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中学生的手掌宽约为15cmB. 人的脉搏正常跳动的时间间隔是5s
    C. 全新2B铅笔长度约为10mm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2.天宫课堂第二课,航天员正在给孩子们讲解太空奥秘。冰墩墩从他们前面飘过,将
    该冰墩墩从地球带上中国空间站,其质量( )
    A. 变小B. 不变C. 变大D. 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的双塔寺是山西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也是太原市的城市标志,历代的地方志把“凌霄双塔”称为古太原八景之一。下列成语所描述光现象的成因与图中双塔倒影的成因相同的是( )
    A. 海市蜃楼B. 井底之蛙C. 杯弓蛇影D. 一叶障目
    4.为了车辆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行人安全,道路交叉口常设有监控摄像机,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
    5.四季交替,水的状态也随其变化,带动着自然界水的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 夏天,地面水蒸发加快,是液化放热现象
    C. 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6.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如图所示是演奏者正在吹奏陶埙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由于陶埙振动产生的
    B. 用力吹陶埙,改变陶埙声音的响度
    C. 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D. 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7.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由此可以判定风的方向以及两人中骑车速度较快的是( )
    A. 向东甲B. 向东乙C. 向西甲D. 向西乙
    8.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这是为了证明( )
    A. 液体能够发声
    B. 液体传声更快
    C.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 声音的音调在降低
    9.“失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物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同样重要,下列器材使用正确的是( )
    A. 木块的长度为1.6cm
    B. 温度计的使用
    C. 天平的使用
    D. 量筒读数时
    10.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地点参加800m体测,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
    C. 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
    D. t4时刻甲、乙两同学同时到达终点,则甲同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同学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我们听到上课铃声是由______传来的。
    1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对应的读数为______℃。
    13.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作为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______ (填“虚”或“实”)像。仔细观察后可知:近处的人所成的像与人大小相同,远处的树木所成的像大小与实物相比是______ (填“相同”或“缩小”)的。我国已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 (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14.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乙物质的密度是______g/cm3;质量为6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______cm3;当甲、乙两物质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之比是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将透镜的种类画在虚线框内。
    16.小美去鞋店买鞋,如图所示是她站在镜前试鞋的情景。请画出小美的眼睛A点看到鞋面B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完整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清晰、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______℃。
    (2)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_(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19.如图所示,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入射。
    (1)若将纸板B向后折,使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
    射光,此时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的存在。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点O,反射光将沿______方向射出,这
    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
    (3)若开始实验时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
    20.李强想通过实验测量固体的密度,于是他找来一块不吸水的石块,从实验室借来了器材,并对石块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该实验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是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
    (3)李强纠正错误后,测量石块质量时,将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石块的质量为______ g;测出石块的质量后将石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则石块密度为______kg/m3。
    21.小明家里放着三块大小不同的凸透镜,肉眼无法分辨它们的聚光能力。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帮他找出会聚能力最强的那块凸透镜。
    (1)还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2.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水管内的水结冰,甚至会把水管冻裂。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2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求:
    (1)甲车运动的速度v甲。
    (2)运动7秒,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
    24.如图所示,是某八年级学生早晨上学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7元,限2km,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1.40元/km收费。”根据这些消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
    25.张涛用家里的电子秤测出一个小空瓶的质量为110g,在小瓶中加水至标记处,测出小瓶和水的总质量为210g,将小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后并吹干,再向瓶中加入“84消毒液”至标记处,测出小瓶和“84消毒液”的总质量为23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小瓶中水的质量。
    (2)小瓶中“84消毒液”的体积。
    (3)“84消毒液”的密度。
    26.今年小明家里的苹果获得了丰收。小明想,苹果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苹果带到了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测苹果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苹果的质量为228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为480g;然后借助牙签将这个苹果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苹果,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为240g。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以下问题:
    (1)溢水杯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ρ水=1.0×103kg/m3)
    (2)这个苹果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少?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这个苹果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七、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在低于−10℃的云层里先形成晶核,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蒸气;三是云层下面的气温低于0℃,靠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高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的温度在0℃以上时,会使一部分雪熔化成水,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2021年2月24日某地区迎来了今年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有关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中水蒸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撒盐使雪的熔点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4)形成“雨夹雪”的原因是______。
