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 )
A.降水多B.高差大C.温差小D.热量多
2、M处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洋流D.地形
下图为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面积比重示意图,图示四个地区为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四个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区域面积B.气候类型C.海陆位置D.农业活动
4、对四个地区耕地面积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水土配置D.国家政策
5、缓解甲、乙两区域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是( )
A.跨区域大规模人口迁移B.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C.实施跨区域粮食调配D.改变现有耕地类型
下图表示“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造陆速率与种草植树面积(虚线)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三角洲造陆速率最大时,黄河流域( )
A.中上游生态持续恶化B.下游地上河河床抬升趋势减弱
C.中上游水利工程修建增加D.河口面积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增多
7、结合图示信息,若三角洲的造陆速率下降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B.中游地区耕地面积扩大
C.中游发展灌溉农业需水量增加D.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8、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 )
A.河口地区地形平坦,面积开阔,适宜大规模城市建设
B.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发展湿地经济
C.雨热同期,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
D.该地属于湿地资源,应加强保护,禁止开发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左图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右图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
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
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
10、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
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
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
1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1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
武汉城市圈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和周边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市构成的城市联合体,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为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咸宁市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大健康、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武汉对城市圈内城市辐射带动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为( )
A.孝感、鄂州、潜江B.黄冈、黄石、鄂州
C.鄂州、孝感、天门D.咸宁、潜江、孝感
15、咸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 )
A.促进人员向武汉流动B.是利用技术优势吸引产业流动
C.推动其产业结构升级D.形成其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格局
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产业转移开始于阶段( )
A.1B.2C.3D.4
17、该公司采用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甲国的目的最可能是( )
A.获取充足能源B.躲避贸易壁垒C.产生集聚效应D.消除文化差异
截至到2021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在山东省构建起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因素中,对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调水量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
A.调入地需求B.水源地水量C.水源地水质D.输水距离
19、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差异B.产业结构C.地势高低D.用水需求
2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流域的影响有( )
A.减轻汉江上游洪涝灾害B.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
C.改善汉江下游航运条件D.加剧汉江下游土壤盐碱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定位重庆主打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侧重区域经济、科技、文化。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成渝地区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长江中游经济带,带动作用最强B.与长三角优势互补,协作互动
C.各主要城市均衡发展,分工明确D.依托长江航道,减弱陆路交通
22、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①矿产、水力资源丰富
②水运、陆运交通便捷
③土地、用工成本低廉
④人才、科技实力雄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重庆、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 )
A.突出两地发展层次差异B.激励成渝两地合理竞争
C.明确划分两地服务范围D.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是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命线,也是文化多元发展和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西北地区“水三线”总体发展布局跨越“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反映了区域水文气象、生态景观和社会经济的演变。未来,将遵循“水三线”的空间分布规律,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
材料二 图为中国西北“水三线”划分的空间格局示意图。
材料三 表为中国西北“水三线”基本属性比较。
(1)依据“水三线”的划分,简述我国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2)从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角度,列举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有效途径。
(3)阐述合理分配水资源对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省份,具有主导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高度依赖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为改变现状,山西省积极减少落后产能,增加先进产能;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优先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工业结构。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
(1)从市场和交通两方面说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的能源输出方式。与“晋煤外运”相比,指出“晋电东送”的优缺点。
(3)分析山西省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材料二:下面两图分别为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三:下表示意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1)说出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
