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统编版),共26页。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对牛弹琴
ㅤㅤ昔①公明仪②为牛弹清角之操③,伏食如故④非牛不闻⑤,不合⑥其耳也。转为蚊虻⑦之声,孤犊⑧之鸣,即掉尾奋耳⑨,蹀躞⑩(dié xiè)而听。
注释:①昔:曾经②公明仪:春秋时期鲁国的音乐家③清角之操:这里指高雅的曲子。④如故:像先前一样。⑤闻:听⑥合:悦⑦虻:吸血的苍蝇。⑧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⑨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⑩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1.下列对牛弹琴的歇后语搭配不当的一句是( )
A.对牛弹琴——牛不入耳B.对牛弹琴——充耳不闻
C.对牛弹琴——白费劲D.对牛弹琴——跑不了
2.理解对牛弹琴的寓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对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白费口舌。
B.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和对蠢人讲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C.;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事制宜。
D.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哪怕是牛也要教会它欣赏音乐。
3.“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的意思是:
【答案】1.D
2.D
3.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
【解析】【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翻译句子要先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进行翻译。
1.考查歇后语。A.对牛弹琴——牛不入耳:比喻说话不看对象,等于白说。
B.对牛弹琴——充耳不闻: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C.对牛弹琴——白费劲:表示对着牛弹琴,牛根本就听不懂。比喻说话不看对象,等于白说。
D.有误,没有这个歇后语。
故答案为:D。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可知A、B、C 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D 。
3.考查句子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中合:悦。其:代词指“牛”。翻译为:不是牛没听见,是曲调不悦它的耳朵。
故答案为: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
文言文阅读(二)
书黄筌画雀
黄筌①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②。乃知观物不审③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④?君子是以务⑤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西蜀著名画家。②信然:确实如此。③审:细密。④况其大者乎:何况做大事的人呢?
⑤务:致力
4.《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筌画雀》中的“书”都表示: 。
5.黄筌画雀出现错误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
6.“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告诉我们: 。在《书戴嵩画牛》中也有一句话揭示了这样的道理: 。
【答案】4.书写,记录
5.观物不审
6.为人处世要多学习、多提问;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4.考查了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书戴嵩画牛》和《书黄鉴画雀》中的“书”都表示:书写,记录。
故答案为:书写,记录
5.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撬画雀出现错误是因为“观物不审”。
故答案为:观物不审
6.考查句子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多学习、多提问。在《书戴嵩画牛》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句话也揭示了这样的道理。
故答案为:为人处世要多学习、多提问;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文言文阅读(三)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hǎ hà)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bà pù)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7.请在括号内勾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8.下列括号内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一日曝书画
C.(牧童)拊掌大笑
9.杜处士十分喜爱《牛》这幅画,从文中“ ”的举动中可以看出来。
10.这篇古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实践出真知。
B.人各有所长,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C.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要凭空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
【答案】7.hà;pù
8.B
9.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0.B
【解析】【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2)此题主要考查补写文言文中省略部分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补充句子。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对于多音字,要根据它的读音来确定它的意思,然后组词。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好音乐”的“好”应读“hà”, 喜爱 。读“hǎ”时, 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 "一日曝书画”的“曝”应读“ pù”, 〈书〉晒。 读“bà”时, [曝光]使照相胶片或感光纸在一定条件下感光
故答案为:hà;pù
8.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由此而产生了省略句,分析补写省略部分是文言文题目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将所省略的成分补出。 (戴嵩改 杜处士 )一日曝书画
故答案为: B
9.由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0.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主旨。联系全文大意,抓住文章最后两句话即可理解。牧童指出《斗牛图》的不足之处,因为牧童每天跟牛在一起,熟悉牛的习性,所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而通过牧童敢于指出大画家戴嵩的失误,故事又告诉我们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
故答案为:B
文言文阅读(四)
阅读楚人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再按要求答题。
伯牙鼓琴
ㅤㅤ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下列句子中,选出停顿恰当的一项(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巍巍乎/若太山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2.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B.“方鼓琴”中的“方”意思为“刚刚”,表明锺子期很快领悟了伯牙的琴声中表达的内涵。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无足”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痛。
D.《伯牙鼓琴》中的“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3.你还能想象伯牙弹的琴声还像什么呢?
