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
2、按照天体类型,图2中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
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
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B.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D.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
2021年10月2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一颗距地球2800万光年外的行星。该行星位于旋涡星系“梅西耶51a”,是目前人类发现的第一颗银河系外行星。据科学家观测,该行星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3倍,与恒星的距离和地球大致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若该行星存在生命,则其具备的外部条件有( )
A.有液态水存在B.体积、质量与地球相似
C.所绕恒星状态稳定D.大气成分与地球相似
5、行星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与地球相比,该行星( )
A.表面获得恒星光照较多B.受外部小行星撞击的概率较小
C.相同坡度,河水的流速较慢D.大气层较厚
2022年暑期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独行月球》,下图为该片剧照,讲述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B.2021年8月12日天空中出现的英仙座流星雨
C.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
D.2021年9月17日,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
7、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有很多峡谷,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次主角掉入大坑中的镜头。这些坑洼其实主要是( )
A.月球上的湖泊B.月球上人类活动的遗迹
C.月球上的山脉D.月球表面的陨石坑
8、独孤月在月球生活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日食、月食
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①⑤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利用围绕火星的“天问一号”环绕器为其向地球传输无线电信号提供中继服务。下图为“祝融号”火星探测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祝融号”上四块大面积电池板的作用是利用太阳辐射( )
A.为其维持恒定的温度B.为其正常运转提供能量
C.为其提供光能和生物能D.为其运动提供平衡保障
10、对“天问一号”环绕器信号传输干扰最大的是( )
A.距日远近B.宇宙射线C.耀斑爆发D.太阳辐射
11、与地球相比,火星的特点是( )
A.是一颗行星B.距离太阳较近C.质量、体积较大D.表面温度较低
12、太阳、火星和“天问一号”环绕器一起构成了( )级天体系统
A.1B.2C.3D.4
据新疆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预报,2019年10月以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左为太阳日面图和右图为光伏发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 )
A.太阳内部圈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光球层
14、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原因是( )
A.新疆地处低纬,太阳高度角大B.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
C.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D.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15、下列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内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家庭能源。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装置(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组成),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热水使用需求。下图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判断该地风能和太阳能互补最差的月份是( )
A.2月B.6月C.8月D.12月
17、5~7月当地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蒸发弱B.日照时间长C.昼夜温差大D.地表植被稀疏
18、该地风能较太阳能季节变化小,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B.太阳能利用难度大
C.大风天数多D.风能资源稳定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下图示意2008—2020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单位:个)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据图推测,下列年份中太阳黑子数最少的年份是( )
A.2003年B.2030年C.2025年D.2036年
20、受太阳黑子影响,2014年地球上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
A.在新加坡看到极光B.有线通讯中断
C.气候异常增多D.地震减少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 )
A.①地层形成时间早于②地层B.③地层形成于太古宙的主要成矿期
C.④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古生代环境D.⑤地层形成中伴随着青藏高原隆起
22、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知当时( )
A.藻类植物繁盛B.蕨类植物繁盛C.裸子植物繁盛D.被子植物繁盛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以长期留存下来。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木属花粉居多,而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23、推测近8000年来,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为( )
A.气温降低,降水增多B.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气温降低,降水减少D.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24、辽宁省南部地区桦树大量生长于( )
A.新生代B.古生代C.中生代D.前寒武纪
地质历史上的元古宙(距今25亿年—5.41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下面图1示意在安徽宿州发现的元古宙的叠层石,图2示意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的叠层石。
25、下列地质事件中,在叠层石形成后最先发生的是( )
A.鱼类出现B.联合古陆解体C.被子植物出现D.鸟类出现
26、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原始大气成分开始改变。这表明( )
A.地球原始大气的形成与生物有关
B.大气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的形成与演化
C.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D.生物主导了地理环境整体发展变化
读下图“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
A.a+b+cB.a+c+dC.b+c+dD.c+d+e
28、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9、为了探测f的情况,A、B、C、D在下图中四点地壳上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f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A点B.B点C.C点D.D点
张家口张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现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状,直径在15至80厘米之间,排列紧密。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温岩浆随着火山爆发喷出地面,沿着地表流动,逐渐冷却形成的熔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 )
A.①B.②C.③D.④
31、关于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厚度最大的圈层B.岩石圈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渗透于全部岩石圈D.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物质是( )
A.水汽和臭氧B.水汽和杂质C.氩和氖D.二氧化碳和臭氧
33、近些年来,雾霾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 )
A.水汽比重B.杂质含量C.有害气体成分D.干洁空气成分
民航客机飞行分起飞阶段、降落阶段、巡航阶段。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女士乘坐的政府包机国航CA552航班从加拿大起飞,飞跃北极上空,当晚顺利降落深圳(22°32′N,114°03′E)宝安国际机场,在被加拿大非法拘押1028天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平流层适宜飞机巡航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B.水汽含量多,但杂质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存在多个电离层,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
