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热身练基础题保分练三课件
展开1.(2023山东青岛二模)2023年4月12日,中国的“人造太阳”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时间403 s,创造了世界纪录。“人造太阳”在工作时
A.目前主流核电站都在利用热核聚变进行发电B.反应中释放出的X粒子会受到线圈磁场的磁约束力C.反应中释放出的Y粒子为中子
2.(2023湖南邵阳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又回到状态A。其中C→D→A为等温过程。该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加B.B→C过程中,气体分子内能减少C.状态A和状态C,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D.气体状态变化的全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该图像围成的面积
解析 A→B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变大,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碰撞力变大,而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减小,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减小, A错误;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则分子内能减少,B正确;状态A和状态C,气体的温度相同,则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C正确;根据W=pΔV可知,A→B过程,气体对外做的功W1=4p0(4V0-V0)=12p0V0,B→C过程,气体体积不变,则W2=0,C→A过程,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3等于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则气体状态变化的全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该图像围成的面积,D正确。
3.(2023山东济南二模)如图所示,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玻璃吊坠下部分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部分是高为R的圆锥体,O点为半球体的球心,M为圆锥体的顶点。平行于MO的光线从半球体表面N点射入玻璃吊坠,经折射后恰好经过M点,N点到直线MO的距离为 ,则该玻璃吊坠的折射率为( )
解析 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ON为法线,入射角为θ,折射角为α,因为MO=NO,所以∠NMO=∠MNO=α,由几何知识可得θ=∠NOC=∠NMO+∠MNO
4.(2023福建厦门二模)两点电荷M、N分别固定在x=-20 cm和坐标原点处,所形成电场的电势在x轴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图线与x轴交于x0处,x=20 cm处电势最低,取无穷远处电势为0,一正电荷q自x0处由静止释放,则( )A.x0处的电场强度为0B.点电荷M、N所带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4∶1C.正电荷q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正电荷q运动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 在φ-x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在x0处的图像斜率不为零,则电场强
静止释放,根据电势变化情况可知,自x0处右侧电场强度方向先沿x轴正方向后沿x轴负方向,电场强度先减小为零后反向增大再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Eq=ma,可知正电荷q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为零后反向增大再减小,C错误;一正电荷q自x0处由静止释放,根据电势变化情况可知,自x0处右侧电场强度方向先沿x轴正方向后沿x轴负方向,静电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D错误。
5.(2023山东临沂二模)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的振动频率均为5 Hz。P是两列波传播方向上的一个质点,其中PS1=6 m,PS2=10 m。t=0时,P刚好振动到波峰位置。已知S1、S2连线上相邻两振动加强点间的距离为0.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传播速度为10 m/sB.波的传播速度为5 m/sC.t=0.1 s时,P质点刚好振动到波谷位置D.t=0.1 s时,P质点刚好振动到波峰位置
解析 如图所示,设Q1是S1、S2连线中点左侧第1个振动加强点,Q2是其左侧第2个振动加强点,Q2与Q1相距Δl,由振动加强的条件有Q1S2-Q1S1=λ,同理
6.(2023湖南岳阳模拟)为发展新能源,某科研小组制作了一个小型波浪发电机,磁体固定在水中,S极上套有一个浮筒,浮筒上绕有线圈,其截面示意图如图甲所示。浮筒可随波浪上下往复运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动势,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乙所示。线圈电阻r=2 Ω,匝数为100,线圈处磁感应强度B=0.1 T,线圈的直径d= m,把线圈与阻值R=8 Ω的小灯泡串联,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 VB.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28 WC.浮筒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的频率为2.5 HzD.浮筒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最大速度的大小为 m/s
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1)在摆球自然悬垂的状态下,用米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则单摆摆长为 (用字母l、d表示)。 (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 A.将钢球换成塑料球B.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C.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大的角度后释放D.记录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根据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
(3)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代号)。 A.把悬点到摆球下端的长度记为摆长B.把摆线的长度记为摆长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在振动过程中出现松动D.实验中误将摆球经过平衡位置49次记为50次(4)某同学利用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球体作摆球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摆球的重心不在球心,但是在球心与悬点的连线上。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T2-L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分别为 ,如图所示。由图可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
解析 (1)在摆球自然悬垂的状态下,摆线长为l,摆球的直径为d,则单摆摆长
(2)将钢球换成塑料球,会增加阻力的影响从而增加误差,A错误;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此时开始计时,可减小测定周期时产生的误差,B正确;单摆的摆角要小于5°,否则就不是简谐运动了,所以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大的角度后释放,会增加实验误差,C错误;应该记录至少30次全振动的时间,来测量周期,用记录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误差会较大,D错误。
偏大,测得的g偏大,A错误;把摆线的长度记为摆长,则L测量值偏小,测得的g偏小,B正确;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在振动过程中出现松动,则实际摆长变大,计算所用的摆长偏小,所以测得的g偏小,C正确;实验中误将摆球经过平衡位置49次记为50次,则周期测量值偏小,测得的g偏大,D错误。
8.(2023山东济南二模)某打气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是容积为V的需要充气的容器,B是内壁光滑的气筒,容积也为V,左端用可移动的活塞(体积不计)密封,活塞横截面积为S,右端通过单向进气阀n与A连通(当B内气体压强大于A内气体压强时,n打开,反之关闭),B底部通过单向进气阀m与外界连通(当B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时,m打开,反之关闭)。活塞缓慢左移从外界抽取气体,抽气结束时活塞位于气筒B的最左侧;给活塞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让活塞缓慢向右移动,当外力无法推动活塞时结束打气过程。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p0,初始时A内充满压强为p0的气体,容器A、B导热良好,给活塞水平推力的最大值为6.5p0S,忽略容器间连接处的气体体积,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
(1)第一次打气结束时,A内气体的压强;(2)第七次打气结束时,B内活塞右侧气体的体积。
解析 (1)根据题意,由玻意耳定律有p0V+p0V=p1V解得p1=2p0。(2)设打气n次后,无法推动活塞,则满足p0V+np0V=(p0+6.5p0)V解得n=6.5即打气六次后便无法完全将气体压进容器A,打气第6次后,由玻意耳定律有p0V+6p0V=p2V,解得p2=7p0设第七次打气结束时B内活塞右侧气体的体积为ΔV,则满足p0V+p2V=(p0+6.5p0)(V+ΔV)
9.(2023山东烟台二模)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足够长,斜面上放有质量为m1=2 kg、长度为L=1 m的木板,A、B为木板的两个端点,在A端放有质量为m2=2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和木板接触面粗糙,将物块与质量为m3=1 kg的重物通过绕在固定在斜面顶端的定滑轮上的轻质细绳相连,不计滑轮处的摩擦。系统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1)欲使物块和木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而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求它们之间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范围。(2)若动摩擦因数μ0等于(1)问中最小值的 ,求从开始运动到物块从木板上掉下来所经过的时间。
答案 (1)μ≥0.4 (2)1 s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重物FT-m3g=m3a1对物块m2gsin θ+Ff-FT=m2a2对木板m1gsin θ-Ff=m1a2物块和木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有a1=a2解得Ff=6.4 N物块和木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Ff≤Ffmax=μm2gcs θ解得μ≥0.4。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实验题专项练四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实验题专项练四课件,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mbd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选择题专项练一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选择题专项练一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