(2)依据材料二,说出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简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影响山脉自然带数目的因素主要有纬度、相对高差,读右图,明显可以看出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且东南坡的基带位置低,故东南坡相对高差大,直选B。二者纬度差异不大,排除D,与降水温差关系不大,排除AC,故选B。
2、答案:D
解析: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高原所致水热减少,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而M处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故为热带草原带,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选D。
3、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气候类型决定了降水量多少和蒸发强弱,是导致水资源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区域面积对水资源总量影响较小,A错误;南北方的海陆位置差异较小,但水资源差异显著,C正确;农业活动对水资源总量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要成为耕地需有一定的水源和土壤条件,即水土配置,C正确;耕地面积差异与地形类型、人口分布、国家政策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影响最大的,AB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显示甲、乙两区域分别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地区粮食生产条件差异明显,所以实施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够有效缓解两区域人地矛盾,C正确;跨区域大规模人口迁移、改变现有耕地类型不切实际,AD错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缓解两区域人地矛盾作用较小,B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造陆速率最大说明河水泥沙含量增多,中上游水土流失加重,生态持续恶化,A正确;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地上河河床抬升趋势增强,B错误;中上游水利工程的修建会使下游河口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造陆速度降低,C错误;黄河河口三角洲主要用于生态保护,不会增加城市建设用地,D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游地区水土保持成效显著时,黄河含沙量下降,会使造陆速率降低,A不符合题意;中游地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重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增加,造陆速率升高,B符合题意;下游疏浚河道,泥沙沉积减缓,会使造陆速率下降,C不符合题意;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减弱,导致河水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三角洲造陆速率下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B
解析:黄河三角洲属于湿地资源,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工农业开发及城市建设,A,C错误;应该因地制宜,在保护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湿地经济,D错误,B正确。故选B。
9、答案:D
解析:甲国目前工业化率呈下降趋势,并且比重低于30%,城市化率很高,说明工业化不是该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AB不对。甲国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小,C不对。乙国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二产业最高,表明乙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D对。
10、答案:B
解析:甲国城市化速度已变缓,不需要降低城市化速度,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①不对,③对。乙国工业化还未完成,发展第二产业,并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城市化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②对,④不对。故答案选B。
11、答案:D
解析: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再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距离中心城市地理位置越近的城市,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显著,根据材料和图中圈层半径可知,武汉对城市圈内城市辐射带动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为鄂州孝感天门(鄂州、孝感、天门距离武汉由近及远),C正确;其他选项中的城市与武汉的距离不是从近至远,所以武汉对城市圈内城市辐射带动并不是由强到弱,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C
解析:咸宁经济发展水平不如武汉,咸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咸宁为产业转入区,所以咸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可以推动其产业结构升级,C正确;咸宁经济发展水平不如武汉,所以其不是利用技术优势吸引产业流动,B错误;咸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可以推动咸宁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员向咸宁流动,A错误;材料信息“咸宁市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大健康、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示,咸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未形成其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格局,D错误。故选C。
16、答案:B
解析: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由图中可以看出,阶段2该公司在总部之外设立工厂,说明产业转移开始于阶段2,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答案:B
解析:甲国为发达国家,该公司直接在甲国投资建厂,最可能受贸易壁垒影响,直接在该国建厂可以避开贸易壁垒,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该产业的类型,因此无法判断是否为获取能源,A错误;该国有该公司的销售部,说明产品在该国有市场,设厂不是为了集聚,C错误;设厂是为以创造更多的利润,而不是消除文化差异,D错误,故选B。
18、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中线、东线工程都调入华北地区,调入地的需求差异不大,A错误。由材料可知,中线工程调水量远大于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从汉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取水,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东线工程源地水量更大,因此源地水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中线工程水质更好,更受华北地区的欢迎,因此调水量更大,C正确。两条线路输水距离差异不大,输水距离对调水量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9、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省省内有一个自西向东的支渠,向山东东部输水,主要输往了威海、烟台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口更稠密,需水量更大,因此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用水需求,D正确。东部沿海降水量多于西部,A错误。产业结构与地势高低的差异不是山东省输水线路由西向东的主要因素,BC错误。故选D。
20、答案:B
解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流域取水,为了保持水量、水质,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林,并着力防治水污染,促进了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南水北调从汉江流域调水,不会提高汉江下游的地下水位,且库区降水较多,不会加重土地盐碱化,D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上游洪涝灾害与汉江下游航运条件影响较小,AC错误。故选B。
