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1.喜欢学习物理的晓双,对与自身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他的正常体温约为37℃B. 他的质量约为60g
C. 他的身高约为1.6mD. 他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2.如图所示,晓城用手慢慢推书,使书带着笔一起沿桌面缓慢运动,若认为“笔是静止的”,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桌面
B. 笔
C. 地面
D. 书
3.网课期间,晓双正在认真的听物理老师讲课,音箱里传出了班主任老师提醒他端正坐姿的声音,晓双能辨别不同老师发出的声音,主要利用了声音的( )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B. 水面上山的“倒影
C. 笔在水面处“折断”D. 手影游戏
5.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v1=30m/s;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v2=100km/h;在空中飞行最快的海燕,其速度可达v3=3km/min。则三者的速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v3>v1>v2B. v3>v2>v1C. v2>v1>v3D. v1>v3>v2
6.大美龙江景色四季如画,下列关于当地美景的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雾绕群峰
C. 深秋,淞满枝头
D. 严冬,白雪皑皑
7.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音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 乙图: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C. 丙图: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深度
D. 丁图: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设计光学仪器的依据,人们利用此规律有许多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利用如图成像原理可制成( )
A. 放大镜B. 照相机C. 潜望镜D. 幻灯机
9.如图所示,是一些常用的物理测量仪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测木块长度
B. 测液体体积
C. 测液体温度
D. 测木块质量
10.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凝固,后升华B. 先液化,后汽化C. 先凝固,后蒸发D. 先凝华,后升华
11.甲、乙两名同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俩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关于他们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图像,其中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如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乙图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丙图中现象可说明光的反射是可逆的D. 丁图中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3.如图所示,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泳池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
B. 人从泳池中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
C. 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人感觉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
D. 人出水后感觉冷,只是因为泳池中水的温度高于空气的温度
14.有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s时,甲比乙运动的路程长B. 0−2秒内,乙的速度比甲快
C. 4秒时,甲、乙速度相同D. 甲的速度始终比乙快
15.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拨动钢尺的力度,将锅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的两种不同波形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对各种情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低
B. 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
C. 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
D.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
1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人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B. 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 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虚像D. “刷脸”时人距摄像头1f到2f之间
17.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 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g/cm3
C.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8.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喜爱物理的晓双学会了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请把他各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1)长度______ cm;
(2)时间______ 秒;
(3)温度______ ℃;
(4)质量______ 克。
19.自11月9日周家街道出现疫情以来,我区共有200余名教师勇敢逆行,奔赴抗疫一线。如图所示,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防护服上的这些可爱“大白”的名字,是因为发生______ (选填“镜面”“漫”)反射的缘故;在上门核酸检测时,用于扫码的手机镜头属于______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以“大白”随身携带的采样管为参照物,“大白”是______ (选填“运动”“静止”)的;消毒时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属于______ (选填“机械”“分子”)运动。
20.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 产生的,声音要靠______ 传播,______ 不能传声。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某同学在看到闪电后5秒才听到雷声,则这个人距打雷处约______ 米。
2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其中入射角等于______ ,折射角等于等于______ ,直线______ (选填“NN′”“MM′”)是界面,空气在界面的______ (选填“上侧”“下侧”“左侧”“右侧”)。
22.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冰箱,小明告诉妈妈,冰箱是通过制冷剂的______和______来实现制冷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侧壁上会由于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出现白霜,妈妈为冰箱除霜的时候先断电一段时间,等白霜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再用毛巾擦拭就清理干净了。
23.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 ______ ,若宇航员将此苹果带到太空中,苹果的质量______ (以下空格中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质量______ ,密度______ ;给车胎充气时,当车胎鼓起后(体积保持不变),继续给它充气过程中,车胎内气体的质量______ ,密度______ 。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24.一束与镜面成3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MN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25.如图,根据图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相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26.在期末复习时晓双发现:在本学期的很多实验探究中都需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于是他把这些实验放在一起进行了复习。