D.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35、孟晚舟女士回国乘坐的包机,其飞行经过的大气层依次是( )
A.一直在平流层飞行B.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C.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D.一直在对流层飞行
36、该航线所经地区大气对流层顶部高度的变化是( )
A.高度递增B.高度递减C.先降后增D.先增后降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图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嫦娥五号”返回舱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38、“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B.乙—丙段出现若干电离层
C.丙—丁段有利于高空飞行D.丁—戊段大气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
碳中和是指通过CO2去除手段,抵消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达到“净零排放”。2021年两会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示意自然界的碳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是减少碳物质流向( )
A.岩石圈B.生物圈C.大气圈D.水圈
40、海洋向大气输送碳物质的主要途径有(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分解作用
④溶解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综合读图题
41、读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____,地球绕日公转方向是____。
(2)行星G的名称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轨道和____轨道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
42、下图为某岩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岩层特点指出该地岩石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2)如果B岩层中有恐龙化石,该岩层所处于____代,该时代____植被繁盛,出现____植被。
(3)如果D岩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该岩层处于____代。该时代____纪出现了人类,该时期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我们目前处于____期。
三、材料分析题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大陆高原气候,年太阳总辐射量在6618~7356MJ/m2,年均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总量43mm,年平均降水天数27天。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材料一中甲地的地形区名称,并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格尔木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你是否赞成在该地大力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请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理由。
44、地球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第一幅图)是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
材料二:如图(第二幅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当地时间2022年4月24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之子火山喷发,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上喷出了厚厚的火山灰,火山灰高达3000米,大量火山灰向四周扩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印尼当局警告附近的居民外出时戴上口罩,并命令包括游客在内的民众远离火山两公里的禁区。
(1)举例第一幅图中①④两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
(2)第二幅图中D层的分布特点是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显著差异是____,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古登堡界面以下地震波的变化特点是____。
(3)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____。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一大气圈
(4)简述右图中C圈层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B错误;彗星绕日进行周期运动,未进入大气层,C错误;磁爆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A错误;行星不发光,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C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行星,A错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误;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C正确;天体可能是由固态或气态物质组成的,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题意限制为“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所绕恒星状态稳定,给生命形成和演化创造稳定环境条件,这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之一,C符合题意;有液态水存在,体积、质量与地球相似,大气成分与地球相似,对于生命存在也非常重要,但这展于行星自身内部条件,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D
解析:“梅西耶51a”质量是地球的3倍,则其引力更大,大气层的厚度较地球要厚,大气层越厚,D正确:题意表明,该行星与恒星距离和地球大致相等,加上该行星大气较厚,对恒星光照的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表面获得的恒生光照不一定比地球较多,A错误;该行星质量比地球大,引力比地球大,容易吸引外部的小行星,受小行星撞击的概率有可能较大,B错误;由于该行星质量比地球大,引力比地球大,重力加速度较大,因此相同坡度条件下,该行星的河水的流速较快,C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宇宙问物质存在的形式,称为天体。判断依据是必须要独立存在于宇宙中,有独立的运行轨道,据此邀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属于人造天体,符合题意,C正确:天空中飘动的云朵、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都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能单独成为天体,故排除AD;流星雨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形成的燃烧产生的光亮现象,不是物质组成,不属于天体,B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月亮表面上坑坑洼洼的是环形山。“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陨星撞击是形成月坑的主要原因。在星际空间游荡的石块——陨星体——遇上了月球后,受月球引力吸引撞向月球,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陨星体可以长驱直入,毫无阻拦地冲向月面。在陨星和月面撞击的瞬间,巨大的动能转化成热能,温度急剧升高,引起爆炸,从而形成坑穴,而且坑穴的范围比撞击它的陨星要大得多。由以上分析可知,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主要是月球表面的陨石坑,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8、答案:D
解析:月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月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为昼半球: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为夜半球,形成昼夜现象,故①正确。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并发的一种物理现象,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不会有电闪雷鸣的现象,②错误。霞是因为日出和口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气中的尘埃等杂质越多时,色彩越显著,而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没有这个现象,③错误。日食现象是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的中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从而导致了日食现象:月食是因为月球所发出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又因为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出现了月食,所以在月球上看不到月食,①错误。因为月球的质量太轻,导致月球的引力不足,引力大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行走如跳远,⑤正确。