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30份)
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临考速练选择题专练三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临考速练选择题专练三,共7页。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胰腺腺泡细胞内质网膜上的某些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上
C.葡萄糖可以进入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D.细胞核是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科研人员给小鼠饲喂13C标记的葡萄糖或者果糖,1分钟后检测部分氨基酸分子中13C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果表明天冬氨酸和丝氨酸是小鼠的必需氨基酸
B.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的差别在于R基团
C.单糖转变为氨基酸的过程中会添加含N的基团
D.相比于葡萄糖,果糖转变为氨基酸的速度更快
3.如图表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适温度下,酶提高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的效果最好
B.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幅度会增大
C.b点时向体系中加入少量同种酶,反应速率加快
D.c点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DNA复制发生在S期。若发生一个DNA分子的断裂和片段丢失,则产生的影响是( )
A.若断裂发生在G1期,则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异常
B.若断裂发生在G1期,则姐妹染色单体中的1条染色单体异常
C.若断裂发生在G2期,则姐妹染色单体中的1条染色单体异常
D.若断裂发生在G2期,则1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异常
5.某植物细胞膜上的质子泵介导H+的跨膜运输,在膜两侧形成H+浓度差和电位差,即质子动力势,其驱动蔗糖跨膜转运,具体过程如图所示。①表示质子泵,②表示以质子动力势为驱动力转运蔗糖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细胞外的H+浓度低于细胞内侧
B.①具有物质运输、催化和能量转换的功能
C.②转运蔗糖的速率不受细胞能量状况的影响
D.增加磷脂双分子层对H+的通透性可使蔗糖转运加快
6.酵母菌是研究细胞呼吸的好材料,关于酵母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与好氧细菌参与消耗氧气的酶附着部位相同
B.酵母菌单位时间内消耗O2与产生CO2的体积比为3∶4,则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C.检测酵母菌产生CO2的量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来确定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时要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耗尽葡萄糖,避免干扰显色反应
7.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完成遗传信息传递的具体方式不同。如图为某“双链±RNA病毒”基因表达示意图。这类病毒携带有RNA复制酶,在该酶的作用下,-RNA作为模板复制出新的+RNA。合成的+RNA既可以翻译出病毒的蛋白质,又可以作为模板合成-RNA,最终形成“±RNA”。已知逆转录病毒的核酸为“+R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病毒蛋白的原料来源于宿主,酶来源于病毒本身
B.与DNA的复制不同,±RNA的双链可能都是新合成的
C.该病毒与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时都存在A—T、A—U的配对
D.逆转录病毒与该病毒繁殖时均有+RNA到-RNA的过程
8.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核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M培育成幼苗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T-DNA
B.甲成熟后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
C.M经3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占1/8
D.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
9.为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和两大遗传定律,某小组准备了甲、乙两个容器,黑色大、小球若干和白色大、小球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模拟F1(Dd)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可在甲容器中放入大、小白球各10个分别代表D和d
B.若要模拟F1(YyRr)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可用甲、乙容器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容器中放入四种球各10个
C.若要模拟F1(Dd)测交结果,可在甲容器中放入大黑球和大白球各10个,乙容器中放入小白球20个
D.若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可在甲容器中放入大、小黑球各10个,乙容器中放入大、小白球各10个
10.人体内的醛固酮能在肝脏细胞中被灭活。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Na+和K+
B.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C.组织水肿的发生可能与醛固酮含量较高,造成细胞外液增多有关
D.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进行相互交换
11.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K值为600个,M值为100个
B.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大于M值时,种群
数量上升
C.当种群数量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
0、600、600
12.瑞典科学家SvantePb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他建立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古基因组学,揭示所有现存人类与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研究显示,现代人的身高、发色甚至新冠抵抗力都可能与尼安德特基因相关。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尼安德特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研究现存人类与灭绝的古人类DNA分子的相似度,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现存人类与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同
D.现代人类与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种群基因频率存在一定差异
13.2022年由于环境的污染导致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科学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除碳源外,还需要提供水、氮源和无机盐等
B.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制糖废液
