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第1页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第2页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共13页。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魂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李清照的词,回答下面小题。
    菩萨蛮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 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的最初几年。
    3.分析词首句中“归鸿”“云碧”这两个意象的作用。
    4.词中的“催”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5.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6.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泊平江百花洲①
    (宋)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旁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释】①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这首诗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今南京)江东转运副使的途中所作。②王程:为王事奔走的旅程。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
    阅读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9.“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10.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1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14.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
    【北宋】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钩。
    15.诗歌的一、二句,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别 诗
    (南朝)范云
    孤烟起新丰,归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采兰沅水东。
    桂折心焉寄?兰采意谁通。
    17.诗的五、六句中,“满”“空”两字可谓灵动传神,请试作分析。
    18.结合课本中所学过的《涉江采芙蓉》,说说诗的最后四句写“折桂”“采兰”二事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9.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贪夫倦听空低首”,“空”在诗句中是副词,本意是“白白地、徒劳地”。
    然后结合句意以及修饰的对象分析效果。
    “贪夫倦听空低首”意思是“客居他乡却贪恋故土的人厌倦听到这啼叫声,却又不能叫它不叫,只好徒然无奈地低下了头”;这一句描写的对象是“贪夫”的动作行为,这“贪夫”是指客居他乡之人,本就怀有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却又听到“子规鸟”的叫声,更添愁情,所以“倦听”子规鸣叫,但又无法排除这叫声,只能“空低首”,以“空”修饰“低首”,说明这低头也无法排除子规啼叫以及内心萦绕不散的思乡之情,所以这“空”字实则凸显思乡却难归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通读全诗,由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等来看,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客居他乡的“贪夫”形象,所选择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之情。
    结合注释,由“子规”可以联系杜宇的传说:杜宇将自己的君位禅让给了臣下,自己隐居,死后灵魂不灭,化作杜鹃,哀声啼叫,人们用以表达哀怨、愁思之情。首联点出这个传说, 在暮春初夏,子规哀叫,而颔联写出听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他们听到后的感受是“倦”“低首”“断肠”,可见思乡之切,且归家之难。
    如“贪夫”和“远客”,“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意思是“客居他乡却贪恋故土的人厌倦听到这啼叫声,却又不能叫它不叫,只好徒然无奈地低下了头,远行在外的人一听到这啼叫声就已如断肠般地悲痛到极点”,这二人听到子规啼鸣,一“倦听”“空低首”,一“初闻断肠”,都是悲痛至极,可见思乡难归。
    如“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意思是“锦江春残,花朵如雨般飘零,楚天梦醒,月光如霜,凄清冷寂”,无论是“残花”,还是“如霜之月”,都是哀景,这是以凋残的春景来烘托难归之情。
    3.“归鸿声断”“残云碧”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归鸿”和“云碧”在古诗歌传统中往往用以寄托羁旅愁思,这里借“归鸿”“云碧”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 4.“催”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角声急促,催促黎明的到来,反映了词人因思乡而彻夜难眠的苦况。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意象的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从意象的特点、情感主旨两个角度来赏析。诗歌首句写“归鸿声断残云碧”,意思是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那嘹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此刻的情绪自然是怅然若失。“归鸿”和“碧云”是古诗词中两个常用意象,寓有飘零异地之感,在古诗歌传统中往往用以寄托羁旅愁思,作者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这里借归鸿碧云表达的就是作者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诗歌炼字题往往需要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作答。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角声催晓漏”写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其中的“催”字运用拟人手法,把原本没有情感的“角声”赋予人的情感。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角声的急促,正在急切地催促黎明的到来。从情感主旨上来看,作者写一夜的角声催来了黎明,说明作者一夜未眠,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词人因思念家乡而彻夜难眠的现状。
    5.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跋山涉水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同时意味着离家乡越来越远,又突显词的韵律之优美。 6.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之时,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
    从语言特点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等。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反复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理解“一程”的意思,然后分析“一程’的表达效果。“程”意为“道路、路程”,“一程”即“一段路”,“山一程,水一程”即一段山路,一段水路,可以说是山长水远。重复使用“一程”,突出了路途的遥远漫长,艰难曲折;而词人就在这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之中,一程又一程,不仅行程艰辛,而且愈走离家乡愈远,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从音韵的角度来说,“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让诗词韵律和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情感和语言特点的能力。诗歌描写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从声音到光亮,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精致。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思想感情方面,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夜深千帐灯”,是说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之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语言特点方面,“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下片“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体现了韵律美。因此,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
    7.①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
    ②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8.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含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
    尾联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答本题一是要指出修辞手法,二是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同时分析出“无理却有趣”,最后点明其效果作用。
