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A. 米(m)B. 牛顿(N)C. 千克(kg)D. 米/秒(m/s)
2.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A. 刻度尺B. 量筒C. 天平D. 弹簧测力计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 我国古代利用日晷计时
C. 月食的形成
D. 动物经小孔成倒立的像
4.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人们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是依据了琴和瑟的( )
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弦数不同
5.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6.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 )
A. 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B. 交通规则中注明行车时请系好安全带
C. 抛出去的石子仍能向前运动D. 从果树上掉下来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大
7.为了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国民体质,相关部门在居民区里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健身器材。下列器材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漫步机上的脚踏滚动圆柱
B. 背部按摩器上的凸起圆点
C. 划船器座椅上的凸起圆点
D. 腿部按摩器上的楞条形花纹
8.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数据中合理的是( )
A. 步行速度约为1m/sB. 体重约为100N
C. 身高约为160dmD. 1秒脉搏跳动约为10次
9.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图中关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 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 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 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10.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已知其中一个力是300N,合力是500N,则另一个力( )
A. 一定等于200NB. 一定小于200NC. 一定大于800ND. 可能等于800N
11.如图所示为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参加冰壶比赛时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壶运动越来越慢的过程中,冰壶的运动状态不变
B. 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C. 冰壶运动越来越慢,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未掷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静止时,其受到的重力和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设水的密度为ρ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ρ甲<ρ水B. 若m甲>m乙,则V甲>V乙
C. ρ甲>ρ乙>ρ水D. ρ甲>ρ水>ρ乙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B. 光在发生镜面反射时不遵循反射定律
C. 雨后彩虹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D. 当阳光射到玻璃墙上反射时,会使人感到刺眼,这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14.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敲击鼓面时,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乙图从玻璃罩内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丙图相同玻璃瓶装不等量的水,敲击时各瓶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
D. 丁图“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车的运动速度最小B. 甲丙两车的运动速度相同
C. 经过5s,甲乙两车相距5mD. 经过5s,乙丙两车相距10m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6.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OA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NOA等于30∘。已知∠BON等于30∘,∠CON等于45∘,∠DON等于60∘。则反射光线OA的入射光线将沿着_____方向入射。(选填“BO”、“CO”或“DO”)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0分)
1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cm;
(2)如图所示的是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的情境,此时他所受重力的方向是沿图中_____向下的方向(选填“OA”“OB”或“OC”。其中,OA垂直于滑雪板,OB沿竖直方向,OC平行于滑雪板);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
18.小军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或“小”);
(2)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vAC_____m/s。
19.小京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沿水平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将铁块放在木块上后,再次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和铁块沿同一水平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图乙所示实验中,木板受到的压力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C.甲、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D.甲、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20.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小航送给奶奶一个放大镜,奶奶借助这个放大镜能够细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放大的虚像。为了模拟上述现象,小航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如图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A、B、C三点中的__________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该像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21.小敏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她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移动;
(2)天平平衡后,天平托盘中的砝码和游标卡尺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为m=___g。然后,小敏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V=___cm3;
(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ρ=____g/cm3,根据下表中数据可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可能是_____。
22.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薄玻璃板(厚度忽略)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探究实验,还应填加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
(3)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实”或“虚”);
(4)实验中,将蜡烛A放到薄玻璃板前面,在蜡烛A侧透过玻璃板可以观察到蜡烛A的像。当每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时,将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后面,并将蜡烛B移动到合适位置,在玻璃板的前面透过玻璃板从各个角度观察会发现:蜡烛B和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此现象可以初步说明_______;
(5)小京记录了实验中的数据,表中漏记了最后一组蜡烛A的像到薄玻璃板的距离。小京漏记数据的这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应为_______cm。
23.体育课上,小明利用足球做了一个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实验。请你帮他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4.一辆汽车停在距山崖某处鸣笛,经过4s后司机听到回声。那么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大约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
25.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到了瓶口,乌鸦喝到了水。已知瓶子的容积为450mL,瓶内有0.2kg的水,石块密度为2.6×103kg/m3,g取10N/kg。求:
(1)瓶内水的重力是多少牛;
(2)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3)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质量是多少?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6.请阅读《郭守敬望远镜》并回答题。
郭守敬望远镜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我们知道,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一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称之为光谱。太阳是恒星,因此太阳的光谱是一种恒星光谱。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户口‛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温度、恒星年龄等。恒星光谱除了包含恒星自身的信息之外,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光谱望远镜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在刚刚过去的七年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恒星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望远镜。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音yùn)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
目前,郭守敬望远镜已开启新一轮的“霸气”巡天观测征程。使用郭守敬望远镜可以“普查”银河系更多的恒星,以它的观测能力,北半球天空仍然有约一亿颗恒星可观测,可以让“普查”‛资料更全面、更详细,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银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属于光的____现象;
(2)我国科学家通过分析恒星光谱确立了_______的内扁外圆新结构;
(3)已知“长蛇II星系团”距离我们约33亿光年,它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6×104km/s;
①你认为:光年是_______单位(选填“时间”或“长度”);
②请根据文中信息,估算距离我们22亿光年的“牧夫座星系团”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_______km/s。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米是长度的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牛顿是力的单位,故B符合题意;
C.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米/秒是速度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解析】【分析】掌握物理中天平、量筒、密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刻度尺、温度计、压强计测量的物理量即可解答.