故①⑤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天问一号”环绕器朝向太阳和背向太阳获得的太阳能差异较大,造成无法依赖太阳辐射维持恒定的温度,A错误;太阳辐射照射到电池板上转化为“祝融号”运转的能量,B正确:太阳辐射无法向“祝融号”提供生物能和平衡保障,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天问一号”向地球传输数据利用的是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增强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因此太阳活动(耀斑爆发)会对数据传输造成干扰,C正确;与距日远近关系不大,主要受地火距离遥远的影响,会造成传送信号延迟和衰减,A错误;宇宙射线、太阳辐射不会对数据传输造成干扰,BD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火星也是一颗行星,A不符合题意:火星由于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较地球低,故B错误,D正确:火星体积、质量较地球小,C错误。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太阳和火星(包括“天问一号”环绕器在内)及太阳系其它天体等构成了太阳系,火星和“天问一号”环绕器构成了类似于地月系,是低一级别的行星与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由此可知,三者构成了两级天体系统,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可知,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会出现在日面上,而根据所学可知,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光球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答案:B
解析: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的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少云,日照强烈;且纬度较高,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故其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发电,B项正确。新疆处于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小,A错误。新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主要处于1000-2000米范围,空气相较于青藏高原并不稀薄,C错误。新疆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光伏发电站主要与太阳辐射有关,与热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①是石油,是太阳辐射能在地球的一种储存形式;②是水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辐射能;③是太阳能发电板,是对太阳辐射能的直接利用;④是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故①②③来自太阳辐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答案:A
解析:由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图可知,2月风能和太阳能均不足,互补效果最差,A正确;6月风能不足,但太阳能丰富,B错误;10月太阳能较丰富,风能较低,C错误;12月太阳能最低,风能较高,D错误。故选A。
17、答案:B
解析:5~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内蒙古西部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白昼长,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B正确;与地表蒸发强弱、昼夜温差、地表植被无关,ACD错误。故选B。
18、答案:C
解析: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太阳能主要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大。内蒙古西部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摩擦力较小;地表受热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全年大风天数多。故选C。
19、答案:B
解析:图中①地层位于所有岩层的最上部,形成的时间最晚,A错误。③地层中含有鱼类化石,形成于古生代的志留纪时期,B错误。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可以用于推测古生代环境,C正确。⑤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下方,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青藏高原隆起是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
20、答案:C
解析:图中①地层位于所有岩层的最上部,形成的时间最晚,A错误。③地层中含有鱼类化石,形成于古生代的志留纪时期,B错误。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可以用于推测古生代环境,C正确。⑤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下方,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青藏高原隆起是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
21、答案:C
解析:图中①地层位于所有岩层的最上部,形成的时间最晚,A错误。③地层中含有鱼类化石,形成于古生代的志留纪时期,B错误。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可以用于推测古生代环境,C正确。⑤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下方,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青藏高原隆起是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
22、答案:B
解析:藻类植物繁盛是在元古宙的奥陶纪,古生代代表性植物为蕨类植物,中生代代表植物为被子植物,新生代代表植物为裸子植物。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知当时蕨类植物繁盛,故选B。
2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桦树喜冷耐旱,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木属花粉居多,而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说明辽宁省南部地区近8000年来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即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不再适宜桦树生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木属花粉居多,说明辽宁省南部地区桦树大量生长的时间距今10000~8000年,为新生代,A正确;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中生代距今2.52亿年~0.66亿年,前寒武纪距今约5.41年,BCD错误。故选A。
25、答案:A
解析:叠层石形成于元古宙,元古宙之后依次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鱼类出现在晚古生代,联合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在新生代最为繁盛;鸟类出现在中生代中后期。因此叠层石形成后,四个选项中最先发生的是鱼类出现,排除BCD,故选A。
26、答案:C
解析: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其可以利用太阳光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从而使得原始大气成分开始变化,这表明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影响,C项正确;地球原始大气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体积、质量以及地质历史早期的火山活动等有关,原始大气产生时还没有出现生物,A项错误;原始大气成分因生物而改变,不能表明大气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的形成与演化,B项错误;地理环境变化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由生物主导的,D项错误。故选C。
27、答案:A
解析: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层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之上,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顶部。读图可知,d层的深度在80km-400km之间,为软流层,其上的a(地壳)、b(地壳)、c(上地幔顶部)均属于岩石圈,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8、答案:A
解析:地震波在向下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由于石油为液态,横波不能穿过,因此横波会立即消失。①图中横波在某深度位置小时,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纵波消失,横波一直在加速传播,与题意不符,B错误;③图二者均在增速,与题意不符,C错误;④图横波和纵波都加速,但仍然存在横波,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A。
29、答案:D
解析:f位于地壳和地慢之间,为莫霍界面。英霍界面以上是地壳,地壳厚薄不均,大陆地壳比海洋地壳厚,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选项四个地点相比,夏威夷群岛附近地壳厚度最薄,莫霍界面深度相对最浅,最快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D正确;其他三地均位于大陆,地壳较厚,接收地震波的相对较慢,ABC错误。故选D。
