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练习时间,阅读下列艾青诗《太阳》,根据积累,填写句子,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监测说明:
    1.练习时间:12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卷页数:6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初三·序言篇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夏末到金秋,我们徜徉在诗歌海洋,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吧!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为几乎所有人的憧憬。那青草更青处撑篙的徐志摩,那四月天娉婷起舞的林徽因□还有那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都在人生无边诗意地栖居。南山下,五柳先生青lài( )菊花,让一颗悠然的心在园田中游荡,这是一种闲趣□晚霞中,穆旦凝望树的摇yè( ),感受着生命的真谛,这是一种情趣。纵使暴风雨击打,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纵使满目疮yí( ),也要为哺育自己的祖国引吭高歌。
    生活中处处充满诗意。每一缕阳光,都是一个美妙的音符:每一条小溪,都是一曲流淌的旋律:每一径迂回的小道,都是一部美轮美奂的乐章。诗意地栖居□用心地享受生活的意趣吧!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娉婷pīnB.嘶哑shīC.哺育bǔD.一缕nǚ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汉字。(3分)
    青lài( )摇yè( )疮yí( )
    3.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憧憬B.真谛C.引吭高歌D.美轮美奂
    4.文段中四个口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B.”,;,C.”,;——D.。”,;,
    5.比喻的陌生化是借助喻体的陌生化,在作品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习惯性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超越。在内容和情感上超越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又符合情感逻辑,给人以新奇之感。请参照示例,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运用比喻的陌生化手法写几行诗。(4分)
    初三·读书篇
    6.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30年代是诗人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主要内容是抒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C.《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忍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D.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般的简练、凝重,这是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的完美体现。
    7.阅读下列艾青诗《太阳》(节选),分析“太阳”这一意象的主要特征和象征意义。(3分)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初三·活动篇
    8.九年级一班拟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设计有意】
    (1)围绕该主题,请你依照以下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内容。(2分)
    活动一:收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举办“自强不息”主题演讲比赛
    【论证有理】
    (2)班上要开展“少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在准备阶段,小智同学收集到了不少事例、名言等材料,但他不知该如何有效地论证其观点,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他指点迷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告有方】
    (3)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九年级同学们要参加体育中考,班上小康同学身体较弱,长时间、高强度的两操训练已让他吃不消,他产生了退出训练的念头。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劝说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传承篇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积累(10分,每空1分)
    9.(1)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2)用典可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刘禹锡的⑦“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对旧友的怀念,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久。李白的⑧“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借历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自己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9~12题。(15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2)负者歌于途________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________(4)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盲的韵律美.
    B.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C.作者寄情山水,通过写“醉”与“乐”,表达了厌弃官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D.禽鸟、游人和太守各有所乐,各得其乐,这正是物我和谐美好生活的写照。
    13.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写了“乐”,但“乐”的原因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4分)
    【链接材料】夫临高远视,心意之快也。晴澄雨昏,峰岭之态也。心意快而笑歌发,峰岭明而气象归。其近则草树之烟绵,溪水之澄鲜,衔鳞翩来,的的①有光。扫黛②侍侧,妩妩发秀。有趣若此,乐亦由人。
    (梅尧臣《览翠亭记》)
    【注】①的的:清楚显现。②扫黛:画眉梳妆,这里代指女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阅读篇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4~17题。(20分)
    背篓情
    李复成
    ①(A)九岁那年,父亲给我买了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儿童背篓。它小巧玲珑,竹蔑光润,编织精细,棕丝拧结的背带美观匀称。它成为我一个珍贵的童年念想。
    ②远离家乡40年以后,我又与背篓有了“一面之缘”。
    ③上世纪九十年代,遵义火车站。
    ④一位背篓老人径直向我走来。他不停地嚷着:“同志,用不用送站?”
    ⑤“大爷,您送站,您身子骨行吗?”
    ⑥“没得问题!”“没得问题!”老人见我主动招呼他,显得分外积极。
    ⑦“送这一趟多少钱?”
    ⑧“便宜得很,5元钱。”
    ⑨我吃过“一趟”和“一件”的亏,“是一趟5元,还是一件5元?”
    ⑩“你这位同志真会开玩笑,哪里会一件5元这么贵哟,是一趟。”
    ⑪这老人60岁光景,宽宽的脸膛堆满皱纹,泛着黝黑的亮光。穿一身洗得发白、打了补丁的军衣裤,载着破口的手套,满身尘土。
    ⑫老人倚坐的背篓也引起我的注意。(B)黄褐色的竹篾表皮已经被磨损得异常光滑,篓顶的边沿用旧布绕裹着,中间有明显的破折处是用塑料胶条修补的。背篓已经歪斜变形了。它强烈唤起我对儿时背篓的记忆。两个背篓的殊异—亲历的与目睹的,精致美观的与陈旧破损的,纪念消遣的与劳苦挣钱的,让我陷入一种莫名的感喟和苦涩的“沉思……
    ⑬过了一会儿,老人主动和我搭讪:“同志,听你说的像是……北京话,你这是去……”
    ⑭“回北京。”
    ⑮“我的男娃儿也在你们北京。”
    ⑯“打工?”