【详解】实验室中,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和固体体积的工具;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即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A
【解析】A.平静水面上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动物经小孔成倒立的像,是小孔成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不能凭借音调区分琴和瑟的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强弱,与振动的幅度有关,不能凭借响度区分琴和瑟的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与发生的材料与结构有关,而琴和瑟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故可以根据音色区分琴和瑟的声音,故C符合题意;
D.弦数不同,不能影响弦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答】
A、“嫦娥四号”停稳在月球表面上,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相对于月球表面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中,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月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轨道上的某个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嫦娥四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6.【答案】D
【解析】A.紧急刹车时,车辆停止运动,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倾倒,这是惯性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行车时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而造成伤害事故,与惯性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子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石子具有惯性,是惯性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苹果从树上落下来,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改变了苹果的运动状态,与惯性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详解】A.漫步机上的脚踏滚动圆柱,是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故A项符合题意;
B.背部按摩器上的凸起圆点,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划船器座椅上的凸起圆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C项不符合题意;
D.腿部按摩器上的楞条形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A
【解析】A.步行速度约为3.6km/h,合1m/s,故A符合题意;
B.体重约为500N,故B不符合题意;
C.身高约为160cm,故C不符合题意;
D.1min脉搏跳动约为60次,故1秒脉搏跳动约为1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①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只能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AB.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B正确,A错误;
CD.乙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CD错误。
10.【答案】D
【解析】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若已知其中一个力是300N,合力为500N,若合力和这个力的方向相同,则另外一个力的方向也相同,其大小为200N;若合力与这个300的力方向相反,则需要与300N的力相反方向的力,其大小为800N;故综上所述,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200N,也可能是800N,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冰壶运动越来越慢的过程中,速度减小,冰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
B.由于冰壶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故B正确;
C.冰壶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未掷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静止时,其受到的重力和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解:ACD、由图像可知:ρ甲=mV甲=30g20cm3=1.5g/cm3,ρ乙=mV乙=30g50cm3=0.6g/cm3,ρ水=1g/cm3,可见ρ甲>ρ水>ρ乙,故AC错误,D正确;
B、由图像可知,当m甲=30g时,V甲=20cm3,当m乙=20g时,V乙=m乙ρ乙=20g0.6g/cm3≈33.3cm3,
所以m甲>m乙,则V甲
先要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物理量的最小一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结合密度公式作出计算和判断。
本题考查密度及其特性的知识,掌握图像法比较物质的密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C
【解析】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为3×108m/s,故A正确;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在镜面发生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故C正确;
D.阳光射到玻璃墙上,由于玻璃墙表面很光滑,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会使人感到刺眼,故D错误。
故选AC。
14.【答案】AB
【解析】A.甲图敲击鼓面时,鼓面上的纸屑跳动,鼓面振动带动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乙图从玻璃罩内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由于空气这种介质慢慢减少,听过铃声也在慢慢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
C.丙图相同玻璃瓶装不等量的水,敲击时各瓶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错误;
D.丁图“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B。
15.【答案】BD
【解析】AB.第一个图像是s−t图像,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
v甲=s甲t甲=20m5s=4m/s
乙车的速度
v乙=s乙t乙=30m5s=6m/s
所以v乙>v甲,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第二个图像是v−t图像,由图可知,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4m/s,所以v乙>v丙,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大,甲、丙两车的速度相同,故A错误,B正确;
C.由s−t图像可知,5s后甲运动的路程为20m,乙运动的路程为30m,甲、乙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所以5s后甲、乙两车相距
Δs=s乙−s甲=30m−20m=10m
甲、乙两车相距10m,故C错误;
D.经过5s,丙车运动的路程
s丙=v丙t=4m/s×5s=20m
乙、丙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所以5s后乙、丙两车相距
Δs′=s乙−s丙=30m−20m=10m
乙、丙两车相距10m,故D正确。
故选BD。
16.【答案】BO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反射角∠NOA等于30∘,所以入射角也等于30∘,而∠BON等于30∘,所以对应的入射光线是沿BO方向射入的。
17.【答案】2.60OB3.4
【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cm对齐,右侧与2.6cm对齐,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60cm。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沿图中OB向下的方向。
