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3章第2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097106/0-17029537164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3章第2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097106/0-17029537165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3章第2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097106/0-1702953716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学案
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二节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二节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案,共15页。
1.内容:在一定温度下,均匀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R=ρ lS。
3.ρ为比例常量,反映材料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知识点二 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当l、S一定时,电阻率越小,表示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2.决定因素:导体的材料和温度。
3.单位:Ω·m。
4.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温度降低到特别低时,金属的电阻降到0,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越大。(×)
(2)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制成金属电阻温度计。(√)
(3)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可制成标准电阻。(√)
如图所示,当通过导体的电流沿I1和I2方向时,导体的电阻之比是多少?
[提示] 当电流沿I1方向时R1=ρ abc;当电流沿I2方向时R2=ρ cab,解得R1∶R2=a2∶c2。
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公式R=UI和R=ρlS的比较
【典例1】 一根均匀导线,现将它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此时它的阻值为64Ω,则导线原来的电阻值为( )
A.128Ω B.32Ω C.4Ω D.2Ω
思路点拨:(1)电阻计算要用R=ρ lS。
(2)一根导线总体积V=l·S不变。
C [一根均匀导线,现将它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4,因为导线的体积不变,则长度变为原来的4倍,根据电阻定律R=ρlS,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6倍,所以导线原来的电阻为4Ω,选项C正确。]
公式R=ρlS的应用策略
(1)公式R=ρ lS中的l是沿电流方向的导体长度,S是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
(2)一定形状的几何导体,当长度和横截面积发生变化时,导体的电阻率不变,体积不变,由V=Sl可知l和S成反比。
[跟进训练]
1.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设温度不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其电阻值仍为R( )
A.当L不变、S增大一倍时
B.当S不变、L增大一倍时
C.当L和S都缩为原来的12时
D.当L和横截面的半径都增大一倍时
C [由R=ρ LS得:L不变、S增大一倍时,R变为原来的12,A错误;S不变、L增大一倍时,R变为原来的2倍,B错误;L、S都缩为原来的12时,R不变,C正确;L和横截面的半径都增大一倍时,R变为原来的12,D错误。]
电阻和电阻率的比较
1.电阻率是一个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2.电阻R与电阻率ρ的比较
【典例2】 下列关于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才具有电阻
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流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将一根导线从中间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D.某些金属、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思路点拨:(1)电阻R由导体自身因素决定,与有无电压、电流无关。
(2)材料、温度不变,一般导体的电阻率不变。
D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导体的电阻,它只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跟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及电流的大小均无关;电阻率的大小和导体的几何形状无关,只跟材料的性质和温度有关,选项A、B、C错误;一般金属、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大于0K)时,某些金属、合金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选项D正确。]
[跟进训练]
2.根据电阻定律可得电阻率ρ=RSl,对于温度一定的某种金属导线来说,它的电阻率( )
A.跟导线的电阻成正比
B.跟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C.由所用金属材料本身特性决定
D.跟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C [导线的电阻率与导线的电阻大小、横截面积、长度无关,由材料本身特性决定,故C正确。]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R=UI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
B.据R=UI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但导体的电阻不变
C.据ρ=RSl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皆无关
BD [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决定式为R=ρlS,而R=UI为电阻的定义式,选项A错误,B正确;而ρ=RSl仅是导体电阻率的定义式,电阻率与式中的各物理量间都无关,选项C错误,D正确。]
2.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U2 B.U C.2U D.4U
D [导线原来的电阻为R=ρ lS,由V=l·S知拉长后长度变为2l,横截面积变为S2,所以R′=ρ l'S'=ρ 2lS2=4R。导线原来两端的电压为U=IR,拉长后为U′=IR′=4IR=4U,D正确。]
3.一根粗细均匀的镍铬丝,电阻率为ρ,横截面的直径是d,电阻是R。把它拉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率和电阻为(设温度不变)( )
A.ρ、10-3RB.104ρ、104R
C.ρ、1100RD.ρ、104R
D [导线的拉伸不会影响电阻率,所以电阻率不变。横截面直径为d的镍铬丝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根据S=14πd2得知,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100,镍铬丝的体积不变,则长度变为原来的100倍,由电阻定律R=ρ lS分析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0000倍,即为104R,故A、B、C错误,D正确。]
4.(新情境题,以“磁悬浮列车”为背景,考查超导电阻)2019年5月23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磁悬浮列车是利用高温超导技术制成的。高温超导体通常是指在液氮温度(77K)以上超导的材料。目前,科学家们已在250K(-23℃)温度下实现了氢化镧的超导性。这项成果使我们真正意义上接近了室温超导。
问题:超导体中一旦有了电流,还需要电源来维持吗?
