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归纳+高效训练(苏科版)
初中苏科版3 功优秀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3 功优秀课后测评,文件包含113功原卷版docx、113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1.3功
【知识梳理】
一、功的概念
1.机械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用字母W表示。
2.功的定义式:W=Fs
3.单位:力的单位与距离的单位的乘积“牛·米”,也叫焦耳,用字母J表示,1J=1N·m。
4.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对物体有力的作用;②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5.对两个条件的理解:
(1)同体性:某力对某物体做功,一定要明确做功的两个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此两“物体”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尤其是通过机械做功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条件的同体性。
(2)同时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段时间.如果物体受力后脱离施力物体并由于惯性而运动,此时原作用力已不存在,原作用力做功为零。
(3)同向性:物体通常会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判断某个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关键要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通过了距离,如果物体根本没有运动,或者物体虽然运动了,但运动的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垂直,则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6.由做功的必要条件可知以下三种情况力对物体不做功:
(1)“不劳无功”,物体通过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静止不动,没有通过距离;
(3)“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方向互相垂直,沿力方向上物体没有通过距离。
二、机械功原理
1.我们为了将物体移动一段距离,阻力做多少功,动力必须也做那么多功才能达到移动一段距离的目的,我们通常把阻力做了多少功表达成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人们在做功时,动力所做的功不会少于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动力做功至少要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才能达到做功的目的。
①水平方向做功:
②竖直方向做功:
2.在使用机械时,人们要对物体和机械都做功,也就是要克服物体和机械受到的阻力做功,因此人们对物体做的功不少于物体阻力所做的功,人们对机械做的功不少于机械上的阻力做的功,所以使用机械时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用手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机械功原理。
3.说明:
(1)适用范围:机械功原理是适用于任何机械的普遍结论,无论是简单机械,还是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复杂机械,都遵循机械功原理
(2)“不省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等于直接做的功(理想机械),其二是大于直接做的功(非理想机械)。
(3)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
虽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但机械也有许多优点,有时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施力的方向,有时还可以省距离,使用机械还能够方便地完成人们不便直接完成的工作,所以使用机械不是为了省功。
三、斜面
1.斜面是一种省力,但却费距离的简单机械。
G
F
s
h
2.特点:省力、费距离
3.原理:
直接用手做功:(G——物重;h——斜面高度)
使用斜面做功:(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s——斜面长)
根据机械功原理:不考虑摩擦力时,,,得
如右图所示:当斜面高度h一定时,斜面s越长,越省力(即F越小);
当斜面长s相同时,斜面高h越小,越省力(即F越小);
当斜面s越长,斜面高h越小时,越省力(即F越小)。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有,
4.应用:
盘山公路 螺丝钉 螺旋千斤顶 无障碍通道。
【易错点】
1.注意计算力做功时,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2.计算滑轮组拉力或物体重力做功时,注意拉力拉动的是绳子自由端,所以计算拉力做功必须乘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计算物体重力做功时,必须乘物体上升的高度。
3.斜面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重力的影响,拉力大于摩擦力。
【规律总结】
对于计算某个力做功的问题,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处该力的大小及运动的距离,或者该力不是恒定的力,则不能使用W=Fs计算,对于此种情况,可以从机械功原理思考,动力做功是要等于阻力做功的,可以计算该力克服的所有阻力做功来得到该力做的功。
【典例分析】
1.(2021·江苏宜兴·九年级月考)对功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做的功就越多
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作用力做功越多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则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并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则力做了功
【答案】D
【详解】
A.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但是不知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不能确定力做功多少,故A错误;
B.只知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但不知道力的大小也不能确定做功多少,故B错误;
C.若力的方向跟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垂直,物体通过的距离不是在力的作用下进行的,力对物体没有做功,故C错误;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并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则力做了功,故D正确。
故选D。
2.(2022·内蒙古包头·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小车被推动前进B.搬而未动
C.物体停在空中D.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答案】A
【详解】
A.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小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力对小车做功,故A符合题意;
B.用力搬石头,石头纹丝不动,只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停在空中,只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进,在提滑板的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宁夏银川·九年级月考)林雨同学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1500JB.150JC.15JD.1.5J
【答案】B
【详解】
大米的重力
G=mg=10kg×10N/kg=100N
一般人身高约是1.7m,当把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时,将大米举高的高度约1.5m,此过程做的功约是
W=Gh=100N×1.5m=150J
故选B。
4.(2022·江苏南京·九年级期末)某商场扶梯的高度是5m,扶梯长是7m,小明体重为600N。扶梯把小明从三楼送上四楼的过程中对小明做功_________J。
【答案】3000
【详解】
小明受到重力及扶梯对小明的支持力,则扶梯对小明做功
W=F支s=Gh=600N×5m=3000J
【答案】A
【详解】
将人、吊篮和动滑轮看成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受到人、吊篮和动滑轮的总重力,还受到5股绳子的拉力。人、吊篮和动滑轮的总重力为
一股绳子的拉力即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2·河南驻马店·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同学在做仰卧起坐运动。若该同学上半身的质量约为全身质量的,则她上半身的重力约为______N,她每次做仰卧起坐时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0.3m,则她连续做50次仰卧起坐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______J。(g取10N/kg)
【答案】 360 5400
【详解】
[1]该同学的重力
G=mg=60kg×10N/kg=600N
她上半身的重力
[2]做一次仰卧起坐克服重力做的功
W=G上h=360N×0.3m=108J
做了50个仰卧起坐克服重力做的功
W′=50W=50×108J=5400J
6.(2022·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小红同学用一个距离手3m高的定滑轮拉住重100N的物体,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4m,如图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了多少功( )
A.200JB.300JC.400JD.500J
【答案】A
【详解】
滑轮右端的绳子原长为3m,小红从定滑轮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4m,由数学知识,则移动后绳长为
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5m﹣3m=2m
则物体被提高的高度为
h=s=2m
滑轮为定滑轮,不省力,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的功
W总=W有用=Gh=100N×2m=200J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2·湖北武汉·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3m,小强用绳子沿斜面将质量为15kg 的木块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100N,绳重不计。求:
(1)小强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
(2)拉力做的功;
(3)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
【答案】(1)450J ;(2)500J;(3)10N
【详解】
解:(1)小强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
(2)拉力做的功
(3)小强克服斜面摩擦力做的功
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
答:(1)小强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450J。
(2)拉力做的功为500J。
(3)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10N。
【思路小结】
计算功和比较功的大小都可参考公式W=Fs。
【精典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广东东莞·九年级期末)下列事例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
B.送水工把桶装水从一楼搬到四楼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保持不动
D.提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
【答案】B
【解析】
A.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对汽车有力的作用,但汽车没有移动距离,推力不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送水工把桶装水从一楼搬到四楼,重物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故B符合题意;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保持不动,有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力不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提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力与距离的方向互相垂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力不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
A.F1F2C.W1>W2D.W1LCA,而W1=W2,由W=FL可知
FB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3 欧姆定律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143欧姆定律原卷版docx、143欧姆定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2 变阻器精品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42变阻器原卷版docx、142变阻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1 电阻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141电阻原卷版docx、141电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