善哉乎鼓琴, 若 。
14.读完《伯牙鼓琴》的故事,说一说:伯牙在你心中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讲讲你的理由。
【答案】11.B
12.D
13.徐徐乎;清风
14.伯牙是一个琴技高超、珍惜知音的人,能弹出心中所想,锺子期死后他痛失知音。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1.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为B项,A项,应改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C项,应改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D项,应改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故答案为:B
12.考查了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A、B、C正确,错误的一项为D项,“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这个成语从本故事中流传而来,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D
13.考查了拓展延伸。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仿写句子,注意要格式一致。示例: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故答案为:徐徐乎、清风
14.考查了人物形象。根据文中伯牙的事迹分析其人物形象,合理即可。示例:伯牙是一个琴技高超、珍惜知音的人。他的琴技高超,能弹出心中所想;他珍惜友谊,锺子期死后他痛失知音,终身不再弹琴。
故答案为:伯牙是一个琴技高超、珍惜知音的人,能弹出心中所想,锺子期死后他痛失知音。
文言文阅读(五)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②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饯: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15.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 )
A.贫穷 B.学完 C.彻底 D.极为
②薛谭乃谢求反 ( )
A.感谢 B.道歉 C.拒绝 D.凋谢
16.这个故事的启示可用下面的成语来表达( )
A.学无止境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D.勤学苦练
【答案】15.B;B
16.A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古文今译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①未穷青之技的意思是: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 穷 ”的意思是: 学完 。所以答案是B。
② 薛谭乃谢求反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谢 " 道歉 。所以答案是B。
故答案为:①B②B
16.这个故事写了薛谭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易自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的道理,学无止境。所以答案是:A。
故答案为: A
文言文阅读(六)
书黄筌画雀
宋·苏轼
黄筌①画飞鸟,颈足皆展。或②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③之信④然。乃知观物不审⑤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⑥乎?君子是以务⑦学而好问也。后悔。
[注释]
① 黄筌[quán]:五代后蜀画家。② 或:有人。③ 验:检验,验证。④ 信:实在,的确。⑤ 审:精审细密。⑥ 大者:指更大的事。⑦ 务:致力。
17.借助注释,写出划线句子的大意。
18.黄筌画飞鸟画错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答案】17.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就把脚张开,缩起脚就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去验证了一下,的确是这样。
18.颈足皆展;做事要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经验。
【解析】【点评】 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7.根据注释理解句子“ 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 ”意思为: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就把脚张开,缩起脚就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去验证了一下,的确是这样。
故答案为: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就把脚张开,缩起脚就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去验证了一下,的确是这样。
18.考查了对选文内容及课文的理解。从”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可知,《书黄筌画雀》写黄筌画飞鸟画错在 颈足皆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经验的道理。
故答案为:颈足皆展、做事要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经验。
文言文阅读(七)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⑥,道渴而死。弃其杖⑦,化为邓林⑧。
【注释】①夸父:神话人物,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竞跑,赛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未至:没有赶到。⑦弃:遗弃。⑧邓林:即桃林。
19.对照注释,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与日逐走: 弃其杖:
2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②未至,道渴而死。
2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22.《夸父逐日》中,夸父逐日以至于丧命,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你觉得这样做值得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9.跑;足够
20.①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②还没到达大泽,半路上就渴死了。
21.B
22.我认为这样做值得,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体现了他死而后已、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诵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9.与日逐走:与太阳赛跑。走,跑。弃其杖:丢弃他的手杖。其,他的。
故答案为:跑;他的。
20.①河、渭:指黄河与渭水。饮,喝。“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意思是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②未至:没有赶到。“未至,道渴而死。”意思是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故答案为:①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②还没到达大泽,半路上就渴死了。
21.A、C、D正确;B有误,是夸父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故答案为: B
22.考查了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理解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认为这样做值得,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体现了他死而后已、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
故答案为:我认为这样做值得,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体现了他死而后已、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
文言文阅读(八)
鹬①蚌②相争
蚌方出曝③,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④(qiá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蜂!”蚌亦谓鸽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释]
①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
②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把东西夹住。
③曝:晒。④箝:同“钳”,把东西夹住。
23.读一读文中表示鹬和蚌动作及语言的词句,完成填空。
24.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联系上下文,你能把这个成语补充完整吗?