[解析] 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0,超导体中一旦有了电流,就不需要电源来维持了。
[答案] 不需要
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试写出“导体电阻与相关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采取的科学方法以及实验结论。
[提示] 控制变量法。结论是:导体的电阻R跟其长度l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写出电阻定律的公式及各个符号的含义。
[提示] 公式R=ρlS,ρ为材料的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横截面积。
3.什么是电阻率?它的单位是什么?
[提示]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单位:欧姆米,符号:Ω·m。
课时分层作业(十)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题组一 电阻率
1.关于电阻和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物体电阻的大小由材料决定,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有关
C.物体的电阻率一定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D.电阻率是反映物体电阻大小的物理量
B [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可知,对于某一段导体来说电阻的阻值不变,即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A错误;根据R=ρlS可知,物体电阻的大小由材料决定,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有关,故B正确;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电阻率是反映物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不是电阻大小,故D错误。]
2.砷化铌纳米带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1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B.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电导率的单位是Ω-1·m-1
D.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无关
C [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差,故A错误;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电阻率的单位是Ω·m,则电导率的单位是Ω-1·m-1,故C正确;材料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一般金属材料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
3.关于公式R=UI、R=ρlS以及变形式ρ=RSl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R=UI可知,导线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B.由R=ρlS可知,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
C.由ρ=RSl可知,导线的电阻率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D.由ρ=RSl可知,导线的电阻率与导线的长度成反比
B [R=UI是电阻的定义式,电压和电流能用来量度电阻,但并不决定导线的电阻,A错误;R=ρlS为导线电阻的决定式,因此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B正确;电阻率与导线的电阻、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只与导线本身的性质有关,C、D错误。]
题组二 电阻定律
4.两根材料相同的导线,长度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2∶1,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
A.8∶1 B.4∶1
C.1∶1D.1∶4
A [该题考查电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质量之比求得横截面积之比。同种材料的密度相同,所以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V1∶V2=2∶1,再根据长度之比,求得的横截面积之比S1∶S2=4∶1,由电阻定律可以求得R1:R2=1∶8,加上相同的电压,由R=UI有I1:I2=8∶1,A正确。]
5.如图所示,某一用同一材料制成的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b∶c=5∶3∶2。在此导体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四个接线柱1、2、3、4。电流通过1、2接线柱时导体的电阻为R1,电流通过3、4接线柱时导体的电阻为R2,则R1∶R2等于( )
A.5∶2B.2∶5
C.25∶4D.4∶25
D [根据电阻定律R=ρlS,电流通过1、2接线柱时R1=ρ cab,电流通过3、4接线柱时R2=ρ abc,所以R1∶R2=ρ cab∶ρ abc=4∶25,故D正确,A、B、C错误。]
6.如图所示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的电路图。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b、c、d与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开关闭合前,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
B.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a、b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
C.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b、c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
D.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c、d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
B [由题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是限流式接法,开关闭合前,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这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故A错误;a、b的长度不同,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a、b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U=IR,电压大,则电阻大,可知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故B正确;c与a横截面积不同,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a、c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而不是测量b、c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故C错误;d与a材料不同,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a、d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而不是c、d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故D错误。]
7.如图所示,图线1、2分别表示电阻为R1、R2的两导体的I-U特性曲线,已知它们的电阻率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则电阻为R1、R2的两导体长度之比为( )
A.1∶2B.1∶3
C.2∶1D.3∶1
B [根据图像可得,R1∶R2=1∶3,由电阻的决定式有R=ρ lS,则电阻率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所以电阻为R1、R2的两导体长度之比为1∶3,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如图甲所示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已知a=1m,b=0.2m,c=0.1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间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V时,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当U=10V时,电解液的电阻为