C.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可能是缺少淀粉酶
D.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其意义是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14.如图展示了生物体内与ATP有关的部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内③的速率大于④的速率时,植物体的干重一定增加
B.过程②⑥为ATP的水解,通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若过程③的产物为糖类,其可在细胞内转化为氨基酸、脂肪等其他有机物
D.一片处于稳定状态的森林中,过程①同化的能量等于过程⑥释放的能量
15.果蝇的性别是由早期胚胎的性指数所决定的,即X染色体的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X∶A)。X∶A=1时,会激活性别相关基因M进而发育成为雌性,若M基因发生突变,则发育为雄性;X∶A=0.5时,即使存在M基因也会发育为雄性。已知Y染色体只决定雄蝇的可育性,M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XXX和YY的个体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MXMAA和XMO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1
B.XMXmAA和XmY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3
C.XMXmYAA和XmY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2∶7
D.XMXMAAA的果蝇可能与母本减数分裂Ⅰ异常有关
16.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电子传递的重要蛋白质,也能诱导细胞凋亡。某科研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将少量细胞色素c注入细胞质基质后,提取细胞内DNA并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明亮处为DNA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1~5组分别为注入细胞色素c后0、1、2、3、4小时;6为空白对照;7为标准DNA。
A.本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否在细胞质基质注入细胞色素c是唯一自变量
B.细胞凋亡时,DNA降解产生的最终产物大多数为200bp左右的片段
C.细胞凋亡时,1~5组细胞内的DNA均被降解
D.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诱发细胞凋亡
[答题区]
选择题专练三
1.答案:B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错误;胰腺腺泡细胞合成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加工后的蛋白质被囊泡包裹着运输到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囊泡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可转化成细胞膜的成分,B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中,C错误;原核细胞和某些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错误。
2.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天冬氨酸和丝氨酸由果糖转化而来,属于非必需氨基酸,A错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的差别在于R基团,B正确;单糖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单糖转变为氨基酸的过程中会添加含N的基团,C正确;据图分析,1分钟内葡萄糖没有转化成天冬氨酸和丝氨酸,果糖转化成天冬氨酸和丝氨酸,所以果糖转变为氨基酸的速度更快,D正确。
3.答案:C
解析: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提高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错误;题图是在最适温度下,若其他条件不变,在最适温度的基础上升高10℃,酶的催化效率下降,曲线上升幅度会降低,B错误;限制bc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b点时向体系中加入少量同种酶,反应速率会加快,C正确;c点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D错误。
4.答案:C
解析:若断裂发生在G1期,此时DNA未复制,没有姐妹染色单体,AB错误;若断裂发生在G2期,此时DNA已完成复制,则姐妹染色单体中的1条染色单体异常或1条染色体的1条染色单体异常,C正确,D错误。
5.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H+跨膜运输至细胞外需要借助载体蛋白,还需要消耗ATP,属于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所以正常情况细胞外的H+浓度高于细胞内侧,A错误;①属于载体蛋白,还能催化ATP水解,说明①具有物质运输、催化和能量转换的功能,B正确;②属于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蔗糖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该过程受细胞能量状况的影响,C错误;增加磷脂双分子层对H+的通透性,细胞内外H+浓度差减小,蔗糖转运减慢,D错误。
6.答案:A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含有线粒体,其消耗氧气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而好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与酵母菌消耗氧气的部位不同,A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中C6H12O6∶O2∶CO2=1∶6∶6,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中C6H12O6∶CO2∶C2H5OH=1∶2∶2,若酵母菌单位时间内消耗O2与产生CO2的体积比为3∶4,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均为3,消耗的葡萄糖为1/2,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消耗的葡萄糖是1/2,即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B正确;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故检测酵母菌产生CO2的量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来确定.C正确;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变化,故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时要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耗尽葡萄糖,避免葡萄糖干扰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的显色反应,D正确。
7.答案:B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增殖,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病毒所需的原料和部分酶来源于宿主,A错误;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分析题图可知,与DNA的复制不同,±RNA的双链可能都是新合成的,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发生在RNA与RNA、RNA与蛋白质之间,不存在A—T的配对,C错误;逆转录病毒不存在+RNA到-RNA的过程D错误。
8.答案:D