鹬蚌相争, 。
25.“两者不肯相舍”中的“舍”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舍不得B.舍弃
C.施舍D.宿舍,即住的地方
26.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
A.鹬和蚌,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
B.鹬和蚌,谁也舍不得离开自己住的地方,于是渔夫就把他们一起捉走
C.鹬和蚌,是好朋友,他们不愿意分开
D.鹬和蚌,不愿意互相施舍,渔夫发现了
【答案】23.啄其肉;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24.渔翁得利
25.B
26.A
【解析】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反之根据词语解释,写出成语。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4)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醇蚌相争》参考译文: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鹂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醉的嘴。醇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翻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23.考查内容理解。由“而融啄其肉"可知,鹂的动作是“啄其肉”。由“蚌亦谓鹞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鹞!’"可知,蚌的语言是“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鹞!"
故答案为:啄其肉;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24.考查内容理解。鹞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故答案为: 渔翁得利
25.考查字词解释。两者不肯相舍:两个不肯互相放弃。舍:放弃。故选B。
故答案为:B
26.考查句子翻译。相舍:互相放弃。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故“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译为:(鹞和蚌)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起捉走了。故选A。
故答案为:A
文言文阅读(九)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好书画 ②一日曝书画 ③古语有云
28.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 )
A.(杜处土)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抵掌大笑。D.一日(杜处士)曝书画。
29.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牧童: 性格特点: 处士: 性格特点:
【答案】27.喜欢;晒;说
28.B
29.拊掌大笑;活泼、率真;笑而然之;虚心,乐于接受意见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27.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
①“好书画”的意思是:喜爱书画。好:喜爱。
②“一日曝书画”的意思是:一天晒书画。曝:晒。
③“古语有云”的意思是:古话有说。云:说。
故答案为:喜欢、晒、说
28.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译文梳理文意后作答,错误的一项为B项,“尤所爱”是指杜处士尤其喜爱戴嵩画的《斗牛图》。
故答案为:B
29.考查了内容理解和形象分析。文中牧童“笑”的方式是“拊掌大笑”,体现了牧童年小活泼,性格直接的特点;文中处士“笑”的方式是“笑而然之”,体现了处士能够虚心接受意见的特点。
故答案为:拊掌大笑;活泼、率真;笑而然之;虚心,乐于接受意见。
文言文阅读(十)
王羲之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注释]①旷:指东晋书法家王旷,王羲之的父亲。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3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31. 写出下面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
羲之笑而不答。
32. 你认为文中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30.善于,擅长;偷偷地,悄悄地
31.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
32.王羲之是一个好学,勤奋刻苦的人。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解释,在文言文中,解释加点的词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在学习中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笔说》,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
30.考查了字词解释。①“七岁善书”的意思是:七岁就擅长书法。“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②“窃而读之"的意思是:偷偷读《笔说》这本书。“窃”是偷偷地,悄悄地的意思。
故答案为:①善于,擅长。②偷偷地,悄悄地。
3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羲之笑而不答"的意思是: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
故答案为: 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
32.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联系上下文可知,王羲之是一个好学,勤奋刻苦的人。
故答案为:王羲之是一个好学,勤奋刻苦的人。
文言文阅读(十一)
不亦快哉
夏七月,赤日停天①,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来飞。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簟②欲卧地上,则地湿如膏,苍蝇又来,缘颈附鼻,驱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③,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於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①赤日停天:红红的太阳挂在天上不动。②簟(diàn):竹席。呼簟,叫人拿来竹席。③澍(shù):及时的雨
3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夏天?(可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根据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
34.找出文中描写雷雨的句子。
35.文中把雨声比喻成 ;把从屋檐落下的雨比喻成 。
36.“不亦快哉”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难道不是很快乐的吗?”读了短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觉得快乐?
