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2地质过程
展开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2022·6月浙江卷,5~6]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4.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2023·福建福州高三期中]海退是指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下图为辽河三角洲区域图。据此完成5~6题。
5.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表现为海退为主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河流含沙量增加 ③陆地相对抬升 ④海浪侵蚀减弱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6.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说明( )
A.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逐步转变
B.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沉积
C.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的地质活动过程
D.海平面可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
[2023·黑龙江嫩江市模拟]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读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完成7~8题。
7.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作用强B.风化作用强
C.冰川作用强D.海浪作用强
8.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核
A.①→⑤→④→③B.①→⑤→③→④
C.②→③→⑤→④D.②→⑤→④→③
[2023·江西上饶市统考]丹霞地貌是指出露地表的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怪石的总称。它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相对集中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如图为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地理环境要素对比图。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 )
A.东南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以丘陵为主
B.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剧烈,流水堆积作用强
C.西北地区风化作用明显,以干热河谷为主
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其内力作用逐渐减弱
10.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冷却—地壳下沉—固结成岩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黄土覆盖—地壳抬升—外力堆积
D.红土堆积—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答题区]
11.[2022·广东卷,17(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
12.[2022·山东卷,18(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1)。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2)。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3分)
(2)说明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
微考点22 地质过程
1~2.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并分布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高大山脉,冰川面积广大,冰川作用显著,是目前我国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地区,A正确;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几乎没有现代冰川分布,B、C、D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通过对羊背石坡度、长轴延伸方向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是冰川侵蚀后在冰川谷底残留的石质小丘,无法通过观察羊背石来判断古冰川发育的厚度,A错误;古冰川作用的规模需要结合当地古冰川地貌的面积、分布特征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C错误;古冰川形成的时间需要通过生物化石和实验室测定才能确定,难以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直接判断,D错误。
3~4.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第4题,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
5~6.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海进与海退是海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表现为海退过程,一般是由于陆域相对抬升或者沉积物沉积量大于侵蚀量,导致海平面相对下降所造成,②③正确;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升高,会导致海进,侵蚀减弱是海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影响因素,①④错误。所以选B。第6题,河道(湖沼)为陆地环境,滨海浅海为海洋环境,三角洲是海岸带环境。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表明先后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D正确;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再向三角洲湿地系统转变,A错误;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陆相沉积,B错误;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地质活动过程,C错误。所以选D。
7~8.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哈萨克斯坦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A、D错误,B正确;由图可知,该区域没有冰川发育,C错误。故选B。第8题,由材料可知,石球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所以最后一个过程为③,排除B、C;石球和石蛋易碎,不可能为岩浆岩,②排除,A正确、D错误。故选A。
9~10.答案:9.A 10.B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地理环境要素对比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的资料,考查丹霞地貌形成的因素及过程,考查学生对图文资料的解读能力和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素养。第9题,由图可知,东南地区降水最多,所以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以丘陵为主,A正确;西南地区地壳抬升比较剧烈,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强,B错;西北地区地表有黄土覆盖,降水较少,流水作用较弱,风力作用明显,以干旱的谷地为主,C错;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地壳抬升速度变快,所以其内力作用逐渐增强,D错。故选A。第10题,依据材料“丹霞地貌是指出露地表的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怪石”可推测,其形成的地质过程应先是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再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的过程中,经外力(流水、风力等)侵蚀,形成丹霞地貌。故B项正确。
11.答案: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
解析: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不断侵蚀而接近,直到两河切穿分水岭,河流连通。
12.答案:(1)板块运动、断层;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2)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大分水岭,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
解析:(1)大分水岭为板块挤压运动形成,使得其河流水系沿大分水岭向西流动;从图中可以看到科拉林地垒,说明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抬升;图中河流自大分水岭向西流动,地势起伏大,流速快,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地貌;河底有大量沉积物,说明其还存在流水沉积作用。(2)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形成雅斯河;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部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6瀑布: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6瀑布,共6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0洋流: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0洋流,共6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19盐湖: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19盐湖,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