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3《月光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90135/0-17027189053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3《月光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90135/0-17027189054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3《月光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90135/0-17027189055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第九自然段
2.通过联想和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3.通过练笔学习运用联想这一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第九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和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并通过练笔学习运用联想这一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月光”导入,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
出示三张与月光有关的图片,师导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隐居山中遇见的恬静的月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孟浩然夜宿建德江时遇见的忧愁的月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辛弃疾夜行黄沙道时遇见的欣喜的月光。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月光有关的课文,一起大声地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回顾
第一组:贝多芬 盲姑娘 皮鞋匠
第二组:幽静的小路 清幽的月光
第三组:洒向海面 轻纱似的微云 波涛汹涌
2.发现词语的规律:这三组词语那你发现了什么呢?(人物 环境 与月光曲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三组词语,既能把握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又能帮助学生关注三个方面,提供梳理主要内容的支架。)
3.梳理主要内容
你能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请你自由读读课文,友情提示,你可以用上这些词语。
4.生读后交流,适时评价
5.切入主题: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呢?请你快速找一找。(自然段)
(设计意图:8-10自然段是本课的“高潮”。学生在学习了《文言文二则》后已经把握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因此,利用第三单元中“有目的的阅读”直奔主题,让学生感受更强烈的艺术冲击。)
三、品读“月光”,感受环境
1、两百多年前,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也看到了月光(出示图片和第八自然段)。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段,想一想贝多芬遇见了怎样的月光呢?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按起了琴键。
指名读
2.师追问并指导朗读:这是一种怎样的月光呢?
抓住“清幽”“披上了银纱”
3.同桌互读,深入感受
四、聚焦乐曲,想象画面
1.这样的月光让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灵感。于是,他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你听——(播放《月光曲》片段)
2.听着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此处展开第一轮想象,学生畅所欲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3.这首曲子的第一位听众是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优美的旋律引发了兄妹俩丰富的想象,你看——(出示第九自然段)
4.现在你能找到皮鞋匠听《月光曲》时联想到的画面吗?请你用“_____”画出。
5.出示文字,图片辅助理解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朝着岸边涌过来……
老师这里有三张图,我一不小心弄乱了,你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来帮我整理一下?——指名调整图片,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教师用三张图片,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借“调整”这一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感受三个层次。)
6.根据图片找句子:帮这三张图片找到合适的句子
7.多么有趣的三个画面。现在谁能根据画面来读读这些句子?——多种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读会”到“会读”。初步感受了音乐,加上图片的辅助,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不同。要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8. 完成《作业本》,概括画面
9.继续完成《作业本》,体会旋律变化,指导朗读
出示《作业本》题目,并说说理由。
预设: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洒满了银光(轻柔舒缓)
抓住“月亮刚刚升起”,“微波粼粼”感受
★月亮越升高……微云(逐渐升高)
抓住“越升越高”
★忽然……朝着岸边涌过来(高昂激越)
抓住“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一个连一个”“涌”感受
10.听音乐,分画面接读
11. 体会盲姑娘联想的画面
出示句子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12.设疑:同样的乐曲,同样的画面,作者在描写皮鞋匠和盲姑娘眼前出现的画面时——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详有略)
13.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通过联想,乐曲可以化为可视的景象,继而体会到联想的作用。音乐——图画——文字三者之间融合,展开联想,体会艺术之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五、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写法:学到这儿,我们已经学到了一个写乐曲这样抽象事物的锦囊妙计,我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再根据音乐的变化想象了画面,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抽象的曲子写具体生动了。(板书:聆听乐曲 想象画面 感受美妙)
2.小试牛刀
师播放乐曲《春节序曲》,生尝试表达,写在《作业本》上。
3.交流分享
六、回归“月光”,设疑结课
孩子们,你看,清幽的月光照进了窗子;你听,优美的旋律响起来了。如此摄人心魄的月光曲,是凭空产生的吗?当然不是,自古以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艺术,之所以能妙手偶得之,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创作此曲的美丽传说。下课!
(设计意图:留下疑问,让学生在情感澎湃处去主动阅读,去思考,这样的习惯和能力我们应时时关注。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3 月光曲 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读,品味人物形象和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