    28.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______(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12.4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在图2中,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甲位置下落到丙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3)在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同学们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纸锥的质量。为了验证猜想,简要的做法是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普通中学生的手掌宽约为10cm,故A不符合实际;
    B、人的脉搏正常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70次,因此每次间隔为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张开手掌,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约是20cm,全新的2B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20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B
    【解析】解:将该冰墩墩从地球带上中国空间站,其质量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掌握质量的概念和含义,会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答案】C
    【解析】解:“凌霄双塔”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D、井底之蛙、一叶障目,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D错误;
    C、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故选:C。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在平时要注意区分,找出它们实质上的不同,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4.【答案】B
    【解析】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
    故选:B。
    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故A正确;
    B、夏天,地面水蒸发加快,是汽化吸热现象,故B错误;
    C、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故D正确。
    故选:B。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是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要放热;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要吸热。
    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6.【答案】B
    【解析】解:A、吹埙发出的声音是由埙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吹埙过程中,用力吹,声音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会不同,故B正确;
    C、音乐老师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不是噪声,故C错误;
    D、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B。
    A、物体振动发声;
    B、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
    C、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到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或者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造成了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D、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属基础题目。
    7.【答案】B
    【解析】解:因为甲、乙都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说明甲的速度小于风速;乙感觉逆风,说明乙的速度大于风速,所以两人中骑车速度较快的是乙,风的方向向东。
    故选:B。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
    8.【答案】C
    【解析】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转换法在物理学研究当中的有效运用。
    9.【答案】D
    【解析】解:A、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为0.1cm,故物体长度为1.60cm,故A错误;
    B、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B错误;
    C、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加减砝码用镊子,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的视线始终要与液面的凹面的最低处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1)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零刻度线磨损的,可以从其它整格处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数值。
    (2)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3)使用天平时,左物右码,且加减砝码用镊子。
    (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本题考查了天平、量筒、温度计和刻度尺的使用,是一道基础综合题。
    10.【答案】C
    【解析】解: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的v−t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说明两人都在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不变,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两同学的距离越来越大,故B错误;
    C、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t3∼t4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总路程相同,则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故C正确;
    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v−t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说明人在做加速运动,v−t图象是一条水平直线说明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知相同时间内,速度越大,运动的距离越大;两人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时两人相对静止。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答案】振动 响度 空气
    【解析】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的大小,所以指声音的响度;
    (3)我们听到的上课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的。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空气。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3)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12.【答案】热胀冷缩 0.137.6
    【解析】解: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对应的读数为37.6℃。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0.1;37.6。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体温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本题考查体温计的原理和读数,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3.【答案】虚 相同 镜面
    【解析】解:
    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大厦的外部安装的平板玻璃幕墙看到自己的虚像;
    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故远处的树木所成的像大小与实物相比是相同的;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故答案为:虚;相同; 镜面。