解析:因为将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染色体DNA上,该幼苗的所有细胞均由细胞M分裂分化而来,故该幼苗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T-DNA,A正确;因T-DNA插入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故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O,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O∶OO=1∶2∶1,其中AA和AO均含T-DNA,占3/4,B正确;M经3次有丝分裂,则含T-DNA的DNA分子也复制了3次,因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性,3次复制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只有1个DNA分子含有最初的碱基改变为U的老链,即只有1个细胞中的1个DNA分子中含有A—U,占1/8,C正确;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3/8,D错误。
9.答案:C
解析:若要模拟F1(Dd)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可在一个容器中放入大小相同、数量相等、颜色不同的两种球,而不能放入大小不等的白球,A错误;若要模拟F1(YyRr)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可用两个容器分别代表非同源染色体,每个容器中放入大小相同、数量相等、颜色不同的两种球,B、D错误;若要模拟F1(Dd)测交结果,可用甲、乙两个容器代表测交的两个个体,甲容器中放入大小相同、数量相等的两种球代表F1,乙容器中放入与甲容器总数量相同的一种球代表隐性纯合子,C正确。
10.答案:A
解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依赖Na+和Cl-维持,A错误;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Na+的重吸收,在体内保留更多的Na+,B正确;若体内醛固酮的含量较高,会导致细胞外液中Na+浓度较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细胞外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组织水肿时,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子较多,由组织液进入血浆的水分子较少,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可以进行相互交换,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图中种群瞬时增长量为0时,种群数量是100和600个,A正确;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B正确;当种群数量大于M值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种群的起始数量是75时,小于M值,由于其瞬时增长量是负值,因此种群的最终数量是0,当种群数量为300时,种群数量增加到K值,最终数量为600,当种群数量为800时,种群数量下降到600,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12.答案:B
解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错误;现存人类是由古人类进化而来,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改变,也可能存在某些基因的突变,故现存人类与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同,C正确;现代人类是由古人类进化而来,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二者的种群基因频率存在一定差异,D正确。
13.答案:ACD
解析: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提供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A正确;由表分析可知,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细胞干重最大,故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B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推测其原因是细胞中缺少能分解淀粉的淀粉酶,导致淀粉不能被其利用,C正确;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现废物的再利用,该过程不但能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14.答案:ABD
解析:由图可知,叶肉细胞内③为光合作用,④为呼吸作用,叶肉细胞内③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④呼吸作用的速率时,植物体的干重不一定增加,因为植物还有大部分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过程②⑥为ATP的水解,释放能量,通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糖类可在细胞内转化为氨基酸、脂肪等其他有机物,C正确;一片处于稳定状态的森林中,过程①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过程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
15.答案:AC
解析:基因型为XMXMAA的个体的X∶A=1,会激活性别相关基因M进而发育成为雌性,能产生雌配子XMA,基因型为XMOAA的个体的X∶A=0.5,发育为雄性,但Y染色体只决定雄蝇的可育性,因此,基因型为XMOAA的个体为不可育雄蝇,无法通过杂交获得后代,A错误;基因型为XMXmAA的个体产生雌配子XMA、XmA,基因型为XmYAA的个体产生雄配子XmA、YA,后代基因型为XMXmAA(雌性)、XMYAA(雄性)、XmXmAA(雄性)、XmYAA(雄性),雌雄之比为1∶3,B正确;基因型为XMXmYAA的个体产生雌配子XMXmA∶YA∶XMYA∶XmA∶XmYA∶XMA=1∶1∶1∶1∶1∶1,基因型为XmYAA的个体产生雄配子XmA、YA,后代基因型为XMXmXmAA(致死)、XMXmYAA(雌性)、XmYAA(雄性)、YYAA(致死)、XMXmYAA(雌性)、XMYYAA(雄性)、XmXmAA(雄性)、XmYAA(雄性)、XmXmYAA(雄性)、XmYYAA(雄性)、XMXmAA(雌性)、XMYAA(雄性),雌雄之比为3∶7,C错误;已知子代基因型为XMXMAAA的果蝇,形成该果蝇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XMA和XMAA,分析原因可能是亲本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而减数分裂Ⅱ正常分裂导致的,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Ⅰ正常,而减数分裂Ⅱ后期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导致的,D正确。
16.答案:AC
解析:对照组是第6组,自变量为是否注入细胞色素c和反应时间,A错误;根据标准DNA条带可知,随着时间增加,DNA片段逐渐被降解,出现小片段,其中第5组中200bp的片段积累最多,说明DNA降解产生的最终产物大多数为200bp左右的片段,B正确;第1组刚加入细胞色素c,此时DNA还没有开始降解,C错误;根据实验结果,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会诱发细胞凋亡,D正确。碳源
细胞干重/(g·L-1)
S产量/(g·L-1)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废液
2.30
0.18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临考速练选择题专练一,共7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临考速练选择题专练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临考速练非选择题专练三,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