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各地初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真题合集(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一叶落知天下秋”植物的落叶现象体现了( )
A. 生物能生长B.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能繁殖D. 生物都有变异的特性
2.在“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的实验材料或用具是( )
A. 调查表和笔B. 显微镜C. 放大镜D. 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3.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是在某小池塘中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
①水②泥沙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⑥石块⑦微生物⑧贝壳。
A. ①②⑥⑧B. ①③④⑦C. ③④⑤⑦D. ③④⑤⑧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农田B. 一片森林C. 一个湖泊D. 池塘里的所有鱼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B. 生物圈就是指整个地球
C.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 人类可以建造比生物圈更好的家园
6.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②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③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 ②①⑤B. ③①⑤C. ②①④D. ③①④
7.在制作糖拌西红柿时,加入食糖并搅拌,发现盘中的汁液增多了,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液泡
8.在动物细胞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
A. 细胞质B. 细胞核C. 细胞膜D. 液泡
9.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主要是因为细胞核中具有储藏遗传信息的( )
A. 脱氧核糖核酸(DNA)B. 核糖核酸(RNA)
C. 各种色素D. 各种酶
10.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一样B. 细胞分裂与多细胞生物由小长大有关
C.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D.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
11.人体的大脑主要由( )组织构成的。
A. 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B. 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
C. 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D. 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12.导管和筛管属于( )
A. 输导组织B. 保护组织C. 营养组织D. 机械组织
13.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时,你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外形略像倒置的草鞋B. 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C. 能避开棉花纤维的阻挡D. 通过表膜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4.以下哪个选项属于苔藓植物的特征( )
A. 大多生活在阴湿的地方B. 有高大的植株
C. 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D. 可以种子繁殖
15.子叶的作用是( )
A. 发育成幼叶B. 储存养料或给胚转运营养物质
C. 进行光合作用D. 保护胚芽、胚轴和胚根
16.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
A. 保温、保湿有利于萌发B. 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C. 防止鸟类取食种子D. 防止害虫破坏
17.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原因主要是( )
A. 水分不足B. 传粉不足C. 光照不足D. 营养不足
18.陆地上的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最终散发到大气中。那么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 叶、导管B. 根、导管C. 叶、气孔D. 根、气孔
19.“万物生长靠太阳”,学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后,你怎样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 )
A.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光
B. 所有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都来自太阳光中
C. 动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D. 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能
20.有人说:“植物养育了其他生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绿色植物消耗了水
②绿色植物产生了氧气
③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
④绿色植物制造了有机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______。
(2)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图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______条。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______。
(4)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______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和食物网传递的。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______。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
22.如图是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 ______ 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顺序是: ______ 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 ______ 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3)有一种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每次都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一个细胞分裂1小时变成 ______ 个细胞.
(4)细胞分裂后,新形成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 ______ ,体积由小变大,这就是 ______ .
23.如图为一粒玉米种子和一粒菜豆种子的结构。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若将一粒玉米从中央切开,向其横切面上滴加碘酒,结果[ ______ ] ______ 变蓝,
(2)菜豆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______ ] ______ ;玉米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______ ] ______ 中。
(3)银杏的种子“白果”与这粒玉米相比,玉米粒最外面的结构[ ______ ]是 ______ ,而白果表面的保护结构仅仅是种皮。
(4)分析种子的结构图,像玉米种子这样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成为 ______ ;像菜豆种子这样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成为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4.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根据图回答问题:
(1)对光时,要转动图1中[ ______ ] ______ ,使显微镜③中的 ______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镜头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 ______ (填名称),以免压破玻片。
(3)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2中④滴的液体是 ______ 。
(4)图2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______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5)当发现视野中有污物时,移动装片污物不动,转换物镜污物仍不动,则污物在 ______ 上。
25.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用①组与②组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若要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②组与 ______ 组进行对照。
(3)③组的种子都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 ______ 。
(4)如果要测定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可让种子处在与表中②相同的环境中,该组种子的发芽率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一叶落知天下秋”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可见B正确。
故选:B。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在生物种类的调查中,要记录生物的习性、数量、生活环境的特点,所以要设计调查表,并且做好调查记录,然后把记录的内容做好归类整理;生物实验常需要观察一些比较细微、细小的结构或物体。用肉眼难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仪器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其中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显微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大。因此在“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的实验材料应该是显微镜。
故选:B。
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法。
明确动物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用到的器材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⑦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①水、②泥沙、⑥石块、⑧贝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C。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答案】D
【解析】解:ABC、一块农田、一片森林、一个湖泊,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
D、池塘里的所有鱼,只有部分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池塘里的所有鱼不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D。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5.【答案】C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使用方法,
【解答】
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因此,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上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很明显的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③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D
【解析】解: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D、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性的知识点,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可答题。
8.【答案】C
【解析】解: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有液泡.据上所述,在动物细胞中起保护作用的是细胞膜.
故选:C
此题考查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并具有保护作用.
9.【答案】A
【解析】解: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主要是因为细胞核中具有贮藏遗传信息的DNA,即脱氧核糖核酸。
故选:A。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掌握细胞核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从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图中看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一样,而不是一样,A错误;
B、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是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基础,因此细胞分裂与多细胞生物由小长大有关,B正确;
C、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C正确;
D、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使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同,D正确.
故选:A.
(1)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如图:
(2)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的相同,保证了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3)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共同结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和特点.