(1)在测量“气泡速度”的过程中,刻度尺用于测量气泡运动的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除刻度尺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刻度尺用于测量______ 和______ ;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既能反射成像,又便于______ ;该实验应选取两支外形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进行探究。如甲图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移走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晓双利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并绘制了如丙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物距u=20cm时,对应的像距v=______ cm,由此可知,此实验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 cm;晓双在图乙中观察到了光屏上清晰的像,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的是倒立、______ 的实像,若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若晓双想探究“凸透镜所成像与焦距的关系”,他需要收集同一物体在物距一定时,经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和对应的______ 。
27.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此物质一定属于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______ ℃,在10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该物质熔化时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2)把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物质______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_ (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固体物质的上表面;
(3)完成以上探究后,若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继续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在持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水的温度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到达沸点,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8.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______ 台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调节,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2)正确调节后,将空烧杯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里最小的砝码放在右盘,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砝码,并______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测得空烧杯质量为14g;
(3)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杯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_ g。质量测完后,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液体的密度是______ g/cm3。
(4)分析整个测量过程可知,用这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液体密度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9.如图所示,为了倡导绿色出行,物理老师改成骑电动车上班。制造电动车车架有各种不同的材料,部分材料的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请解答:
(1)物理老师开着它以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道路上,6min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
(2)若车架的体积为5×10−3m3,用锰钢制作该车架,则车架的质量为多少kg?
(3)若同强度的碳纤维代替锰钢制作该车架,车架的质量能够减轻多少k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接近于60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他的身高约为1.6m。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符合实际。
故选:B。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答案】D
【解析】解:对于正在运行的笔,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故D正确;
对于正在运行的书,笔相对于地面、桌面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铅笔应该是运动的;故AC错误;
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不能选择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
故选:D。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3.【答案】B
【解析】解:晓双能辨别不同老师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老师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色,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影响它们的因素要熟练掌握。
4.【答案】B
【解析】解: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静湖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D、手影是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②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5.【答案】A
【解析】解:猎豹的速度:v1=30m/s=30×3.6km/h=108km/h;
旗鱼的速度:v2=100km/h;
雨燕的速度:v3=3km/min=180km/h;
所以:v3>v1>v2。
故选:A。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首先进行单位换算,统一单位之后,进行比较。
本题的关键是进行单位的换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字是倍数,不参与单位的换算。
6.【答案】A
【解析】解:A、初春,冰雪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严冬,白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7.【答案】D
【解析】解:A.甲图中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正确;
B.乙图中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播声音的效果好,故B正确;
C.丙图中船向水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物体被反射回来,从而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深度,利用了回声定位,故C正确;
D.丁图中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说明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D。
(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3)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传播条件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8.【答案】B
【解析】解:根据图片可知,此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故选:B。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
9.【答案】B
【解析】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放正,不能歪斜,故A错误;
B、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B正确;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和容器壁,故C错误;
D、砝码不能用手拿取,应用镊子夹取,故D错误。
故选:B。
结合图示中的操作,根据每个测量工具或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分别分析,最终做出判断。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物理测量工具或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
10.【答案】B
【解析】解:刚进屋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
