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3河流阶地
展开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地壳下降 流水侵蚀
B.地壳下降 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 流水堆积
D.地壳抬升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5~6题。
5.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运便利B.便于农耕
C.军事防御D.文化传统
6.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
A.Ⅰ、Ⅱ、Ⅲ阶地类型各不相同
B.河漫滩及阶地堆积物垂直分选都是上部为粉砂、黏土,下部为砂砾石
C.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至少经历了3次间歇性抬升
[2023·海南中学高三月考]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北向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
8.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
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
[2023·河南洛阳市统考]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T1、T2、T3B.T1、T3、T2
C.T2、T1、T3D.T3、T2、T1
10.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T1可能被洪水侵蚀
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稳定
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11.要测定河流平均下蚀速度,理论上需要测定( )
①河流的平均流量 ②河谷的垂直深度
③T3处的岩石年龄 ④T3处的岩层厚度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题区]
12.[2023·沈阳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冰川按照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其界限大致可以根据5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线进行划分,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毫米的地区为大陆性冰川区,大于500毫米的地区为海洋性冰川区,冰舌末端可能到达海拔3000米附近。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典型分布地区,流域内冰碛台地等地貌广布,泥石流、洪涝等灾害比较频发。川藏铁路穿过帕隆藏布河谷,以冰碛台地作为布线的优选地,不同于传统利用河流阶地布线的做法。下图中示意帕隆藏布流域及其河谷两侧立体地貌分布。
(1)分析帕隆藏布流域海洋性冰川广布的原因。(6分)
(2)指出帕隆藏布流域冰碛台地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形成过程。(6分)
(3)分析冰碛台地成为川藏铁路优选地的原因。(6分)
微考点23 河流阶地
1~2.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故选A。
3~4.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据材料“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可以推断出图中出现的多级阶地是在地壳运动的上升期形成的。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④,一段时间之后地壳继续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③,依次反复形成②阶地,而①位于洪水位以下,尚不属于阶地,因此最早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阶地的高程在不断升高,阶地呈现一层一层的堆积状态。可以判断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和流水侵蚀,D正确,A、B、C错。故选D。
5~6.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在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河流阶地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方便,便于农耕,故选B。与军事防御和水运便利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A、C错,D可直接排除。第6题,Ⅰ阶地类型为堆积阶地、Ⅱ阶地为基座阶地、Ⅲ阶地为侵蚀阶地,类型各不相同,A正确;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黏土,B正确;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地壳经历了三次抬升,持续抬升为V字形河谷,间歇性抬升形成一个个平坦的小台阶,D正确;河流上游为陡而深的V形谷,图中的河谷较宽,与上游的河谷不符,C错误。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C。
7~8.答案:7.D 8.C
解析: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老。第7题,图中的河流火山灰层,西岸砂岩层形成堆积明显,以堆积作用为主。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可知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A错;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图中的阶地不断增加,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C错;阶地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老,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D对。第8题,阶地②有火山灰,土壤非常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C对;河流沿岸的居民点和耕地,要考虑到洪水,故应位于海拔较高处,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但容易遭受洪水,A错;分布在阶地①,但砂岩土壤没有火山灰肥沃,B错;分布在阶地③,地势太高,D排除。
9~11.答案:9.D 10.A 11.C
解析:第9题,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阶地的相对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因此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T3、T2、T1,故选D。第10题,读图可知,T1阶地靠近河流,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可能被洪水侵蚀,A正确。T2阶地有砾石层和砂泥层,砂泥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小,流速慢,而砾石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所以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定,B错误。T3阶地所处海拔较高,容易被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导致其厚度减小,C错误。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不会形成多级阶地,地壳多次间歇上升才更易形成多级阶地,D错误。故选A。第11题,速度=距离/时间,根据T3处的岩石年龄,可知河流下蚀的总体用时,根据河谷的垂直深度可知,河谷下蚀的总体深度,即下蚀的距离。因此要测定河流平均下蚀速度,理论上需要测定河谷的垂直深度和T3处的岩石年龄,②③正确。测定河流平均下蚀速度与河流的平均流量、T3处的岩层厚度没有关系,①④错误。故选C。
12.答案:(1)帕隆藏布流域谷地朝南开口,为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在雪线以上形成大量冰川。
(2)分布特点:冰碛台地沿河流分布,河谷中游段冰碛台地较多,上游和下游河段较少;河谷北岸冰碛台地规模小于南岸。
形成过程:形成冰碛台地的冰川沉积物多在河谷中段大型支流交汇处的宽谷段富集,在河谷上游和下游深切峡谷分布较少。河谷南岸朝北向冰川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小,冰川融化速率降低,有利于冰雪积累和成冰过程,岩石碎屑在冰川动力、重力和水动力作用下,搬运至低处,形成冰碛台地。
(3)台地地形较为平坦,铁路修建工程难度较低;台地聚落分布较多;冰碛土力学强度强于其他堆积体,利于铁路修建的稳定性。
解析:(1)冰川的形成和发育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冰川是气候的产物。较低的气温和较多的固体降水,在一定的海拔高度和地形条件下才能形成。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临近印度洋,河谷近乎东西走向,但向南开口,是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降水丰富,山体平均海拔高度高于雪线,易于形成海洋性冰川。(2)从图中来看,冰碛台地沿河分布,并且中段地区的冰碛台地较多,上游和下游河谷处的冰碛台地较少。河谷中段为大型支流交汇处,河谷较宽,冰碛物在冰川动力、重力和水动力的作用下,搬运至平坦处富集,堆积形成规模较大的冰碛台地。上游和下游下切作用较强,河谷深切,冰碛物堆积的规模较小。冰碛台地在河谷北岸分布规模较小,南岸分布规模较大。河谷南岸北向的冰川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小,冰川融化速率较低,有利于冰雪积累和成冰过程,冰川作用较强,易于在河谷底部形成规模较大的冰碛台地。(3)川藏铁路的修建选址,需要考虑施工的难度、稳定性和利用度。冰碛台地地形较为平坦,利于铁路的修建,施工难度较低。冰碛台地沿着河流分布,沿线地区聚落分布较多,铁路连接度较高,利用度较高。冰碛台地主要的冰碛土力学强度较强,铁路地基稳定性较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3特色农业: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3特色农业,共5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6瀑布: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6瀑布,共6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0洋流: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0洋流,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