30、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根据右侧四点的海拔高度、深度范围可以判断,①为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其中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③,C正确、排除ABD;故选C。
3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D正确;岩石圈厚度较小,远小于地幔、地核等圈层,A错误;岩石圈并不是连续的圈层,整个岩石圈并不是一整块,B错误;生物圈渗透到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故选D。
3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臭氧、氩、氖、二氧化碳是干洁空气的组成成分,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小。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
33、答案:B
解析: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雾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杂质含量。
34、答案:A
解析:平流层中上部由于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导致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气温下冷上热,存在逆温现象,大气稳定,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同时,平流层的水汽含量和杂质含量稀少,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巡航飞行,A正确,BD错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C错。故选A。
35、答案:B
解析: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需要穿越对流层,绝大部分时间位于平流层,所以飞机从起飞到中途到最终降落,飞行的大气层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航线起飞在中纬度地区,经过北极高纬度,最终到达我国深圳(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变薄,其顶部高度逐渐变低。所以该航线所经大气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变化是先降后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处于高层大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8、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段位于60km以上,属于高层大气,没有雷雨天气,A错误;乙-丙段位于60km以上,属于高层大气,有若干个电离层,B正确;丙-丁段从高层大气进入平流层,在高层大气时不利于高空飞行,C错误;丁-戊段在10km以下,属于对流层,大气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B。
39、答案:C
解析:“碳达峰”“碳中和”主要目的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因此,本质是减少碳物质流向大气圈,C正确,排除ABD。
40、答案:C
解析:海水通过溶解作用,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洋生物利用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固定在生物体内,①光合作用、④溶解作用不是向大气输送碳物质的主要途径;海洋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残体的分解作用可将碳物质输送到大气中,②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符合题意,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1、答案:(1)C 自西向东
(2)天王星 木星 火星
(3)2 太阳系 太阳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日地距离适中
解析:(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根据太阳系结构图,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C;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
(2)根据太阳系结构图,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行星G的名称为天王星;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木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恒星系和行星系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为太阳。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42、答案:(1)沉积岩;有层理构造;有化石;下边的岩层较老,上边的岩层较新。
(2)中生 裸子 被子
(3)新生 第四 温暖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岩层上新下老(下边的岩层较老,上边的岩层较新)等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该时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开始出现。
(3)大型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新生代的第四纪人类出现,第四纪数次冷暖交替,环境变化大。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
43、答案:(1)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四川盆地。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②阴天、雾天较多,日照时数短,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③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3)赞同。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或不赞同。格尔木为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较远;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1)根据等值线数值分布,我国南部广东年平均H照时数为1800小时,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数值逐渐增大到3400小时(四川盆地特殊情况除外),因此可以看出分布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该地一年中多阴雨天气,空气中水汽充足,云层厚,阴天、雾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出现低值。
(3)本题意在考查格尔木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评价开发条件一般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评价,有利条件即是赞同的理由,不利条件即是不同意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条件是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格尔木拥有大量的国有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格尔木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开发光伏发电建设土地成本低,又使荒地得到了开发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光伏发电集热板下,强光照射小,蒸发减少,土地保持较湿润状态,利于小草的生长;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可再生,有利于推进碳减排的计划,因此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利条件有: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不发达,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线路少,(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少;而义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遥远,远距离超高压输电会产生电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44、答案:(1)水圈通过蒸发向大气圈输送水汽和热量,大气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补给水圈。
(2)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 海洋地壳较薄 横波消失,纵波减慢
(3)软流层 A
(4)C圈层是生物圈,生物圈分布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①为大气圈、④为水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向水圈输送水等物质;而水圈通过蒸发为大气圈提供水汽和热量等,产生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2)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D表示岩石圈,岩石圈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3)结合所学可知,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这些蔓延的烟雾(火山灰)物质,首先会进入大气圈,然后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进入水圈、生物圈,之后可能会沉降到地表,重新回到岩石圈,故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C圈层是生物圈,生物圈分布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