【答案】33.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
34.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於瀑布。
35.鼓声;瀑布
36.炎热的夏日,闷得全身是汗,也没有食欲。但是一场大雨,下得人清气爽,汗收了,食欲也有了,非常爽快。
【解析】【点评】(1)、(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夏七月,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
34.考查了筛选句子的能力。结合句子“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於瀑布"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於瀑布。
35.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於瀑布"可知,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声比喻成鼓声,把从屋檐落下的雨比喻成瀑布。
故答案为:鼓声、瀑布
3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意思是身上的温立刻没有了,地干燥得像扫了一样﹐苍蝇全都离去,可以吃得下饭。不是很快乐的吗!可以得出作者感到快乐是因为炎热的夏日,闷得全身是汗,也没有食欲。但是一场大雨,下得人清气爽,汗收了,食欲也有了,非常爽快。围绕这个方面来回答即可。示例:炎热的夏日,闷得全身是汗,也没有食欲。但是一场大雨,下得人清气爽,汗收了,食欲也有了,非常爽快。
故答案为: 炎热的夏日,闷得全身是汗,也没有食欲。但是一场大雨,下得人清气爽,汗收了,食欲也有了,非常爽快。
文言文阅读(十二)
迂公修屋
ㅤㅤ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号且诟,妻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才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37.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妻子东藏西匿:
②然自后二月:
38.本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39.运用学文言文的方法,试着说一说“才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37.妻子和孩子。;后来,自此以后。
38.“迂公,性吝啬”
39.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难道不是白白的消耗钱财吗?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先整体感知,然后再判断。
(3)考查了理解文言文中句子的能力。结合对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译文:
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叫他迂公,他的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 一天,半夜下起了雨,屋子漏雨漏得像水柱。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东躲西藏。
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一边大叫一边辱骂,妻子责骂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凭什么当父亲?凭什么当丈夫?”迂公无可奈何。
第二天,请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
37.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①妻子东藏西匿: 妻子到处躲藏。妻子: 妻子和孩子。
②然自后二月: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 后 : 后来,自此以后。
故答案为:妻子和孩子。;后来,自此以后。
38.考查了对中心句的辨析。中心句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主题,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通过阅读可知,本文中心句是首句"迂公,性吝啬”,后面围绕这一句,通过举例,具体说明了迂公吝啬的特点。
故答案为:“迂公,性吝啬”
39.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即 :就。 徒 : 白白的 。岂 : 难道…… 吗
故答案为: 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难道不是白白的消耗钱财吗?
文言文阅读(十三)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②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③,即掉尾奋耳,蹀躞④而听。
﹣﹣选自《牟子理惑论》
注释:
①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②伏:趴着。 ③鸣:鸣叫声。 ④蹀躞:小步走。
40.下面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操:曲子。
B.伏食如故 故:从前
C.孤犊之鸣 孤:孤独的
D.即掉尾奋耳 掉:掉下来
41.结合注释,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42.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40.D
41.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42.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解析】【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0.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可知,A、B、C正确。D.有误,结合译文可知,“掉”在这里是摆动的意思。
故答案为: D
41.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句子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闻:听。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意思是: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故答案为: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42.考查了对寓意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听不懂,给它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听懂了,这个故事说明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故答案为: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文言文阅读(十四)
操教酾(shī)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43.这段文字选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 。这段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叫 。
44.解释带点字。
①众皆失惊
②正欲探听
4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做到语句连贯,意思明白。
