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1.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其中“+”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种群都具有如图的所有种群数量特征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一定会比衰退型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目少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未来变化趋势
2.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草原上降雨均匀,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具有茎细长、细胞壁薄、叶绿体颗粒大等特点
D.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较多时,一定会因为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给对方带来伤害
3.某学校同学对如皋长江边某区城内东方田鼠展开调查,调查范围2平方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8只,将捕获的东方田鼠标记后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位置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共捕获45只,其中标记过的个体数为9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被捕捉过的东方田鼠不易再被捕捉,则调查区内田鼠种群密度小于95只/公顷
B.该地原居民外迁,耕地荒废导致食物短缺种群密度降低,该因素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C.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时,还可同时获得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物种丰富度等种群特征
D.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进行第一次捕捉,估算得到的该种群的K值小于实际的K值
4.某动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在10年中增长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第6年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以后开始下降,第10年增长速率降到0。经调查,在第6年时该种群数量为399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种群在该地区的环境容纳量为399只
B.第10年增长速率降到0,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种群时,若标记物过于醒目,则会使结果偏大
D.该种群的密度与密度制约因素,如气温、干旱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有关
5.研究人员对某个与其他水域隔绝的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调查出了某鱼类种群的λ(λ=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值30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1984~2000年间,该鱼类种群密度持续增加
B.在2001~2006年间,可能人为向该湖泊引入了新物种
C.在2013~2023年间,该鱼类种群的生态位可能不发生变化
D.调查的30年间,在1994年时该鱼类种群种内竞争最为激烈
6.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I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亲体数量约为250个时,该水生动物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7.研究者对某池塘某种鱼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若该种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第一次捕获了750条,第二次用相同方法捕获了600条,每次捕获的鱼不放回池塘,不考虑繁殖和死亡等,预计第三次可以捕获的条数为( )
A.480B.500C.520D.550
8.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1.0的郁闭度相比郁闭度为0时一年蓬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与自身特性有关
C.郁闭度的差异不会影响三种草本植物竞争的结果
D.郁闭度越大,三种草本植物间对水和无机盐的竞争越大
9.某研究小组对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图1为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是图1某时刻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视野下计数室局部图像(实心表示染成蓝色),图3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为样方法
B.图1中酵母菌数量达到c时开始产酒,de段数量减少与酒精含量过高有关
C.图2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相等,此时对应于图1的cd段
D.酵母菌发酵产酒时,图3装置中红色液滴有可能左移
10.在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当地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寓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
B.该山坡在c时刻物种①消失被物种③取代,说明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在b时期,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
D.物种②和物种③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11.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样液浓度为培养液的1/100),采用规格为16中格(400小格,共0.1mm3)的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然后绘制数量增长曲线。除酵母菌批次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下图表示a、b两个批次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样前应先振荡试管,制片时应滴加样液再盖盖玻片
B.t2后继续培养,a、b两个批次酵母菌细胞数量将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C.t1时对a批次酵母菌计数,若中格的平均细胞数量为25,则此时刻培养液中a批次酵母菌细胞的数量约为4×108个
D.比较a、b两个批次酵母菌t1时种内竞争的强度和t2时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结果分别是ab
12.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并绘制了如图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b越小,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a越小,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越弱
C.据图分析,斑点叉尾鱼和鲢鱼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3.科研人员对某森林里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与活动时间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雌、雄红眼绿鹃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当红眼绿鹃迁入新的环境后其种群数量肯定会呈“J”形增长
C.若该区域的群落已演替到森林阶段,则其物种不再发生变化
D.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高度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4.小勾儿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自从1907年在湖北兴山被发现后,消失了近百年,直到本世纪初才又被陆续发现,因而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小勾儿茶为落叶灌木,高3-6米,喜温暖、湿润的生境。下列有关小勾儿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小勾儿茶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可适当加大
B.气候变湿润后有利于小勾儿茶种群数量的增加
C.气温、干旱、火灾等是影响小勾儿茶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选择性采伐与小勾儿茶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有利于小勾儿茶种群的增长
15.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以相同方式利用同种资源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下表是某群落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生物生态位接近,种间竞争激烈
B.7年后乙种群可能会达到一定数量后保持相对稳定
C.在7年中,甲种群个体数先增加后减少
D.在7年中,甲、乙两种生物可能都在发生进化
16.“稻一鱼一鸭”生产模式是指在水稻田中以“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为特色而形成的稻鱼鸭共生、鱼米鸭同收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这种以鸭食虫、以鱼食草、用鸭鱼粪做肥料的稻鱼鸭复合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稻、鱼、鸭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鸭食虫降低了害虫的K值从而防治虫害
C.“鱼戏禾苗东,鱼戏禾苗西”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D.鸭食虫通过影响害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控制害虫数量
17.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螳在不同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加快,应在b之前控制东亚飞蝗的数量
B.be段受种群密度制约,出生率逐渐升高,死亡率逐渐降低
C.d点的出现可能与气候干旱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
D.e点的出现可能与秋天过早降温导致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有关
18.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 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吸入花粉后发生的哮喘与水痘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
C.VZV入侵人体后需要通过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共同配合将其消灭
