深深震撼了“我”。
    三、写作。(50分)
    14.(50分)请你以“有你这样的_____,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先从“同桌、朋友、妈妈(或爸爸)、老师”中选择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想一想你选择的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再选取关于他(她),记得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
    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好
    有你,真好!
    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我拿着得了65分的卷子,心情低落极了,也不理人。或许觉得太伤心了吧,便趴在桌子上默默地哭泣着。这时的你犹如天使一般,降临在了我的身旁。你安慰我,鼓励我,帮助我改正出错的题,认真地复习。终于,在这次的测验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看着卷子,高兴极了。心里默默地对你说: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在班级里,我是一个“马虎小姐”,常常不是忘带铅笔,就是忘带了笔袋。而作为同桌的你,总是无微不至地帮助我。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我忘记写名字了,结果被老师好好地“教育”了一顿。那时,你便向我说:“小糊涂蛋,你怎么就那么笨呢?诺,这个是备忘录,你把每天该记的作业,上课用的书,全记好了。如果这样你还忘了,看我不轻饶你!”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本子,却令我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我不再马虎了。我感激地抱住你: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一次外出野炊时,我不小心被火烧伤了,疼得哇哇直哭。而你却冷静地替我消肿,包扎,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笑眯眯地看着我:“哦,你不要哭了,看你哭的像一只小花猫,哈哈。”说完,你便哈哈大笑起来。“不理你了。”你见我生气了,便拿着毛巾到小河边,回来后让我擦脸。此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有你,真好!
    现在我们已经分开了,但我仍旧忘不了你,待下一次遇见你时,我会大声叫出你的名字,并告诉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你,真好!
    【解答】范文:
    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好
    有你!
    在一次语文测验中,心情低落极了。或许觉得太伤心了吧。这时的你犹如天使一般。你安慰我,帮助我改正出错的题。终于,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兴极了,真好!
    有你!
    在班级里,常常不是忘带铅笔。而作为同桌的你。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结果被老师好好地“教育”了一顿,你便向我说:“小糊涂蛋?诺,这个是备忘录,上课用的书。如果这样你还忘了!”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本子。我感激地抱住你:有你!
    有你!
    一次外出野炊时,疼得哇哇直哭,包扎,笑眯眯地看着我:“哦,看你哭的像一只小花猫。”说完。“不理你了,便拿着毛巾到小河边。此时。有你!
    现在我们已经分开了,待下一次遇见你时,并告诉你:无论在什么时候,有你!轻歌 舞
    如生
    别出
    汹涌
    轻歌 曼 舞
    栩 栩 如生
    别出 心 裁
    汹涌 澎 湃

    相关试卷

    51,新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2023-2024 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51,新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2023-2024 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积累与运用,阅读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1,新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2023-2024 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2):

    这是一份51,新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2023-2024 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2),共2页。

    51,新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2023-2024 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1):

    这是一份51,新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2023-2024 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1),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积累与运用,阅读实践,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