    (1)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光污染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镜面反射的危害,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4.【答案】2 12 1:4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V甲=4cm3时,甲的质量为m甲=2g,则甲的密度为:
    ρ甲=m甲V甲=2g4cm3=0.5g/cm3;
    当乙的体积为V乙=2cm3时,乙的质量为m乙=4g,则乙的密度为:
    ρ乙=m乙V乙=4g2cm3=2g/cm3;
    质量为6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V′=m′ρ甲=6g0.5g/cm3=12cm3;
    当甲、乙两物质的体积都为V时,它们的质量之比:
    m甲′m乙′=Vρ甲Vρ乙=ρ甲ρ乙=0.5g/cm32g/cm3=1:4。
    故答案为:2;12;1:4。
    由图可知甲、乙的体积和对应的质量,利用ρ=mV可求出甲、乙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对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和对密度特性的理解,从图像中读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5.【答案】解:图中会聚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平行,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根据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发散还是会聚确定透镜的类型。
    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特点的了解及应用,能够判断出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发散还是会聚,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6.【答案】
    【解析】【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作出B点在平面镜中的像B′。
    (2)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即可作出小美的眼睛A点看到鞋面B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完整光路图。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平面镜作图,利用好反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上发生出的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平面镜的特点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作出鞋面B点的对称点B′,即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
    连接像点与眼睛A点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BO、OA,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7.【答案】10.0能 倒 实
    【解析】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20.0cm−10.0cm=10.0cm,即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物距为15cm,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v=55cm−25cm=30cm,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此时u=30cm,v=15cm,时,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在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10.0;(2)能;倒;实。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成像性质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物距、像距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8.【答案】−4晶体 固液共存态 烧杯
    【解析】解:(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液柱在0℃以下,乙中的示数为−4℃。
    (2)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晶体;在第6min时,冰正在熔化中,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3)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试管中的水温度可以达到沸点,但是因为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4;(2)晶体;固液共存态;(3)烧杯。
    (1)温度计在读数前要弄清楚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水沸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知道晶体的熔化特征;会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知道水沸腾的条件。
    19.【答案】有 OE 可逆的 不能
    【解析】解:(1)若将纸板B向后折,使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据反射定律可知,我们在纸板B上没有看到反射光,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
    (2)让光线沿着F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3)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有;(2)OE;可逆的;(3)不能。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20.【答案】ρ=mV 没有将游码调零 542.7×103
    【解析】解:(1)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是ρ=mV;
    (2)天平在调节时,首先应将其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所以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没有将游码调零;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由图乙知,
    石块的质量为:m=50g+4g=54g;
    由图丙知,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量筒内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70mL,则
    石块体积为:V石=70mL−50mL=20mL=20cm3;
    石块的密度为:ρ=mV石=54g20cm3=2.7g/cm3=2.7×103kg/m3。
    故答案为:(1)ρ=mV;(2)没有将游码调零;(3)54;2.7×103。
    (1)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是ρ=mV;
    (2)天平在调节时,首先应将其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此时表示天平已经平衡;
    (3)石块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注意分度值,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浸没水中前后量筒的示数差,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石块的密度。
    本题是测量固体物质密度的实验,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以及密度公式的运用,注意单位换算。
    21.【答案】凸透镜、白纸、刻度尺 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记作L1;
    ③换用另外两个凸透镜分别重复上述步骤,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分别记作L2、L3 最厚的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最近,会聚能力最强
    【解析】解:(1)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焦距,故需要刻度尺;要利用凸透镜和太阳光在白纸上找到焦点,故需要凸透镜和白纸;
    (2)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要注意必须是正对,保证太阳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调整凸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利用刻度尺测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记作L1,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换用另外两个凸透镜分别重复上述步骤,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分别记作L2、L3;
    (3)越厚的凸透镜,其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1)凸透镜、白纸、刻度尺;
    (2)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记作L1;
    ③换用另外两个凸透镜分别重复上述步骤,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分别记作L2、L3;
    (3)最厚的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最近,会聚能力最强。