D.接种VarV后,当人体再次感染VZV时就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19.下图1表示幼苗在水平放置时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3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20.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2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②在植物幼嫩的叶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③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气孔关闭
④油菜素内酯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
⑤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⑥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株内植物激素的合成
⑦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乙烯,乙烯与生长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
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A.③④⑤B.①②④C.③⑤⑦D.①③④⑤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22.某农户靠养殖黑山羊发家致富,黑山羊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K 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C.捕获黑山羊后种群剩余量最好控制在 S3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S5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 K值
23.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数量与种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虫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大于0时,其种群数量将增加
B.种群瞬时增长量最大时种群数量达到K/2
C.据图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100万个
D.该种群数量超过K值后,种内竞争最剧烈
24.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
B.K对策的某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
C.当种群基数较少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速率可能为负值
D.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
25.某地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一方面利用生态浮床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的修复;另一方面根据河道到河岸不同的生境,有针对性地配置植被(如下图所示),形成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水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从河道到河岸配置的植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人类对该河流的修复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欲统计河流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的相对数量,可采用记名计算法
26.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
27.下列诗句与生物学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螟蛉有子,螺蠃负之”描述的是捕食关系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种间竞争关系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初生演替现象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生物的种间竞争关系
E.“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是利用了绿豆上寄生的根瘤菌固氮进行肥田
F.“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G.“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H.“阔八步一行,行内相去四步一树”体现了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三、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28.(14分)某学校生物社团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设置了5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检测并计数统计,连续观察7天。
(1)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b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_______形(1分),种群数量为_______时(1分),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20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分),若在2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25×16)计数。若用图2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点代表酵母菌)则此样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__个/mL
Ⅱ.在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当地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4)欲统计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1分),对于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常用_____________(1分)法进调查。
(5)b时期时,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该现象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数量时,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9.(12分)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400m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________(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
(3)关于红豆杉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
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6~25年树龄植株的比例
③气温、干旱和火灾是影响红豆杉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④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
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
30.(14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肌肉萎缩甚至瘫痪等。与脊髓灰质炎相关的神经联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反射弧相应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从体温调节的角度解释发热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者严重时肌肉萎缩,请从反射弧角度解释其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小孩口服小儿麻痹症活疫苗糖丸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该糖丸是 。(A.减活的微生物B.灭活的微生物C.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该糖丸的服用有特定的要求,小孩7岁前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服用3次,多次服用该糖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免疫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4)某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由脊髓灰质炎所致,还是由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BCACD 6-10BABDB
11-15DADCC 16-21BBBABA
22.AB 23.ABD 24.ABCD 25.ACD 26.AC 27.BCE
28. (1) S b/2
(2) 增大 不变 K值大小由环境资源量决定,与接种量无关
(3)6×107
(4)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 取样器取样法
(5)垂直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6)随机取样、取平均值、选取样方面积相同、统计数量时遵循“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原则等
29. (1)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 增长型
(2)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导致郁闭度下降,土壤湿度下降不利于幼苗的生长
人为干扰生境下6~25年树龄的个体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 高 (3)①③④
30 . (1)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反射弧中的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反射弧不完整,导致肌肉长期不能收缩,从而引起肌肉萎缩
(2) A 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机体产生更多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主动免疫
(3)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观察该动物的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年度
1984~1994
1995~2000
2001~2006
2007~2012
2013~2023
λ
1.4
1.25
0.5
0.75
1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年份
1
2
3
4
5
6
7
种群数量比值(甲/乙)
1.20
1.30
1.10
0.90
0.70
0.33
0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漯河市生物试卷docx、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31,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31,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家系甲病的系谱图如图1所示,某种花卉的红色花瓣为显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1,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1): 这是一份31,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1),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