21、答案:B
解析: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经济带,并非中游,A错误;成渝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众多,经济发展前景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可实现优势互补,协作互动,B正确;成渝地区在产业上具有极强的相似性,产业分工并不均衡,C错误;成都并不位于长江干流航道上,故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不会减弱陆路交通,D错误。故选B。
22、答案:B
解析:粤港澳地区资源较匮乏,地形平坦导致水力资源短缺,而成渝地区发展的优势有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与粤港澳地区相比经济相对欠发达,土地、用工成本低,①③正确。粤港澳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更高,水陆交通粤港澳地区更加便捷,科技实力也更为雄厚。②④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答案:D
解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定位重庆主打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侧重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强调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即服务种类的差异性,减少竞争内耗,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所以其对重庆与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双城区协作发展,互利互惠,D正确;而突出两地发展城市差异,激励成渝两地合理竞争与明确划分两地服务范围在《纲要》中不是主要定位,ABC错误。故选D。
24、答案:(1)从胡埃庸线以东至阳关线以西,水资源逐渐减少;奇策线向西降水增加(奇策线西侧多于东侧);阳关线至奇策线之间水资源量最少。
(2)合理分配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3)利于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实施;利于西北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利于特色经济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利于边疆长治久安和巩固国防;加强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团结。
解析:(1)结合图片可知,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是森林和草原分界线;从胡焕庸线到阳关线以东到奇策线的降水都在逐渐变小,但是奇策线以西降水开始增加,从极度干旱区变成了干旱区,因此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为:从胡焕庸线以东至阳关线以西,水资源逐渐减少;奇策线向西降水增加(奇策线西侧多于东侧);阳关线至奇策线之间水资源量最少。
(2)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需要结合开源和节流角度进行分析,区域之间需要合理的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再分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生产技术更新,发展节水农业节约水资源。
(3)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从而有利于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生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恢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有助于西北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特色经济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助于边远地区可持续发展,促进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利于边疆长治久安和巩固国防;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助于民族团结,加强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团结。
25、答案:(1)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线通过,煤炭外运条件好。
(2)优点: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缺点: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
(3)促进能源结构改善,利于保护城市环境;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层次提升,带动相关产业的社会就业。
解析:(1)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山西煤矿的市场广阔;山西位于中部经济地带,位置适中,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线通过,交通便利,便于煤炭外运。
(2)“晋煤外运”是将煤炭直接运到市场,而“晋电东送”是将煤炭在当地火电厂转化为电能,再外输。“晋电东送”的优点是:输电(晋电东送)相比列车运煤,成本低;将煤加工成电,附加值高,效益好;减少煤炭的运输,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但缺点是火电厂的煤炭加工会排放污染物,加剧当地环境污染;且需要大量水源,加剧水资源短缺。
(3)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加大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改善;新能源主要为清洁能源,污染物排放少,利于保护城市环境;促进当地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就业。
26、答案:(1)湖南省地势特征总体上南高北低,广东省地势特征总体上北高南低。
(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
(3)湖南省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煤炭、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可为广东省提供原料和能源;广东省可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湖南省可承接广东省部分产业的转移;两省可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
解析:(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和所学地理知识可判断两地地势特征。湖南省地图中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广东省地图中河流大多由北向南注入海洋,可判断地势北高南低。
(2)由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可看出经济发展速度,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看出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由第二产业比重可看出工业化程度,广东省工业化程度高。由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可看出三大产业结构层次,广东省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高。
(3)由材料可知,湖南省具有资源优势,广东省具有资金、技术优势,根据两地的优势,分析两地合作发展。湖南省的资源主要有有色金属资源、煤炭、水能等,可为缺乏资源的广东省提供原料和能源;广东省经济发达,可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随着广东产业结构升级,湖南省可承接广东省部分产业的转移;两省可以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界线名称
对应降水量线(mm)
对应干湿与地貌分界线
对应植被
胡焕庸线
400
半干旱、半湿润,第二、第三级阶梯
森林草原景观
阳关线
100~200
极度干旱区、干旱地区
荒漠戈壁景观
奇策线
80~100
极度干旱区、干旱地区
荒漠草原景观
地区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三大产业就业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41.1
25.7
70.6
17.2
12.2
480
2002
21701
6.3
49.5
44.2
32.0
39.7
28.3
23603
湖南
1980
192
42.3
40.2
17.5
77.0
14.1
8.9
365
2005
6473
19.4
40.2
40.4
48.6
21.5
29.9
961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性考试模拟一地理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