    太阳光可以看作平行光,根据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与主光轴平行的光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而焦距越大,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弱,焦距越小,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因此只要借助刻度尺、白纸测出三个凸透镜的焦距,通过比较焦距的大小即可比较出三个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强弱了。
    这道题对学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考查:一是焦距的测量方法,二是凸透镜的焦距与会聚能力、凸透镜的厚薄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是考查了学生组织语言对实验步骤进行科学描述的能力。因此这道题对于初学透镜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比较好的训练。
    22.【答案】解:冬天气温降低,自来水管受冷收缩,体积减小;当温度低于0℃以下时,水管中的水结冰,质量一定,密度减小,根据ρ=mV,体积膨胀,大于自来水管的体积而将水管胀裂。
    【解析】由公式ρ=mV可知,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当质量不变时,水结冰体积会增大。
    本题反映的是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23.【答案】解:
    (1)由图知,甲车在8s内走了8m,甲车的速度:
    v甲=s1t1=8m8s=1m/s;
    (2)由图知,乙车在8s内走了4m,乙车的速度:
    v乙=s2t2=4m8s=0.5m/s;
    运动7秒,甲车运动的路程s甲=v甲t=1m/s×7s=7m,
    乙车运动的路程s乙=v乙t=0.5m/s×7s=3.5m,
    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Δs=s甲−s乙=7m−3.5m=3.5m。
    答:(1)甲车运动的速度v甲为1m/s;
    (2)运动7秒,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3.5m。
    【解析】(1)由图知,甲车在8s内走了8m,利用速度公式得出甲车的速度;
    (2)由图知,乙车在8s内走了4m,利用速度公式得出乙车的速度,
    运动7秒,根据s=vt分别得出甲车、乙车运动的路程,进而得出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08:56−08:41=15min=0.25h,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7.2km,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st=。
    (2)超过起步价的里程:s′=7.2km−2km=5.2km,
    超过起步价的金额:5.2km×1.40元/km=7.28元,
    车票金额:7元+7.28元=14.28元。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0.25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8.8km/h;
    (3)车票的金额应该为14.28元。
    【解析】(1)利用下车和上车时间得出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已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3)起步价7元,限2km,求出剩余的路程,求出剩余路程的金额,再加上起步价,就是车票的金额。
    通过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平均速度计算、车票金额计算等,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
    25.【答案】解:(1)瓶里水的质量m水=m总1−m瓶=210g−110g=100g;
    (2)由ρ=mV可得,瓶里水的体积V水=m水ρ水=100g1.0g/cm3=100cm3,
    因为是再向瓶中加入“84消毒液”至标记处,所以“84消毒液”的体积V液=V水=100cm3;
    (3)“84消毒液”的质量m液=m总2−m瓶=230g−110g=120g,
    “84消毒液”的密度ρ液=m液ρ液=120g100cm3=1.2g/cm3。
    答:(1)瓶里水的质量为100g;
    (2)小瓶中“84消毒液”的体积为100cm3;
    (3)“84消毒液”的密度为1.2g/cm3。
    【解析】(1)用小瓶和水的总质量减去小空瓶的质量,即为瓶里水的质量;
    (2)由“再向瓶中加入‘84消毒液’至标记处”可知,求得瓶里水的体积即为“84消毒液”的体积;
    (3)小瓶和“84消毒液”的总质量减去小空瓶的质量,即为瓶里“84消毒液”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可求得“84消毒液”的密度。
    此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求得消毒液体积是本题的难点,巧妙地利用等量代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6.【答案】解:(1)已知装满水的溢水杯总质量m1=480g,取出苹果后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2=240g,
    则溢水杯排出水的质量:m排=m1−m2=480g−240g=240g;
    (2)已知ρ水=1.0×103kg/m3,由ρ=mV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m排ρ水=240g1g/cm3=240cm3,即苹果的体积为V=240cm3;
    则苹果的密度为:ρ=mV=228g240cm3=0.95g/cm3;
    (3)实验中,排开水的体积即苹果的体积,苹果从溢水杯中取出会带出一部分水,使排开水的质量变大,即排开水的质量变大,测得苹果的体积变大,
    苹果质量不变,由ρ=mV可知测得的苹果密度偏小。
    答:(1)溢水杯排出水的质量是240g;
    (2)这个苹果的体积是240cm3,密度是0.95g/c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这个苹果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偏小。
    【解析】(1)已知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和取出苹果后的溢水杯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就是溢水杯排出水的质量;
    (2)已知水的密度和排出水的质量,根据由ρ=mV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苹果的体积;再根据ρ=mV求出苹果的密度;
    (3)苹果从溢水杯中取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水,使得排出水的质量变大,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排开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
    27.【答案】凝华 D 降低 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0℃
    【解析】解:(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凝华使晶核长大成雪晶;
    (2)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根据阅读材料可知,云层下气温较高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故选D;
    (3)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且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向路面撒盐可以让雪在低温下熔化以达到除雪的目的;
    (4)根据阅读材料可知,空中形成的雪花靠近地面时空气在0℃以上,部分雪熔化,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故答案为:(1)凝华;(2)D;(3)降低;(4)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0℃。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2)雪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
    (3)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
    (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本题考查雪以及雨夹雪的形成过程,是一道应用题,难度不大。
    28.【答案】变速 0.1505A相同
    【解析】解:(1)由纸锥照片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纸锥做变速运动。
    由题意知s=12.40cm,t=4×0.2s=0.8s,纸锥的速度v=st=;
    (2)因为纸锥在相等的时间t内路程s越来越大,由v=st知,纸锥的速度越来越大,由图象知图象A能反应纸锥下落的运动情况。
    (3)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控制纸锥的形状和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质量不同,因此,应该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故答案为:(1)变速;0.1505;(2)A;(3)相同。
    (1)由图示照片求出纸锥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已知A、B间的距离,由图求出纸锥由A运动到B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纸锥的速度。
    (2)先判断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看哪个图象反映了这种变化关系;
    (3)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因此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该使用控制变量法。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N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部分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部分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m,5m/sB,【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