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46.小说都是虚报的。这段故事结尾,作者写了“其酒尚温”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43.三国演义;罗贯中;温酒斩华雄
44.都;想;想要
45.关云长提着华雄的头颅,丢在地上。这时酒还是温的。
46.侧面表现出关云长斩华雄时用时之短,突出关云长武艺之高强。
【解析】【点评】(1)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3.考查了文学常识的识记。这段文字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的成语是“温酒斩华雄”。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温酒斩华雄
44.考查了文言词语理解。“皆”的意思是都。“欲”的意思是想,想要。
故答案为:都。;想;想要
45.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重点词有:掷:扔,丢。尚:还。
故答案为: 关云长提着华雄的头颅,丢在地上。这时酒还是温的。
46.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意。曹操叫酾倒了一杯热酒给关云长,等关云长提着华雄的头颅回来时时酒还是温的。这个细节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侧面表现出关云长斩华雄时用时之短,突出关云长武艺之高强。
故答案为: 侧面表现出关云长斩华雄时用时之短,突出关云长武艺之高强。
文言文阅读(十五)
猴
昔有贩夫①,携帽数十具,行经山中,疲甚②,息于树下,取帽戴之。不觉熟睡,及醒,帽尽失。仰见树上猿猴无数,皆戴帽于首。贩夫狂呼,猴也跳踉③不巳。贩夫怒甚,取所戴帽,掷于地,曰“若辈④盍⑤并⑥取去?”愤愤前行。未及数武⑦,回顾树上,群猴也掷帽于地,盖⑧效其所为也。遂⑨返取之,未失其一。
注释:①贩夫:指小贩。②甚:非常。③跳踉:跳跳蹦蹦④若辈:你们⑤盍:何不。⑥并:合在一起。⑦数武:不远处。武:量词古代六尺为半步,半步为武。⑧盖:表示对原因的推测。⑨遂:于是。
4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息于树下 息:
②及醒,帽尽失 失:
③猴也跳踉不已 已:
④盖效其所为也 效:
4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____。
A.群猴也掷帽于地 盖效其所为也B.息于树下 皆戴帽于首
49.联系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若辈盍并取去?
【答案】47.休息;丢失;失去;停止;模仿
48.B
49.你们为何不一起拿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47.①“息于树下”意思还是在树下休息,“息”指休息;②“及醒,帽尽失”意思还是等到醒来,草帽全部丢失了,“失”意思是丢失;③“猴也跳踉不已”意思是猴子也不停地跳跳蹦蹦,“已”是停止的意思;④“盖效其所为也”意思是是模仿卖草帽的人,“效”是模仿的意思。
故答案为:休息;丢失;失去;停止;模仿;
48.A项中“群猴也掷帽于地 ”意思是这群猴子也把帽子扔在地上,“也”是同样的意思;“盖效其所为也”中“也”表示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
B项中“息于树下 皆戴帽于首”这两句中“于”表示“在”的意思;
故答案为:B;
49.“ 若辈盍并取去?”这句中“若辈”意思是“你们”;“盍”意思是“为什么”,“并”指“一起”的意思;结合对词语的理解,写出句子的意思,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你们为何不一起拿去?
文言文阅读(十六)
狐假虎威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④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⑤。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楚策一》
【注】①求:寻求,寻找。②子:你。无:不。③长:同“掌”,掌管。④逆:违背。⑤走:逃跑。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斗争。本文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5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②兽见之皆走:
5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2.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50.所以,因此;全,都
51.①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②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52.文中的狐狸是一只很狡猾的狐狸,凭借花言巧语欺骗了老虎,利用其它小动物害怕老虎的心理吓唬别人。
【解析】【点评】参考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50.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①故:所以,因此。②遂:全,都。
故答案为:所以,因此;全,都。
51.考查了句子翻译。结合译文作答,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意思是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意思是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故答案为: ①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②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52.(3)考查了看法建议。结合译文梳理文意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示例:文中的狐狸是一只很狡猾的狐狸,凭借花言巧语欺骗了老虎,利用其它小动物害怕老虎的心理吓唬别人。
故答案为: 文中的狐狸是一只很狡猾的狐狸,凭借花言巧语欺骗了老虎,利用其它小动物害怕老虎的心理吓唬别人。
文言文阅读(十七)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53.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
54.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义。
①所宝以百数
②拊掌大笑
③尾搐入两股间。
④谬矣
55.“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句话的意思是 。
56.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
【答案】53.宋朝;苏轼
54.珍藏;拍手;大腿;错误,差错
55.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56.艺术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知。
【解析】【点评】(1)文化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 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
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53.考查了文学常识。结合积累可知,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
故答案为:宋朝、苏轼
54.考查了解释加点字词。①宝:珍藏。②拊掌:拍手。③股:大腿。④谬:错误,差错。
故答案为:珍藏;拍手;大腿;错误,差错
55.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故答案为: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56.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艺术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知。