    ⑰“不是的,是读书……上的大学。”我略感诧异,“您儿子上的哪所大学?”
    ⑱“就是你们那里的,叫……北京……大学……”
    ⑲我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你儿子了不起,你这个父亲也了不起。”
    ⑳他使劲摇头:“跟我扯不上边。我连小学都没有读完……都是他老师的功劳。校长支持,县里头也来人关照,要不这山旮旯里头怎能飞出一个金凤……”老人透着不好意思的表情吞下了最后一个字。说着,他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孩子和老师们的合影。
    ㉑(C)“相片上的孩子为什么还背个背篓?”老人告诉我,那就是娃儿平时上学用的书包。娃儿也是背着背篓去北京的……
    ㉒“您都这把年纪了,要对自己好点儿。”
    ㉓“要培养这么一个‘人物’,就算国家给娃儿补助一些,能少得了花钱?娃儿想去打点临时工。我想让他专心读书,送站挣钱补贴他一些。我没告诉他……”
    ㉔“您将来靠这个有出息的儿子。”
    ㉕老人撇了一下嘴:“你这同志落后喽。将来娃儿能一是一、二是二地为国家做点事,去报答国家的大恩就好,我哪能去惦记享他的福哟。虽说当下的日子过得还紧巴巴,但我种了些贵州独有的水果刺梨,销路可以,有盼头……娃儿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我就是咔嚓一闭眼,也是笑呵呵的!”
    ㉖突然,老人神色凝重,“娃儿刚谈了一个对象,我不大安逸。这么多人帮衬,上了这么好的学校,国家伸长脖子盼着,要长点大本事才行……想婆娘,就得忍着点……”
    ㉗这来自社会底层的、浸润着泥土气息和劳动汗溃的心声,反复冲击着我头脑中那些貌似天经地义的世俗的积垢。一个满面尘污、衣衫不整、肩负破烂背篡的“卑贱者”的强劲的、高贵的生命之光,直射入我阴霾游移的心魂间……
    ㉘开始进站了。旅客们争先恐后地挤着,推搡得老人踉踉跄跄。层层阶梯上,老人弓腰拄棍艰难地挪动着,一步又一步,嘴里发出用足气力的哼哧声……
    ㉙湿潮的冬夜,老人满脸汗水,我掏出纸巾给他擦擦前额,老人深情地瞥了我一眼,向我摇摇头……看着老人弯驼的身影和沉重的步履,那一瞬间,我爆发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敬仰之情。
    ㉚火车启动了……突然,见老人扔下背篓追赶上来,举着一只手大声喊道,“不对头!同志,给的钱多了……”
    ㉛我把头使劲伸出窗外,扯着嗓门喊:“大爷,换……换个……背篓……”
    ㉜茫茫夜色中,我凝望着老人缓缓逝去的身影和他身旁歪斜的背篓……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编)
    讲好中国故事,续写时代篇章。让我们一起聆听北师大教授李复威为我们讲的中国故事。
    【完完整整的故事】
    14.你听清李教授讲的故事了吗?请补全故事情节。(4分)
    ①老人招揽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惊讶震撼。
    ③老人艰难送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深情凝望。
    【细节动人的故事】
    15.“背篓”在故事中多次出现,哪一处更打动你?请从A、B、C三处任选一处,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的故事】
    16.李教授讲到“两个背篓的殊异”让他“陷入一种莫名的感喟和苦涩的沉思……”,听到此处,你觉得当时他在感喟和沉思什么呢?请用第一人称补写他的心理活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丰满的故事】
    17.故事说“一个满面尘污、衣衫不整、肩负破烂背篓的‘卑贱者’的强劲的、高贵的生命之光,直射入我阴覆游移的心魂间。”听完这个中国故事后,你感受到背篓老人怎样的“生命之光”呢?请结合故事内容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韵悠长的故事】
    18.有人说,讲好中国故事,就应该多讲平凡人的故事,也有人说应该多讲那些名人伟人的故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你被“种草”坑了吗?
    材料一:
    因为一段精美的短视频,就想去一个网红旅行地打卡;因为看到别人穿着很美,就想去买同款服装;因为别人分享自己的家居用品,就立即下单购买……这些消费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你被“种草”了。
    所谓“种草”,是指某人分享某一产品而激发他人拥有欲并产生购买的行为。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种草”经济开始崛起,并从最初的美妆领域开始广泛扩散至生活消费中的各个领域、网络“种草”方式大多借助直播、短视频和图文推送等方式,调动受众多种感官,提升“种草”成功的概率。
    ——选自陈辰《乱相频出“种草”经济亟待治理》
    材料二:
    图4—14第十二题:什么因素最能促使您对“种草”商品进行购买?