11.【答案】A
【解析】解: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等各种腺的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如大脑、脊髓等;大脑皮层由140亿个神经细胞构成,主要是神经组织,大脑内大量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因此大脑主要是由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可见A正确。
故选:A。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①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②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③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④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等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体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功能。
12.【答案】A
【解析】解:A.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故A符合题意。
B.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D.机械组织,具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熟记植物的组织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借助显微镜发现草履虫像倒置的草鞋,A不符合题意;
B、借助显微镜发现草履虫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B不符合题意;
C、借助显微镜发现草履虫避开棉花纤维的阻挡,缓慢移动,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通过表面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此过程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据此解答。
熟练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是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①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②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③叶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④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即孢子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故选项A属于苔藓植物的特征。
故选:A。
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
熟记掌握苔鲜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子叶是种子中胚的主要组成部分,双子叶植物子叶有两片,子叶储存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子叶有一片,不能提供营养,只能起到吸收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掌握子叶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萌发,A正确。
B、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萌发,B错误。
C、“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萌发,与防止鸟类啄食种子无关,C错误。
D、“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保湿、保温,不是防止害虫破坏,D错误。
故选:A。
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完整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分析作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17.【答案】B
【解析】解:玉米属于异花传粉中的风媒花,异花传粉的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例如:如果传粉时期没有风或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传粉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果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同样能提高结实率和含油量。
故选:B。
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为了弥补传粉不足,人们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为了保证产量,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18.【答案】D
【解析】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水分,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除茎外,根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叶片上有很多气孔,下表皮较多,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
故选:D。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导管主要是将植物通过根部成熟区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本题重点把握住植物吸水、运输水和散失水主要靠成熟区、导管和气孔。
19.【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解答】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能量)+氧气;
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草、兔、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都最终来自太阳。所以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即“万物生长靠太阳”。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
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
故选:D。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以依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切入。
21.【答案】非生物部分 营养 3 狐 狐和猫头鹰 食物链 减少 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逐一计数,共有9条食物链:①草→兔→猫头鹰,②草→鼠→猫头鹰,③草→鼠→蛇→猫头鹰,④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⑤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⑥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⑦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⑧草→兔→狐⑨草→鼠→狐;其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食物链有3条: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狐。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狐。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并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该食物网中,兔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向狐和猫头鹰传递。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时期内,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将会迅速增加,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食草昆虫和蜘蛛的吃虫的鸟的数量将会增加,导致它们的数量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
(2)营养;3;
(3)狐;
(4)狐和猫头鹰;食物链;
(5)减少;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2.【答案】动物;细胞核;细胞质;8;营养;细胞生长
【解析】解:(1)(2)该图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所以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图B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此细胞有细胞壁,分裂过程中是在两份细胞质间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不是仅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所以是植物细胞的分裂.
(3)根据1小时有3个20分钟,利用有理数的乘方可知,一个细胞分裂1小时变成23个细胞;
(4)刚分裂的细胞很小,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故答案为:
(1)动物
(2)细胞核;细胞质
(3)8
(4)营养;细胞生长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
23.【答案】E 胚乳 ④ 子叶 E 胚乳 A 果皮和种皮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解析】解:(1)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在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主要是淀粉)等。所以,若将一粒玉米从中央切开,向其横切面上滴加碘酒,结果E胚乳变蓝。
(2)菜豆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无胚乳,而有两片肥厚的子叶,④子叶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具有一片子叶,也具有胚乳,E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3)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所以,银杏是裸子植物,“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无果皮包被,因此与这粒玉米(属于果实)相比,玉米粒最外面的结构[A]是果皮和种皮,而白果表面的保护结构仅仅是种皮。
(4)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种子的基本结构都是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根为须根系;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根多为主根系。可见,像玉米种子这样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成为单子叶植物;像菜豆种子这样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成为双子叶植物。
故答案为:(1)E胚乳;
(2)④子叶;E胚乳;
(3)A;果皮和种皮;
(4)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图中:A果皮和种皮、B胚芽、C胚轴、D胚根、E胚乳、F子叶;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
掌握种子的结构功能及植物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② 转换器 低 物镜 清水 B 目镜
【解析】解:(1)对光时,要转动图1中的②转换器,使显微镜的③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这样光线才能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反射到目镜;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大,更容易寻找物像。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镜头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影响观察效果,或损坏镜头。
(3)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为了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故选B。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可能存在于目镜、物境或破片标本上。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裁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上,不动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移动装片污物不动,转换物镜污物仍不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
故答案为:(1)②转换器;低;
(2)物镜;
(3)清水;
(4)B;
(5)目镜。
(1)图1中显微镜的结构: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④ 充足的空气 90%
【解析】解:(1)分析表格可知,①组与②组除水分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这是一组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2)要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就要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表中②组与④组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以光照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
(3)根据表格可知,③组的种子被过量的水淹没,缺少充足的空气,因此都没有萌发。
(4)种子的发芽率=萌发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总数×100%。所以②组种子的发芽率为18÷20×100%=90%。
故答案为:(1)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2)④;
(3)充足的空气;
(4)90%。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2)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和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组别
种子数(粒)
处理方法
萌发数(粒)
①
20
有光,不加水,25℃
0
②
20
有光,适量的水,25℃
18
③
20
有光,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25℃
0
④
20
无光,适量的水,25℃
1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