(3)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N,里面有5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4N。
18.【答案】 小 0.2
【解析】(1)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是0.5m,时间是3s,AB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sABtAB=0.5m3s=0.167m/s
BC段的路程是0.5m,时间是2s,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sBCtBC=0.5m2s=0.25m/s
因此AB段的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小。
(2)AC段的路程是
sAC=sAB+sBC=0.5m+0.5m=1m
时间是5s,AC段的平均速度为
vAC=sACtAC=1m5s=0.2m/s
19.【答案】AC
【解析】A.图甲所示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沿水平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态,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A正确;
B.图乙所示实验中,木板受到的压力等于木块和铁块的重力,不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故B错误;
CD.甲、乙两次实验,改变了压力,控制了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相同,故可以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20.【答案】 正立 C 左 不能
【解析】小航奶奶借助这个放大镜能够细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为了模拟上述现象,小航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C三点,让透镜到蜡烛的距离小于10cm,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之内;然后再和看放大镜一样,从透镜的左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
由于放大镜成的是虚像,不能成在屏上,该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21.【答案】 左 27102.7铝
【解析】(1)如图所示,指针右偏,说明右边重,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为
m总=m法+m游码=20g+5g+2g=27g
如图丙所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为60mL,故金属块的体积
V金属=V总−V水=60mL−50mL=10mL=10cm3
(3)金属块的密度为
ρ=mV=27g10cm3=2.7g/cm3=2.7×103kg/m3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金属块是铝。
22.【答案】 刻度尺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虚 像与物等大 24
【解析】(1)由题意可知,需要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探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另一支不点燃,放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若像与未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
(4)由题意可知,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即像和物的大小相等,此现象可以初步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等大。
(5)由表中数据可知,蜡烛的像到薄玻璃板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薄玻璃板的距离,所以小京漏记数据的这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24cm。
23.【答案】实验步骤:
小明踢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观察足球的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小明观察到小球从静止到运动。
小球受到了力,小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需要利用足球做一个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实验,则说明需要设计一个实验,让足球受到力,然后观察足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故实验步骤如下:
小明踢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观察足球的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小明观察到小球从静止到运动。
小球受到了力,小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4.【答案】解:汽车鸣笛后,声音传播到山崖,再返回,经过4秒司机听到回声,即声音从汽车传到山崖的时间为
t=4s2=2s
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
s=vt=340m/s×2s=680m
答: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约为680米。
【解析】解:汽车鸣笛后,声音传播到山崖,再返回,经过4秒司机听到回声,即声音从汽车传到山崖的时间为
t=4s2=2s
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
s=vt=340m/s×2s=680m
答: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约为680米。
25.【答案】解:(1)瓶内水的重力是
G水=m水g=0.2kg×10N/kg=2N
(2)水的体积为
V水=m水ρ水=0.2kg1×103kg/m3=2×10−4m3
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体积是
V石=V总−V水=450×10−6m3−2×10−4m3=2.5×10−4m3
(3)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质量是
m石=ρ石V石=2.6×103kg/m3×2.5×10−4m3=0.65kg
答:(1)瓶内水的重力是2N;
(2)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体积是2.5×10−4m3;
(3)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质量是0.65kg。
【解析】解:(1)瓶内水的重力是
G水=m水g=0.2kg×10N/kg=2N
(2)水的体积为
V水=m水ρ水=0.2kg1×103kg/m3=2×10−4m3
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体积是
V石=V总−V水=450×10−6m3−2×10−4m3=2.5×10−4m3
(3)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质量是
m石=ρ石V石=2.6×103kg/m3×2.5×10−4m3=0.65kg
答:(1)瓶内水的重力是2N;
(2)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体积是2.5×10−4m3;
(3)乌鸦投入瓶中石块的质量是0.65kg。
26.【答案】 折射 银河系晕 长度 4×104
【解析】(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利用了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该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的内扁外圆的结构。
(3)“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故是长度单位。
根据文中信息可知: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已知“长蛇II星系团”距离我们约33亿光年,故距离我们22亿光年的“牧夫座星系团”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
v牧=s牧s长v长=22光年33光年×6×104km/s=4×104km/s
物质
密度/(kg⋅m−3)
银
10.5×103
铜
8.9×103
铁
7.9×103
铝
2.7×103
蜡烛A到薄玻璃板的距离/cm
2
4
6
8
10
12
蜡烛的像到薄玻璃板的距离/cm
2
4
6
8
1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10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