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凯里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0.5mm
D.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2.(3分)为纪念“9.18事变”,铭记历史,我区每年都会拉响防空警报。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3.(3分)小红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对物体进行了测量,记录数据是18.30cm,则该同学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1dmB.1cmC.1mmD.0.5mm
4.(3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5.(3分)小明和爸爸从凯里坐高铁去北京旅游,他们坐的高铁停靠在站台上,站台上的另一列高铁急速驶离站台,而爸爸说自己坐的高铁没有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高铁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坐在自己座位旁边的爸爸
B.站台
C.另一列急速驶离站台的高铁
D.自己坐的高铁
6.(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7.(3分)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们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实际体温分别是39℃、37℃,测量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
A.39℃、37.5℃B.39℃、37℃
C.37.5℃、37.5℃D.39℃、39℃
8.(3分)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
(多选)9.(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8℃
B.在第 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共用12min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多选)10.(3分)(多选)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 )
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音色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指音调变高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1.(6分)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冬天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晚上的气温是 ℃。
(2)如图2是小明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A尺测量的长度为 cm。
(3)如图3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s。
12.(4分)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当教室外的噪声影响同学们学习时,这是在 减弱噪声。
13.(4分)港珠澳跨海大桥全长55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 ,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大约需 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4.(3分)请根据以下图片,画出汽车的路程﹣时间(s﹣t)图像。
15.(3分)一辆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一段时间后因前方出现交通事故开始进行减速,最后停下来等待交警疏通。请在如图所示的v﹣t坐标系中画出其运动过程的大致图象。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3分)小凯同学从冰箱中取出一瓶被冷冻后的矿泉水,取出放一会儿,水瓶表面会变湿,能擦干吗?为什么?
17.(3分)国家速滑馆内一场速滑赛结束,运动员穿戴的冰刀鞋使赛道冰面产生了凹凸不平的划痕,为迎接下一场比赛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8.(10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1)甲球做 直线运动,乙球做 直线运动;(均选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 s,如果a到b的长度为60cm,则甲球下落的速度是v甲= m/s;而乙球从a下落到b时的平均速度是v乙= m/s。
19.(10分)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 。
(3)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
(4)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 图。该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
20.(8分)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1)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2)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
(3)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回答问题:
①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②根据小华所得数据,你认为粗糙的材料与平滑材料谁的隔音性能好 ,理由是 。
③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
六、综合应用题(21题8分,22题8分,共16分)。
21.(8分)国庆假期小刚从家中出发去凯里民族文化园游玩,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骑自行车速大于步行速度)
(1)小刚骑车是图中哪一段?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刚从家到民族文化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2.(8分)一座平直的隧道全长1800m,隧道口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速标志牌,如果一辆小轿车匀速行驶通过该隧道用了3min。
(1)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小轿车是否超速?
(2)若这辆小轿车以最大限速值匀速行驶通过该隧道,则小轿车通过该隧道所用时间为多少分钟?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凯里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0小题为多选题,多选或错选得0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0.5mm
D.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答案】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16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
C、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厚度约1mm,在0.3mm左右;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1.7m/s左右。
故选:C。
2.(3分)为纪念“9.18事变”,铭记历史,我区每年都会拉响防空警报。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答案】B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解答】解: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同理,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
故选:B。
3.(3分)小红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对物体进行了测量,记录数据是18.30cm,则该同学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1dmB.1cmC.1mmD.0.5mm
【答案】C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8.30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3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
故选:C。
4.(3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答案】A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属于熔化现象;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属于汽化现象;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A。
5.(3分)小明和爸爸从凯里坐高铁去北京旅游,他们坐的高铁停靠在站台上,站台上的另一列高铁急速驶离站台,而爸爸说自己坐的高铁没有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高铁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坐在自己座位旁边的爸爸
B.站台
C.另一列急速驶离站台的高铁
D.自己坐的高铁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BC、小明感觉自己坐的高铁在运动;高铁相对另一列急速驶离站台的高铁位置发生改变;相对坐在自己座位旁边的爸爸,是静止的,C正确;
D、分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故D错误。
故选:C。
6.(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C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由于波的形状是不同的,故A错误;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波形相同,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故C正确;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丁响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7.(3分)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们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实际体温分别是39℃、37℃,测量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
A.39℃、37.5℃B.39℃、37℃
C.37.5℃、37.5℃D.39℃、39℃
【答案】A
【分析】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解答】解: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如果不甩几下,测量体温是37℃的病人时,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测量体温是39℃的病人时,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
故选:A。
8.(3分)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
【答案】C
【分析】先从图象上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比较物体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解: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乙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体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
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多选)9.(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8℃
B.在第 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共用12min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AD
【分析】(1)在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为熔点。
(2)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熔化过程。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图象可知,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对应的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熔点,即该物质的熔点为48℃;
BC、由图可知,第12min时完全熔化,故B;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选:AD。
(多选)10.(3分)(多选)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 )
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音色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指音调变高了
【答案】AC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A、小鸟的发声器官振动会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音色;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故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1.(6分)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冬天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晚上的气温是 ﹣4 ℃。
(2)如图2是小明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A尺测量的长度为 2.35 cm。
(3)如图3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307.5 s。
【答案】(1)﹣4;(2)2.35;(3)307.5。
【分析】(1)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温度计的读数,特别要注意乙图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图1中甲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
(2)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6cm;A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3.35cm﹣1.00cm=8.35cm;
(3)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5”和“8”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1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7.5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5×60s+5.5s=307.5s。
故答案为:(1)﹣3;(2)2.35。
12.(4分)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振动 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当教室外的噪声影响同学们学习时,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传播过程中。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关上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
13.(4分)港珠澳跨海大桥全长55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 80km/h ,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大约需 0.69 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80km/h;0.69。
【分析】(1)根据速度表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出汽车的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由速度表可知,速度表的分度值为5km/h,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80km/h;
由v可知=≈0.69h。
故答案为:80km/h;8.69。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4.(3分)请根据以下图片,画出汽车的路程﹣时间(s﹣t)图像。
【答案】
【分析】通过题中给出的位置和时间图像,描点画图即可得到(s﹣t)图像。
【解答】解:根据上图可知,汽车在0s时位于起点、20s、40s时通过的距离分别为200m、600m,据此画出路程﹣时间(s﹣t)图像
。
故答案为:
15.(3分)一辆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一段时间后因前方出现交通事故开始进行减速,最后停下来等待交警疏通。请在如图所示的v﹣t坐标系中画出其运动过程的大致图象。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前方出现交通事故开始进行减速,在制动距离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均匀减速,最后停止运动,根据规律作出大致的v﹣t图像。
【解答】解: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前方出现交通事故开始进行减速,最后速度为0
。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3分)小凯同学从冰箱中取出一瓶被冷冻后的矿泉水,取出放一会儿,水瓶表面会变湿,能擦干吗?为什么?