    颈联的意思是: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相识”“苦见留”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不说自己对岸旁杨柳的亲近感,而是说成它们都熟悉自己、认得自己,不说自己留恋不舍,而是说视野所见的云、山对自己情深意浓,依依不舍深挚挽留。这样写,既饶有情致,又不落俗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9.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0.①思乡。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意思是:东风吹着那细细春雨洒过青山,回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悠闲。“草色闲”中“闲”的意思是“悠闲”之意,把草色赋予人的情态是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自由、舒展的情态。
    结合颔联中“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出句是诗人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据此可知诗人此时内心悲哀,有家不能回,首联中的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颈联“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意思是: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由此可知,主人公远望家乡,从而产生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尾联“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意思是: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就可以分析出诗人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了:“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11.示例一:“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迸”字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示例二: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 12.最后一句总括全诗,“短愁”指羁旅之愁,思乡之感。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的能力。
    答题时,先确定词语的含义,然后分析词语在句中的意义,确定所用的技巧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迸”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以致迸落了树叶。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动魄,百感交集。
    一个“入”字,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入”字将“乡梦”动态化,表现出“乡梦”的起伏不定。
    在作者的眼里,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坠落,连“寒流”也载不动思乡之梦,充分表达了作者离别思乡之情的浓郁。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
    “微吟寄短愁”意思是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诗歌的前六句是说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哪里可以让我系船登岸呢?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这六句都是在写景中抒发情感,最后一句直接点出了“短愁”,所以最后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总括全诗的作用。
    分析“短愁”需要根据整首诗的情感关键词。首先从颈联和尾联入手,因为这是交代故事中心和诗人主观感受的关键所在。而“乡梦”“短愁”一乡一愁,清晰无误的显示着此乃“思乡之愁”;再看“离心”,这分明是一份离别之情。离开谁?当然是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别愁情绪;继看“孤灯”与“一雁”,这一组数量上的修饰,可谓是将形单影吊描绘得淋漓尽致。值此孤独之际,我想,也只有那个温暖的家才能够抚慰一颗颗寂寞的心灵,此处,虽未写乡愁,确是字字言乡思,句句写乡思。所以“短愁”指羁旅之愁,思乡之感。
    13.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14.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出题角度看,是诗词鉴赏中的“一字领全诗”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方法是,要先总述诗中是“如何体现”的,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意象来体现的,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
    从本诗的内容看,首联“灯残”表明诗人酒醒时天还没有亮,但“已携孤剑事离程”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诗人已然在路上冒雪而行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本来就是寒冷的季节,又加上出发的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以上这些内容都能体现早。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这类题目答题方法是,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独向长空背雁行”是说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背的方向前行,大雁向南,诗人向北,如今南方温暖,而诗人所在北方正在飞雪,这就形成了对比,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旅途中的悲苦之情和艰辛之意,另外似乎也暗示了一种思乡之情。
    15.①诗人通过沧江、天空、白鸥这些意象,②描绘了一幅.辽阔、静穆、澄澈、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江上秋景图。万顷沧江之上,一派浓重的秋意;晴空无云,澄澈如镜,一对白鸥上下翻飞,犹如飞扬的雪花,为空旷的秋江增添了几分生机。 16.①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②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是说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地飞舞。其中,“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诗人通过沧江、天空、白鸥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辽阔、静穆、澄澈、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江上秋景图。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待汝成阴系钓舟”是说期待你长得茂密成荫,好用纤绳系上我的行舟,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千百年来,诗人们的笔下,“柳”总与“别”相关,诗人在这里却不落窠臼,另翻新意,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并不曾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17.“满”不仅点出离别时河水满溢的情状,更暗含着主人公离别时感情的深重,似乎如那河水一般满溢。“空”与上句“满”相对,突出的是月的亏空、不圆满,这显然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写出了主人公因企盼团聚而不得的空落与失望之情。 18.兰桂等香花异草,常用来喻品行高洁、感情忠贞。诗人在这里言此二事,与《涉江采芙蓉》一样,借以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诗中的“满”指在分别时河水的满溢,从感情上看写出了分别时感情如同这满溢的河水一般。“空”的“满”相照应,写“思君”时的感受,月亏即是不圆满,正是暗含了别离后的心境。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和诗人情感的分析能力。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了兰花。可是采下的兰花芳桂时的情怀又怎样传达呢。《离骚》中屈原用“香草美人”表达高洁的品格,同样兰桂等香花异草,常用来喻品行高洁、感情忠贞。“可是采下的兰花芳桂时的情怀又怎样传达呢”,诗人在这里言此二事,与《涉江采奖蓉》一样,借以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19.上片前两句描写了在和风轻拂的春日里,薄云迅飞,池馆内外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词人自比沈郎,将眼前春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强烈反差。(意思相同即可。) 20.表达了诗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词人的故旧之思; “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本首词的上阕描写了“鸿雁”“风”“云”“燕”等景物,描绘了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的画面。上阕所描写的是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沈郎多病不胜衣”意思是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词人将眼前这春意盎然的景象和自己的衰弱进行对比,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写出了内心的阴郁。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下片写到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鸿雁传书,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鸿雁不捎个信来,而鹧鸪啼声,更是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所以下片表达了诗人凄凉孤寂、思想的感情。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共13页。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哲理类: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哲理类,共15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比较“暮霞散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