故选:B。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11.【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由图可知,他们在相等时间t内s甲
故选:B。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通过的路程s甲小于乙通过的路程s乙,即s甲
12.【答案】A
【解析】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互相能看到对方,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光线被发散,故D正确。
故选:A。
(1)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本题涉及到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光的直线传播、漫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13.【答案】C
【解析】解:A、B、从泳池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带走了身上的部分热量,所以人感觉冷,故AB错误;
C、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人感觉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故C正确;
D、人出水后感觉冷,是因为人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带走了身上的部分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为: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此题考查了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知识点。
14.【答案】B
【解析】解:(1)从图中可知,2s时,乙的路程为8m,甲的路程小于8m,故甲比乙运动的路程短,根据v=st可知乙的速度比甲快,故A错误、B正确;
(2)从图中可知,甲一直匀速运动,0∼2s,乙匀速运动,2s以后,乙静止,故4秒时,甲、乙速度不相同,结合(1)中分析,可知CD错误。
故选:B。
(1)从图中可知,2s时,乙的路程和甲的路程的大小关系,根据v=st可知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
(2)从图中可知,甲一直匀速运动,0∼2s,乙匀速运动,2s以后,乙静止。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15.【答案】B
【解析】解:
A、由波形图可知,甲和乙比较,相同时间内甲振动的次数多,所以甲波形图的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故A错误;
B、甲和乙比较,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说明甲声音的响度比乙大,故B正确;
C、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变小,则由图可知,对应的是乙波形图,故C错误;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钢尺的振动变慢,即振动频率变小,则由图可知,对应的是乙波形图,故D错误。
故选:B。
(1)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本题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看懂波形图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C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物距为40−60cm,则焦距要小于20cm,故A正确,CD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
故选:A。
(1)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7.【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错误;
B、乙物质的密度:ρ乙=m乙V乙=10g20cm3=0.5g/cm3,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乙的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ρ=mV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当甲、乙的质量均为10g时,甲的体积为10cm3,乙的体积为20cm3,因此乙的体积是甲的体积的2倍,故D正确。
故选:D。
(1)由图可知,纵轴代表质量,横轴代表体积,从图中数据可直接读出甲体积为20cm3时的质量;
(2)从图中读数乙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乙的密度;
(3)从图中可知甲、乙的体积相同时,甲、乙的质量大小,再根据密度公式分析甲、乙的密度大小;
(4)从图中可知当甲乙的质量均为10g时,甲、乙的体积大小,进而可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对密度图像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8.【答案】
【解析】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30cm;
(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37.5s,即277.5s;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从下向上的数值逐渐增大,故此时是0摄氏度以上,故读数为26℃;
(4)由图可知,天平标尺的总质量是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3.4g,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00g+3.4g=103.4g。
故答案为:(1)2.30;(2)277.5;(3)26;(4)103.4。
(1)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3)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要先确定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温度计液柱液面位置读数,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4)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数值即待测物体的质量。
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19.【答案】漫 凸透镜 静止 分子
【解析】解: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防护服上的这些可爱“大白”的名字,是因为发生漫反射;
在上门核酸检测时,用于扫码的手机镜头属于凸透镜;
以“大白”随身携带的采样管为参照物,“大白”和采样管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消毒时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
故答案为:漫;凸透镜;静止;分子。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手机摄像头都是凸透镜;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观察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本题考查了漫反射现象、凸透镜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扩散现象,属于基础综合题。
20.【答案】振动 介质 真空 1700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在常温下,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某同学在看到闪电后5秒才听到雷声,人距打雷处的距离:
s=vt=340m/s×5s=1700m;
故答案为:振动;介质;真空;1700。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利用公式s=vt可以求解发声的位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了解和掌握,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记住光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21.【答案】60∘40∘MM′左侧
【解析】解:如图所示,∠AON=90∘−30∘=60∘=∠BON,
;
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N′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M′为界面,
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BON为入射角,∠N′OC为折射角,∠N′OC=90∘−50∘=40∘;
∠BON为入射角,∠BON=60∘,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MM′的右边是玻璃,左侧是空气。
故答案为:60∘;40∘;MM′;左侧。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光路图的解析,解决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从而确定反射面和法线。
22.【答案】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
【解析】解: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气态工作物质在冰箱外液化成为液态,同时放出热量;