【答案】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矿泉水瓶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矿泉水瓶的表面上,表面会变湿。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矿泉水瓶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不能马上擦干。
【分析】首先我们要分析出矿泉水瓶变湿的原因,然后再分析擦不干的原因。
【解答】答: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矿泉水瓶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表面会变湿,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矿泉水瓶表面发生液化。
17.(3分)国家速滑馆内一场速滑赛结束,运动员穿戴的冰刀鞋使赛道冰面产生了凹凸不平的划痕,为迎接下一场比赛
【答案】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将冰面破损处水的温度迅速降至水的凝固点以下,水能快速凝固。
【分析】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中需要放热。
【解答】解: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将冰面破损处水的温度迅速降至水的凝固点以下。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8.(10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1)甲球做 匀速 直线运动,乙球做 变速 直线运动;(均选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 0.1 s,如果a到b的长度为60cm,则甲球下落的速度是v甲= 6 m/s;而乙球从a下落到b时的平均速度是v乙= 10 m/s。
【答案】(1)匀速;变速;(2)0.1;6;10。
【分析】(1)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
(2)知道闪亮一次的时间和闪亮的次数,求出甲运动的时间;已知路程,再计算出乙球从a到b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解答】解:(1)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
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
(2)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0.02s×5=8.1s,v甲===8m/s;所用时间:t=0.02s×3=5.06s;
乙球的速度:v乙===10m/s。
故答案为:(1)匀速;变速;6;10。
19.(10分)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
(2)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 水太多 。
(3)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
(4)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 a 图。该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99 ℃。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3)见上图;(4)a;99。
【分析】(1)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酒精度火焰大小等;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掌握沸腾时与沸腾前现象的区别: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太多;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
(4)由图丙知,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4)a。
20.(8分)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1)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2)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
(3)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回答问题:
①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小 (填“大”或“小”)的原理;
②根据小华所得数据,你认为粗糙的材料与平滑材料谁的隔音性能好 粗糙的材料 ,理由是 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好 。
③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
【答案】①小;②粗糙的材料;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好;③响度
【分析】(1)响度与振幅和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运用结论回答;
(3)根据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途径回答。
【解答】解:①在发声体的振幅一定的情况下,距离发声体越远。
②由题意可知,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好。
③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声”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①小;②粗糙的材料;③响度。
六、综合应用题(21题8分,22题8分,共16分)。
21.(8分)国庆假期小刚从家中出发去凯里民族文化园游玩,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骑自行车速大于步行速度)
(1)小刚骑车是图中哪一段?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刚从家到民族文化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小刚骑车的是图中AB段;骑车的速度是5m/s;
(2)小刚从家到民族文化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9m/s。
【分析】(1)通过对s﹣t图象的分析可知,在OA、AB段用时和通过的距离,根据v=求出各段的速度大小,步行速度小于骑车速度;
(2)根据公式v=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图知,OA段的时间t1=25min=1500s,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为1800m,
OA段的速度:v1===1.5m/s;
AB段的时间t2=31in﹣25min=6min=360s,AB段的路程为s5=3600m﹣1800m=1800m,
AB段的速度:v2===5m/s,
因为5m/s>2.2m/s
所以骑车为图中AB段,骑车速度为5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v==≈6.9m/s。
答:(1)小刚骑车的是图中AB段;骑车的速度是5m/s;
(2)小刚从家到民族文化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9m/s。
22.(8分)一座平直的隧道全长1800m,隧道口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速标志牌,如果一辆小轿车匀速行驶通过该隧道用了3min。
(1)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小轿车是否超速?
(2)若这辆小轿车以最大限速值匀速行驶通过该隧道,则小轿车通过该隧道所用时间为多少分钟?
【答案】(1)这辆小轿车没有超速;
(2)小轿车以最大限速值匀速行驶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7min。
【分析】(1)由图可知小轿车通过隧道时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轿车通过隧道的速度,与限速比较可知是否超速;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轿车以最大限速值匀速行驶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轿车通过隧道时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40km/h,
小轿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10m/s=36km/h<40km/h;
(2)由v=可知==162s=2.7min。
答:(1)这辆小轿车没有超速;
(2)小轿车以最大限速值匀速行驶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7mi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7,贵州省凯里市第一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共2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