    什么因素最能促使您对“种草”商品进行购买?
    材料三:
    关于“种草”的动机原理,不少学者从心理学、传播学等角度进行了探讨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从众心理
    在营销中被“种草”的购买动机往往来源于对他人消费行为的模仿和学习,面对众多粉丝用户共同购买了同一件商品时,他们对产品的集体好评往往就会使得个人用户产生群体压力,更容易接受这一产品,产生购买行为。
    B.参考效应
    需要“种草”的消费者对于这一类型的产品了解程度有限,所以需要借助平台中的“种草”信息来帮助其进行商品挑选。例如:当消费者有外出旅游需求时,对于景区酒店价格、环境、服务等了解较少,就容易形成不好的消费体验,但是通过携程等平台,可以获取所需的景区“种草”信息,从而通过这些信息就可能会避免一些价格陷阱。
    C.意见领袖理论
    关键意见领袖,是指具有一定传播影响力、专业权威性或是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他们的观点更容易让人信服。这些意见领袖主导网络舆情、粉丝情绪的关键点,对提升品牌传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众多粉丝的购买行为和习惯。所以“种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商业化的广告传播行为。
    ——选自蒋一宽《基于UGC平台的“种草”式品牌传播模式及策略研究》
    材料四:
    网友声音:
    @鹿饭石头:最近我家鹿晗哥哥走红毯时戴的那款帽子好好看啊,我被“种草”了,我要去买一个同款。
    @探店小林:我经常会在网上收藏大家都推荐的菜品,需要的时候就去打卡,我觉得大家都“种草”的一般不会错。
    材料五:
    防止“种草”念歪经、走歪路,仅靠带货人自觉还远远不够,需要多方协作形成合力。
    执法部门可通过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约束平台和商家行为。未来,相关立法部门还需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厘清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并明确罚则,严打虚假“种草”。管理不能缺位。在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前,行业协会可以先积极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相应规范,把规矩立起来。
    莫让“种草带货”变“种草带祸”,还得抓住平台这个“牛鼻子”。规范“种草”,平台是关键。在靠“种草”获得利益的同时,平台有责任进一步加强监管,对于有过坑害消费者“黑历史”的主播、写手,及时封号禁播。平台还需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鼓励消费者维权,织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网。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擦亮眼睛,识别被刷出来的虚假好评;也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给出合理的评价,拒绝虚假“种草”,这也是保护自身的最有效、直接的方式。其次货比三家,勿贪便宜。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选择口碑好的主播。一些特殊商品,有线下门店,买之前先去实体店体验,再接受“种草”也不迟。另外,消费者也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跟风消费、冲动消费。
    总之,唯有多方齐发力、共出手,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种草”才能在互联网的土壤上开出更多惠民利民之花。
    ——人民日报《三评“种草笔记”》
    19.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网络“种草”大多是指借助图文推送、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分享某一产品,激发他人购买欲的一种行为。
    B.网友关注“种草”商品时主要关注产品质量是否过硬和价格是否实惠,并不在意是否是明星推荐。
    C.消费者如果对某一类型产品了解程度有限,借助平台的“种草”信息可以完美避免价格陷阱。
    D.规范“种草”,立法部门是关键。立法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厘清法律责任,严打虚假“种草”。
    20.根据材料三,具体分析材料四中两位网友的行为分别属于哪种动机?请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6分)
    A.从众心理B.参考效应C.意见领袖理论
    21.请从议论文语言的角度品析文中加点词的作用。(4分)
    莫让“种草带货”变“种草带祸”,还得抓住平台这个“牛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材料五和链接材料中网友的经历,给其他消费者提出三条合理建议,避免再被类似虚假“种草”信息坑害。(6分)
    @诗与远方:元旦放假,我带外公外婆去云南旅游,为了节省费用,在一家平台上报了一个699元四天三晚的旅行团,平台上对于这个团全是百分好评,我也就没有再去其他平台搜集资料,谁知一路旅游全是强制购物,体验感极差,太糟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写作篇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就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鲁迅辕转多处,易地求学,最终决定弃医从文。做事应当机立断还是反复斟酌?类似的阅读体验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别想了,其实……”或“别想了?其实……”为题,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
    【写作提示】
    ①你可以叙述自身经历,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②你可以用倒叙等设置悬念,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也可以用抒情、议论等方式来表达你的思考……
    (2)请以题目《这一路,风光真好》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④不得抄袭题干中的材示例:
    月是冰冷的砒霜。
    月似砒,
    月似箱,
    落在谁的伤口上。
    备选词语:树叶 白雪 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
    古诗文句子
    出处
    异乡之景
    ①________,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鸡声茅店月,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仕途之情
    ③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哲理之思
    ⑤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网友名
    动机(只填写选项即可)
    原因
    鹿饭石头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探店小林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重庆两江新区西大附中金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两江新区西大附中金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08,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8,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