故答案为: 艺术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知。
文言文阅读(十八)
一轴鼠画
ㅤㅤ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④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⑤,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⑥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东安:县名,现今湖南省境内。②一轴:画用轴装,就是一幅的意思。③邑令:县令。④旦:早晨。⑤物色:察看。⑥踉跄:形容猫跳跃捕鼠的样子。
57.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旦而过之
则踉跄逐之
漫悬于壁
逮举轴
58.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59.那幅画为什么总是掉到地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答案】57.指挂画的地方;指鼠画;随便;等到
58.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59.这幅鼠画画得很逼真,猫以为是真的老鼠,总把画弄掉。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57.考查字词解释。旦而过之: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之:指挂画的地方。
则踉跄逐之: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之:指鼠画。
漫悬于壁: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漫:随便。
逮举轴: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逮:等到。
故答案为:指挂画的地方;指鼠画;随便;等到
58.考查句子翻译。怪:奇怪。物色:察看。故“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译为: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故答案为: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59.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段并结合译文可知,那幅画总是掉到地上的原因是这幅鼠画画得很逼真,猫以为是真的老鼠,总把画弄掉。表现这幅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故答案为: 这幅鼠画画得很逼真,猫以为是真的老鼠,总把画弄掉。
文言文阅读(十九)
华佗巧治
有一郡守①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④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⑤使勿逐。守瞋恚(chēn huì)⑥既甚,吐墨血数升而愈。
【注释】①郡守:古时候的官名。②差(chài):同“瘥”(chài),病愈。③货;财务。④无何::不多久。⑤属:同“嘱”,嘱咐。⑥瞋恚(chēn huì):愤怒。
60.解释加点词。
留书骂之: 属使勿逐 吐黑血数升而愈
61.用现代汉语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62.用文中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
②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采取了什么措施?
63.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60.书:书信;逐:追赶;愈:痊愈
61.郡太守果然大怒,命令手下人立即把华佗捉来杀掉。
62.①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②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63.医术高超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言文的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难点,阅读时要注意古今异义及阅读习惯的不同。
6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留书骂之”句意为:留下书信辱骂他。书:信。“属使勿逐”句意为:嘱咐下人不要去追赶。逐:追。“吐黑血数升而愈”句意为:郡守大怒得更加厉害,吐出几升黑血就痊愈了。愈:痊愈。
华佗认为这个人只要大怒一场病就会好,于是故意惹
故答案为:书:书信、逐:追赶、愈:痊愈
6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果:果然。句意为: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
故答案为:郡太守果然大怒,命令手下人立即把华佗捉来杀掉。
6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通过阅读文章可知:①华佗认为他的病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就会痊愈。② 于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礼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大骂太守。
故答案为:①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②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6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华佗认为这个人只要大怒一场病就会好,于是故意惹他生气,后来吐黑血后就好了,说明华佗是个医术精湛、充满智慧的人。
故答案为:医术高超
文言文阅读(二十)
截竿入城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④依而截之。
——《笑林》
[注释]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 ③ 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④遂:于是。
64.对“不可入”中“可”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准许B.能够C.值得D.应该
65.对“何不以锯中截而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把长竿截断进入城门呢?
B.你怎么不用锯子的中间部分把长竿截断进入城门呢?
C.你为什么不用锯子的中间部分把长竿截断进入城门呢?
D.你怎么不用锯子的从中间把长竿截断进入城门呢?
66.这是一篇古代的笑话,鲁人盲从别人的意见,“ ”的行为很可笑。老夫可笑在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64.B
65.A
66.鲁人:依而截之;老夫: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解析】【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6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句意为:不能进入城门。可:能够。
故答案为:B
6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何,为什么。以,用。而,表承接关系。句意为: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把长竿截断进入城门呢?