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侧壁上会由于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而出现白霜;
白霜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23.【答案】g 不变 变小 不变 变大 变大
【解析】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若宇航员将此苹果带到太空中,苹果的质量不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给车胎充气时,当车胎鼓起后(体积保持不变),继续给它充气过程中,物质增多,车胎内气体的质量变大,根据ρ=mV知,密度变大。
故答案为:g;不变;变小;不变;变大;变大。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国际单位是kg,常用单位是g,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
24.【答案】解:图中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反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25.【答案】解:左图中,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右图中,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6.【答案】路程 v=st 秒表 物距 像距 确定到像的位置 相同 前侧 不能 不变 20 10 缩小 近视 像距
【解析】解:(1)在测量“气泡速度”的过程中,用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时间,根据v=st求出气泡速度的平均速度,故该实验的原理是v=st,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刻度尺用于测量物距和像距,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利用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到像的位置;
实验时应选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实验时,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3)由丙图可知,当物距u=20cm时,对应的像距v=20cm,根据u=v=2f可知,f=10cm;
晓双在图乙中观察到了光屏上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此时像距变大,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凹透镜是近视眼镜;
在物距一定时,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相当于改变像距,故他需要收集同一物体在物距一定时,经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和对应的像距。
故答案为:(1)路程;v=st;秒表;(2)物距;像距;确定到像的位置;相同;前侧;不能;不变;(3)20;10;近视;像距。
(1)在测量“气泡速度”的过程中,用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时间,根据v=st求出气泡速度的平均速度;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利用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到像的位置;
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人的眼睛应通过玻璃板观察像;
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3)根据u=v=2f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在物距一定时,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相当于改变像距。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
27.【答案】晶体 80 固液共存态 需要 受热均匀 高于 能 不能
【解析】解:(1)从该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3分钟,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此物质一定属于晶体;此物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是80℃,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需要吸热;
(2)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3)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试管内水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晶体;80;固液共存态;需要;(2)受热均匀;高于;(3)能;不能。
(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对于晶体物质,温度高于熔点时是液态,低于熔点时是固态,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2)为使物质受热均匀,可用水浴法,注意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3)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实验的理解和对沸腾的特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8.【答案】水平 右 向右移动游码 480.8偏大
【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天平的指针向左偏,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天平测量过程中,如果试加了最小砝码后,向右侧偏,应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因此总质量:m=50g+10g+2g=62g,
杯中液体的质量:m液=m−m杯=62g−14g=48g;
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2mL,液体的体积为V=60mL=60cm3;
液体的密度ρ=mV=48g60cm3=0.8g/cm3;
(4)分析实验的步骤可以看出,将杯子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杯子壁不可避免地会有残留的液体,使得测量的液体的体积变小,根据密度公式ρ=mV=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水平;右;(2)向右移动游码;(3)48;0.8;(4)偏大。
(1)调节天平平衡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利用天平的基本调节和使用规则分析;
(3)砝码数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示数就是所测物体的质量数,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就是液体质量,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mV=求得液体的密度;
(5)测量结果的大小受质量与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从步骤的顺序中分析是否对这两个量的测量产生了影响。
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方法,考查了天平、量筒的使用、误差分析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中考常见题。
29.【答案】解:(1)已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v=5m/s,所用时间:t=6min=360s,
由v=st可得,6min通过的路程:s=vt=5m/s×360s=1800m;
(2)已知车架的体积:V车架=5×10−3m3,其密度为:ρ锰钢=7.9×103kg/m3,
由密度公式可得,锰钢车架质量为:m1=ρ锰钢V车架=7.9×103kg/m3×5×10−3m3=39.5kg;
(3)已知选择碳纤维材料;由密度公式可得,碳纤维车架的质量:m2=ρ碳纤维V车架=1.6×103kg/m3×5×10−3m3=8kg,
所以,减轻的质量为:m=m1−m2=39.5kg−8kg=31.5kg。
答:(1)6min通过的路程为1800m;
(2)用锰钢制作该车架,则车架的质量为39.5kg;
(3)若同强度的碳纤维代替锰钢制作该车架,车架的质量能够减轻31.5kg。
【解析】(1)已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通过的路程;
(2)知道车架的体积和制作该车架锰钢材料的密度,根据密度的变形式m=ρV可求出其质量;
(3)已知选择的材料,又知道车架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碳纤维车架的质量,锰钢制车架质量和碳纤维车架质量之差即为能够减轻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有关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电动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用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材料技术指标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九上物理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九上物理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四个同学进行登山比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