R=UI=105×10-3Ω=2000Ω
由题图甲可知,电解液长为l=a=1m
横截面积为S=bc=0.02m2
由电阻定律R=ρlS得
ρ=RSl=2000×0.021Ω·m=40Ω·m。
[答案] 40Ω·m
9.(多选)某导线的截面为半径为r的圆,取长度为l的该导线接在恒定的电压两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用v表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仅将导线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v变为原来的2倍
B.仅将导线的长度减半,则v变为原来的2倍
C.仅将导线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v变为原来的2倍
D.仅将导线的半径变为原来的2倍,则v变为原来的2倍
AB [仅将导线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由电阻定义式R=UI可知,电流变为原来的2倍,则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vS知,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变为原来的2倍,A正确;仅将导线的长度减半,则由电阻定律R=ρ lS知,导线的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流过导线的电流变为原来的2倍,则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vS知,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变为原来的2倍,B正确;同理C错误;仅将导线的半径变为原来的2倍,由S=πr2可知,截面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由电阻定律R=ρ lS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4,电流变为原来的4倍,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vS知,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不变,D错误。]
10.如图所示,R1、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正方形的边长之比为2∶1,通过这两个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材料的电阻率跟长度成正比,跟材料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B.若通过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R1:R2=4∶1
C.若在两导体上加相同的电压,则R2中电流等于R1中电流
D.若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垂直于正方形面通过,则两导体电阻之比R1∶R2=4∶1
C [设R1正方形的边长为L,厚度为d,则R2正方形的边长为L2,厚度也为d。R1、R2材料相同,所以电阻率相同,故A错误;通过导体的电流方向如题图所示,根据电阻定律得R1=ρ LS,R2=ρ L2S2=ρ LS=R1,所以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R1∶R2=1∶1,由R=UI知,两导体加相同电压时,I1=I2,故B错误,C正确;若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垂直于正方形面通过,根据电阻定律R1=ρ dL2,R2=ρ dL22=4ρ dL2=4R1,则两导体电阻之比R1∶R2=1∶4,故D错误。]
11.“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a、b、c、d是四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1)实验时某同学选择了表中的编号C与其他三种规格进行研究,电路图甲中四种金属丝中的其他三种规格应选表格中的________(用编号表示另三个,任意顺序填写)。
(2)在相互交流时,有位同学提出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只要将图乙中P端分别和触点1、2、3、4相接,读出电流值,利用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也能探究出导体电阻与影响其因素的定量关系。你认为上述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解析] (1)从题中表格可以看出,BCE横截面积相同,ABCD材料相同,CDE长度相同,所以题图甲电路中四种金属丝中的其他三种规格应选表格中的BDE。
(2)由题图乙的电路可知,待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所以待测电阻的电阻不同,分得的电压不同。只有电压不变时,利用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才能探究出导体的电阻与影响其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答案] (1)BDE (2)否 因为P端分别和触点1、2、3、4相接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一定相同,只有电压不变时,利用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才能探究出导体的电阻与影响其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12.如图所示,P是一个表面镀有很薄电镀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内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I,求镀膜材料的电阻率。
[解析] 设想将膜层展开,如图所示,则膜层等效为一个电阻,其长为L,横截面积为πD2+d2-πD22=πd(D+d)。
由电阻定律可得
R=ρLπdD+d
由电阻的定义式可得R=UI
则UI=ρLπdD+d,解得ρ=UπdD+dIL。
[答案] UπdD+dIL
学习任务
1.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了解电阻定律,知道电阻率的概念及与温度的关系。
2.掌握电阻定律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能够分析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学会设计电路,提高实验能力。
两个公式
R=UI
R=ρ lS
区别
电阻的定义式
电阻的决定式
提供了一种测电阻R的方法
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电阻率ρ的方法
适用于任何导体
适用于金属导体
类比:E=Fq,C=QU
类比:E=k Qr2,C=εrS4πkd
联系
R=ρ lS是对R=UI的进一步说明,即导体的电阻与U和I无关,而是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物理量
电阻R
电阻率ρ
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越大,阻碍作用越大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ρ越大,导电性能越差
决定因素
由材料、温度和导体形状决定
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状无关
单位
欧姆(Ω)
欧姆米(Ω·m)
区别
ρ大,R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大,ρ不一定大,导电性能不一定差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8
0.8
B
镍铬合金
0.5
0.5
C
镍铬合金
0.3
0.5
D
镍铬合金
0.3
1.0
E
康铜合金
0.3
0.5
F
康铜合金
0.8
0.8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节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学案设计,共21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阻,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导体的电阻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2 导体的电阻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阻,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导体的电阻率,伏安特性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