故答案为:A
6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中的这两个人都很可笑,拿竿子的人不动脑筋,对别人的建议不加思考,“遂依而截之”的行为很可笑。老夫可笑在自以为聪明,好为人师。
故答案为:鲁人:依而截之;老夫: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文言文阅读(二十二)
孔融让梨
ㅤㅤ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①引小者。大人问其故②,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③。
ㅤㅤ注释:①辄:就,总是。②故:原因。③奇之:认为他(孔融)是个奇才。
6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与诸兄共食梨
食:
68.“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又是谁说的呢?
69.你认为文中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67.吃
68.我还是个小孩儿,当然要拿小的。
69.他是一个懂得谦让的人。
【解析】【点评】译文: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语文高年级对文言文的考查频率较高,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先了解古文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67.考查字词的理解。句子“与诸兄共食梨”中“食”的意思是吃,食字在这里作动词,食梨就是吃梨子。
故答案为:吃
68.考查句子翻译。句子“我小儿,法当取小者。”意思是:我还是个小孩儿,当然要拿小的。这句话是孔融说的。
故答案为:故答案为:
69.考查形象分析。文中讲了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可知他是个懂得谦让的人。
故答案为:他是一个懂得谦让的人。
文言文阅读(二十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师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⑤。”夫子曰:“小子⑥识⑦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式:同“轼”,车前横木,用作动词,指扶轼而听。②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③壹:确实。④男: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男,即公公。⑤苛政:残暴的政令。⑥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⑦识(z hì):同”志”,记住。
7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子路问之。使: 。
②然。然: 。
③何为不去也?去: 。
④苛政猛于虎也。于: 。
7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②子之哭也,查似重有忧者。
72.选文深刻揭露了什么现象?
【答案】70.让/派;对的;离开;④比
71.①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②你哭得那么伤心,确实像有很伤心的事。
72.当权者对老百姓施以苛刻的政,使百姓苦不堪言。或“苛政猛于虎也。”
【解析】【点评】(1)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70.考查字词意思,做此题,要多积累,结合语境分析词义。
①使子路问之。 句意: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使:让、派。
②然:对的 。
③何为不去也? 句意: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呢? 去:离开。
④苛政猛于虎也。 句意: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于:比。
故答案为:①让、派。②对的 。③离开。④比
71.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于:在;哀∶悲伤;子:你
故答案为: ①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②你哭得那么伤心,确实像有很伤心的事。
72.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理解主旨,尤故事揭露现象。
故答案为:当权者对老百姓施以苛刻的政,使百姓苦不堪言。或“苛政猛于虎也。”
文言文阅读(二十三)
岁寒三友
儿侍①父,立庭前。见梅树著②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③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④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注释】①侍:侍奉。②著(zhuó):盛开、绽放。③霜:霜降。④性:品性。
73.结合注释,理解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74.“岁寒三友”指的是 、 、 ,它们的共同特点 ,其象征意义是 。
75.本学期,我们学习的《 》一课也写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它的象征意义是 。
【答案】73.(他们)看到梅树上花朵竟相绽放,松树和竹子仍然青翠茂盛。
74.松;竹;梅;在最寒冷的时候仍然挺立;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75.丁香结;愁怨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73.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他们)看到梅树上花朵竟相绽放,松树和竹子仍然青翠茂盛。
故答案为:(他们)看到梅树上花朵竟相绽放,松树和竹子仍然青翠茂盛。
74.考查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从“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可知,“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从“其性皆耐寒”可知,它们的共同特点在最寒冷的时候仍然挺立,其象征意义是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松 竹 梅 在最寒冷的时候仍然挺立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75.考查了思维拓展。根据积累可知,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丁香结》一课也写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它的象征意义是愁怨。
故答案为:丁香结 愁怨
动作
语言
鹬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
箝其喙
①七岁善书
善:
②窃而读之
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诗歌鉴赏 -2023-2024学年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将古诗补充完整,作者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请把古诗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诗歌鉴赏 -2023-2024学年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统编版),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将古诗补充完整,作者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请把古诗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练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